一种振动放矿机悬吊基础结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662590发布日期:2021-09-15 08:56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一种振动放矿机悬吊基础结构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采矿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振动放矿机悬吊基础结构装置。


背景技术:

2.在采矿工程中往往会涉及到悬吊式振动放矿机向箕斗给矿的装矿方式,现有的安装方式采用钢筋混凝土制作溜口并预埋34根地脚螺栓与放矿机斗颈联接、需使用钢筋混凝土制作16根悬挂螺栓预埋基础梁,其基本工艺是现场编织钢筋网、再多次立模板、浇筑混凝土,这样不但工作量大而且施工过程存在以下问题:(1)现场施工混凝土梁及混凝土构件难度大,结构工艺复杂、施工组织复杂且材料繁多,施工可操作性和质量可控性差,混凝土强度难以保证;(2) 悬吊式振动放矿机给矿机理为台板振动给矿,混凝土长时间受激振力冲击容易出现松动、破坏,甚至螺栓脱落;(3)预埋螺栓过程易出现偏差,单个放矿机悬挂螺栓多达16个,放矿机斗颈与溜口结构螺栓多达34个,预埋螺栓过程中因多次浇筑、振捣,易出现挤压变形,影响安装精度,造成预埋螺栓位置需要多次调整;(4)混凝土养护期较长,影响安装进度;(5)对井巷污染严重,粉尘大,影响工人身体健康。
3.因此就需要设计一种组装式的振动放矿机悬吊基础结构装置,既能提高安装效率、增加使用寿命还可以避免对井巷造成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振动放矿机悬吊基础结构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工艺难度高,安装效率低下,容易造成井巷内空气污染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振动放矿机悬吊基础结构装置,包括主梁、连接梁、承重梁以及支撑结构;
7.其中所述主梁为两个,所述连接梁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主梁连接;
8.所述承重梁设置在其中一个所述主梁远离所述连接梁的一侧;
9.所述支撑结构为两个且分别设置在溜井下方的两侧,所述主梁两端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支撑结构上。
10.优选地,所述主梁、所述连接梁以及所述承重梁均为宽翼缘h型钢。
11.优选地,两个所述主梁相互平行设置。
12.优选地,所述连接梁的两端设置延伸板,所述主梁上设置安装孔,所述延伸板穿设在所述安装孔内,所述连接梁与所述主梁之间焊接。
13.优选地,所述连接梁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连接梁与两个所述主梁之间共同围成溜井口。
14.优选地,所述连接梁的数量为四个,且以两个一组的方式设置在所述溜井口的两
侧。
15.优选地,所述承重梁一端设置连接板,所述主梁上开设穿孔,所述连接板穿入所述连接板内,所述承重梁与所述主梁焊接。
16.优选地,所述承重梁的数量为两个且均垂直于所述主梁设置,所述承重梁与所述主梁之间设置肋板。
17.优选地,所述承重梁、所述主梁以及所述连接梁上设置插孔,所述插孔用于连接振动放矿机,所述溜井口四周的所述主梁以及所述连接梁朝向所述振动放矿机的端面上设置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用于所述振动放矿机斗颈与所述溜井口的连接。
18.优选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溜井口四壁上的耐磨钢板,所述耐磨钢板焊接在所述主梁以及所述连接梁朝向所述溜井口的内壁上。
1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包括主梁、连接梁、承重梁以及支撑结构;主梁为两个,连接梁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主梁连接;承重梁设置在其中一个主梁远离连接梁的一侧,支撑结构为两个且分别设置在溜井下方的两侧,主梁两端分别设置在两个支撑结构上,支撑结构将主梁支撑至溜井下,然后在振动放矿机悬吊基础结构装置下部悬吊振动放矿机,最终实现振动放矿机的悬吊,此种设置结构相比较与现有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工艺难度上来说大大降低,安装效率大大的提高,还避免灰尘等对井巷造成空气的污染,保证了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20.本实用新型优选技术方案至少还可以产生如下技术效果:连接梁的两端设置延伸板,主梁上设置安装孔,延伸板穿设在安装孔内,连接梁与主梁之间焊接,先插入是连接然后进行焊接,使连接方式更加的紧密提高结构的强度;
21.连接梁的数量为多个使振动放矿机悬吊基础结构装置的结构强度更大;
22.承重梁与主梁之间设置肋板,肋板加强承重梁的结构强度,提高振动放矿机悬吊基础结构装置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4.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振动放矿机悬吊基础结构装置结构示意图;
25.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主梁拼接钻孔剖面结构示意图;
26.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梁结构示意图;
27.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承重梁结构示意图;
28.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承重梁连接部分结构示意图;
29.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振动放矿机悬吊基础结构装置安装结构示意图。
30.图中1

