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悬挂输送装置的输送货物容器和用于卸载其的卸载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502502发布日期:2021-09-04 03:21阅读:68来源:国知局
用于悬挂输送装置的输送货物容器和用于卸载其的卸载站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16、18和20的前序部分的用于悬挂输送装置的输送货物容器和用于自动卸载装载有至少一个输送货物的输送货物容器的卸载站。


背景技术:

2.de 10 2004 018 569 al、de 20 2017 106 993 u和wo 2018/130712 a2公开了一种输送货物容器,所述输送货物容器具有带有前壁和后壁的袋体、通过前壁和后壁限定的保存空间、以及侧向地在袋体上至少局部地在前壁与后壁之间构造的卸载开口。袋体可以在运输位置(闭合位置)与装载或卸载位置(打开位置)之间转换,在运输位置中保存空间体积最小化并且可以借助输送货物容器运输该输送货物,在装载或卸载位置中保存空间体积最大化并且可以通过卸载开口从输送货物容器中手动地取出该输送货物。
3.例如,还从ep 2 130 968 al或ep 2 196 415 a中已知可相比拟的输送货物容器和所属的悬挂输送装置。这里描述的输送货物容器由环形式的柔性材料构成,输送货物保持在该环中。为了装载,这些运输袋从上方打开,以便能够将输送货物引入环中。卸载通过从该环侧向取出或排出输送货物或者例如根据ep 2 130 968 al将环向下打开来实现。
4.wo 2014/044601 a公开了从输送货物容器自动卸载输送货物,其中,悬挂在运输支架上的悬挂支架上的输送货物容器围绕垂直于悬挂输送装置延伸的倾斜轴线倾斜。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一种改进的输送货物容器。尤其是,输送货物容器应当允许在自动卸载站处安全装载输送货物、安全运输输送货物以及可靠卸载。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一种用于自动卸载输送货物容器的卸载站,在所述卸载站中能够在高功率下可靠地执行卸载过程。
6.本发明的任务通过如下方式解决,即,第一后壁区段在袋体的运输位置中在第一侧边缘与第二侧边缘之间构造有运输支座,该运输支座构造有朝侧壁止挡的方向下降的运输支承面。
7.在一定程度上预定义的朝向侧壁止挡方向的“斜坡”在装载输送货物容器时起到特别有利的作用。为了装载,袋体首先被转换到装载位置中并且输送货物被引入到前壁和后壁之间的保存空间中。输送货物现在处于底板上。然后,袋体从装载位置转换到运输位置。在此,如果输送货物尚未抵靠第一后壁区段定位,则底板枢转并且输送货物在底板上朝向第一后壁区段的方向滑动。如果输送货物利用棱边到达预定义的“斜坡”,则在袋体完全转换到运输位置之前,输送货物经历朝向侧壁止挡的方向的倾斜运动。如果输送货物容器已经装载有输送货物并且如果具有输送货物的袋体已经被转换到运输位置,则输送货物搁置在第一后壁区段上并且输送货物由底板和第二后壁区段夹紧地保持。夹紧力分量根据输送货物的重量来设定。如果与第一后壁区段和第二后壁区段中的柔软材料组合,则材料特别好地紧贴在输送货物上。这防止了输送货物的移动,使得在输送货物容器的运输期间,防
止沿着限定的“斜坡”的“滑移运动”。即使在装载输送货物容器时输送货物没有抵靠侧壁止挡放置,也可以特别可靠地运输该输送货物。不是绝对必要的是,输送货物必须贴靠在侧壁止挡上以用于运输,以避免输送货物从输送货物容器中掉落。
8.此外,与装载和/或卸载开口相对的单个侧壁止挡就足够。输送货物容器的制造成本能够最小化并且制造成本能够降低。同样可以在悬挂输送装置上实现高的运输速度。
9.也有利的是,运输支座连续地构造在第一侧边缘与第二侧边缘之间。因此,当输送货物贴靠在第一后壁区段上时不会产生不期望的效果。因此,装载过程可以通过人进行手动装载或通过装载机器人进行自动装载而不复杂地进行。此外,输送货物容器适合于具有各种尺寸的输送货物并且因此可以多方面使用。
10.特别有利的是,第二后壁区段在袋体的运输位置中在第一侧边缘与第二侧边缘之间构造朝装载和/或卸载开口的方向逐渐缩小的支撑壁,从而输送货物被夹紧在第一前壁区段中的底板与第二后壁区段中的支撑壁之间。利用该措施,通过底板和(由柔软材料制成的)特殊的支撑壁可以进一步改善夹紧作用。因此,也可以运输具有小的自重的输送货物。
11.也可以证明有利的是,第一后壁区段在袋体的装载和/或卸载位置中在第一侧边缘与第二侧边缘之间具有相对于底板突出的引导壁,该引导壁构造力朝装载和/或卸载开口的方向逐渐缩小的引导壁面。这实现在卸载过程期间,尤其是在自动卸载站处,至少暂时地侧向引导输送货物。
12.根据本发明的有利的设计方案,引导壁连续地构造在第一侧边缘与第二侧边缘之间。具体地,引导壁在侧壁止挡和第一侧边缘之间延伸,并且引导壁面通向装载和/或卸载开口。因此,引导壁不会形成任何干扰轮廓,在所述干扰轮廓处输送货物可能歪斜。这促进了输送货物容器的卸载。
13.根据有利的设计方案规定,袋体的第一后壁区段在第一侧边缘与第二侧边缘之间构造有引导壁,该引导壁在壁区段部分中构造这样设计的操纵壁面,当袋体从运输位置转换到卸载位置时,借助于该操纵壁面
14.‑
输送货物在水平方向(h)上被加载有第一力分量并且在竖直方向(v)上被加载有第二力分量,或者
15.‑
输送货物在水平方向(h)上被加载有第一力分量,在竖直方向(v)上被加载有第二力分量,并且在深度方向(t)上被加载有第三力分量。
16.形成后壁的柔软材料的材料区段的引导壁通过袋体从运输位置到卸载位置的转换运动被“突然地”撑开。由此,第一力分量在水平方向(h)上从引导壁施加到输送货物上,第二力分量在竖直方向(v)上从引导壁施加到输送货物上,和/或第三力分量在深度方向(t)上从引导壁施加到输送货物上。在此,输送货物从引导壁并通过该引导壁“碰触”底板,从而不会发生歪斜并且不会从输送货物容器中央地排出输送货物。对输送货物的“碰触冲击”可以通过袋体从运输位置到卸载位置的转换速度来影响。可以证明有利的是,转换运动开始时的转换速度高于转换运动结束时的转换速度。然而,原则上,转换速度也可以是恒定的。优选地,连续地执行袋体从运输位置到卸载位置的转换运动。
17.根据本发明的设计方案,输送货物容器还包括
18.‑
悬挂支架,用于在所述悬挂输送装置上悬挂地运输所述输送货物容器,
19.‑
框架支架,袋体通过该框架悬挂在悬挂支架上,并且袋体通过该框架支架可以在
运输位置与装载和/或卸载位置之间转换。
20.框架支架可以在没有大的力消耗的情况下围绕优选基本上水平定向的轴线相对于悬挂支架枢转,由此,袋体的打开过程和闭合过程能够特别简单地实施。
21.框架支架包括一个横向支柱或多个横向支柱并且包括与横向支柱连接的纵向支柱,其中,所述前壁以第二前壁区段安装在前横向支柱上,并且所述后壁以第二后壁区段安置在后横向支柱上。
22.在本发明的有利的设计方案中,框架支架具有互相连接的纵向支柱和横向支柱。框架支架可以形成矩形或基本正方形的外轮廓。矩形和基本正方形的外轮廓在本文中不仅理解为正确的正方形或矩形形状,而且也理解为具有倒圆的角部的外轮廓或布置在横向支柱上的定位器件。
23.如果横向支柱和纵向支柱基本上构造为具有相同的长度,则针对宽范围的输送货物优化保存空间。尤其也有利的是,在卸载位置中卸载开口在第二前壁区段与第二后壁区段之间宽地撑开,从而卸载过程能够特别可靠且简单地通过卸载开口执行。反之,也可以特别简单和可靠地通过装载开口执行输送货物容器的装载过程。因此,卸载开口也形成装载开口。原则上,装载可以从上面通过框架支架来执行。装载可以自动或手动执行。
24.还有利的是,前横向支柱包括第一支柱轴和第二支柱轴,这两个支柱轴彼此分离地与纵向支柱成直角地伸出并且彼此相向收缩。悬挂支架可枢转地支承在前横向支柱上。横向支柱包括第一支柱轴和第二支柱轴,所述第一支柱轴和第二支柱轴同时设置有各一个支柱头,所述支柱头用于相对于悬挂支架轴向地固定框架支架。
25.根据有利的设计方案,第二前壁区段包括通过材料端部区域的翻折所形成的环,前横向支柱或前横向支柱的第一支柱轴和第二支柱轴穿过该环。该环用于铰接地容纳前横向支柱或第一支柱轴和第二支柱轴。
