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力保持机构及穿经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731968发布日期:2021-07-02 21:20阅读:98来源:国知局
张力保持机构及穿经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纺织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张力保持机构及穿经机。



背景技术:

为使得抽线机构能够完成对经纱的抽取,往往需要设置张力保持机构,来确保被剪纱机构剪断后的经纱仍具有足够大的张力。

在相关技术中,在张力保持机构中通常设置有丝夹,利用丝夹来使经纱保持张力,因丝夹与经纱之间的摩擦力,在抽取强度、韧性较弱的经纱时,容易出现断纱的情况,从而严重影响了穿纱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张力保持机构,能够有效避免断纱的情况发生。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张力保持机构的穿经机。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了张力保持机构,包括:

第一主体,所述第一主体上设置有喷气孔;

导线件,所述导线件固定于所述第一主体,所述导线件包括导向台,所述导向台的朝向所述第一主体的侧面与所述第一主体设置有所述喷气孔的侧面共同限定出导线槽,所述喷气孔用于朝所述导线槽中的经纱喷气、使所述经纱保持张力。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张力保持机构,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通过在导线件上设置喷气孔,利用喷气孔喷出的气流来对导线槽中的经纱施加作用力,实现了保持经纱的张力的目的,且因在此过程中,经纱并无与其它固体发生滑动摩擦,有效解决了断纱的问题,提高了穿纱效率。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的张力保持机构,所述导线件还包括限位台,所述限位台固定于所述导向台,所述限位台用于确保所述经纱经过所述喷气孔的喷气范围。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了穿经机,包括:

剪纱机构,所述剪纱机构设置于所述张力保持机构的上方,所述剪纱机构用于剪断线幕中的经纱的上端;

取纱件,所述取纱件上设置有卡线槽,所述卡线槽用于束缚所述经纱;

根据本发明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张力保持机构,所述取纱件用于将所述经纱拉动至所述夹线槽中。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穿经机,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在剪纱机构剪断经纱的上端后,通过采用上述的张力保持机构,利用喷气孔喷出的气流完成了对经纱张力的保持,有效避免了断纱的情况出现,提高了穿纱效率。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的穿经机,所述剪纱机构包括第二主体、第一剪切板、第二剪切板和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剪切板固定于所述第二主体,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主体固定于所述第二主体,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固定于所述第二剪切板,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能够使所述第二剪切板相对于所述第一剪切板发生移动,所述第一剪切板和所述第二剪切板用于剪断所述经纱的上端。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的穿经机,还包括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包括光学系统和图像处理系统,所述光学系统电连接于所述图像处理系统,所述光学系统用于获取从所述线幕中分离的所述经纱的图像,所述图像处理系统用于根据所述图像获取所述经纱的参数。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的穿经机,还包括抽线机构,所述抽线机构包括抽线件,所述抽线件包括第三主体和抽线钩,所述抽线钩固定于所述第三主体,所述第三主体用于穿过经停片、综丝或钢筘的筘齿,所述抽线钩用于钩取所述经纱移动,使所述经纱穿过所述经停片、所述综丝和所述钢筘中的至少一个。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的穿经机,所述抽线机构还包括滑线钩,所述滑线钩设置于所述抽线件的上方,所述滑线钩能够相对于所述抽线件发生移动,所述滑线钩用于辅助所述抽线钩钩取所述经纱。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的穿经机,所述抽线机构还包括辅助抽线台,所述辅助抽线台包括导向面,所述导向面上设置有导向槽,所述抽线钩能够容置于所述导向槽,当所述抽线钩容置于所述导向槽时,所述导向面用于与所述经纱贴合,以使所述抽线钩勾取经纱。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的穿经机,所述抽线机构还包括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驱动轮,以及均匀设置于所述驱动轮的轮面的多个驱动凸起,所述第三主体上设置有多个驱动孔,所述驱动凸起能够插入所述驱动孔,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用于使所述第三主体线性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的穿经机,所述抽线机构还包括第三驱动装置,所述第三驱动装置的输出端用于连接所述钢筘,所述第三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钢筘移动,使所述抽线件能够穿过所述钢筘的各所述筘齿。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经纱未剪断时的张力保持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经纱已剪断时的张力保持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穿经机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穿经机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图5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图5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张力保持机构100、第一主体110、喷气孔111、通气阀112、导线件120、导向台121、导线槽122、限位台123、剪纱机构200、第二主体210、第一剪切板220、第二剪切板230、第一驱动装置240、取纱件300、束线槽310、光学系统400、第一摄像头410、第二摄像头420、抽线机构500、抽线件510、第三主体511、抽线钩512、驱动孔513、滑线钩520、辅助抽线台530、导向面531、导向槽532、第二驱动装置600、驱动主体610、驱动轮620、驱动凸起621、线幕700、经纱701、上卡条710、下卡条720、经停片810、综丝820、钢筘830、筘齿83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下面参考图1和图2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张力保持机构100。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张力保持机构100,包括第一主体110和导线件120。

