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235235发布日期:2021-05-28 14:45阅读:87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医疗设备在运输过程中,路况复杂多变,为了防止对医疗设备造成损坏,因此需要配备相应的减震装置,当运输结束以后,医疗设备在正常的使用时,需要采用固定装置对其进行固定。现有的减震装置和固定装置是单独设置的,功能单一,不具有在减震和固定两种状态之间进行切换的功能。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提升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固定装置,用于对设备进行固定,旨在解决现有固定装置功能较为单一的问题。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固定装置,其中,包括:

承载件;

减震机构,所述减震机构固定在所述承载件的下端面上;

调节机构,包括第一调节件及与所述第一调节件螺接连接的第二调节件;

所述调节机构固定在所述承载件的下端面上,且与所述减震机构相邻;通过调节所述第二调节件与所述承载件的下端面之间的距离,使所述固定装置处于减震状态或锁定状态。

可选地,所述的具有减震功能的固定装置,其中,所述调节机构还包括:接触片,包括弧形凹槽,所述弧形凹槽与所述第二调节件远离所述第一调节件的一端活动连接。

可选地,所述的具有减震功能的固定装置,其中,所述固定装置处于减震状态,所述承载件的下端面与所述接触片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所述减震机构的最大缓冲变形尺寸。

可选地,所述的具有减震功能的固定装置,其中,所述固定装置处于锁定状态,所述承载件的下端面与所述接触片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承载件的下端面与所述减震机构之间的距离。

可选地,所述的具有减震功能的固定装置,其中,所述第二调节件包括:

本体,所述本体的外表面设有与所述第一调节件适配的螺纹,所述本体通过所述螺纹与所述第一调节件螺接连接,以及

转动夹持部,包括半球形凸起,所述半球形凸起与所述弧形凹槽相适配;所述转动夹持部固定在所述本体远离所述第一调节件的一端。

可选地,所述的具有减震功能的固定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调节件包括:台阶孔,所述台阶孔的内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二调节件适配的螺纹。

可选地,所述的具有减震功能的固定装置,其中,沿所述本体的轴向方向设有贯通所述本体的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的内壁上设有螺纹;所述凹槽的中部设有贯通所述接触片的第二通道。

可选地,所述的具有减震功能的固定装置,其中,所述转动夹持部顶端中间位置设有凸起;

所述接触片朝向所述第二调节件的端面上设有与所述凸起相适配的凹槽。

可选地,所述的具有减震功能的固定装置,其中,所述调节机构还包括:固定螺钉,用于与所述第一通道的内壁上所设的螺纹适配。

可选地,所述的具有减震功能的固定装置,其中,所述调节机构还包括卡簧,所述卡簧卡接在所述本体远离所述转动夹持部的一端的外侧面上。

有益效果: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固定装置,通过在承载件的下端面固定调节机构及减震机构,调节调节机构与承载件下端面之间的距离,可以使固定装置处于减震状态或锁定状态,从而使得固定装置具有根据应用环境进行状态切换的功能。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固定装置功能较为单一的问题。同时该装置还具有结构简单、性能可靠性高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固定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固定装置处于减震状态时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固定装置处于固定状态时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调节机构的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调节机构的爆炸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调节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调节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接触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

现有在对设备进行运输,尤其是像医疗设备这种精密仪器进行运输时,由于运输途中路况多变,容易对仪器造成损坏,因此需要采用减震装置,进行减震防止颠簸晃动。当仪器运输到目的地后,在正常的使用过程中,需要采用固定装置对其进行固定,现有的减震装置和固定装置均无法实现,在两种应用环境下进行自由切换转换(运输时需要减震、正常使用时需要固定)。

基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方案,其详细内容将在后续实施例中得以阐述。

请参考图1至图3,如图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固定装置,包括:承载件1、减震机构2以及调节机构3,所述减震机构2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承载件1的下端面上,所述调节机构3与所述减震机构2相邻设置,通过固定螺栓固定在所述承载件1的下端面上。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的承载件的下端面,是相对与其所承载的仪器、设备而言的,因为是承载,所述设备是固定在承载件的上端面上的,那么相对于仪器、设备所在的端面即为下端面。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调节调节机构3与承载件1下端面之间的距离,使得固定装置能够在减震状态和锁紧状态之间进行转换。方便对设备尤其是精密设备的运输和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承载件1指的是,用于对仪器设备进行支撑固定的载体,即仪器设备固定在其上。承载件1的形状、尺寸可以根据具体的设备进行设置,承载件1的材质可以是金属材质、硬质塑料材质。所述减震机构可以是减震器,如钟形减震器。容易理解的是,减震器的选型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所选用的减震器,要有数倍的安全余量,以保证在正常使用时能正常发挥作用。容易理解的是所述减震器可以是现有技术中常用的减震器,其具体的工作原理及安装步骤在此不做赘述。

