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培养用培养皿批量灌装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38261发布日期:2021-04-09 20:50阅读:7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物培养用培养皿批量灌装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灌装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生物培养用培养皿批量灌装设备。



背景技术:

培养皿是一种用于微生物或细胞培养的实验室器皿,一般的培养皿由一个平面圆盘状的底和一个盖组成,一般用玻璃或塑料制成。

生物培养皿大多数用于储存生物原料以及培养液,人们进行培养液装罐工作时,一般都是人们手持培养皿,然后手动控制出料口,将培养皿对准出料口,从而完成灌装工作,这样操作可能会导致部分培养液的流失与污染,人工操作繁琐且每次灌装的培养液的量可能不一致,降低了人们的工作效率,若时需要装罐的培养液较大,也会出现费时费力的情况。

因此,特别需要设计一种自动灌装、灌装效果好且操作简单的生物培养用培养皿批量灌装设备,可以省去大部分人工操作可能带来的一些麻烦,以至于提高工作效率,来解决上述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人工操作繁琐且每次灌装的培养液的量可能不一致,降低了人们的工作效率,若时需要装罐的培养液较大,也会出现费时费力的缺点,本发明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自动灌装、灌装效果好且操作简单的生物培养用培养皿批量灌装设备。

本发明的技术实施方案是:一种生物培养用培养皿批量灌装设备,包括有:底座;支撑架,底座上中部设有支撑架;送料机构,底座上一侧设有送料机构;灌装机构,支撑架上部一侧设有灌装机构。

可选地,送料机构包括有:支撑座,底座上一侧设有支撑座;气缸,支撑座上设有气缸;推杆,气缸的伸缩杆上设有推杆,推杆与支撑架之间滑动式配合;第一楔形块,推杆上侧对称滑动式设有第一楔形块;第一弹簧,第一楔形块与推杆之间均连接有两个第一弹簧;圆筒,支撑架上部一侧对称设有圆筒。

可选地,灌装机构包括有:双向滑轨,支撑架上部一侧对称设有双向滑轨;第一滑杆,双向滑轨一侧之间滑动式设有第一滑杆;第二楔形块,第一滑杆一侧对称滑动式设有第二楔形块,第二楔形块与推杆之间相互配合;第二弹簧,第二楔形块与第一滑杆之间均连接有第二弹簧;活塞缸,第一滑杆对称设有活塞缸;导向杆,第一滑杆两侧设有导向杆;活塞杆,导向杆上侧之间滑动式设有活塞杆,活塞杆与活塞缸之间滑动式配合;第三弹簧,活塞杆与第一滑杆之间连接有两个第三弹簧,第三弹簧分别套装在导向杆上;储料罐,底座上中部一侧设有储料罐;第一单向阀,活塞缸一侧中部均设有第一单向阀,第一单向阀之间连接有进料管,进料管与储料罐一侧连接;第二单向阀,活塞缸底部均设有第二单向阀。

可选地,还包括有下料组件,下料组件包括有:支撑柱,底座上中部对称设有支撑柱;储料桶,支撑柱上部内侧均设有储料桶;第一固定块,支撑架上部两侧对称设有第一固定块;第一挡板,一侧第一固定块之间滑动式设有第一挡板,第一挡板与储料桶之间滑动式配合;第二挡板,一侧第一固定块之间滑动式设有第二挡板,第二挡板与储料桶之间滑动式配合;齿轮,支撑架上部两侧转动式设有齿轮;扭力弹簧,同侧齿轮与支撑架之间均连接有扭力弹簧;第一连接杆,第一挡板一侧底部对称设有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杆分别与齿轮之间相互配合;第二连接杆,第二挡板一侧底部对称设有第二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分别与齿轮之间相互配合;第三楔形块,第一连接杆一侧均滑动式设有第三楔形块,第三楔形块与推板之间相互配合;第四弹簧,同侧第三楔形块与第一连接杆之间连接有第四弹簧。