其中,第一主体110上设置有喷气孔111。导线件120固定于第一主体110,导线件120包括导向台121,导向台121的朝向第一主体110的侧面与第一主体110设置有喷气孔111的侧面共同限定出导线槽122,喷气孔111用于朝导线槽122中的经纱701喷气、使经纱701保持张力。

具体地,张力保持机构100中包括有第一主体110和导线件120,在第一主体110的一个侧面上设置有喷气孔111,在第一主体110的另一侧面上设置有通气阀112,通气阀112会与供气装置连接,而喷气孔111则与通气阀112的供气通道连通,使得供气装置提供的气流能够从喷气孔111中喷出。

导线件120通过焊接或螺纹螺栓等连接方式固定在第一主体110设置有喷气孔111的侧面所在的一侧。导线件120中包括有导向台121,导向台121的上表面与喷气孔111的中轴线相平行,且导向台121的上表面的高度低于喷气孔111的最高点,优选的,导向台121的上表面恰好与喷气孔111的最低点等高从而使得喷气孔111中喷出的气流能够沿着导向台121的上表面流动。此时,导向台121朝向第一主体110的侧面与第一主体110朝向导向台121的侧面共同限定出一个设置有开口的空间,该空间即导线槽122。

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经纱701的一部分通过导线槽122的开口进入到导线槽122中,此时的经纱701将从上到下地穿过导线槽122,并在喷气孔111前停止移动。当经纱701的上端被剪纱机构200剪断时,喷气孔111中喷出的气流将对经纱701位于导线槽122中的部分施加作用力,在该作用力的作用下,经纱701位于导向台121上方的部分将贴着导向台121的上表面、沿着平行于喷气孔111的中轴线的方向朝远离第一主体110的方向延伸。不难理解,在经纱701朝远离第一主体110的方向延伸的过程中,始终会受到从喷气孔111中喷出的气流的作用,从而始终保持有张力。

可以理解的是,在保持张力的过程中,经纱701除了受到气流所产生的作用力以及自身重力外,并未同固体之间发生滑动摩擦,而气流所产生柔性的牵引力不容易超出经纱的承受范围,故在保持张力的过程中,经纱不容易断裂,从而解决了在使经纱701保持张力的过程中所出现的断纱问题,进而提高了穿纱效率。

此外,因单根经纱701的直径幅度通常较小,而相同直径下,不同材质的经纱701的重量同样相差较小,且气流提供的牵引力是一范围值,能够适应不同种类的经纱,所以常见的各类不同直径、材质的经纱701均能在喷气孔111喷出的气流的作用下保持张力。故这样的设计同时有效扩展了张力保持机构100的适用范围。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导线件120还包括限位台123,限位台123固定于导向台121,限位台123用于确保经纱701经过喷气孔111的喷气范围。

具体地,导线件120中还包括有限位台123,限位台123的一个端面通过焊接或螺纹螺栓连接等方式固定于第一主体110,导向台121则固定于限位台123的另一个相邻的侧面。导向台121的上表面同限位台123的上表面之间存在一定距离,且限位台123的上表面位于导向台121的上表面的上方。同时,限位台123连接于导向台121的侧面同导向面531的上表面相连接处位于喷气孔111所喷出气流的流动范围内。

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经纱701的一部分进入到导线槽122中时,无需特意关注经线所处位置所在,只需持续移动,直至受到限位台123连接于导向台121的侧面的约束即可。可以理解的是,限位台123的设计使受到约束的经纱701一定会有一部分位于喷气孔111喷出的气流的流动范围内,从而保证了喷气孔111喷出的气流能够有效对上端被剪断的经线施加作用力,由此加快了穿纱效率。

下面参考图3至图7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张力保持机构100。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穿经机,包括剪纱机构200、取纱件300和根据本发明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张力保持机构100。

其中,剪纱机构200用于剪断线幕中的经纱701的上端。取纱件300上设置有束线槽310,束线槽310用于束缚经纱701。取纱件300用于将经纱701拉动至导线槽122中。

