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粘结密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874993发布日期:2021-07-16 17:31阅读:79来源:国知局
一种粘结密封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粘结密封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粘结密封装置。


背景技术:

2.在对非开挖式管道修复时,会使用到一种树脂内衬软管,是由无纺布经灌装树脂后形成。需要将无纺布制成管状进行树脂的灌装,为了避免在运输过程中树脂的泄漏,需要对缝合处在外侧进行密封,即将一封皮与待密封材料通过液体胶进行粘合。若所需要的管状材料较长,在进行密封时,如果仅仅是采用工人手动进行粘结密封,较为费时并且粘合的质量得不到保证,需要设计一密封装置可以快速并且牢固的进行粘结密封。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粘结密封装置,可以使得在粘结密封时能够更为的快捷,提高生产效率。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5.本发明所涉及的一种粘结密封装置,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上设置有胶液斗、卷布辊、压实辊和行走轮;所述胶液斗用于装载液体胶;
6.所述卷布辊上设置有卷装封皮;所述胶液斗的下端固定设置有输料泵,所述输料泵的另一端连通有输料针头将液体胶输送于封皮与待密封材料之间;所述压实辊用于将封皮与待密封材料压实粘结。
7.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本体上设置有把手。
8.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输料泵为气泵或液泵。
9.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输料泵上连接有电路系统和控制系统,用于控制输料泵的启停及供胶量。
10.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胶液斗包括胶料斗本体和至少一层置于胶液斗本体内表面并可拆卸的内衬袋;所述内衬袋可防止液体胶粘于胶液斗本体的内表面。
11.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所涉及的一种粘结密封装置,在操作工人手动该设备前行,卷布辊转动可以放出卷状封皮,并控制输料泵工作,将液体胶输送至封皮与待密封材料之间,并通过压实辊将封皮与待密封材料压实,可以大大提高粘结密封的效率。
附图说明
12.图1是实施例一所涉及的粘结密封装置的侧视图;
13.图2是实施例一所涉及的粘结密封装置的俯视图;
14.图3是实施例一的涉及的胶液斗的结构示意图;
15.图4是实施例二所涉及的内衬袋用薄膜的结构示意图;
16.图5是实施例三所涉及的胶液斗的结构示意图。
17.图中标记说明如下:1