可选地,还包括有按压组件,按压组件包括有:第二固定块,支撑架上部中侧对称设有第二固定块;第二滑杆,第二固定块之间滑动式设有第二滑杆;第六弹簧,第二滑杆与第二固定块之间均连接有第六弹簧,第六弹簧分别套装在第二滑杆上;第四楔形块,第二滑杆对称滑动式设有第四楔形块,第四楔形块分别与推杆之间相互配合;第五弹簧,同侧第四楔形块与第二滑杆之间连接有第五弹簧;滑套,第二滑杆上侧对称设有滑套;按压块,滑套下侧均滑动式设有按压块;第七弹簧,同侧按压块与滑套之间连接有第七弹簧,第七弹簧分别套装在按压块上。

可选地,还包括有收料组件,收料组件包括有:箱体,底座上一侧设有箱体;载物台,箱体上侧滑动式设有载物台;第八弹簧,载物台两侧与箱体之间连接有第八弹簧。

可选地,还包括有挡料组件,挡料组件包括有:支撑块,第一固定块外侧均设有支撑块;连接块,第一挡板外侧均设有连接块,第二挡板外侧也均设有连接块;连杆,连接块顶部均转动式设有连杆,连杆中部分别与支撑块转动式连接;第三挡板,同侧连杆上顶部之间均设有第三挡板,第三挡板与储料桶之间滑动式配合。

可选地,载物台使用橡胶材料。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在灌装机构的作用下,人们将培养皿分别放置在圆筒内,推杆向左侧移动会带动培养皿向左侧移动,当推杆与第二楔形块接触时,同时活塞杆会沿着双向滑轨的轨迹向下移动,此时储料罐内的液体会通过进料管、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进入培养皿内,从而进行灌装工作。

2、在下料组件的作用下,人们将培养皿盖分别放置在储料桶内,当推杆向左侧移动与第三楔形块接触时,会带动第三楔形块向左侧移动,当培养皿盖与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脱离时,会向下掉落至培养皿上,从而将培养皿进行装盖工作。

3、在按压组件的作用下,当推杆向左侧移动与第四楔形块接触时,会带动第四楔形块、第二滑杆、滑套和按压块向下移动,当按压块与培养皿盖接触时,会将培养皿盖与培养皿进行压紧,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

4、在收料组件的作用下,灌装工作结束后,右侧的培养皿会将左侧的培养皿向后侧推动至载物台上,培养皿与载物台接触时,会带动载物台向下移动,第八弹簧发生形变后复位,使得载物台给培养皿一个缓冲的作用,使得培养皿不会被破坏,且方便人们收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送料机构的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灌装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下料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按压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收料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挡料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的含义:1:支撑架,101:底座,2:送料机构,20:支撑座,21:气缸,22:推杆,23:第一弹簧,24:第一楔形块,25:圆筒,3:灌装机构,30:第二楔形块,31:第二弹簧,32:第一滑杆,33:双向滑轨,34:活塞杆,35:导向杆,36:第三弹簧,37:第一单向阀,38:第二单向阀,39:储料罐,310:活塞缸,4:下料组件,40:第三楔形块,41:第四弹簧,42:第一连接杆,43:齿轮,44:扭力弹簧,45:第二连接杆,46:第一挡板,47:第二挡板,48:第一固定块,49:支撑柱,410:储料桶,5:按压组件,50:第四楔形块,51:第五弹簧,52:第二滑杆,53:第六弹簧,54:第二固定块,55:滑套,56:第七弹簧,57:按压块,6:收料组件,60:箱体,61:载物台,62:第八弹簧,7:挡料组件,70:支撑块,71:连接块,72:连杆,73:第三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例1

一种生物培养用培养皿批量灌装设备,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包括有底座101、支撑架1、送料机构2和灌装机构3,底座101上中部设有支撑架1,底座101上左侧设有送料机构2,支撑架1上部右侧设有灌装机构3。

送料机构2包括有支撑座20、气缸21、推杆22、第一弹簧23、第一楔形块24和圆筒25,底座101上左侧设有支撑座20,支撑座20上设有气缸21,气缸21的伸缩杆上设有推杆22,推杆22与支撑架1之间滑动式配合,推杆22上侧前后对称滑动式设有第一楔形块24,第一楔形块24与推杆22之间均连接有两个第一弹簧23,支撑架1上部右侧前后对称设有圆筒25。