具体地,剪纱机构200位于取纱件300和张力保持机构100的上方,其包括有第二主体210、第一剪切板220和第二剪切板230。其中第一剪切板220和第二剪切板230均连接于第二主体210,当第一剪切板220铰接于第二主体210时,第二剪切板230可以固定于第二主体210,也可以同样铰接于第二主体210。而当第一剪切板220能够朝第二剪切板230所在方向线性移动时,第二剪切板230可以固定于第二主体210,也可以同样朝第一剪切板220所在方向线性移动。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剪切板220和第二剪切板230仅表示不同部件,在一些情况下,二者的名字发生互换后,上述描述仍然成立。

而无论第一剪切板220和第二剪切板230同第二主体210之间的连接方式如何,其最终目的始终为将夹在第一剪切板220和第二剪切板230中间的经纱701剪断。

在实际使用时,若干根经纱701的上端统一固定于上卡条710,而下端则固定于下卡条720,上卡条710、经纱701和下卡条720共同组成线幕700。为将线幕700中的经纱701按从外到内的顺序,依次分离出来进行穿纱处理,在穿纱机中设置有取纱件300。

取纱件300的一端设置有束线槽310,束线槽310呈“v”字形,在束线槽310的槽底可以设置有吸口,通过吸附的方式来吸附经纱701,也可以设置有直径较小的小卡槽,利用小卡槽来实现对经纱701的夹取。其中,为避免经纱701受损,优选设置吸口进行吸附的方式。而“v”字形的设计则使得束线槽310在束缚经纱701时,束线槽310的两侧壁能起到导向的作用,提高了束缚效率。

同时,取纱件300的另一端则与第四驱动装置(未画出)相连接,第四驱动装置可以为气压传动装置或液压传动装置等。在第四驱动装置的作用下,取纱件300能够在同一水平高度上发生线性移动。此时,第一剪切板220与第二剪切板230能够完成对经纱701的剪切工作的位置,位于张力保持机构100中的导线槽122底部的正上方,或位于导线槽122底部的、与取纱件300连接于上述驱动装置的一端所在方向相同的一侧。

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线幕700当中最靠近取纱件300的经纱701,会通过卡接或吸附的方式束缚在取纱件300的束线槽310中。之后在取纱件300的带动下,经纱701的上端会移动至第一剪切板220与第二剪切板230能够完成剪切工作的位置处,此时经纱701同样会有一部分进入到了导线槽122中,并位于喷气孔111喷出的气流会流经的范围内。然后,在第一剪切板220和第二剪切板230的配合下,经纱701的上端被剪断,并在喷气孔111喷出的气流的作用下,贴着导向台121的上表面沿远离第一主体110的方向延伸,且在气流的持续作用下,实现张力的保持。

可以理解的是,利用取纱件300完成对经纱701的位置的限定,并在剪纱机构200剪断经纱701的上端后,通过采用上述的张力保持机构100,利用喷气孔111喷出的气流完成了对经纱701张力的保持,有效避免了断纱的情况出现,提高了穿纱效率。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剪纱机构200包括第二主体210、第一剪切板220、第二剪切板230和第一驱动装置240,第一剪切板220固定于第二主体210,第一驱动装置240的主体固定于第二主体210,第一驱动装置240的输出端固定于第二剪切板230,第一驱动装置240能够使第二剪切板230相对于第一剪切板220发生移动,第一剪切板220和第二剪切板230用于剪断经纱701的上端。

具体地,第一剪切板220通过紧固件或焊接等方式固定于第二主体210的一个侧面,剪纱机构200还包括有第一驱动装置240,第一驱动装置240可以为气压或液压装置等。第一驱动装置240的主体通过紧固件固定于第二主体210的固定有第一剪切板220的侧面,并位于第一剪切板220的刃口所在的一侧。同时,第一驱动装置240的输出端固定于第二剪切板230,第二剪切板230的刃口朝向第一剪切板220所在的一侧设置,在第一驱动装置240的作用下,第二剪切板230能够朝靠近或远离第一剪切板220的方向移动,使得第一剪切板220的刃口和第二剪切板230的刃口的配合状态能够发生改变。

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当取纱件300将经纱701的上端拉扯至第一剪切板220和第二剪切板230能够完成剪切工作的位置处时,第一驱动装置240驱动第二剪切板230朝第一剪切板220所在方向移动,直至第一剪切板220的刃口与第二剪切板230的刃口相配合,此时经纱701的上端在第一剪切板220的刃口和第二剪切板230的刃口的共同作用下断开,完成了剪纱操作。