26.根据实施方案规定,前壁在第二前壁区段上构造有材料切口,该材料切口被悬挂支架穿过。由此,限制或避免前壁相对于框架支架的不期望的移位并且实现前壁相对于框架支架的对中心。
27.根据有利的设计方案,第二后壁区段包括通过材料端部区域的翻折所形成的环,后横向支柱被引导穿过该环。所述环用于铰接地容纳后横向支柱。
28.有利的是,后横向支柱包括定位器件、尤其是设计成u形的成形部,并且后壁在第二后壁区段上包括材料切口,所述材料切口被定位器件、尤其是设计成u形的成形部穿过。由此,限制或避免后壁相对于框架支架的不期望的移位并且实现后壁相对于框架支架的对中心。
29.在此证明有利的是,第二后壁区段在包围定位器件的且邻接于材料切口的边缘区域中区段式地或环绕地设有至少一个加强止挡。由此,即使当输送货物容器围绕沿运输方向平行延伸的轴线枢转时,也防止了环被推动经过/推动到定位器件上,如这尤其在下面描述的卸载站上的情况。
30.本发明的任务是这样解决的,即,卸载装置包括操纵装置,通过该操纵装置,具有袋体的上述输送货物容器能够绕倾斜轴线在准备位置和卸载位置之间倾斜,该倾斜轴线基本上平行于悬挂输送装置的纵向延伸部延伸,其中,在卸载位置中,输送货物能够通过卸载开口从输送货物容器排出。
31.为了从输送货物容器卸载输送货物,
32.i)在一个步骤中,通过打开和闭合装置将袋体从运输位置(闭合位置)调节到装载和/或卸载位置(打开位置),以及
33.ii)在一个步骤中,通过卸载装置使得具有袋体的输送货物容器围绕基本上平行于悬挂输送装置的纵向延伸部延伸的纵轴线从准备位置倾斜到卸载位置,由此,通过卸载开口从输送货物容器中排出输送货物。
34.输送货物的排出方向在横向于输送货物容器的运输方向延伸的排出平面中延伸。因此,输送货物可以在仅非常短的排出路径上运输,由此,排出时间相对于由现有技术已知的卸载站明显缩短。输送货物将被排出至的接收平面也可以基本上设置到卸载开口的高度,使得可以特别轻柔地将输送货物转换到接收平面上。接收平面例如通过输送装置限定。袋体还可以在输送货物容器倾斜之前从准备位置调节到卸载位置,或者在袋体的打开过程中已经将输送货物容器从准备位置调节到卸载位置。
35.有利的是,打开和闭合装置包括用于自动打开和闭合袋体的操纵装置,通过该操纵装置,框架支架可以相对于悬挂支架围绕轴线枢转,使得袋体可以在运输位置(闭合位置)与装载和/或卸载位置(打开位置)之间转换。
36.袋体可以通过优选存在的框架支架在运输位置与装载和/或卸载位置之间转换。由此,得到了输送货物容器的特别简单的构造。打开和闭合装置也可以特别简单地构造。
37.也被证明特别有利的是,操纵装置包括携动机构,该携动机构具有沿输送货物容器的运输方向
38.‑
设置在上游的入口区段,
39.‑
设置在下游的出口区段,和
40.‑
布置在该入口区段与该出口区段之间的卸载区段,其中,所述入口区段构造能够与所述框架支架进入贴靠接触的倾斜的引导滑槽,使得所述框架支座在将所述输送货物容器运来到所述卸载站期间枢转,由此,袋体从运输位置转换到装载和/或卸载位置。
41.携动机构不需要驱动器并且因此简单地构造。入口区段包括可以与框架支架进入贴靠接触的倾斜的引导滑槽,使得框架支架在不同的倾斜位置之间调节并且在此将袋体从运输位置转换到装载和/或卸载位置。在运输位置与装载和/或卸载位置之间的转换可以非常平稳地执行。输送货物容器被轻柔地处理。此外,通过袋体的持续的打开过程,输送货物可以在保存空间中对中心,这促进了输送货物从输送货物容器的排出。
42.还有利的是,卸载区段构造可以与框架支架进入贴靠接触的基本上水平的引导滑槽,使得框架支架在卸载过程期间保持在枢转的偏转位置中,由此,袋体也保持在打开位置中。
43.输送货物容器能够在其倾斜运动期间被引导。引导滑槽平行于输送货物容器的运输方向延伸,倾斜轴线也是如此。
44.还证明有利的是,出口区段构造可以与框架支架进入贴靠接触的倾斜的引导滑槽,使得框架支架在将输送货物容器从卸载站运走期间枢转,由此,将袋体从装载和/或卸载位置转换到运输位置。
45.该出口区段包括可以与框架支架进入贴靠接触的倾斜的引导滑槽,该引导滑槽在不同的倾斜位置之间调节框架支架,并且在此该袋体从装载和/或卸载位置(打开位置)转
换到运输位置(闭合位置)。在装载和/或卸载位置与运输位置之间的转换可以非常平缓地执行。输送货物容器被轻柔地处理。
46.还证明有利的是,该悬挂输送装置包括可以通过驱动装置或通过重力运动的运输支架,以用于将输送货物容器运来到卸载站中并将输送货物容器从卸载站运走,其中,所述运输支架和所述悬挂支架铰接地彼此耦联,由此,所述悬挂支架能够相对于所述运输支架围绕基本上平行于所述悬挂输送装置延伸的轴线枢转。
47.运输支架能够通过摩擦配合驱动器或形锁合驱动器移动。一种实施方案也是可能的,在该实施方案中,运输支架可以通过自有驱动器自主地被移动。运输支架能够非常动态地被运来到卸载站并且由卸载站运走,这有利于高的卸载效率。
48.但是,在其他情况下,只要运输支架的运动所在的异型轨道具有坡度,运输支架也能够通过重力被运输。如果投资成本应该保持低,则该实施方案是合适的。
49.也可以规定,卸载站的打开和闭合装置配设有固定装置,用于在输送货物容器的卸载过程期间锁定运输支架。
50.运输支架在卸载运输物品容器时被暂时锁定,由此在输送货物容器的倾斜运动期间,避免了运输支架和输送货物容器在运输方向上和/或横向于运输方向的不期望的运动。即使在大和/或重的输送货物的情况下也可以特别可靠地执行卸载过程。
51.还可能的是,卸载站的打开和闭合装置包括引导装置,以用于在运输支架通过悬挂输送装置的运输运动期间对运输支架进行侧向引导,悬挂输送装置用于将输送货物容器运来到卸载站中和将输送货物容器从卸载站运走。
52.运输支架在卸载运输物品容器时被侧向引导,由此,在输送货物容器的倾斜运动期间,避免了运输支架围绕沿运输方向延伸的轴线的不期望的倾斜。即使在大和/或重的输送货物的情况下也可以特别可靠地执行卸载过程。
53.一种有利的设计方案可以是,卸载装置的操纵装置包括能够借助驱动器围绕平行于输送货物容器的运输方向延伸的轴线在起始位置与操纵位置之间倾斜的框架并且打开和闭合装置的操纵装置支承在框架上。
54.打开和闭合装置与可以在起始位置和操纵位置之间倾斜的框架一起被移动,从而袋体的打开过程和输送货物容器的倾倒过程可以同时执行,和/或袋体的闭合过程和输送货物容器的后倾过程可以同时执行。卸载过程由此可以附加地被加速。此外,卸载过程可以在不停止运输运动的情况下被执行。然而,原则上,运输支架和输送货物容器的运输速度可以在沿卸载站的运输运动上变化。
附图说明
55.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借助以下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阐释。
56.在此,分别以非常简化的示意图示出:
57.图1以透视图示出用于运输输送货物容器的悬挂输送装置;
58.图2a、图2b在透视图中示出具有用于袋体的第一实施方案的输送货物容器,图2a是在运输位置中,图2b是在装载位置或卸载位置中(未绘出输送货物);
59.图3a、3b在后视图和俯视图中示出运输位置中(示意地绘出输送货物)的输送货物容器;
60.图4a至图4c在不同视图中示出具有用于袋体的第二实施方案的输送货物容器,图4a是在运输位置(未绘出输送货物),图4b是在装载位置或卸载位置(示意地绘出输送货物),以及图4c是在装载位置或卸载位置(未绘出输送货物);
61.图4d以透视图示出具有用于处于装载位置或卸载位置(未绘出输送货物)的袋体的第三实施方案的输送货物容器;
62.图5a、5b以不同的视图示出在运输位置(示意地绘出运输货物)中的具有用于袋体的第四实施方案的输送货物容器;
63.图6示出图3a的局部放大图,包括在第一实施方案中的定位器件和加强止挡的视图;
64.图6a、6b示出图3a的局部放大图,包括在第二实施方案中的定位器件和加强止挡的视图;
65.图7示出用于输送货物容器的悬挂支架,其中第一悬挂支架半部被移除,并且示出了第二悬挂支架半部的细节视图和框架支架的局部;
66.图8以内侧的俯视图示出用于输送货物容器的袋体的材料裁剪件;
67.图9至图15在透视图中示出用于在自动卸载站中自动卸载输送货物容器中的一个输送货物容器的方法步骤的顺序;