主梁;2

连接梁;3

承重梁;4

支撑结构;401

支撑墙体;402
‑ꢀ
支撑梁;5

延伸板;6

安装孔;7

溜井口;8

连接板;9

肋板;10

插孔;11
‑ꢀ
连接孔;12

耐磨钢板;13

焊接钢板;14

放矿机。
具体实施方式
31.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32.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振动放矿机悬吊基础结构装置,如附图1以及附图6所示,包括主梁1、连接梁2、承重梁3以及支撑结构4,主梁 1采用两个且相互平行设置的方式,连接梁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主梁1连接,并且连接梁2与主梁1之间相互垂直设置,承重梁3设置在其中一个主梁1远离连接梁2的一侧,用于放矿机14的主承重,支撑结构4为两个且分别设置在溜井下方的两侧,主梁1两端分别设置在两个支撑结构4上,支撑结构4用于将支撑主梁1、连接梁2和承重梁3组合架支撑起来,使其靠近溜井下端口,同时此组合架的下端连接放矿机14,使放矿机能接收溜井下落的矿石等完成输送。
33.本技术提供的主梁1、连接梁2以及承重梁3均可以采用宽翼缘h型钢(hw 型钢),宽翼缘h型钢包括翼板与腹板,两侧翼板与中间连接腹板形成“h”形。
34.本技术提供的连接梁2的两端设置延伸板5,同时在主梁1上设置安装孔 6,延伸板5穿设在安装孔6内,然后在连接梁2与主梁1插接位置进行焊接,此种插接后焊接的方式使钢架结构更稳定结构强度更大;具体的连接梁2的宽翼缘h型钢的两端切削掉翼板但是腹板不进行切割,以此便可以形成腹板的延伸板5,安装孔6开设在主梁1的腹板上,最终连接梁2与主梁1插接好后,便可以使主梁1上的翼板和连接梁2翼板相平齐。
35.连接梁2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连接梁2的设置用于加强钢架结构的强度,多个连接梁2在两个主梁1之间的设置,共同围成溜井口7,溜井口7正对溜井的下端口,并且溜井口7下方正对放矿机14的漏斗颈口。本技术提供的连接梁2的数量为四个,并且以两个一组的方式设置在溜井口7的两侧,如附图3所示,两个连接梁2均竖直并排设置(两个腹板竖直相互平行)。
36.同理承重梁3其中一端设置连接板8,并且主梁1上开设穿孔,连接板8 穿入连接板8内,再将承重梁3与主梁1插接位置进行焊接;具体的将承重梁 3的hw型钢一端的翼板切削掉,形成连接板8,来实现与穿孔的插接,插接后在再插接位置进行焊接,是焊接牢固度更强。并且插接后的承重梁3的翼板和主梁1的翼板相平齐。
37.再次承重梁3的数量可以设置为两个且均垂直于主梁1设置,并且还可以在承重梁3与主梁1之间设置肋板9,用以加强承重梁3的结构强度,肋板9 可以采用边长为400mm、厚度为10mm等边三角形型钢板,并且呈上下两层设置在承重梁3和主梁1之间,具体结构如附图5所示。
38.为了方便放矿机14的连接,还可以在承重梁3、主梁1以及连接梁2上设置插孔10,插孔10用于连接振动放矿机,起到承重连接的作用,并且还可以溜井口7四周设置连接孔11,具体的设置在主梁1以及连接梁2朝向振动放矿机的端面(下端面)上,连接孔11用于振动放矿机斗颈与溜井口7的连接,连接孔11的开设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开设。
39.由于溜井坠落矿石会发生经常性的碰撞以及摩擦,因此还可以在溜井口7 四壁上的耐磨钢板12,如附图1以及附图6所示,耐磨钢板12焊接在主梁1 以及连接梁2朝向溜井口7方向的内壁上,并且耐磨钢板12还向上延伸,延伸至溜井内,在溜井内形成倒喇叭形状,可
以将下落的矿石完全导引至下部的放矿机14内。
40.本技术提供的支撑结构4如附图6所示,包括支撑墙体401以及支撑梁402,支撑墙体401既可以就地取材使用硐室侧墙,也可以采用hw型钢来组合连接成支撑墙体401,其具体的结构可以根据硐室的大小形状来设计多种不同的支撑架,支撑梁402同样可以采用hw型钢,支撑梁402下端与支撑墙体401上端与主梁1连接。
4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