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覆膜塑料编织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26197发布日期:2021-09-22 21:11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一种覆膜塑料编织袋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编织袋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覆膜塑料编织袋。


背景技术:

2.覆膜塑料编织袋是一种小型的散包装容器,防潮性能好,美观,大方,是国内比较流行的包装材料之一。覆膜塑料编织袋是在纸塑复合袋或牛皮纸袋的基础上,规格尺寸根据客户要求,经过卷曲,覆膜工序,在袋子表面涂上一层防水亮光膜,然后经过缝纫工序热封而成,其表面材料一般为本色、白色、彩色牛皮纸或伸性牛皮纸,内层材料一般为本色、白色牛皮纸或伸性牛皮纸,附加防潮薄膜,覆膜塑料编织袋具有较高的耐冲击性,自身性质强韧,抗多种有机溶剂和酸碱腐蚀。在工业界有广泛的应用,是平常常见的高分材料之一,用途广,影响面宽,不一样的产品不一样的编织包装,具有多样化的产品特点。
3.现有的覆膜塑料编织袋由于具备覆膜结构,这就导致其强度较低,不宜装载较重的物品,与传统的纺织布袋相比,覆膜塑料编织袋的纤维按一定方向排列,所以覆膜塑料编织袋的覆膜在装载较重物品时容易从直角方向裂开,进而使覆膜损坏,降低覆膜塑料编织袋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覆膜塑料编织袋,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覆膜塑料编织袋,包括袋体,所述袋体的内壁设置有提手,所述提手外表面的底端与袋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袋体的外表面对称设置有外接条,所述外接条的背面与袋体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袋体外表面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收束条带,所述收束条带的内腔与外接条外表面的底端固定连接。
6.所述袋体包括覆膜编织袋,所述覆膜编织袋外表面的两侧卡接有缓冲装置,所述覆膜编织袋的内腔对称开设有滑口,所述覆膜编织袋的内腔通过滑口固定连接有张紧装置,所述张紧装置的两端均通过滑口贯穿覆膜编织袋的外表面,所述张紧装置外表面的两端与外接条的内腔固定连接,所述张紧装置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侧压装置,所述张紧装置外表面的右侧与覆膜编织袋的内壁固定连接。
7.所述缓冲装置包括转条,所述转条外表面的背面固定连接有滑插头,所述转条外表面的右侧通过滑球滑动连接有扇板,所述扇板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滑键,所述扇板外表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支条,所述扇板外表面的右端转动连接有推板,所述推板外表面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弹簧板,所述弹簧板外表面的两侧与限位支条的端点固定连接,所述弹簧板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橡胶条,所述橡胶条外表面的左侧转动连接有围板,所述限位支条的两端均贯穿围板的外表面,所述限位支条的外表面与围板的内腔滑动连接。
8.所述张紧装置包括内减震装置,所述内减震装置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容纳空心
壳,所述容纳空心壳外表面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卡接装置,所述容纳空心壳的后端贯穿覆膜编织袋的外表面,所述容纳空心壳外表面的后端与外接条的内腔卡接。
9.所述内减震装置包括开槽实心杆,所述开槽实心杆内腔的两端均滑动连接有连杆结构,所述连杆结构外表面的下部套接有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的底端与开槽实心杆内壁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杆结构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拉条,所述拉条的外表面通过凸头与容纳空心壳的内壁滑动连接。
10.所述卡接装置包括转轴,所述转轴外表面的右侧转动连接有扣头,所述转轴外表面的背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外表面的左侧与容纳空心壳的外表面固定连接。