如图4至图5,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调节机构3包括:第一调节件10、第二调节件20以及接触片30。其中,所述第一调节件10与所述第二调节件20螺接在一起。由于所述第一调节件10与所述第二调节件20是螺接连接,所以可以通过螺纹的转动直接转化为高度调节,简化调节步骤。所述接触片30活动设置在所述第二调节件20的与所述第一调节件10非连接端上。容易理解的是,所述接触片30是用来与其他物体(支撑物)进行接触的,其与支撑物的接触面为光滑平面,由于是与第二调节件20活动连接,则当所述第二调节件20转动时,其不会跟着一起转动,也即不会与接触的物体发生相对滑动,从而保证了物体接触面不会被划伤。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调节件10可以设计成圆筒状,其内部设有螺纹,其可以看做是一个调节螺母,而所述第二调节件20与所述第一调节件10配合使用,则其可以看做是一个调节螺杆。转动所述调节螺杆可以相对所述调节螺母发生相对运动。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可以通过调节接触片30与承载件1之间的距离,将固定装置由固定状态变为减震状态,需要说明的是,当需要进行设备、仪器的运输时,为了适应路况(防止设备发生振动)将接触片30与承载件脱离,调节机构不负重,由减震器承载负重,需要减震时,减震器发生形变,向下发生变形产生形变。接触片与承载件之间的距离,为缓冲距离,承载件向下时不会触碰到调节机构,不会对调节机构造成冲撞。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当需要对设备进行固定时,可以将接触片30调整到与承载件接触,然后固定,由调节机构承载负重,减震器起到辅助承重作用。

结合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调节件20包括:本体201以及设置在所述本体201端部的转动夹持部202,即所述转动夹持部202固定在所述本体201远离所述调节螺母10的一端上。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转动夹持部202是指,在进行调节时,通过夹持住该部位可以对所述第二调节部20进行转动。举例来说,所述转动夹持部202可以看做是六棱形的螺帽形,通过扳手夹持住,便可以对其进行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转动夹持部202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调节件10(调节螺母)的外径。使用中可以利用普通的活动扳手就可以进行调节,因此,本发明所提供的具有减震功能的固定装置的适用性强。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转动夹持部202的端面中间位置还设置有凸起203,即所述凸起203位于所述转动夹持部202的中心位置。具体来说,所述凸起203为球面形凸起。结合图8,所述接触片30的中心位置设置有与该球面形凸起适配的凹槽301。容易理解的是,当所述接触片30通过所述凹槽301与所述球面形凸起203配合时,所述接触片30可以围绕所述球面形凸起203在多个方向上运动,即可以根据受力情况发生偏转,可以实现有效的水平调整。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调节件10包括台阶孔101。装配使用时,所述台阶孔101的台阶朝向所述第一调节件10的底部。容易理解的是,在所述台阶孔101的内侧壁(内表面)上设置有螺纹,所述螺纹与所述第二调节件20上的螺纹相适配。

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调节螺母的外表面上还设置有调节部102,通过所述调节部102可以将其固定,例如,所述调节部102为圆形孔,在转动第二调节件20时,为了防止第一调节件10也跟着一起转动,可以在所述圆形孔内插入螺丝刀或一根金属棒,通过螺丝刀或金属棒对其进行控制。

进一步地,所述圆形孔可以是圆形通孔,所述圆形通孔设置在靠近所述调节螺母的底端,且可以对称设置两个。

结合图7,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沿所述本体201的轴线方向上设有贯通所述本体201两端的第一通道204,即在所述本体201的中部设置一通道,所述通道204的内表面上设有螺纹,同时在所述接触片30上的凹槽301的中心部位开有贯通所述接触片30的第二通道302,所述第二通道302与所述第一通道204的直径相同。利用固定螺钉穿过所述第二通道302、第一通道204,可以将接触片30与第二调节件20相固定。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具有减震功能的固定装置还包括一卡簧40,具体来说,所述卡簧40为弹性卡簧,在所述第二调节件20(调节螺杆)的尾部设置卡簧安装槽205,卡簧40卡接在所述安装槽205内,通过所述卡簧40与所述台阶孔101的台阶相配合,不会因操作失误,出现调节螺杆和调节螺母脱离出现危险。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在运输仪器设备的过程中需要减震,可以将所述固定装置调节为减震状态,可以将用于固定所述调节结构的固定螺栓拧松使调节机构处于可调整模式,接着调节夹持部,使接触片下降,在接触片与承载件下端面之间留出缓冲距离,此时,全部的负载都压在减震器上,当出现附加意外载荷时,承载件会随着减震器下降,会起到减震的作用。当意外载荷超过设计保护载荷时,因调节机构的阻挡,承载件不会超设计尺寸挤压减震器,保护减震器不被损坏。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当设备在正常使用过程中需要进行固定时,可以调节夹持部,使接触片上升与承载件的下表面接触,根据水平测量工具的测量结果,微调各个支点的高度(每个支点对应一个调节机构和一个减震器)使承载件处于水平位置(处于水平位置时,各支点顶部接触片需与承载件的下端面接触),拧紧调节机构的固定螺栓,此时,调节机构起主要承载固定作用,同时减震器也会起到辅助支撑作用。从而使得承载件更加的稳定。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固定装置,包括:承载件;减震机构,所述减震机构固定在所述承载件的下端面上;调节机构,包括第一调节件及与所述第一调节件螺接连接的第二调节件;所述调节机构固定在所述承载件的下端面上,且与所述减震机构相邻;通过调节所述第二调节件与所述承载件的下端面之间的距离,使所述固定装置处于减震状态或锁定状态。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固定装置,通过在承载件的下端面固定调节机构及减震机构,调节调节机构与承载件下端面之间的距离,可以使固定装置处于减震状态或锁定状态,从而使得固定装置具有根据应用环境进行状态切换的功能。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固定装置功能较为单一的问题。当固定装置处于锁定状态时,由于减震器有辅助的支撑作用,可以使安装有设备的承载件更加稳定。

进一步地,该装置还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安装方便性能可靠性高的特点。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