68.图16a示出根据图11的卸载装置和示意示出的输送货物容器的部分剖视图,所述输送货物容器处于准备位置中;
69.图16b示出根据图12的卸载装置和示意地示出的输送货物容器的部分剖视图,所述输送货物容器处于卸载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70.首先要确定,在不同描述的实施方式中相同的部件设有相同的附图标记或相同的构件名称,其中,在整个说明书中包含的公开内容可以按意义转用到具有相同附图标记或相同构件名称的相同部件上。在说明书中所选择的位置说明,例如上、下、侧等也参照直接描述的以及示出的附图并且在位置改变时按意义转用到新的位置上。
71.图1示出悬挂输送系统的区段,所述悬挂输送系统包括用于在运输方向3上运输输送货物容器2的悬挂输送装置1。输送货物容器2被设计为运输袋或悬挂袋。输送货物容器2可以装载有输送货物4。优选地,单个输送货物4被接收在输送货物容器2中。原则上,多于一个的输送货物4也可以被接收在输送货物容器2中。输送货物容器2可以运输不同的输送货物4,这些输送货物在几何形状/尺寸方面有所不同。输送货物4例如是纸板、薄膜袋(所谓的由聚乙烯或聚丙醇制成的所谓“塑料袋”)等。这种薄膜袋主要用于纺织工业并且例如用于包装t恤、衬衫等。
72.图1中的悬挂输送系统的区段示出悬挂输送装置1,用于将输送货物容器2运来到卸载站中和将输送货物容器2从卸载站运走。
73.悬挂输送系统可以附加地具有卸载站104(例如参见图9),用于自动卸载输送货物容器2。该悬挂输送装置1用于将输送货物容器2运来到卸载站中和将输送货物容器2从卸载站运走。
74.悬挂输送系统可以附加地包括用于自动装载输送货物容器2的装载站,如例如在
wo 2018/130712a2中所述。关于用于自动装载输送货物容器2的装载站的各种实施方案,wo 2018/130712a2中的详细公开内容成为本公开内容的主题。原则上,也可以设想的是,在装载站中手动装载输送货物容器2。该悬挂输送装置1用于将输送货物容器2运来到装载站中和将输送货物容器2从装载站运走。
75.另一方面,该悬挂输送装置1用于在用于手动装载或自动装载输送货物容器2的装载站与用于自动卸载输送货物容器2的卸载站104之间运输所述输送货物容器2。
76.根据所示的实施方案,悬挂输送装置1包括可以通过驱动装置5沿着悬挂输送装置1移动的运输支架7。
77.在所示的实施例中,运输支架7通过摩擦配合驱动器(驱动装置5)移动。例如图2a中所示的运输支架7包括悬挂体8、可旋转地支承在轴上的(第一)工作滚轮9和摩擦面10,所述摩擦面能够与悬挂输送装置1的环绕的摩擦带11形成摩擦连接。图中所示的(第二)工作滚轮9是可选的并且用于在转接开关上引导运输支架7。运输支架7通过(第一)工作滚轮9在悬挂输送装置1的异型轨道12上被引导并且能够通过摩擦配合驱动器在运输方向3上移动。这种运输支架7例如在de 10 2011 080 280 al中描述,其中,在de 10 2011 080 280 al中的运输支架的所示的实施方案的区别在于,悬挂体8包括枢转容纳部。
78.根据未示出的实施方案,运输支架7可以通过形锁合驱动器(驱动装置5)移动。为此,悬挂输送装置1的循环环绕的驱动带可以设有在驱动带上突出的携动元件,这些携动元件与运输支架7形锁合地接合。
79.摩擦配合驱动器和形锁合驱动器的组合也是可能的。
80.所描述的驱动装置5不应理解为是限制性的,而是仅仅示出不同的可能性,即驱动力如何传递给运输支架7,以便使运输支架在悬挂输送装置1上沿运输方向3(被驱动地)移动。
81.也可以设想这样的实施方案,其中,运输支架7具有驱动装置并且在悬挂输送装置1上沿运输方向3(被驱动地)移动。
82.与此无关地,也可以在没有驱动装置的情况下实现运输支架7的运输运动,其方式为:运输支架7通过重力在悬挂输送装置1上沿着运输方向3(未被驱动地)移动。
83.图2a、2b、3a和3b示出输送货物容器2(悬挂袋),所述输送货物容器具有袋体的第一实施方案。图2a示出运输位置,并且图2b示出打开位置,所述打开位置涉及当要装载输送货物容器2时的装载位置或者涉及当要卸载输送货物容器2时的卸载位置。
84.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输送货物容器2(悬挂袋)包括悬挂支架15,其中,悬挂支架15和运输支架7通过铰接连接以铰接的方式彼此耦联,使得所述悬挂支架15能够围绕基本上平行于所述悬挂输送装置1(或者基本上平行于所述运输方向3)延伸的轴线16相对于运输支架7枢转。
85.运输支架7可以设有第一耦联元件17,并且悬挂支架15可以设有第二耦联元件18,其中,第一耦联元件17和第二耦联元件18是可耦联的并且形成该铰接连接。第一耦联元件17包括枢转容纳部19并且第二耦联元件18包括枢转支承轴线20。枢转支承轴线20构造在钩上。
86.根据另一个未示出的实施方案,在悬挂支架15和运输支架7之间的铰接连接包括弹性体、尤其是由弹性体材料制成的弹性体,该弹性体一方面与悬挂支架15连接,并且另一
方面与运输支架7连接。悬挂支架15和运输支架7通过弹性体(弹性铰接连接)优选持久地或不可拆卸地互相连接。
87.用于运输输送货物4的所示的输送货物容器2特别好地适合于在下述卸载站104上的自动卸载。
88.输送货物容器2包括能够在运输位置(图2a)与装载和/或卸载位置(图2b)之间转换的袋体。
89.袋体包括:
90.‑
前壁30和后壁31,
91.‑
沿着前壁30和后壁31的第一侧边缘32a和第二侧边缘32b,
92.‑
在袋体的第一侧上至少局部地在前壁30和后壁31之间构造装载和/或卸载开口34,
93.‑
在袋体的第二侧上至少局部地构造在前壁30与后壁31之间的侧壁止挡35,输送货物4能够抵靠该侧壁止挡(参见图3a),以及
94.‑
保存空间,用于在前壁30与后壁31之间保存输送货物4。
95.前壁30和后壁31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由连续的织物幅、薄膜幅、编织物、针织物、机织织物等裁剪。材料裁剪件、尤其是织物毛坯在图8中示出。
96.前壁30和后壁31不必单独地彼此交织、缝合、粘合或以其他方式互相连接。由此节省了袋体的制造中的另外的步骤,并且因此节省了输送货物容器2的制造成本。
97.但是本发明不局限于此,而是必要时前壁30和后壁31也可以分别一体地构造。例如,前壁30和后壁31分别单独地由织物、薄膜或类似物构造,其中,前壁30和后壁31直接彼此交织、连接、缝合、粘合或以其他方式互相连接。前壁30和后壁31连续地过渡到彼此中。
98.前壁30包括第一前壁区段35a、第二前壁区段35b和底板36。底板36设置在第一前壁区段35a中。第一前壁区段35a尤其包括底板36和/或第一前壁区段35a构造底板36。
99.优选地,底板36(根据所示的第一实施方案)与袋体分开地制造,并且布置在第一前壁区段35a中并且与前壁30连接、尤其缝合或粘合。这种底板36优选内置地布置在第一前壁区段35a中的袋体内。这种底板36例如由塑料制成并且具有最大2mm的厚度。在实践中已经表明,即使在最小厚度为1mm的情况下也提供了足够的形状稳定性并且可以非常可靠地在自动的装载装置和/或卸载装置上进行装载和/或卸载。
100.备选地(根据未示出的第二实施方案),第一前壁区段35a本身可以构造底板36。例如,第一前壁区段35a被设计为具有与第二前壁区段35b相对的较大的材料厚度或较高的材料密度。根据这些措施,由用于前壁30的起始材料(织物或薄膜)彼此叠置多个材料层并且一些材料层(至少外部的材料层,如果起始材料以多于两个层彼此叠置)互相连接、尤其缝合或粘合,以便最终形成底板36,或者用于前壁30的起始材料(织物)在第一前壁区段35a中孔眼紧密地编织,以便最终形成底板36。例如,用于前壁30的起始材料(纺织载体材料)也可以在第一前壁区段35a中设置有塑料涂层,以便最终形成底板36。
101.不仅根据第一实施方案而且根据第二实施方案,底板36(或者也可以称为“底部结构”)总体上导致,前壁30在第一前壁区段35a中比在第二前壁区段35b中构造有更高的刚度或形状稳定性。换言之,第一前壁区段35a相对于第二前壁区段35b更刚性地或者说形状更稳定地设计。