11.所述侧压装置包括承重带,所述承重带的两端均与张紧装置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承重带外表面的两侧均卡接有挡板,所述挡板的右端与覆膜编织袋的内壁固定连接。
12.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3.1.该装置在使用前,将缓冲装置插到覆膜编织袋两侧的凹面处,覆膜编织袋被撑开,具备装备物体的功能,此时的覆膜编织袋边角的限位被张紧装置保护,并且,侧压装置与张紧装置连接,分散了袋体底端的承重功能,此时覆膜塑料编织袋的覆膜在装载较重物品时,直角方向不容易裂开,提高了覆膜塑料编织袋的使用寿命。
14.2.缓冲装置通过滑插头插接安装在覆膜编织袋两侧的凹面处,当覆膜编织袋装载物体时,覆膜编织袋内部空间变大,两侧的凹面处张开,转条的弧度减小,扇板的张角增大,滑键开始滑动,缓冲装置的有效半径减小,内部紧密度更高,自身稳定性更强,对两侧的凹面处拉紧力增大,使两侧的凹面处更加紧固,防止覆膜编织袋的两侧开裂,同时,弹簧板能够在覆膜编织袋两侧受到撞击时进行缓冲、随着覆膜编织袋的盛物量对缓冲装置的有效半径进行调整,进一步增加了缓冲装置的实用性。
15.3.当覆膜编织袋装有物体时,承重带受力,一部分重力转换成拉力拉动开槽实心杆,另一部分重力由覆膜编织袋的底端承受,由于覆膜编织袋的两侧进行了强化,两侧的承重力较大,能够分担覆膜编织袋底端收到的重力,防止覆膜编织袋底端在装载较重物体时,受到超过其承载能力的压力开缝,撕裂,直接提高了该装置的承重能力。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图;
17.图2是本发明图袋体的剖视图;
18.图3是本发明图缓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9.图4是本发明图张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0.图5是本发明图内减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1.图6是本发明图卡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2.图7是本发明图侧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3.图中:袋体1,提手2,外接条3,收束条带4,覆膜编织袋11,张紧装置5,容纳空心壳51,缓冲装置6,转条61,滑插头62,扇板63,滑键64,推板65,限位支条66,弹簧板67,橡胶条68,围板69,侧压装置7,承重带71,挡板72,内减震装置8,开槽实心杆81,缓冲弹簧82,连杆结构83,拉条84,卡接装置9,转轴91,固定板92,扣头93。
具体实施方式
24.使用图1

图7对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一种覆膜塑料编织袋进行如下说明。
25.如图1

图7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覆膜塑料编织袋,包括袋体1,所述袋体1的内壁设置有提手2,所述提手2外表面的底端与袋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袋体1的外表面对称设置有外接条3,所述外接条3的背面与袋体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袋体1外表面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收束条带4,所述收束条带4的内腔与外接条3外表面的底端固定连接。
26.所述袋体1包括覆膜编织袋11,所述覆膜编织袋11外表面的两侧卡接有缓冲装置6,所述覆膜编织袋11的内腔对称开设有滑口,所述覆膜编织袋11的内腔通过滑口固定连接有张紧装置5,所述张紧装置5的两端均通过滑口贯穿覆膜编织袋11的外表面,所述张紧装置5外表面的两端与外接条3的内腔固定连接,所述张紧装置5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侧压装置7,所述张紧装置5外表面的右侧与覆膜编织袋11的内壁固定连接,该装置在使用前,将缓冲装置6插到覆膜编织袋11两侧的凹面处,覆膜编织袋11被撑开,具备装备物体的功能,此时的覆膜编织袋11边角的限位被张紧装置5保护,并且,侧压装置7与张紧装置5连接,分散了袋体1底端的承重功能,此时覆膜塑料编织袋的覆膜在装载较重物品时,直角方向不容易裂开,提高了覆膜塑料编织袋的使用寿命。
