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滑瓶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90922发布日期:2021-08-06 18:43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滑瓶盖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瓶盖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防滑瓶盖。



背景技术:

瓶盖是非常常见的密封件,用于对瓶体中的溶液进行密封存储,对瓶体中的溶液进行保护。而瓶盖与瓶体的连接方式也多种多样,目前比较普遍的还是瓶盖与瓶体旋转连接,即消费者通过拧动瓶盖的方式进行启闭。

相关技术可参考公告号为cn2483342y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瓶盖,包括端盖和盖体,在盖体上设有单螺纹和刻痕线,刻痕线绕盖体一周,刻痕线以下的盖体部分构成一保险圈,端盖下设有一内封口,内封口外围凸设一弧形凸缘,瓶盖端盖下设有一外封口。在开启瓶盖时,瓶盖在旋转360°以后才发生气体泄漏。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消费者在实际拧动时,往往会发生打滑的现象,从而影响消费者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提高消费者的使用体验,本申请提供一种防滑瓶盖。

本申请提供一种防滑瓶盖,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防滑瓶盖,包括盖体,所述盖体外壁的上端周向设有防滑纹,所述防滑纹间隔设置,所述防滑纹与防滑纹之间留有断开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消费者旋拧瓶盖时,防滑纹增大手指与盖体之间的摩擦力,从而达到防滑的效果,减小打滑的可能性,从而便于消费者开启,提高消费者的使用体验。另外,防滑纹并不是连续设置的,而是间隔设置的。如果防滑纹是连续设置的,即消费者在旋拧瓶盖时,手指放在不同的位置处,消费者的感知是一样的。这样会产生一个问题,即这种情况下仍然发生打滑时消费者很难感知到。正常旋拧瓶盖时,消费者旋拧瓶盖的手和瓶盖相对静止并且相对于瓶体是转动的,而打滑时,瓶盖和瓶体是相对静止的,而消费者的手相对瓶盖是静止的。但是从视觉上来看,正常开启和打滑是无法分辨的,需要从触觉上进行感知。若防滑纹是连续不间断的,导致消费者在任何一处的感知都是相同的,这种情况下,再次发生打滑时,由于感知程度近似,消费者仍然无法知晓是否打滑,从而会白费力气,影响体验。而通过断开区的设置,消费者旋拧瓶盖发生打滑时,手指触碰到断开区时,能够明显感知到触感不同,从而可以提醒消费者发生了打滑,消费者可以重新选择角度或力气大小打开瓶盖,从而减少白费功夫的时间,提高消费者的使用体验。

可选的,所述断开区内设有提示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升纹一方面能够让消费者感知到触感不同,提示消费者发生打滑,另一方面也能够增大摩擦力,便于消费者开启。

可选的,所述提示纹方向与防滑纹方向错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示纹与防滑纹的设置方向不同,减小消费者旋拧瓶盖发生打滑时感知错误的可能性。

可选的,所述防滑纹设置为倾斜状或水平状或竖直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滑纹设置成不同形状,以增大消费者与盖体之间的摩擦力,便于盖体的开启。

可选的,所述盖体的上表面边缘向上拱起进成环形的凸沿,所述盖体下表面设有与凸沿相对应的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盖体盖于瓶体上,瓶口嵌于凹槽内,瓶盖与盖体的接触面积较大,密封性较好。

可选的,所述盖体内壁设有密封垫,所述密封垫的边缘向上拱起嵌于凹槽内,所述密封垫的边缘向下延伸形成包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封垫对瓶体内的溶液进行遮挡保护,包沿包裹在瓶口的边缘,从而增大接触面积,提高密封性。

可选的,所述盖体上表面设有内凹的定位平台。

可选的,所述定位平台设有一个且位于盖体上表面的中心处。

可选的,所述定位平台至少两个,周向均匀分布于盖体上表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盖体盖在瓶口上时,通过冲头进行冲压,将盖体压在瓶口上,盖体中心的定位平台与冲头相配合,对盖体的位置进行预固定,使得盖体安装时的误差较小,保证盖体的四周与瓶体相连之后的均匀性,从而保证密封。

可选的,所述盖体下端设有连接环,连接环的下端设有向内延伸的防护沿,所述连接环与盖体的下端通过若干断裂点和至少一个爆点相连,所述爆点宽度大于断裂点的宽度,所述连接环和爆点相连的其中一侧设有竖直的划痕。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环与防护沿相互配合对盖体进行稳固,防止盖体从瓶体上脱落。同时,当盖体转动时,所有断裂点断开,并且随着盖体的转动,连接环与爆点连接处在的划痕断开,当盖体打开时,连接环跟着盖体一同被起开。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的剖视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1中密封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a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1中连接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实施例6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实施例7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实施例8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盖体;11、顶盖;111、凸沿;112、凹槽;113、定位平台;12、侧沿;121、拧动区;122、锁紧区;123、连接区;13、滚花;2、防滑纹;3、断开区;4、提示纹;5、密封垫;51、包沿;52、加强环;6、连接环;61、防护沿;62、断裂点;63、爆点;64划痕。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全部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防滑瓶盖。