102.最后,也可以将上述实施方案组合起来,以便实现第一前壁区段35a相对于第二前壁区段35b的期望的相对刚度。
103.底板36或“底部结构”是形状稳定的,因此底板36或“底部结构”在力作用下(当输送货物4支承在底板36或“底部结构”上时,输送货物的重力)变形得少一些直至甚至不变形。底板36(底部结构)设计成正方形的。原则上,该底板也可以是矩形的。
104.如图2b所绘出的,底板36(底部结构)包括:
105.‑
第一纵向棱边37a,
106.‑
朝向第一纵向棱边37a间隔开距离延伸的第二纵向棱边37b,

在第一纵向棱边37a和第二纵向棱边37b之间延伸的第一端棱38a,

在第一纵向棱边37a和第二纵向棱边37b之间延伸的第二端棱38b,和
107.‑
支撑和支承面39,该支撑和支承面面向保存空间。
108.底板36(底部结构)以第一端棱38a基本上邻接于第一侧边缘32a并且利用第二端棱38b基本上邻接于第二侧边缘32b。
109.第二前壁区段35b邻接于第一纵向棱边37a,并且第一后壁区段45a邻接于第二纵向棱边37b。
110.也有利的是,第一纵向棱边37a构造第一折叠棱边并且第二纵向棱边37b构造第二折叠棱边。折叠棱边用作材料铰链,第二前壁区段35b和第一后壁区段45a(根据图2a、2b、3a和3b的实施方案)铰接在该材料铰链上,并且折叠棱边允许前壁30和后壁31之间的相对移位。
111.支撑和支承面39具有双重功能。一方面,当袋体转换到运输位置中并且输送货物4在前壁30与后壁31之间被夹紧地保持时,底板36(底部结构)可以用于支撑输送货物4。另一方面,当袋体转换到装载和/或卸载位置并且装载或卸载输送货物容器2时,底板36(底部结构)可以用于支承输送货物4。
112.也证明是有利的是,底板36(底部结构)的支撑和支承面39通入装载和/或卸载开口34中。如稍后将描述的,当袋体转换到卸载位置时,底板36(底部结构)也可以用作“滑槽”。如果支撑和支承面39设计为滑动面,则可以尤其促进输送货物4的(自动)卸载。
113.后壁31包括第一后壁区段45a和第二后壁区段45b。第一后壁区段45a邻接于第一前壁区段35a,第一前壁区段设有底板36(底部结构)。
114.后壁31在第一后壁区段45a中构造成比第一前壁区段35a中具有较低的刚度或形状稳定性。换言之,第一前壁区段35a相对于第一后壁区段45a更刚性地或者说形状更稳定地构造。
115.如上所述,前壁30和后壁31由柔软材料制成、尤其是由织物材料制成,并且仅仅第一前壁区段35a通过底板36(底部结构)被加强/增强。柔软材料优选地为柔顺的并且可以必要时具有弹性特性。由此,输送货物4可以至少局部地、例如在角和棱边处紧密地被柔软材料包围。由此,能够产生形锁合和/或力锁合以将输送货物4保持在输送货物容器2内。
116.第二前壁区段35b、第一后壁区段45a和第二后壁区段45b由柔软的材料、尤其是织物材料制成。不需要并且也不设置对柔软的材料的附加的加强。
117.如图2a所示,在运输位置中,前壁30和后壁31彼此接近。在运输位置中,水平距离小于在装载和/或卸载位置中的相应的水平距离。水平距离被减小到最小并且由输送货物4
的几何形状/尺寸产生,该输送货物被容纳在保存空间中以便进行运输。在袋体的运输位置中,保存空间被体积最小化。适宜地,在运输位置中,支撑和支承面39基本上竖直地定向。输送货物4在保存空间中容纳在前壁30和后壁31之间。如图3a、3b所示,在袋体的运输位置中,输送货物4优选地由底板36(底部结构)和第二后壁区段45b以夹紧的方式保持。输送货物4附加地放置在第一后壁区段45a上或者下述的运输支座上。
118.如图2b所示,在袋体的打开位置中的一个打开位置(当要装载输送货物容器2时该打开位置涉及装载位置,或者当要卸载输送货物容器2时该打开位置涉及卸载位置(装载和/或卸载位置))中,前壁30和后壁31彼此远离地运动,并且装载和/或卸载开口34由前壁30和后壁31限定并且与底板36(底部结构)的第一端棱38a邻接。在装载和/或卸载位置,水平距离大于运输位置中的相应水平距离。水平距离优选地增加到最大值,以便可靠地从保存空间卸载输送货物4和/或可靠地装载该输送货物容器2。尤其是,袋体包括通过第一侧边缘32a限定的并且至少局部地在前壁30和后壁31之间构造的装载和/或卸载开口34。
119.虽然规定,装载和/或卸载开口34邻接于第一端棱38a,但这并不排除,在前壁30与后壁31之间在装载和/或卸载开口34上方延伸有侧壁。仅需注意的是,装载和/或卸载开口34的尺寸被设计成使得最大的输送货物4可以被移动穿过装载和/或卸载开口34而不与侧壁碰撞。
120.在装载和/或卸载位置中,保存空间是体积最大的。适宜地,在装载位置中,支撑和支承面39基本上水平地定向。由此,装载过程能够以简单的方式执行。优选地,袋体总是被转换到同一打开位置,而与输送货物4的几何形状/尺寸无关,这能够实现下面描述的卸载站的特别简单的结构。
121.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输送货物容器2可以经由装载和/或卸载开口34(手动或自动地)装载有输送货物4。另一方面,在转换袋体之后装载在支撑和支承面39上的输送货物4可以经由装载和/或卸载开口34(手动地或自动地)卸载。
122.如在图2a、2b、3a、3b中可清楚看到的那样,袋体在其第二侧上包括至少局部地在前壁30和后壁31之间构造的侧壁止挡46,输送货物4可贴靠到所述侧壁止挡上。具体地,袋体包括邻接于第二侧边缘32b且至少局部地构造在前壁30和后壁31之间的侧壁止挡46,输送货物4能够抵靠所述侧壁止挡贴靠。优选地,袋体仅包括该(单个)侧壁止挡46。
123.在此,(撑开的)侧壁止挡46三角形地构造并且连接到第一前壁区段35a、第一后壁区段45a和第二后壁区段45b上。优选地,侧壁止挡46大约延伸到第一前壁区段35a的一半、优选大约三分之一并且从第一前壁区段35a起竖直向上逐渐变细直到第二后壁区段45b的一半。
124.备选地也可以设想,侧壁止挡46矩形地构造并且连接到第一前壁区段35a、第二前壁区段35b、第一后壁区段45a和第二后壁区段45b上。
125.这种侧壁止挡46尤其是由单独的材料幅切割而成,并且接合在用于前壁30和后壁31的至少一个材料幅上、尤其是缝合在前壁30和后壁31上。
126.如仅在图2b中示出的那样,侧壁止挡46可以构造有材料切口47,所述材料切口布置在第一后壁区段45a的区域中。材料切口47满足的目的是,在袋体中收集的液体能够从输送货物容器2中流出。
127.在所示的实施例中,输送货物容器2包括用于在悬挂输送装置1上悬挂运输的悬挂
支架15(参见图1)和(可选的)框架支架60,袋体通过框架支架悬挂在悬挂支架15上,并且袋体通过框架支架可以在运输位置与装载和/或卸载位置之间转换。通过框架支架60的不同的倾斜位置可以改变前壁30与后壁41之间的水平距离。
128.在此还应当指出的是,作为上述实施方案的备选方案,如果袋体转换到装载和/或卸载位置中,则输送货物容器2的装载也可以通过框架支架60并从上方进行。根据这种设计方案,框架支架60形成装载开口。然而,输送货物容器2的卸载仍然经由卸载开口34进行。换句话说,不是绝对必要的是,袋体在第一侧上构造用于装载输送货物容器2的装载开口34以及用于卸载输送货物容器2的卸载开口34(因此形成共同的装载和卸载开口34),而只是构造卸载开口34。
129.框架支架60可围绕优选基本上水平定向的轴线61枢转地支承在悬挂支架15上并且相对于该悬挂支架可枢转。轴线61优选布置为比后壁31更靠近前壁30。
130.框架支架60构成有以彼此间隔开距离平行延伸的横向支柱63,并且在横向支柱63之间构成有以彼此间隔平行延伸的纵向支柱64。框架支架60构成基本上矩形的或基本上正方形的外轮廓。优选地,作为框架支架60使用线框架。
131.如在图2a、2b、3a、3b中可见,前壁30与第二前壁区段35b铰接安装在前横向支柱63上(第一枢转轴承),并且后壁31与第二后壁区段45b铰接安装在后横向支柱63上(第二枢转轴承)。因此,第一前壁区段35a远离前横向支柱布置并且第一后壁区段45a远离后横向支柱布置。
132.第二前壁区段35b构成通过材料端部区域的翻折所形成的环,前横向支柱被引导穿过该环。第二后壁区段45b形成通过材料端部区域翻折所形成的环,后横向支柱被引导穿过该环。