27.所述缓冲装置6包括转条61,所述转条61外表面的背面固定连接有滑插头62,所述转条61外表面的右侧通过滑球滑动连接有扇板63,所述扇板63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滑键64,所述扇板63外表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支条66,所述扇板63外表面的右端转动连接有推板65,所述推板65外表面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弹簧板67,所述弹簧板67外表面的两侧与限位支条66的端点固定连接,所述弹簧板67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橡胶条68,所述橡胶条68外表面的左侧转动连接有围板69,所述限位支条66的两端均贯穿围板69的外表面,所述限位支条66的外表面与围板69的内腔滑动连接,缓冲装置6通过滑插头62插接安装在覆膜编织袋11两侧的凹面处,当覆膜编织袋11装载物体时,覆膜编织袋11内部空间变大,两侧的凹面处张开,转条61的弧度减小,扇板63的张角增大,滑键64开始滑动,缓冲装置6的有效半径减小,内部紧密度更高,自身稳定性更强,对两侧的凹面处拉紧力增大,使两侧的凹面处更加紧固,防止覆膜编织袋11的两侧开裂,同时,弹簧板67能够在覆膜编织袋11两侧受到撞击时进行缓冲、随着覆膜编织袋11的盛物量对缓冲装置6的有效半径进行调整,进一步增加了缓冲装置的实用性。
28.所述张紧装置5包括内减震装置8,所述内减震装置8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容纳空心壳51,所述容纳空心壳51外表面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卡接装置9,所述容纳空心壳51的后端贯穿覆膜编织袋11的外表面,所述容纳空心壳51外表面的后端与外接条3的内腔卡接。
29.所述内减震装置8包括开槽实心杆81,所述开槽实心杆81内腔的两端均滑动连接有连杆结构83,所述连杆结构83外表面的下部套接有缓冲弹簧82,所述缓冲弹簧82的底端与开槽实心杆81内壁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杆结构83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拉条84,所述拉条84的外表面通过凸头与容纳空心壳51的内壁滑动连接。
30.所述卡接装置9包括转轴91,所述转轴91外表面的右侧转动连接有扣头93,所述转轴91外表面的背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92,所述固定板92外表面的左侧与容纳空心壳5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覆膜编织袋11内壁的两侧装有张紧装置5,卡接装置9通过控制扣头93将两侧的张紧装置5扣紧,简化了安装过程,覆膜编织袋11张口的大小,增加覆膜编织袋11在直
角方向上的坚固程度,当覆膜编织袋11张口张大时,拉条84滑出容纳空心壳51,当覆膜编织袋11张口变小时,拉条84滑进容纳空心壳51。
31.所述侧压装置7包括承重带71,所述承重带71的两端均与张紧装置5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承重带71外表面的两侧均卡接有挡板72,所述挡板72的右端与覆膜编织袋11的内壁固定连接,当覆膜编织袋11装有物体时,承重带71受力,一部分重力转换成拉力拉动开槽实心杆81,另一部分重力由覆膜编织袋11的底端承受,由于覆膜编织袋11的两侧进行了强化,两侧的承重力较大,能够分担覆膜编织袋11底端收到的重力,防止覆膜编织袋11底端在装载较重物体时,受到超过其承载能力的压力开缝,撕裂,直接提高了该装置的承重能力。
32.具体工作流程如下:
33.该装置在使用前,将缓冲装置6插到覆膜编织袋11两侧的凹面处,覆膜编织袋11被撑开,具备装备物体的功能,此时的覆膜编织袋11边角的限位被张紧装置5保护,并且,侧压装置7与张紧装置5连接,分散了袋体1底端的承重功能,此时覆膜塑料编织袋的覆膜在装载较重物品时,直角方向不容易裂开,提高了覆膜塑料编织袋的使用寿命。
34.缓冲装置6通过滑插头62插接安装在覆膜编织袋11两侧的凹面处,当覆膜编织袋11装载物体时,覆膜编织袋11内部空间变大,两侧的凹面处张开,转条61的弧度减小,扇板63的张角增大,滑键64开始滑动,缓冲装置6的有效半径减小,内部紧密度更高,自身稳定性更强,对两侧的凹面处拉紧力增大,使两侧的凹面处更加紧固,防止覆膜编织袋11的两侧开裂,同时,弹簧板67能够在覆膜编织袋11两侧受到撞击时进行缓冲、随着覆膜编织袋11的盛物量对缓冲装置6的有效半径进行调整,进一步增加了缓冲装置的实用性。
35.当覆膜编织袋11装有物体时,承重带71受力,一部分重力转换成拉力拉动开槽实心杆81,另一部分重力由覆膜编织袋11的底端承受,由于覆膜编织袋11的两侧进行了强化,两侧的承重力较大,能够分担覆膜编织袋11底端收到的重力,防止覆膜编织袋11底端在装载较重物体时,受到超过其承载能力的压力开缝,撕裂,直接提高了该装置的承重能力。
36.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