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拆垛装置及拆垛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5660559发布日期:2021-06-29 23:14阅读:70来源:国知局
一种拆垛装置及拆垛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物流行业拆装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拆垛装置及拆垛方法。


背景技术:

2.随着奶类、饮料、酒类等快消品大量销售,给装车运输行业带来了压力。奶类等快消品生产出来后均是以码垛的形式存放,通常使用托盘搬运,拆解成个体后按照车厢空间和商品形状码成特定排列形式,按照一定的规则重新装车,完成装车后进入运输环节。
3.现有技术中,将物品从托盘拆盘后,空托盘不能快速移出,导致拆盘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拆垛装置和拆垛装置方法。
5.一种拆垛装置,包括入料单元、执行单元、出料单元以及空托盘接收装置,所述入料单元、执行单元、出料单元依次布置,所述执行单元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部设置有拆解机构,所述机架下部沿入料方向依次设置有拆解工位及物品输送工位,所述拆解工位上设置有沿着入料方向设置的第一输送机构,还设置有垂直于入料方向的第二输送机构,所述物品输送工位包括沿入料方向设置的第三输送机构,所述空托盘接收装置沿着第一输送机构输送方向与拆解工位相邻设置。
6.优选地,所述第一输送机构包括两侧的托盘定位链条及位于所述托盘定位链条中间的多个输送辊。
7.优选地,若干个所述输送辊形成输送辊组,所述第二输送机构为垂直于入料方向设置在所述输送辊组之间的输送链条。
8.优选地,还包括检测装置和控制单元,所述检测装置、拆解机构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所述执行单元还包括用于驱动第一输送机构的第一驱动机构,用于驱动第二输送机构的第二驱动机构,以及用于驱动第三输送机构的第三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及第三驱动机构均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
9.优选地,所述第三输送机构为输送带。
10.优选地,所述拆解工位还包括定位装置。
11.一种采用所述的拆垛装置的拆垛方法:当所述检测装置检测到拆解工位上来料时,控制单元控制定位装置将托盘定位,控制单元控制拆解机构进行拆垛,拆解机构将拆解的物品放入物品输送工位,同时控制单元控制第二驱动机构驱动第二输送机构动作;当检测单元检测到拆垛结束时,控制单元控制定位装置对托盘进行解锁,同时控制第一驱动机构驱动第一输送机构动作。
12.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有如下优点:
13.首先,通过在执行单元设置相邻的两个工位,一个工位用于接收负载托盘,另外一个工位用于接收拆解的物品并将其运输至下一工位,这种设置由于拆解工位和物品输送工位位置临近,因而减少了拆解机构的运动距离;其次,在拆解工位上还设置有用于移出空托
盘的第二输送机构,当物品拆解完毕,能够快速移出空托盘,大大提高了拆盘效率。
附图说明
14.附图1是本发明拆垛装置的整体示意图;
15.附图2是本发明拆解工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6.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17.参见图1,一种拆垛装置,包括入料单元(未示出)、执行单元1、出料单元2以及空托盘接收装置3,入料单元、执行单元1、出料单元2依次布置,托盘承载着待拆解物品通过入料单元进入执行单元1进行物品拆解,拆解物品被输送至出料单元2,空托盘由空托盘接收装置3进行接收。执行单元1包括机架13,机架13上部设置有拆解机构14,机架13下部沿入料方向依次设置有拆解工位11及物品输送工位12,拆解工位11还可以包括用于定位托盘的定位装置。物品输送工位12包括沿入料方向设置的第三输送机构121,第三输送机构121可以是输送带。空托盘接收装置3沿着入料方向与拆解工位11相邻设置。
18.参见图2,拆解工位11上设置有沿着入料方向设置的第一输送机构,第一输送机构包括两侧的托盘定位链条111及位于托盘定位链条111中间的多个输送辊112,若干个输送辊112形成输送辊组。拆解工位11还设置有垂直于入料方向的第二输送机构113,第二输送机构113为垂直于入料方向设置在输送辊组之间的输送链条。
19.该拆垛装置还包括检测装置和控制单元,检测装置、拆解机构14与控制单元连接,执行单元1还包括用于驱动第一输送机构的第一驱动机构,用于驱动第二输送机构的第二驱动机构,以及用于驱动第三输送机构的第三驱动机构,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及第三驱动机构均与控制单元连接。
20.一种采用上述拆垛装置的拆垛方法:
21.当检测装置检测到拆解工位上来料时,控制单元控制定位装置将托盘定位,控制单元控制拆解机构进行拆盘,拆解机构将拆解的物品放入物品输送工位,同时控制单元控制第二驱动机构驱动第二输送机构动作;当检测单元检测到拆盘结束时,控制单元控制定位装置对托盘进行解锁,同时控制第一驱动机构驱动第一输送机构动作。
22.以上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思想,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是按照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思想,在技术方案基础上所做的任何改动,均落入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未涉及的技术均可通过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