133.可以看出,借助于第一枢转轴承、第二枢转轴承、第一纵向棱边37a(第一折叠棱边)和第二纵向棱边37b(第二折叠棱边)形成四连杆机构,由此,所述袋体能够特别简单地在运输位置与装载和/或卸载位置之间转换。
134.也可以规定,如图7中详细示出的那样,前横向支柱63包括第一支柱区段65a和第二支柱区段65b,所述第一支柱区段和第二支柱区段彼此分开地分别与纵向支柱64成直角地伸出并且彼此相向收缩。尤其,第一支柱区段65a和第二支柱区段65b同轴地布置。
135.第一支柱区段65a包括柱形支柱轴66a并且在其自由端部上包括第一支柱头67a。支柱头67a在径向方向上在柱形的支柱轴66a的外轮廓上伸出并且优选与支柱轴66a一体地制造。支柱头67a例如通过材料镦锻形成。
136.第二支柱区段65b包括柱形支柱轴66b并且在其自由端部上包括第二支柱头67b。支柱头67b在柱形支柱轴66b的外轮廓上沿径向方向伸出并且优选与支柱轴66b一体地制造。支柱头67b例如通过材料镦锻形成。
137.根据该实施例,悬挂支架15包括第一支承区段68a、第一支柱头容纳部69a、第二支承区段66b和第二支柱头容纳部69b。悬挂支架15可以包括优选地永久互相连接的第一悬挂支架半部和第二悬挂支架半部。例如,第一悬挂支架半部和第二悬挂支架半部通过形锁合和/或力锁合地共同作用的耦联元件或通过材料配合的连接互相连接。
138.如果悬挂支架15由第一悬挂支架半部和第二悬挂支架半部组成,则第一支承区段68a、第一支柱头容纳部69a、第二支承区段66b和第二支柱头容纳部69b相对于分界面镜像
对称地构造并且通过分界面分开。因此,第一支承区段68a的一半分别构造在第一悬挂支架半部和第二悬挂支架半部上。如果第一悬挂支架半部和第二悬挂支架半部连接成悬挂支架15,则第一支承区段半部和第二支承区段半部构成第一支承区段68a。据此,悬挂支架15的分界面被设计成,使得第一支承区段68a在中间被分界面分开。这同样转用到第一支柱头容纳部69a、第二支承区段66b和第二支柱头容纳部69b上。
139.第一支承区段68a和第二支承区段68b同轴地布置并且具有(共同的)轴线61。第一支柱轴66a和第一支承区段68a同轴地布置。第二支柱轴66b和第二支承区段68b同轴地布置。
140.第一支柱区段67a布置在第一支柱头容纳部69a内,以便保持能够相对于第一支承区段68a和第一支柱头容纳部69a枢转的第一支柱区段65a在轴向方向上的定位。
141.第二支柱区段67b布置在第二支柱头容纳部69b内,以便保持能够相对于第二支承区段68b和第二支柱头容纳部69b枢转的第二支柱区段65b在轴向方向上的定位。
142.应当指出,本发明不应当理解为受限于所述框架支架60的这种有利的设计方案。相反,框架支架60可以包括或形成(环绕的)闭合的框架。在其他情况下,框架支架60也可以根据不同的实施方案、如在de 10 2004 018 569 al中所描述的那样来构造。
143.与悬挂支架15和框架支架60如何构造无关地,根据该实施方案规定,框架支架60连同前横向支柱63能够在悬挂支架15上并且相对于悬挂支架围绕水平定向的轴线61枢转,使得所述袋体能够在所述运输位置与所述装载和/或卸载位置之间转换。
144.如图7和图8所示,前壁30可以在第二前壁区段35b上构造材料切口70,所述材料切口被悬挂支架15贯穿。由此,限制或避免前壁30相对于框架支架60的不期望的移位并且实现前壁30相对于框架支架60的对中心。
145.如图6和图8所示,后横向支柱63可以设置有(可选的)定位器件。优选地,定位器件大致居中地布置在纵向支柱64之间。定位器件例如是成形部71,所述成形部优选地u形地设计。取代成形部71,作为定位器件也可以在后横向支柱63上设置止挡体,该止挡体与后横向支柱63固定连接。止挡体例如是塑料盘。后壁31在第二后壁区段45b上形成材料切口72,该材料切口被定位器件(具体是成形部71)贯穿。通过定位器件限制或避免后壁31相对于框架支架60的不期望的移位并且实现后壁31相对于框架支架60的对中心。
146.也已经证实有利的是,第二后壁区段45b在包围定位器件的且邻接于材料切口72的边缘区域中区段式地或环绕地设有至少一个加强止挡73。优选地,加强止挡73由焊缝、粘结缝或铆钉等形成。如仅在图3a和图6中所示,在所述边缘区域中,在尤其是u形设计的成形部7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焊缝。通过焊缝,材料变得更硬并且在所述边缘区域中加强材料。焊缝例如是线焊缝或点焊缝并且因此形成加强止挡73。否则,在所述边缘区域中也可以仅设置一个连续的焊缝,该焊缝基本上u形地设计并且与尤其是u形设计的成形部71的外轮廓适配。
147.如果几乎不能避免后壁31相对于框架支架60的移位,则该移位无论如何都受到定位器件的限制。这可以是例如当装载或卸载所述输送货物容器2时的情况。具体地,邻接于材料切口72的第二后壁区段45b的边缘区域(具有或不具有加强止挡73)可以被调节成抵靠在定位器件上。
148.在图6a、6b中示出一种实施方案,根据该实施方案第二后壁区段45b在包围定位器
件的且与材料切口72邻接的边缘区域中在环周上设有至少一个加强止挡。所述加强止挡以73'表示并且优选包括持久地互相连接的第一加强止挡半部和第二加强止挡半部。例如,第一加强止挡半部和第二加强止挡半部通过形锁合和/或力锁合地共同作用的耦联元件85或通过材料配合的连接互相连接。在所示的实施方案中,耦联元件85由第一加强止挡半部和第二加强止挡半部之间的卡锁连接构成。通过加强止挡73'的两件式的构造,在后横向支柱63上的更容易的安装是可能的。
149.根据该实施例,加强止挡73'包括第一支承区段86a和第二支承区段86b,其中,所述后横向支柱63通过第一支柱区段87a被支承在该第一支承区段86a中并且通过第二支柱区段87b被支承在该第二支承区段86b中。第一支承区段86a和第二支承区段85b同轴地布置并且具有共同的轴线。第一支柱区段87a和第一支承区段86a同轴地布置。第二支柱区段87b和第二支承区段86b同轴地布置。
150.根据该实施例,加强止挡73'在第一支承区段86a和第二支承区段86b之间包括材料切口88,定位器件(具体是成形部71)布置在该材料切口内。所示的加强止挡73'大致u形地设计。
151.如图6中已经描述的,根据该实施方案,后横向支柱63也可以设置有(可选的)定位器件。优选地,定位器件大致居中地布置在纵向支柱64之间。定位器件例如是成形部71,成形部优选地u形地设计。取代成形部71,作为定位器件也可以在后横向支柱63上设置止挡体,该止挡体与后横向支柱63固定连接。止挡体例如是塑料盘。
152.如果第一加强止挡半部和第二加强止挡半部在它们的彼此面对的内表面上构造有突出的固定销89和限制接片90,那么也可以证明是有利的。第一加强止挡半部的固定销89和第二加强止挡半部的固定销89被布置成分布在内表面上并且彼此错开。在第二加强止挡半部中的孔/凹陷91与第一加强止挡半部的固定销89对置。优选每个固定销89具有尖端,该尖端可以穿过后壁31的材料和/或可以进入该材料中。限制接片90沿着与第二后壁区段45b中的材料切口72适配的布置线设置并且构成朝向材料切口72的止挡棱边,如在图6b中所绘出的那样。
153.原则上,固定销89也可以仅布置在第一加强止挡半部和第二加强止挡半部的彼此面对的内表面中的一个内表面上。同样地,限制接片90也可以仅设置在第一加强止挡半部和第二加强止挡半部的彼此面向的内表面中的一个内表面上。
154.根据该实施方案,后壁31在第二后壁区段45b上也形成材料切口72,所述材料切口虽然被定位器件(具体是成形部71)穿过,但不直接邻接于定位器件。
155.后壁31以邻接于材料切口72的材料区段(边缘区域)插入到第一加强止挡半部和第二加强止挡半部之间。在此,材料切口72可以相对于限制接片90定位。限制接片90阻止材料区段从加强止挡73'中的材料切口88的轮廓中突出。如果第一加强止挡半部和第二加强止挡半部通过共同作用的耦联元件85互相连接,则固定销89起作用并且相对于加强止挡73'固定材料区段(边缘区域)。
156.定位器件和加强止挡73'彼此共同作用,从而限制或避免后壁31相对于框架支架60的不期望的移位,并且实现后壁31相对于框架支架60的对中心。尤其,通过定位器件(具体是成形部71)限制加强止挡73'相对于框架支架60的移位运动。