可以理解的是,在这样的设计下,剪纱装置中仅需设置一个驱动装置,一定程度上简化了剪纱装置,且直线运动相较于铰接的定轴转动更加具有效率,因此还提高了剪纱效率。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还包括检测装置,检测装置包括光学系统400和图像处理系统,光学系统400电连接于图像处理系统,光学系统400用于获取从线幕700中分离的经纱701的图像,图像处理系统用于根据图像获取经纱701的参数。

具体地,光学系统400包括有第一摄像头410和第二摄像头420,第一摄像头410和第二摄像头420均通过导线电连接于图像处理系统。第一摄像头410和第二摄像头420的摄像角度不同,且二者的摄像区域有重叠的部分,将重叠的部分命名为检测区。

当束缚有经纱701的取纱件300进入到检测去中时,第一摄像头410和第二摄像头420会从不同的角度获取到经纱701的图片,并将所获取的图片传输至图像处理系统当中。借助上述图片,图像处理系统能够对此时取纱件300所束缚的经纱701的数量进行判断,当确定取纱件300所束缚的经纱701的数量为一根时,取纱件300才可继续将经纱701拉动至第一剪切板220和第二剪切板230可实现剪切工作的位置处。

可以理解的是,检测装置的设置有效避免了因取纱件300同时束缚有多根经纱701,导致后续穿纱出现错误的情况发生,提高了穿经机的工作质量。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图像处理系统还可以通过第一摄像头410和第二摄像头420所拍摄的图片,获取经纱701的更多参数,参数包括但不限于经纱701的直径、形状和/或截面大小、经纱701的颜色、是否发生扭转、发生扭转时的扭转方向,以及发生扭转时在单位长度上的扭转数等。由此实现了对经纱701更加详细的检测,进一步提高了穿经机的工作质量。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还包括抽线机构500,抽线机构500包括抽线件510,抽线件510包括第三主体511和抽线钩512,抽线钩512固定于第三主体511,第三主体511用于穿过经停片810、综丝820或钢筘830的筘齿831,并带动抽线钩512所钩取的经纱701移动,使经纱701穿过经停片810、综丝820和钢筘830中的至少一个。

具体地,抽线机构500的作用是将保持张力的经纱701一次性,或分多次地依次穿过经停片810、综丝820和钢筘830的筘齿831。每一钢筘830的筘齿831均对应有一个经停片810和一个综丝820,为简化附图,在图3和图5中均只显示有一个经停片810和一个综丝820。

抽线机构500中包括有抽线件510,抽线件510包括有第三主体511和抽线钩512,第三主体511呈细长的条状,能够依次穿过经停片810上的孔、综丝820上的孔和钢筘830的筘齿831。在实际使用时,第三主体511靠近线幕700的一端设置有抽线钩512,抽线钩512通过焊接或一体成型等方式固定于第三主体511。抽线钩512呈钩状,其作用是钩取张力保持机构100中仍保持着张力的经纱701。

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剪纱机构200完成对经纱701上端的剪切后,通过张力保持机构100的作用,经纱701依然保持着张力,但只有其下端仍固定于线幕700中的下卡条720,上端处于自由飘动状态。此时,抽线件510设置在下卡条720与张力保持机构100之间,由抽线钩512来完成对经纱701的钩取,之后在第三主体511的带动下,抽线钩512带动经纱701分一次或多次地穿过经停片810、综丝820和钢筘830,进而完成穿纱操作。

可以理解的是,这样的设计使得穿纱机有着较高的穿纱效率。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抽线机构500还包括滑线钩520,滑线钩520设置于抽线件510的上方,滑线钩520能够相对于抽线件510发生移动,滑线钩520用于辅助抽线钩512钩取经纱701。

具体地,滑线钩520呈钩状,其根部固定于第五驱动装置(未画出)的输出端,在第五驱动装置的作用下,滑线钩520可以相对于张力保持机构100作直线移动或定轴转动,且滑线钩520的开口总朝向导线槽122设置有开口的一侧。第五驱动装置可以为气缸或液压缸,或是由电机和曲柄结构组成的驱动装置,可以理解的是,第五驱动装置的具体形式能够根据实际需求以及滑线钩520的运动类型进行适应性调整。