灌装机构3包括有第二楔形块30、第二弹簧31、第一滑杆32、双向滑轨33、活塞杆34、导向杆35、第三弹簧36、第一单向阀37、第二单向阀38、储料罐39和活塞缸310,支撑架1上部右侧前后对称设有双向滑轨33,双向滑轨33右侧之间滑动式设有第一滑杆32,第一滑杆32右侧前后对称滑动式设有第二楔形块30,第二楔形块30与推杆22之间相互配合,第二楔形块30与第一滑杆32之间均连接有第二弹簧31,第一滑杆32前后对称设有活塞缸310,第一滑杆32前后两侧设有导向杆35,导向杆35上侧之间滑动式设有活塞杆34,活塞杆34与活塞缸310之间滑动式配合,活塞杆34与第一滑杆32之间连接有两个第三弹簧36,第三弹簧36分别套装在导向杆35上,活塞缸310右侧中部均设有第一单向阀37,第一单向阀37之间连接有进料管,底座101上中部后侧设有储料罐39,进料管与储料罐39前侧连接,活塞缸310底部均设有第二单向阀38。

人们将培养皿分别放置在圆筒25内,然后启动气缸21,气缸21的伸缩杆会带动推杆22左右移动,当推杆22向左侧移动时,会带动培养皿向左侧移动,人们将液体注入进储料罐39内,当推杆22与第二楔形块30接触时,会带动第二楔形块30向左侧移动,第二楔形块30会带动第一滑杆32向左侧移动,第一滑杆32会带动活塞缸310和活塞杆34向左侧移动,同时活塞杆34会沿着双向滑轨33的轨迹向下移动,第三弹簧36被压缩,此时储料罐39内的液体会通过进料管、第一单向阀37和第二单向阀38进入培养皿内,从而进行灌装工作,当推杆22继续向左侧移动,第二楔形块30和第一滑杆32被双向滑轨33卡住时,推杆22会带动第二楔形块30向上侧移动,第二弹簧31被压缩,然后推杆22向左侧移动与第二楔形块30脱离时,由于第二弹簧31的复位作用下,会带动第二楔形块30向下侧移动至复位,同时由于第三弹簧36的复位作用,会带动活塞杆34向上侧移动,同时带动第一滑杆32和活塞缸310向上侧移动,人们将灌装完成的培养皿收集即可,当推杆22向右侧移动与第二楔形块30接触时,会带动第二楔形块30向上侧移动,然后推杆22继续向右侧移动与第二楔形块30脱离时,会带动第二楔形块30向下侧移动至复位,当第一楔形块24与圆筒25内侧的培养皿接触时,第一楔形块24会向下侧移动,第一弹簧23被压缩,当第一楔形块24继续向右侧移动与培养皿脱离时,由于第一弹簧23的复位作用,会带动第一楔形块24向上侧移动至复位,此时推杆22和第一楔形块24位于培养皿右侧。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如图4、图5、图6和图7所示,还包括有下料组件4,下料组件4包括有第三楔形块40、第四弹簧41、第一连接杆42、齿轮43、扭力弹簧44、第二连接杆45、第一挡板46、第二挡板47、第一固定块48、支撑柱49和储料桶410,底座101上中部前后对称设有支撑柱49,支撑柱49上部内侧均设有储料桶410,支撑架1上部左右两侧前后对称设有第一固定块48,左侧第一固定块48之间滑动式设有第一挡板46,第一挡板46与储料桶410之间滑动式配合,右侧第一固定块48之间滑动式设有第二挡板47,第二挡板47与储料桶410之间滑动式配合,支撑架1上部前后两侧转动式设有齿轮43,同侧齿轮43与支撑架1之间均连接有扭力弹簧44,第一挡板46左侧底部前后对称设有第一连接杆42,第一连接杆42分别与齿轮43之间相互配合,第二挡板47右侧底部前后对称设有第二连接杆45,第二连接杆45分别与齿轮43之间相互配合,第一连接杆42右侧均滑动式设有第三楔形块40,第三楔形块40与推板之间相互配合,同侧第三楔形块40与第一连接杆42之间连接有第四弹簧41。