157.图2a、图3a和图3b示出处于其运输位置的袋体,在该运输位置中第一后壁区段45a
构造有在第一侧边缘32a与第二侧边缘32b之间延伸的运输支座75,该运输支座包括朝向侧壁止挡46的方向下降的(因此倾斜向下延伸的)运输支承面76。运输支承面76邻接于侧壁止挡46。
158.优选地,朝向侧壁止挡46的方向下降的运输支承面76或运输支座75连续地构造在第一侧边缘32a与第二侧边缘32b之间。具体地,运输支座75在侧壁止挡46和第一侧边缘32a之间延伸,并且运输支承面76通入到装载和/或卸载开口34中。
159.图4a、图4b和图4c示出输送货物容器2(悬挂袋),输送货物容器具有袋体的第二实施方案。图4a示出运输位置,图4b(俯视图)和图4c(透视图)示出打开位置之一,该打开位置涉及当要装载输送货物容器2时的装载位置或者涉及当要卸载输送货物容器2时的卸载位置。
160.根据图4a、图4b和图4c的输送货物容器2与第一实施方案的不同之处在于,袋体包括下文描述的引导壁77。图4c示出处于袋体的装载和/或卸载位置中的袋体,其中第一后壁区段45a构造了在第一侧边缘32a和第二侧边缘32b之间延伸的且相对于底板36(底部结构)向上突出的引导壁77(阴影的第一壁区段部分)。引导壁77在第一壁区段部分中包括朝向装载和/或卸载开口34的方向逐渐缩小的引导壁面78。引导壁面78基本上是平坦的。这意味着,在装载和/或卸载位置中,在第二侧边缘32b处的第二前壁区段35b与第一后壁区段45a之间的(后)开口宽度大于在第一侧边缘32a处的第二前壁区段35b与第一后壁区段45a之间的(前)开口宽度。
161.侧壁止挡46与第一后壁区段45a、第二后壁区段45b和第一前壁区段35a连接、尤其缝合或粘合,使得在装载和/或卸载位置中,第一后壁区段45a形成从第二侧边缘32b(或侧壁止挡46)朝第一侧边缘32a的方向延伸的折叠棱边79,该折叠棱边将第一后壁区段45a分成(阴影的)第一壁区段部分和(非阴影的)第二壁区段部分。纵向棱边36a、折叠棱边79、第一侧边缘32a和第二侧边缘32b(或侧壁止挡46)在(非阴影的)第二壁区段部分之间撑开。第二壁区段部分在底板36(底部结构)的附近区域中并且在基本上平行于底板36(底部结构)延伸的平面中延伸。
162.图4d示出输送货物容器2(悬挂袋),输送货物容器具有处于打开位置之一中的袋体的第三实施方案,该打开位置涉及当要装载输送货物容器2时的装载位置或者涉及当要卸载输送货物容器2时的卸载位置。
163.根据图4d的输送货物容器2与第一实施方案的不同之处在于,袋体包括下文描述的引导壁77。
164.图4d示出处于袋体的装载和/或卸载位置中的袋体,其中第一后壁区段45a构造了在第一侧边缘32a和第二侧边缘32b之间延伸的并且相对于底板36(底部结构)向上突出的引导壁77。引导壁77(在壁区段部分)中包括朝向装载和/或卸载开口34的方向逐渐缩小的引导壁面78。这意味着,在装载和/或卸载位置中,在第二侧边缘32b处的第二前壁区段35b与第一后壁区段45a之间的(后)开口宽度大于在第一侧边缘32a处的第二前壁区段35b与第一后壁区段45a之间的(前)开口宽度。
165.根据该实施方案,圆锥或截锥的第一母线80a和第二母线80b在它们之间撑开(阴影的)引导壁面78。第二纵向棱边37b和第一母线80a优选重合地延伸。第一后壁区段45a在其更靠近第二侧边缘35b设置的(后)横截面端部设有第一半径,并且在更靠近第一侧边缘
35a设置的(前)横截面端部设有第二半径,其中,所述第一半径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半径。
166.侧壁止挡46与第一后壁区段45a、第二后壁区段45b和第一前壁区段35a连接、尤其缝合或粘合,使得在装载和/或卸载位置中,第一后壁区段45a形成所述引导壁面78。
167.优选地,在装载和/或卸载开口34的方向上逐渐缩小的引导壁面78或引导壁77连续地构造在第一侧边缘32a和第二侧边缘32b之间。具体地,引导壁77在侧壁止挡46和第一侧边缘32a之间延伸,并且引导壁面78通入装载和/或卸载开口34。
168.一种实施方案是可能的是,根据该实施方案,第一后壁区段45a构成在第一侧边缘32a和第二侧边缘32b之间延伸的且相对于底板(底部结构)向上突出的引导壁77,所述引导壁在壁区段部分中形成这样设计的操纵壁面,当袋体从运输位置转换到卸载位置时,借助于所述操纵壁面
169.‑
输送货物4在水平方向(h)上具有第一力分量并且在竖直方向(v)上具有第二力分量(例如根据图4a、图4b和图4c的实施方案),或者
170.‑
输送货物4在水平方向(h)上具有第一力分量、在竖直方向(v)上具有第二力分量,并且在深度方向(t)上具有第三力分量(例如根据图4d的实施方案),。
171.操纵壁面可以由根据图4a、图4b和图4c或图4d中的实施方案的上述的引导壁面78形成。
172.图5a、5b示出输送货物容器2(悬挂袋),输送货物容器具有在运输位置中的袋体的第四实施方案。也被证明有利的是,在袋体的运输位置中,在第一侧边缘32a与第二侧边缘32b之间的第二后壁区段45b构造有朝装载和/或卸载开口34的方向逐渐缩小的支撑壁81。由此,输送货物4能够被夹紧地保持在第一前壁区段35a中的底板36(底部结构)和第二后壁区段45b中的支撑壁81之间。后壁31由柔软的材料制成,使得第二后壁区段45b紧密地配合在输送货物4上,尤其是在角和棱边处。输送货物4通过形锁合和力锁合保持。
173.在此要指出的是,袋体的不同实施方案可以分别构成独立的发明。为此还要注意,根据本发明按照第二、第三和第四实施方案,袋体在其运输位置中也可以在第一侧边缘32a和第二侧边缘32b之间构造运输支座75,该运输支座包括基本上水平延伸的运输支承面,如更详细示出的那样。
174.但是证明有利的是,袋体的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实施方案组合。但是也可以将第一实施方案与第二、第三或第四实施方案中的仅一个实施方案组合。
175.在图8中示出尤其根据图4d中的实施方案或根据图4d和图5a、5b的组合中的实施方案的具有对袋体的前壁30和后壁31的内侧的视图的由材料幅制成的裁剪件。
176.如上所述,前壁30包括第一前壁区段35a和第二前壁区段35b,其中,在第一前壁区段35a设置底板36(底部结构)。底板36(底部结构)设计成大致正方形的。后壁31包括第一后壁区段45a和第二后壁区段45b,其中,所述第一后壁区段45a与所述第一前壁区段35a邻接。也绘出了材料切口70、72。
177.在第一前壁区段35a中,纵向边缘32a、32b的纵向边缘区段平行延伸,并且具有相同的长度。在第二前壁区段35b中,纵向边缘32a、32b的纵向边缘区段要么平行(实线)要么彼此倾斜(点划线),根据后一种实施方案,第二前壁区段35b随着与第一前壁区段35a的距离的增加而逐渐缩小。
178.纵向边缘32a、32b具有相同的长度。
179.在第一后壁区段45a中,纵向边缘32a、32b的纵向边缘区段具有不同的长度。具体地,在第一后壁区段45a中,第一纵向边缘区段的在第一纵向边缘32a处的长度近似为零或者为零。在第二纵向边缘32b上的第二纵向边缘区段至少长于在第一纵向边缘32a上的第一纵向边缘区段。
180.在第二后壁区段45a中,纵向边缘32a、32b的纵向边缘区段平行延伸并具有不同的长度。具体地,第一纵向边缘区段的在第一侧上(靠近装载和/或卸载开口)的第一纵向边缘32a上的长度小于第二纵向边缘区段的在第二侧上(靠近侧壁止挡46)的第二纵向边缘32b上的长度。第二后壁区段45a相对于第一前壁区段35a成角度地延伸。
181.侧壁止挡46尤其是由分开的材料幅裁剪并且接合到用于前壁30和后壁31的至少一个材料裁剪件上,尤其是缝合在第一前壁区段35a、第一后壁区段45a和第二后壁区段45b上。
182.如图8中以虚线示意示出的,框架支架60的内轮廓与底板36(底部结构)的外轮廓适配,使得当袋体通过框架支架60转换到装载和/或卸载位置中时,底板36(底部结构)可以在基本上未变形的状态下引导通过框架支架60。袋体可以被翻转,使得所述袋体的内侧成为所述袋体的外侧。然而,输送货物容器2可以以相同的方式使用,输送货物容器必须仅以旋转180
