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纺线加工的收卷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444305发布日期:2021-08-27 13:44阅读:7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纺线加工的收卷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纺织加工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用于纺线加工的收卷设备。



背景技术:

纺线生产后需通过卷线棒收卷、包装,现有的纺织机械可一次带动多个卷线棒进行收卷,但同时需要单独人员对每个设备进行维护,将收卷完成的卷线棒进行更换,使生产工艺更加复杂,工人劳动负担大,同时一个工人通常需要维护多个设备,时长发生卷线筒更换不及时的问题,若未及时将卷线筒更换,则纺线切断后无法继续进行收卷,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用于纺线加工的收卷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现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纺线加工的收卷设备。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用于纺线加工的收卷设备,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转动安装有沿支架水平方向分布的旋转架,所述旋转架连接有安装在支架上的链轮传动机构,所述旋转架上设有绕旋转架旋转中心呈圆周分布的若干个安装卷线棒的旋转轴;

所述支架上设有带动旋转轴转动的动力机构,所述动力机构下方分布有带动收卷完成的卷线棒卸料的卸料机构,所述支架上还设有带动卷线棒自动上料的上料机构。

所述动力机构包括与对应的旋转轴相连的从动齿轮,所述支架上设有与其中一个从动齿轮啮合的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连接有安装在支架上的一号电机。

所述卸料机构包括与卷线棒配合的拨叉,所述拨叉配合沿垂直与水平方向滑动的滑套,所述拨叉连接有带动拨叉沿滑套升降与卷线棒抵合同时带动滑套沿垂直与水平方向滑动使拨叉带动卷线棒与旋转轴脱离的脱离机构。

所述脱离机构包括与拨叉铰接相连的一号摆杆,所述一号摆杆远离拨叉的一端铰接相连有推板,所述推板连接有气缸。

所述上料机构包括输送卷线棒的输送线,所述输送线末端分布有铰接安装在支架上且呈v字形分布的挡板,所述挡板下方分布有并夹取卷线棒的夹紧机构,所述支架上安装有与夹紧机构配合以打开挡板释放卷线棒的开合机构。

所述夹紧机构包括滑动安装在支架上的移动块,所述移动块上铰接安装有一对夹紧卷线棒的夹板,所述夹板均连接有三号齿轮,所述三号齿轮互相啮合,所述移动块上设有与任意一个三号齿轮配合的三号电机,所述移动块配合有安装在支架上的丝杠,所述丝杠连接有二号电机,所述夹紧机构还包括将卷线棒推入旋转轴的液压缸。

所述开合机构包括转动安装在支架上的凸轮,所述凸轮上铰接安装有一对二号摆杆,所述二号摆杆远离凸轮的一端与对应的挡板滑动配合,所述支架上滑动安装有与远离旋转架的二号摆杆相连的推杆,所述夹紧机构上设有推动推杆滑动使二号摆杆带动凸轮转动的驱动块。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链轮传动机构带动对应的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啮合,使一号电机带动卷线棒进行卷线;通过夹紧机构运动使驱动块抵合推杆从而带动推杆滑动,以拉动二号摆杆使凸轮转动,从而带动挡板转动打开将卷线棒释放,无需进行人工上料。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发明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卸料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夹紧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6为本发明的夹紧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7为本发明的开合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挡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1、支架;2、底板;3、旋转架;4、旋转轴;5、动力机构;6、卸料机构;7、上料机构;8、链轮传动机构;9、安装板;10、平台;61、拨叉;62、滑套;63、脱离机构;631、一号摆杆;632、推板;633、气缸;71、输送线;72、挡板;73、夹紧机构;74、开合机构;731、移动块;732、夹板;733、三号齿轮;734、丝杠;735、二号电机;736、三号电机;737、滑槽;738、液压缸;741、凸轮;742、二号摆杆;743、推杆;744、驱动块;745、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清楚、更完整的阐述,当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一部分而非全部,基于本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的实施例,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如图1至图8所示,一种用于纺线加工的收卷设备,包括支架1,所述支架1上转动安装有沿支架1水平方向分布的旋转架3,所述旋转架3连接有安装在支架1上的链轮传动机构8,所述旋转架3上设有绕旋转架3旋转中心呈圆周分布的若干个安装卷线棒的旋转轴4;所述旋转架3沿水平方向平行分布有三个;所述支架1底部连接有底板2,所述旋转架3截面呈人字型,旋转架3上设有三个旋转轴4;

所述支架1上设有带动旋转轴4转动的动力机构5,所述动力机构5下方分布有带动收卷完成的卷线棒卸料的卸料机构6,所述支架1上还设有带动卷线棒自动上料的上料机构7,所述卸料机构6滑动安装在底板2上,所述底板2上设有平台10,所述上料机构7安装在平台10上。