本体;2

把手;3

胶液斗;4

输料泵;5

卷布辊;6

压实辊;7

输料针头;8

行走轮;9

封皮;10

待密封材料;31

胶液斗本体;311

柱状段;312

锥形状;3111

凸缘;313

出料段;3131

环形凹槽;32

内衬袋;321

下翻段;322

上翻段;3211

上塑料薄膜层;3212

中间网格状加强层;3213

下塑料薄膜层;33

观察窗口;34

上盖;341

加压管。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19.实施例一
20.结合图1、2、3,对本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所涉及的一种粘结密封装置,包括本体1。本体1上设置有胶液斗3、卷布辊5、压实辊6和行走轮8。所述胶液斗3用于装载液体胶。卷布辊5与压实辊6均可以旋转,压实辊6可以旋转,能适应非平面,便于涂胶后的封皮9与待密封材料10能够紧密贴合。并且在本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封皮9为玻璃纤维面料。
21.卷布辊5上设置有卷装封皮9;所述胶液斗3的下端固定设置有输料泵4,所述输料泵4的另一端连通有输料针头7将液体胶输送于封皮9与待密封材料10之间;所述压实辊6用于将封皮9与待密封材料10压实粘结。输料泵4上连接有电路系统和控制系统,用于控制输料泵4的启停及供胶量。
22.进一步的,在本体1上设置有把手2,便于操作工人操作粘结密封装置。
23.进一步的,输料泵4为气泵或液泵。
24.使用过程如下:将呈卷状的封皮9安装至卷布辊5上,并将封皮9的一端置于压实辊6的下方,启动输料泵4将胶液斗3中的液体胶水输送至封皮9与待密封材料10之间,拖动该粘结密封装置,压实辊6可以将封皮9与待密封材料10压实紧密结合,可以牢固的粘合在一起,大大提高了整个粘合密封的效率。
25.进一步的,胶液斗3包括胶料斗本体31和至少一层置于胶液斗本体31内表面并可拆卸的内衬袋32;所述内衬袋32可防止液体胶粘于胶液斗本体31的内表面。
26.内衬袋32的形状与胶液斗本体31内表面的形状相同,可贴覆于胶液斗本体31的内表面上。在使用本实施例所涉及的胶液斗对内衬软管进行灌装树脂时,内衬袋32将树脂与胶液斗本体31相隔开,使得树脂不会粘结于胶液斗本体31的内表面,这就避免了在更换树脂种类时,不需要对胶液斗本体31有内表面进行树脂的清理去除,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27.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胶液斗本体31包括柱状段311、锥形段312和出料段313。内衬袋32的上端具有一下翻段321和上翻段322。下翻段321下翻包覆并固定于柱状段311上端的外侧,上翻段322上翻包覆并固定于出料段313下端的外侧。将内衬袋32的下翻段321固定于柱状段311上端的外侧,可避免在使用时,内衬袋32滑落至胶液斗本体31内部。上翻段322固定于出料段313的外侧,在使用时,上翻段321不会粘结树脂,在将内衬袋32从胶液斗本体31内部取下时,可将上翻段321进行捆扎,不会使得树脂在内衬袋32取出时滴落至胶液斗本体31的内表面上。
28.更进一步的,在出料段313的外壁上设置有环形凹槽3131。柱状段311的上边缘设置有凸缘3111。环形凹槽3131和凸缘3111的设置可使得内衬袋32更好的与胶液斗本体31相固定,可使得弹性绳、橡皮筋、绳子或布条等能够很好的将其相固定。
29.更具体的,内衬袋32为所使用的薄膜是聚氯乙烯、聚乙烯、丙烯、聚苯乙烯树脂薄膜中的一种。在本实施例中,选择为聚氯乙烯,且为透明薄膜。
30.在将内衬袋32置于胶液斗本体31的内部时,可以只放置一层内衬袋32,在更换树脂种类时,将内衬袋32取出,再套入一层内衬袋32。优选的,可以将多层内衬袋32套在一起后,再一起套入胶液斗本体31的内部,在进行树脂各类更换时,仅仅取下与树脂相接触的内衬袋32即可,可直接将更换好的树脂倒入胶液斗内,不需要再将另一个内衬袋32套入,这样可节省套入内衬袋32的时间。
31.实施例二
32.结合图4,对本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所涉及的一种粘结密封装置,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内衬袋32所使用的薄膜的结构不相同。实施例一中所使用薄膜是一层结构,在运输过程或套入过程中,有可能会被损坏形成破损,造成内衬袋32达到不使用效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采用多层结构并且经过加强的薄膜所制备的内衬袋。
33.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内衬袋32所使用的薄膜包括依次设置的上塑料薄膜层3211、中间网格状加强层3212和下塑料薄膜层3213,所述中间网格状加强层3212包括经线和纬线,所述经线由至少一根超高分子聚乙烯长丝和至少一根涤纶纤维合并加捻而成,所述纬线和经线结构相同。具体经线和纬纱的密度均为3

5根每厘米。
34.具体的,上塑料薄膜层3211为聚氯乙烯薄膜;所述下塑料薄膜层3213为聚氯乙烯薄膜。塑料薄膜层3211的厚度为110微米,所述下塑料薄膜层3213的厚度为140微米,所述经线的直径为40微米。
35.实施例三
36.结合图5,本实施例的涉及的一种粘结密封装置,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在胶液斗本体31的侧壁上设置一条珙玻璃观察窗口,用于观察胶液斗本体31内部树脂的液位。该观察窗口从近柱形段311上端的位置延伸至柱形段311的下端。并且观察窗口上设置有标线,用于确定漏斗本体1内树脂所剩余的量。
37.进一步的,在胶液斗本体31的上端固定设置有一上盖34,将漏斗本体1的上端密封,并且在上盖34上设置有一加压管341伸入至胶液斗本体1的内部,加压管341与气源相连接,可向胶液斗本体31的内部通入气体,内部的气压变大,更便于树脂从出料段313流出。
38.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构思做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发明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