°
的方式悬挂在悬挂输送装置上。在此也可以证明有利的是,第一前壁区段35a在袋体的内侧上和在袋体的外侧上具有不同的材料特性、优选摩擦系数。这例如在以下情况下实现,即,在第一前壁区段35a中设置有底板36(底部结构),该底板朝向袋体的内侧,而在第一前壁区段35a中所述外侧没有设置底板36。于是,在外侧上的第一前壁区段35a中的材料特性通过所使用的柔软的材料来确定。
183.在图9、图16a和图16b中以不同的视图示出卸载站104。该卸载站包括用于将输送货物容器2运来到卸载站104中和将输送货物容器2从卸载站104运走的悬挂输送装置1、用于使袋体在运输位置与装载和/或卸载位置之间变换的打开和闭合装置139以及用于卸载被调节到打开位置中的袋体的卸载装置140。
184.打开和闭合装置139包括用于自动打开和闭合袋体的操纵装置,通过该操纵装置,框架支架60能够相对于悬挂支架15围绕轴线61枢转,使得袋体能够在运输位置与装载和/或卸载位置之间转换。
185.根据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用于自动打开和闭合袋体的操纵装置包括携动机构。携动机构优选包括第一携动机构141和第二携动机构142,它们布置在悬挂输送装置1的两侧和下方,以用于将输送货物容器2运来到卸载站104和将输送货物容器2从卸载站104运走。尤其是,第一携动机构141和第二携动机构142关于输送货物容器2、尤其是框架支架60彼此对称地布置。但是原则上也可以仅设置携动机构141中的一个携动机构。
186.第一携动机构141紧固在第一承载框架143上并且第二携动机构142紧固在第二承载框架144上。第一承载框架143和第二承载框架144是操纵装置的一部分。
187.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携动机构141包括下引导结构和上引导结构,同样地,第二携动机构142包括下引导结构和上引导结构。下引导结构和上引导结构间隔开距离地相叠地布置,使得在第一携动机构141的下引导结构和上引导结构之间以及在第二携动机构142的下引导结构和上引导结构之间可以分别容纳纵向支柱64中的一个纵向支柱。所述距离基本上相应于纵向支柱64的直径。但是,第一携动机构141和/或第二携动机构142也可以
仅包括下引导滑槽。
188.下引导结构和(如果设置的话)上引导结构、第一携动机构141和(如果设置的话)第二携动机构142包括在输送货物容器2的运输方向3上的设置在上游的入口区段145、设置在下游的出口区段146以及布置在入口区段145与出口区段146之间的卸载区段147。下引导结构以及(如果设置的话)上引导结构、第一携动机构141和/或第二携动机构142平行于输送货物容器2的运输方向3延伸。
189.入口区段145形成能够与框架支架60、尤其是纵向支柱64进入贴靠接触中的倾斜的引导滑槽148,使得框架支架60在将输送货物容器2运来到卸载站104中期间枢转,由此,袋体从运输位置向装载和/或卸载位置的方向转换(图10)。
190.卸载区段147构造与框架支架60、尤其是纵向支柱64可进入贴靠接触的并且基本上水平的引导滑槽149,使得框架支架60在卸载过程期间被保持在枢转的偏转位置中,由此,袋体也保持在打开位置中(图11)。
191.出口区段146形成能够与框架支架60、尤其是纵向支柱64进入贴靠接触中的倾斜的引导滑槽150,使得框架支架60在将输送货物容器2从卸载站104中运走期间枢转,由此,将袋体从装载和/或卸载位置向运输位置的方向转换(图14)。
192.如图中所示,卸载装置140包括操纵装置156,通过操纵装置,具有袋体的输送货物容器2能够围绕基本上平行于悬挂输送装置1的纵向延伸部延伸的倾斜轴线157在准备位置158(图11、16a)和卸载位置159(图12、16b)之间倾斜,其中,在卸载位置159中,输送货物4能够通过装载和/或卸载开口34从输送货物容器2排出。输送货物4优选地被装载到未示出的容器中或被装载到未示出的输送装置例如带式输送机上。这个容器也可以是装运纸板箱。
193.在优选的第一实施方案中,具有已经被调节到打开位置(卸载位置)中的袋体的输送货物容器2在准备位置158(图11、16a)和卸载位置159(图12、16b)之间围绕倾斜轴线157倾斜。换句话说,在卸载之前,在先前的第一步骤i)中,袋体转换到卸载位置中,输送货物容器2此时处于准备位置158中,并且在后续的第二步骤ii)中,输送货物容器2与已经被调节到卸载位置中的袋体一起围绕倾斜轴线157枢转,输送货物容器2此时处于卸载位置159中。
194.在卸载之后,具有被调节到卸载位置中的袋体的输送货物容器2围绕倾斜轴线157从卸载位置159(图12、16b)向后倾斜到准备位置158(图11、16a)中。此后,输送货物容器2通过悬挂输送装置1被运走。
195.根据第二实施方案,输送货物容器2在袋体的在运输位置和卸载位置之间的转换运动期间仍然围绕倾斜轴线157在准备位置158和卸载位置159之间倾斜。换句话说,在袋体的从运输位置朝向卸载位置的方向的打开过程中,输送货物容器2仍围绕倾斜轴线157从准备位置158倾斜到卸载位置159中。同样地,在卸载之后,在袋体的从卸载位置朝向运输位置的方向的闭合过程中,输送货物容器2可以围绕倾斜轴线157从卸载位置159倾斜到准备位置158中。
196.卸载装置140的操纵装置156包括框架161,该框架能够借助于驱动器160围绕平行于输送货物容器2的运输方向3延伸的轴线在起始位置和操纵位置之间倾斜。驱动装置160例如是流体缸。
197.在所示的实施方案中,框架161经由引导结构162支承在位置固定地设立的承载结构163上。引导结构162分别包括引导滑槽164和可滚动地放置的引导滚轮165、166(图9、
16a)。引导滑槽包括(左)第一引导滑槽164和(右)第二引导滑槽164。第一引导滑槽164紧固在第一承载框架167上并且第二引导滑槽164紧固在第二承载框架168上。框架161具有彼此相对的框架侧,其中,在第一框架侧上布置有引导滚轮165、166并且在第二框架侧上布置有引导滚轮165、166。
198.如出于更清楚的原因,仅在图16b中以虚线示出,打开和闭合装置139的操纵装置支承在可倾斜的框架161上。
199.具体地,第一携动机构141与第一承载框架143经由框架连接件169紧固在框架161上,并且第二携动机构142与第二承载框架144经由框架连接件紧固在框架上。
200.因此,打开和闭合装置139与框架161一起倾斜,并且输送货物容器2也被保持为大致固定在卸载位置159中(在第一携动机构141的下引导结构和上引导结构之间,并且如果存在的话,在第二携动机构144的下引导结构和上引导结构之间分别有纵向支柱64中的一个纵向支柱)。
201.在图16a、16b中示出具有打开和闭合装置139的卸载站104。在图16a中,输送货物容器2处于准备位置158中并且袋体处于其卸载位置或者打开位置中(也参见图11)。在图16b中,输送货物容器2处于卸载位置159中,并且袋体处于其卸载位置或打开位置中(也参见图12)。
202.根据该实施方案,卸载站104另外包括固定装置170,用于在输送货物容器2的卸载过程期间锁定运输支架7。
203.为了锁定运输支架7,固定装置170包括锁定元件172,该锁定元件能够借助于驱动器171在不起作用的起始位置(图16a)和起作用的操纵位置(图16b)之间移动。锁定元件172例如包括止挡,运输支架7的轮廓接片173碰撞到该止挡上并且沿运输方向3定位该运输支架7。
204.卸载站104还可以包括平行于运输方向3延伸的引导装置175,用于在运输支架7通过悬挂输送装置1的运输运动期间侧向引导运输支架7,以便将输送货物容器2运来到卸载站104中和将输送货物容器2从卸载站104运走。此外,在卸载过程期间并且当输送货物容器2在准备位置158和卸载位置159之间围绕倾斜轴线157倾斜时,引导装置175通过如下方式起作用,即,运输支架7被固定以防侧向运动(横向于运输方向3)或限制侧向运动(横向于运输方向3)。
205.从输送货物容器2卸载输送货物4的方法在at2018/50320中描述并且成为本公开的技术方案。
206.即使上述的输送货物容器2特别适合于自动装载和自动卸载,也可以手动装载和手动卸载输送货物容器2。也可以手动装载和自动卸载,或者反过来。