所述动力机构5包括与对应的旋转轴4相连的从动齿轮51,所述支架1上设有与其中一个从动齿轮51啮合的主动齿轮52,所述主动齿轮52连接有安装在支架1上的一号电机53;链轮传动机构8带动旋转架3转动,使从动齿轮51与主动齿轮52啮合,一号电机53带动主动齿轮52转动与从动齿轮51配合,带动卷线棒收卷纺线。

所述卸料机构6包括与卷线棒配合的拨叉61,所述拨叉61配合沿垂直与水平方向滑动的滑套62,所述拨叉61连接有带动拨叉61沿滑套62升降与卷线棒抵合同时带动滑套62沿垂直与水平方向滑动使拨叉61带动卷线棒与旋转轴4脱离的脱离机构63;所述滑套62滑动安装在底板2上。

所述脱离机构63包括与拨叉61铰接相连的一号摆杆631,所述一号摆杆631远离拨叉61的一端铰接相连有推板632,所述推板632连接有气缸633,所述气缸633固定在底板2上;所述气缸633带动推板632运动,使一号摆杆631带动拨叉61沿滑套62上升与卷线棒抵合,随后气缸633继续带动推板632运动,使拨叉61推动卷线棒脱离旋转轴4,底板2上可设置收集箱或输送线收集收卷完成的卷线棒。

所述上料机构7包括输送卷线棒的输送线71,所述输送线71末端分布有铰接安装在支架1上且呈v字形分布的挡板72,所述挡板72下方分布有并夹取卷线棒的夹紧机构73,所述支架1上安装有与夹紧机构73配合以打开挡板72释放卷线棒的开合机构74,所述输送线71安装在平台10上,所述夹紧机构73安装在平台10上,所述支架1上连接有安装板9,所述挡板72转动安装在安装板9上。

所述夹紧机构73包括滑动安装在支架1上的移动块731,所述移动块731上铰接安装有一对夹紧卷线棒的夹板732,所述夹板732均连接有三号齿轮733,所述三号齿轮733互相啮合,所述移动块731上设有与任意一个三号齿轮733配合的三号电机736,所述移动块731配合有安装在支架1上的丝杠734,所述丝杠734连接有二号电机735,所述夹紧机构73还包括将卷线棒推入旋转轴4的液压缸738;所述丝杠734和二号电机735安装在平台10上,所述夹板732沿垂直于水平方向平行分布有三组;三号电机736驱动三号齿轮733转动互相配合带动夹板732转动以夹紧卷线棒,二号电机735带动丝杠734转动与移动块731配合带动夹板732运动至挡板72下方。

所述开合机构74包括转动安装在支架1上的凸轮741,所述凸轮741上铰接安装有一对二号摆杆742,所述二号摆杆742远离凸轮741的一端与对应的挡板72滑动配合,所述支架1上滑动安装有与远离旋转架3的二号摆杆742相连的推杆743,所述夹紧机构73上设有推动推杆743滑动使二号摆杆742带动凸轮741转动的驱动块744;所述驱动块744与移动块731相连,所述凸轮741转动安装在安装板9上,所述推杆743滑动安装在安装板9上,所述安装板9上设有与推杆743配合以带动推杆743复位的弹簧745;丝杠734转动与移动块731配合带动夹板732运动至挡板72下方的过程中,驱动块744与推杆743带动沿水平方向滑动,带动远离旋转架3的二号摆杆742摆动,同时使凸轮741转动,从而带动靠近旋转架3的二号摆杆742摆动,使挡板72打开使卷线棒落在夹板732上;所述挡板72上设有与二号摆杆742配合的滑槽737,所述推杆743截面呈l形。

在本发明中,第一步:输送线71将卷线棒输送至挡板72内,随后三号电机736驱动三号齿轮733转动互相配合打开夹板732,二号电机735带动丝杠734转动与移动块731配合带动夹板732运动至挡板72下方;

第二步:丝杠734转动与移动块731配合带动夹板732运动至挡板72下方的过程中,驱动块744与推杆743带动沿水平方向滑动,带动远离旋转架3的二号摆杆742摆动,同时使凸轮741转动,从而带动靠近旋转架3的二号摆杆742摆动,使挡板72打开使卷线棒落在夹板732上,三号电机736驱动三号齿轮733转动使夹板夹紧卷线棒;

第三步:二号电机735带动丝杠734转动使移动块731复位,液压缸738将卷线棒推入旋转轴4,随后链轮传动机构8带动旋转架3转动,使从动齿轮51与主动齿轮52啮合,一号电机53带动主动齿轮52转动与从动齿轮51配合,带动卷线棒收卷纺线;

第四步:收卷完成后,链轮传动机构8带动旋转架3转动,使收卷完成的卷线棒运动至拨叉61下方,气缸633带动推板632运动,使一号摆杆631带动拨叉61沿滑套62上升与卷线棒抵合,随后气缸633继续带动推板632运动,使拨叉61推动卷线棒脱离旋转轴4。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