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经纱701穿过滑线钩520的开口,并在滑线钩520的带动下呈弯曲状,在此过程中,经纱701位于滑线钩520下方的部分会搭在第三主体511上,并会对第三主体511施加一定的压力,从而保证第三主体511在同一水平高度上发生线性移动时,经纱701能够始终贴紧第三主体511的上表面。此时,抽线钩512的开口同样朝上,故只要调整好经纱701此时的倾角,贴紧第三主体511上表面的经纱701便一定会穿过抽线钩512的开口,被抽线钩512钩住。

可以理解的是,滑线钩520的辅助操作,有效提高了抽线件510对经纱701的钩取,从而提高了穿纱效率。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抽线机构500还包括辅助抽线台530,辅助抽线台530包括导向面531,导向面531上设置有导向槽532,抽线钩512能够容置于导向槽532,当抽线钩512容置于导向槽532时,导向面531用于与经纱贴合,以使抽线钩512勾取经纱。

具体地,辅助抽线台530的上表面即导向面531,导向面531为一个斜面,经纱701在滑线钩520的作用下,会有一段紧贴导向面531。由此,紧贴导向面531的这段经纱701的倾斜角度与导向面531的倾斜角度相同,而导向面531的倾斜角度则为能够确保经纱701便一定会穿过抽线钩512的开口所需的角度。

在导向面531上设置有导向槽532,导向槽532的延伸方向同第三主体511的延伸方向相同,同时导向槽532的宽度等于或略大于抽线钩512的厚度,从而使得抽线钩512能够容置于导向槽532。导向面531的设计使得紧贴第三主体511的经纱701的倾斜角度一定能够被抽线钩512钩取到,从而有效提高了穿线效率。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导向面531的边沿为圆角,避免了划伤经纱701。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抽线机构500还包括第二驱动装置600,第二驱动装置600包括驱动轮620,以及均匀设置于驱动轮620的轮面的多个驱动凸起621,第三主体511上设置有多个驱动孔513,驱动凸起621能够插入驱动孔513,第二驱动装置600用于使第三主体511线性移动。

具体地,第二驱动装置600包括有驱动主体610和驱动轮620,驱动轮620固定于驱动主体610,且驱动轮620的中心轴同驱动主体610的中心轴相重合,且驱动轮620能够相对于驱动主体610发生定轴转动,驱动轮620的动力源可以为步进电机或是旋转气缸等。在驱动轮620朝外的侧面上间隔均匀地设置有多个驱动凸起621,驱动凸起621可以呈半圆球状或是圆台状等。

对应的,在第三主体511上设置有间隔距离同驱动凸起621的弧线距离相等,或同驱动凸起621的弧线距离呈倍数关系的多个驱动孔513,驱动孔513可以为通孔,也可以为盲孔。在实际使用时,第三主体511朝向第二驱动装置600的侧面与驱动轮620的外侧面相切,同时,驱动凸起621能够插入到驱动孔513中。在实际使用时,当驱动凸起621插入到驱动孔513中时,在驱动轮620的驱动下,驱动凸起621的周壁能够对驱动孔513的孔壁施加作用力,进而带动第三主体511发生线性移动。

可以理解的是,在这样的设计下,对第三主体511的厚度要求较低,从而在确保第三主体511能够顺利地穿过经停片810、综丝820和筘齿831的同时,实现了抽线件510的自动线性移动。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抽线机构500还包括第三驱动装置,第三驱动装置的输出端用于连接钢筘830,第三驱动装置用于驱动钢筘830移动,使抽线件510能够穿过钢筘830的各筘齿831。

具体地,为进一步提高自动化程度,在抽线机构500中还包括有第三驱动装置(未画出),第三驱动装置为线性驱动装置,可以为气压或液压驱动装置。第三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固定于钢筘830的侧面,从而使得第三驱动件能够驱动钢筘830在同一水平面上线性移动,且最大移动范围大于同最靠近第三驱动件的筘齿831到最远离第三驱动件的筘齿831之间的距离,从而在抽线件510仅具有一个自由度的前提下,能够穿过钢筘830上每一个筘齿831。

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当钩有经纱701的抽线钩512带着经线从钢筘830的一个筘齿831中穿出(即从钢筘830远离经停片810、综丝820的侧面穿出)时,钢筘830移动一个筘齿831的宽度的距离,由此当抽线件510再次穿过钢筘830时,所穿过的筘齿831发生了变化,并以此实现对线幕700中各经纱701的穿线操作。

通过这样的设计,有效提高了穿经机的自动化程度,从而提高了穿经机的传经效率。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