人们将培养皿盖分别放置在储料桶410内,第一挡板46和第二挡板47会挡住培养皿盖,当推杆22向左侧移动与第三楔形块40接触时,会带动第三楔形块40向左侧移动,第三楔形块40会带动第一连接杆42和第二挡板47向左侧移动,第一连接杆42会带动齿轮43转动,扭力弹簧44发生形变,齿轮43会带动第二连接杆45向右侧移动,第二连接杆45会带动第二挡板47向右侧移动,当培养皿盖与第一挡板46和第二挡板47脱离时,会向下掉落至培养皿上,从而将培养皿进行装盖工作,当推杆22继续向左侧移动,第三楔形块40和第一连接杆42被第一固定块48卡住时,推杆22会带动第三楔形块40向上侧移动,第四弹簧41被压缩,推杆22向左侧移动与第三楔形块40脱离时,由于第四弹簧41的复位作用下,会带动第三楔形块40向下移动至复位,同时由于扭力弹簧44的复位作用下,会带动齿轮43反向转动,齿轮43会带动第一连接杆42和第一挡板46向右侧移动至复位,同时带动第二连接杆45和第二挡板47向左侧移动至复位,当推杆22向右侧移动与第三楔形块40再次接触时,会带动第二楔形块30向上侧移动,然后推杆22继续向右侧移动与第三楔形块40脱离时,会带动第三楔形块40向下侧移动至复位。

还包括有按压组件5,按压组件5包括有第四楔形块50、第五弹簧51、第二滑杆52、第六弹簧53、第二固定块54、滑套55、第七弹簧56和按压块57,支撑架1上部中侧前后对称设有第二固定块54,第二固定块54之间滑动式设有第二滑杆52,第二滑杆52与第二固定块54之间均连接有第六弹簧53,第六弹簧53分别套装在第二滑杆52上,第二滑杆52前后对称滑动式设有第四楔形块50,第四楔形块50分别与推杆22之间相互配合,同侧第四楔形块50与第二滑杆52之间连接有第五弹簧51,第二滑杆52上侧前后对称设有滑套55,滑套55下侧均滑动式设有按压块57,同侧按压块57与滑套55之间连接有第七弹簧56,第七弹簧56分别套装在按压块57上。

当推杆22向左侧移动与第四楔形块50接触时,会带动第四楔形块50向下侧移动,第四楔形块50会带动第二滑杆52向下移动,第六弹簧53被拉伸,第二滑杆52会带动滑套55和按压块57向下移动,当按压块57与培养皿盖接触时,会将培养皿盖与培养皿进行压紧,同时由于第七弹簧56的缓冲作用下,按压块57不会使得培养皿盖发生形变,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当推杆22继续向左侧移动与第四楔形块50脱离时,由于第六弹簧53的复位作用,会带动第一滑杆32、滑套55和按压块57向上移动至复位,当推杆22向右侧移动与第四楔形块50接触时,会带动第四楔形块50向外侧移动,第五弹簧51被压缩,当推杆22继续向右侧移动与第四楔形块50脱离时,由于第五弹簧51的复位作用下,会带动第四楔形块50向内侧移动至复位。

还包括有收料组件6,收料组件6包括有箱体60、载物台61和第八弹簧62,底座101上左后侧设有箱体60,箱体60上侧滑动式设有载物台61,载物台61左右两侧与箱体60之间连接有第八弹簧62。

灌装工作结束后,右侧的培养皿会将左侧的培养皿向后侧推动至载物台61上,培养皿与载物台61接触时,会带动载物台61向下移动,第八弹簧62发生形变后复位,使得载物台61给培养皿一个缓冲的作用,使得培养皿不会被破坏,且方便人们收集。

还包括有挡料组件7,挡料组件7包括有支撑块70、连接块71、连杆72和第三挡板73,第一固定块48外侧均设有支撑块70,第一挡板46外侧均设有连接块71,第二挡板47外侧也均设有连接块71,连接块71顶部均转动式设有连杆72,连杆72中部分别与支撑块70转动式连接,同侧连杆72上顶部之间均设有第三挡板73,第三挡板73与储料桶410之间滑动式配合。

当第一挡板46和第二挡板47向外侧移动时,会带动连接块71向外侧移动,连接块71会带动连杆72向内侧移动,连杆72会带动第三挡板73向内侧移动,第三挡板73会挡住上侧的培养皿盖,使得储料桶410每次只会下一个培养皿盖,从而使得人们的操作更加方便。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发明实施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发明实施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发明实施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发明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