实施例1

参照图1和图2,一种防滑瓶盖,包括密封垫5和与瓶体水平转动连接的盖体1,密封垫5设于盖体1内壁的顶部,用于阻隔溶液与盖体1,从而对溶液进行密封保护,提高安全性。

参照图1和图2,盖体1整体纵截面呈倒“凵”字形,盖体1包括位于上表面的圆形的顶盖11和围于顶盖11侧面的侧沿12。密封垫5固定于顶盖11的下表面。

参照图2和图3,顶盖11的边缘向上拱起形成位于上表面的环形的凸沿111,对应于顶盖11的下表面形成位于凸沿111正下方的凹槽112。凹槽112的宽度与瓶体的瓶口相适配。瓶口可嵌于凹槽112内,从而提高整体的密封性。

参照图1和图2,顶盖11的上表面的中心设有一个向下凹陷的定位平台113,定位平台113呈水平设置。定位平台113用于与加工盖体1的冲头相适配,对盖体1的位置进行预定位,以减小安装偏差,提高精度。

参照图2,密封垫5紧贴于顶盖11的下表面,并将顶盖11的下表面全部遮挡,以提高密封效果。

参照图2和图3,因此,密封垫5的边缘向上拱起嵌于凹槽112内,密封垫5的下表面设有环形的加强环52,加强环52与凹槽112正对设置。加强环52的外圈和内圈的边缘向下延伸形成包沿51。瓶口抵接于加强环52上,一方面,加强环52增大了密封垫5的厚度,另一方面包沿51也增大了密封垫5与瓶口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密封效果,对瓶体内溶液进行二次保护。

参照图1和图4,侧沿12的上端与顶盖11的边缘一体成型固定相连,侧沿12从上至下依次分为:拧动区121、锁紧区122和连接区123。消费者通过转动拧动区121,从而打开或拧紧锁紧区122。

参照图1和图4,拧动区121周向设有若干防滑纹2,防滑纹2间隔设置,防滑纹2不连续设置,防滑纹2与防滑纹2之间留有断开区3,断开区3呈光滑设置。防滑纹2可以增大消费者与盖体1之间的摩擦力,起到防滑的效果。另外,即使发生打滑,消费者手指触碰到断开区3时,能够明显感知到触感不同,从而可以知晓发生了打滑,消费者可以重新选择角度或力气大小打开瓶盖,从而减少白费功夫的时间,提高消费者的使用体验。

参照图1和图4,防滑纹2由若干条突出于拧动区121表面的条状凸起构成,防滑纹2倾斜设置,倾斜方向与盖体1拧紧方向相反,消费者拧动盖体1时,手指与盖体1之间的摩擦力较大,便于盖体1的打开。

参照图4,锁紧区122位于拧动区121的下方,锁紧区122上设有用于与瓶体相互配合的螺纹(图中未画出),侧沿12通过锁紧区122与瓶体相连,消费者通过转动拧动区121,从而使得锁紧区122与瓶体发生转动,通过螺纹实现启闭。

参照图1和图4,连接区123位于锁紧区122的下方,连接区123的下端连有连接环6。连接环6的上端与连接区123相连,连接环6与连接区123之间设有多个爆点63,优选的,爆点63数量为1-8个。爆点63周向均匀设置于连接环6和连接区123之间,爆点63和爆点63之间设有若干断裂点62,断裂点62的宽度小于爆点63的宽度。连接环6被爆点63分为若干连接段,连接段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个爆点63相连。连接段的一端设有位于爆点处的划痕64。当盖体1转动时,盖体1在螺纹的作用下向上运动,断裂点62开始断开,所有断裂点62全部断开后,盖体1继续上移,连接段与爆点63相连处的划痕64受力断开,以便盖体1的开启。

参照图1和图5,连接环6的下端设有向内延伸的防护沿61,防护沿61对盖体1的下端进行包裹,防止盖体1从瓶体上脱落。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防滑瓶盖的实施原理为:消费者手指放置于防滑纹2上旋拧盖体1,连接环6依次断开,直至盖体1与瓶体脱离。

实施例2

实施例2和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防滑纹2的形状不同:参照图6,防滑纹2水平设置。

实施例3

实施例3和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防滑纹2的形状不同:参照图7,防滑纹2竖直设置。

实施例4

实施例4和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防滑纹2的形状不同:参照图8,防滑纹2呈网状设置。

实施例5

实施例5和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断开区3内的设置不同:参照图9,断开区3内设有提示纹4,且提示纹4的方向与防滑纹2的方向不一致,两者错开,防止影响消费者的感官触觉。提示纹4的设置方式与防滑纹2的设置方向相同,两者仅是方向上的区别,因此防滑纹2和提示纹4可由多种形状进行组合,不局限于某一种,只要两者的方向不同即可。

实施例6

实施例6和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定位平台113的结构不同:参照图10,定位平台113设有三个,三个周向均匀设置于顶盖11的上表面,以满足不同设备的定位需求。

实施例7

实施例7和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顶盖11的结构不同:参照图11,顶盖11呈水平状。

实施例8

实施例8和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侧沿的结构不同:参照图12,侧沿12的下端周向均匀设有若干滚花13。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