207.同样地,应当指出的是,输送货物容器2不必强制性地包括框架支架60,并且尤其不必包括“环绕的”框架支架60。同样地,可以根据另一实施方案设计悬挂支架15、悬挂输送装置1、装载站和/或卸载站,如例如在wo 2016/120031 al中所描述的那样。根据该实施方案,输送货物容器2包括袋体,该袋体能够在运输位置与装载和/或卸载位置之间转换。代替上述的框架支架,使用彼此分离的横向支柱,其中,前壁铰接地安装在前横向支柱上,并且后壁铰接地安装在后横向支柱上。不设置与前横向支柱和后横向支柱连接的纵向支柱。
208.同样,通过与输送货物容器分开布置的操纵机构在运输位置与装载和/或卸载位
置之间进行袋体的转换,操纵机构可以与前横向支柱和/或后横向支柱共同作用。在wo 2016/120031 al中公开的输送货物容器同样可以包括在不同的实施方案中描述的袋体,而不离开本发明的教导。
209.还应指出的是,如图8中示意且排他地绘出的,前壁30在第一前壁区段35a中可以设置有底板36和加强元件100。这种改进方案可以转用于袋体或输送货物容器的所有上述实施方案。
210.如果底板36(根据第一实施方案)与袋体分开地制造,如上所述,那么底板36在第一前壁区段35a中优选内置地布置在袋体上,而加强元件100在第一前壁区段35a中优选外置地布置在袋体上。根据所示的实施方案,加强元件100包括平行于第一侧边缘32a延伸的第一容纳通道101a和插入第一容纳通道中的第一线材杆102a以及平行于第二侧边缘32b延伸的第二容纳通道101b和插入第二容纳通道中的第二线材杆102b。第一容纳通道101a构造在第一织物带中,该第一织物带在第一前壁区段35a中缝合或粘接在袋体上,并且第二接收通道101b构造在第二织物带中,该第二织物带在第一前壁区段35a中缝合或粘接在袋体上。然而,原则上,底板36也可以构造有第一容纳通道101a和第二容纳通道101a。由此,底板36可以被构造得特别薄,特别是具有1mm的最大厚度。在自动装载装置和/或卸载装置上装载和/或卸载可以特别可靠地进行。
211.但加强元件100也可以例如根据底板36不与袋体分开制造的上述实施方案通过更大的材料厚度或更高的材料密度构成。这种措施也导致特别形状稳定的底板36。
212.最后还要指出,保护范围通过权利要求确定。然而,应参考说明书和附图来解释权利要求。来自所示出的和所描述的不同的实施例的单个特征或特征组合本身能够是独立的发明解决方案。可以从说明书中得出基于独立的发明解决方案所基于的任务。
213.尤其还指出,所示的输送货物容器2在实际中也可以包括比所示更多或更少的组成部分。所示的输送货物容器2或其组成部分也可以部分地不按比例和/或放大和/或缩小地示出。
214.附图标记列表
[0215]1ꢀꢀꢀꢀꢀꢀꢀ
悬挂输送装置
[0216]2ꢀꢀꢀꢀꢀꢀꢀ
输送货物容器
[0217]3ꢀꢀꢀꢀꢀꢀꢀ
运输方向
[0218]4ꢀꢀꢀꢀꢀꢀꢀ
输送货物
[0219]5ꢀꢀꢀꢀꢀꢀꢀ
驱动装置
[0220]7ꢀꢀꢀꢀꢀꢀꢀ
运输支架
[0221]8ꢀꢀꢀꢀꢀꢀꢀ
悬挂体
[0222]9ꢀꢀꢀꢀꢀꢀꢀ
工作滚轮
[0223]
10
ꢀꢀꢀꢀꢀꢀ
摩擦面
[0224]
11
ꢀꢀꢀꢀꢀꢀ
摩擦带
[0225]
12
ꢀꢀꢀꢀꢀꢀ
异型轨道
[0226]
15
ꢀꢀꢀꢀꢀꢀ
悬挂支架
[0227]
16
ꢀꢀꢀꢀꢀꢀ
轴线
[0228]
17
ꢀꢀꢀꢀꢀꢀ
耦联元件
[0229]
18
ꢀꢀꢀꢀꢀꢀ
耦联元件
[0230]
19
ꢀꢀꢀꢀꢀꢀ
枢转容纳部
[0231]
20
ꢀꢀꢀꢀꢀꢀ
枢转支承轴线
[0232]
30
ꢀꢀꢀꢀꢀꢀ
前壁
[0233]
31
ꢀꢀꢀꢀꢀꢀ
后壁
[0234]
32a
ꢀꢀꢀꢀꢀ
第一侧边缘
[0235]
32b
ꢀꢀꢀꢀꢀ
第二侧边缘
[0236]
34
ꢀꢀꢀꢀꢀꢀ
装载和/或卸载开口
[0237]
35a
ꢀꢀꢀꢀꢀ
第一前壁区段
[0238]
35b
ꢀꢀꢀꢀꢀ
第二前壁区段
[0239]
36
ꢀꢀꢀꢀꢀꢀ
底板(底部结构)
[0240]
37a
ꢀꢀꢀꢀꢀ
第一纵向棱边
[0241]
37b
ꢀꢀꢀꢀꢀ
第二纵向棱边
[0242]
38a
ꢀꢀꢀꢀꢀ
第一端棱
[0243]
38b
ꢀꢀꢀꢀꢀ
第二端棱
[0244]
39
ꢀꢀꢀꢀꢀꢀ
支撑和支承面
[0245]
45a
ꢀꢀꢀꢀꢀ
第一后壁区段
[0246]
45b
ꢀꢀꢀꢀꢀ
第二后壁区段
[0247]
46
ꢀꢀꢀꢀꢀꢀ
侧壁止挡
[0248]
47
ꢀꢀꢀꢀꢀꢀ
材料切口
[0249]
60
ꢀꢀꢀꢀꢀꢀ
框架支架
[0250]
61
ꢀꢀꢀꢀꢀꢀ
轴线
[0251]
63
ꢀꢀꢀꢀꢀꢀ
横向支柱
[0252]
64
ꢀꢀꢀꢀꢀꢀ
纵向支柱
[0253]
65a
ꢀꢀꢀꢀꢀ
第一支柱区段
[0254]
65b
ꢀꢀꢀꢀꢀ
第二支柱区段
[0255]
66a
ꢀꢀꢀꢀꢀ
第一支柱轴
[0256]
66b
ꢀꢀꢀꢀꢀ
第二支柱轴
[0257]
67a
ꢀꢀꢀꢀꢀ
第一支柱头
[0258]
67b
ꢀꢀꢀꢀꢀ
第二支柱头
[0259]
68a
ꢀꢀꢀꢀꢀ
第一支承区段
[0260]
68b
ꢀꢀꢀꢀꢀ
第二支承区段
[0261]
69a
ꢀꢀꢀꢀꢀ
第一支柱头容纳部
[0262]
69b
ꢀꢀꢀꢀꢀ
第二支柱头容纳部
[0263]
70
ꢀꢀꢀꢀꢀꢀ
材料切口
[0264]
71
ꢀꢀꢀꢀꢀꢀ
定位器件
[0265]
72
ꢀꢀꢀꢀꢀꢀ
材料切口
[0266]
73
ꢀꢀꢀꢀꢀꢀ
加强止挡
[0267]
75
ꢀꢀꢀꢀꢀꢀ
运输支座
[0268]
76
ꢀꢀꢀꢀꢀꢀ
运输支承面
[0269]
77
ꢀꢀꢀꢀꢀꢀ
引导壁
[0270]
78
ꢀꢀꢀꢀꢀꢀ
引导壁面
[0271]
79
ꢀꢀꢀꢀꢀꢀ
折叠棱边
[0272]
80a、80b 母线
[0273]
81
ꢀꢀꢀꢀꢀꢀ
支撑壁
[0274]
85
ꢀꢀꢀꢀꢀꢀ
耦联元件
[0275]
86a
ꢀꢀꢀꢀꢀ
第一支承区段
[0276]
86b
ꢀꢀꢀꢀꢀ
第二支承区段
[0277]
87a
ꢀꢀꢀꢀꢀ
第一支柱区段
[0278]
87b
ꢀꢀꢀꢀꢀ
第二支柱区段
[0279]
88
ꢀꢀꢀꢀꢀꢀ
材料切口
[0280]
89
ꢀꢀꢀꢀꢀꢀ
固定销
[0281]
90
ꢀꢀꢀꢀꢀ
限制接片
[0282]
91
ꢀꢀꢀꢀꢀꢀ
孔/凹陷
[0283]
100
ꢀꢀꢀꢀ
加强元件
[0284]
101a
ꢀꢀꢀꢀ
第一容纳通道
[0285]
101b
ꢀꢀꢀꢀ
第二容纳通道
[0286]
102a
ꢀꢀꢀꢀ
第一线材杆
[0287]
102b
ꢀꢀꢀꢀ
第二线材杆
[0288]
104
ꢀꢀꢀꢀꢀ
卸载站
[0289]
139
ꢀꢀꢀꢀꢀ
打开和闭合装置
[0290]
140
ꢀꢀꢀꢀꢀ
卸载装置
[0291]
141
ꢀꢀꢀꢀꢀ
携动机构
[0292]
142
ꢀꢀꢀꢀꢀ
携动机构
[0293]
143
ꢀꢀꢀꢀꢀ
承载框架
[0294]
144
ꢀꢀꢀꢀꢀ
承载框架
[0295]
145
ꢀꢀꢀꢀꢀ
入口区段
[0296]
146
ꢀꢀꢀꢀꢀ
出口区段
[0297]
147
ꢀꢀꢀꢀꢀ
卸载区段
[0298]
148
ꢀꢀꢀꢀꢀ
引导滑槽
[0299]
149
ꢀꢀꢀꢀꢀ
引导滑槽
[0300]
150
ꢀꢀꢀꢀꢀ
引导滑槽
[0301]
156
ꢀꢀꢀꢀꢀ
操纵装置卸载装置
[0302]
157
ꢀꢀꢀꢀꢀ
倾斜轴线
[0303]
158
ꢀꢀꢀꢀꢀ
准备位置
[0304]
159
ꢀꢀꢀꢀꢀ
卸载位置
[0305]
160
ꢀꢀꢀꢀꢀ
驱动器
[0306]
161
ꢀꢀꢀꢀꢀ
框架
[0307]
162
ꢀꢀꢀꢀꢀ
引导结构
[0308]
163
ꢀꢀꢀꢀꢀ
承载结构
[0309]
164
ꢀꢀꢀꢀꢀ
引导滑槽
[0310]
165
ꢀꢀꢀꢀꢀ
引导滚轮
[0311]
166
ꢀꢀꢀꢀꢀ
引导滚轮
[0312]
167
ꢀꢀꢀꢀꢀ
承载框架
[0313]
168
ꢀꢀꢀꢀꢀ
承载框架
[0314]
169
ꢀꢀꢀꢀꢀ
框架连接件
[0315]
170
ꢀꢀꢀꢀꢀ
固定装置
[0316]
171
ꢀꢀꢀꢀꢀ
驱动器
[0317]
172
ꢀꢀꢀꢀꢀ
锁止元件
[0318]
173
ꢀꢀꢀꢀ
轮廓接片
[0319]
175
ꢀꢀꢀꢀꢀ
引导装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