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稳定性高的电动升降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98964发布日期:2021-10-09 12:57阅读:60来源:国知局
一种稳定性高的电动升降机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电动升降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稳定性高的电动升降机。


背景技术:

2.电动升降机是一种高空作业设备,使用该电动升降机可快速将人员和物资举升至指定高度,具有移动方便,操作简便,易于维护等优点,适用于市政、电力和工厂等高空作业的行业和领域。
3.现有的电动升降机通常采用电液驱动,上述驱动方式所用部件的占用面积较大,使得该电动升降机的支撑部件的体积受限,同时现有的电动升降机通常剪叉式支架作为支撑部件,剪叉式支架转动连接部分的连接强度较低,进一步降低该电动升降机的支撑强度,导致该电动升降机的负载能力较差,使用起来不够实用性,现有的电动升降机通常仅依靠支腿作为负载支撑结构,而该电动升降机的底盘与地面的接触面积较小,使得现有的电动升降机的稳定性较差,并且现有的电动升降机的保险装置通常为自动锁死的类型,在驱动部件发生故障时,由于驱动部件高度较高,难以对驱动部件快速维修,同时升降台锁定在高空,使得人员被困在升降台上,使用起来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针对上述问题,需要对现有设备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稳定性高的电动升降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电动升降机通常采用电液驱动,上述驱动方式所用部件的占用面积较大,使得该电动升降机的支撑部件的体积受限,同时现有的电动升降机通常剪叉式支架作为支撑部件,剪叉式支架转动连接部分的连接强度较低,进一步降低该电动升降机的支撑强度,导致该电动升降机的负载能力较差,使用起来不够实用性,现有的电动升降机通常仅依靠支腿作为负载支撑结构,而该电动升降机的底盘与地面的接触面积较小,使得现有的电动升降机的稳定性较差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稳定性高的电动升降机,包括底盘、第一固定板、升降台、螺栓和钢丝绳,
6.所述底盘内部固定安装有蓄电池,且底盘两侧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台,且滑台内部转动连接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两端固定有轮胎,所述滑台顶部与电推杆底部相连接,且电推杆固定安装在底盘内部;
7.所述第一固定板焊接固定在底盘顶部,所述升降台悬空在第一固定板上方,且升降台底部焊接固定有第二固定板,同时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之间交错设置有多个第一活动板和第二活动板,所述第一活动板外侧、第二活动板内侧以及第二固定板内侧均开设有第二滑槽,且第二滑槽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第一固定板表面、第一活动板内侧表面以及第二活动板外侧表面均开设有安装槽,所述滑块一端镶嵌安装在安装槽内部,所述螺栓贯穿滑块与安装槽内部螺纹连接,所述第一活动板上下两侧、第二活动板上下两侧以及
第二固定板下侧均开设有凹槽,且凹槽内部转动连接有导向轴,所述升降台底部一侧固定有挡板,且升降台底部另一侧固定有防护箱,所述挡板与防护箱之间转动安装有收卷筒与输出轴,且收卷筒外侧固定有从动齿轮,所述输出轴外侧固定有主动齿轮,且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连接,所述输出轴一端与驱动电机相连接,且驱动电机固定安装在挡板上,所述钢丝绳一端固定在第一固定板顶部,且钢丝绳中部绕过导向轴,同时钢丝绳另一端固定在收卷筒上;
8.所述输出轴另一端固定安装有转盘,且转盘一端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内部转动连接有棘爪,且棘爪与限位槽之间安装有拉簧,所述转盘外侧包裹有齿圈,且齿圈与液力缓速器相连接,所述液力缓速器、齿圈以及转盘均安装在防护箱内部,所述底盘一侧顶部焊接固定有爬梯。
9.优选的,所述轮胎最下端与底盘最下端之间的间距小于滑台最上端与第一滑槽最上端之间的间距,
10.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轮胎与滑台可以完全收缩在第一滑槽内部,直至底盘底部接触地面,便于提高底盘与地面的接触面积。
11.优选的,所述第一活动板以及第二活动板均设置有两组,且两组第一活动板以及第二活动板以输出轴为中心换成对称式设置,
12.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收卷筒同时收卷两组钢丝绳,两组钢丝绳分别带动一组第一活动板和第二活动板,使得升降台上升更加平稳。
13.优选的,所述第一活动板的长度尺寸与第二活动板的长度尺寸相同,且第一活动板的长度尺寸小于第一固定板的长度尺寸,同时第一固定板的长度尺寸与第二固定板的长度尺寸相同,
14.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便于通过第一活动板以及第二活动板配合支撑升降台,避免升降台在最低点时挤压第一活动板或第二活动板。
15.优选的,所述滑块一端与第一活动板一侧或第二活动板一侧或第二固定板一侧位于同一竖直面上,且滑块另一端贴合安装槽内壁设置,
16.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滑块镶嵌安装在安装槽内部,同时通过螺栓固定滑块,提高滑块与安装槽之间的连接强度。
17.优选的,所述收卷筒设置有两组,且两组收卷筒以输出轴为中心呈对称式设置,
18.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输出轴通过主动齿轮与两组从齿轮的配合同时与两个收卷筒相连接,便于驱动电机同时带动两个收卷筒以相同的速度转动。
19.优选的,所述收卷筒的长度尺寸与导向轴的长度尺寸相同,且收卷筒的中心线与导向轴的中心线重合,所述钢丝绳均匀设置有多根,
20.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钢丝绳绕过导向性并固定在收卷筒上,设置的多根钢丝绳提高连接强度。
21.优选的,所述齿圈与棘爪位于同一竖直面上,且多个棘爪以转盘为中心呈环形阵列状设置,
22.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多个棘爪同时与齿圈啮合,使转盘通过棘爪与齿圈的多个连接点之间受力更加均衡。
23.优选的,所述输出轴的中心线与转盘的中心线以及齿圈的中心线重合,
24.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输出轴转动时转盘随之转动,随后转盘通过棘爪与齿圈啮合,便于输出轴带动齿圈转动,同时齿圈转动更加流畅。
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稳定性高的电动升降机,
26.(1)设置有滑台、第一滑槽和电推杆,电推杆拉动滑台向第一滑槽内部收缩,同时滑台通过连接轴拉动轮胎移动,使底盘底部贴合地面,提高该电动升降机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同时配合该电动升降机上的支腿,极大的提高了该电动升降机的稳定性,使用起来更具有实用性;
27.(2)设置有第一活动板、第二活动板、导向轴和钢丝绳,收卷筒转动时收卷钢丝绳,同时钢丝绳经过导向轴导线,使得钢丝绳拉动第一活动板以及第二活动板滑动,直至第一固定板、第一活动板、第二活动板以及第二固定板配合顶起升降台,该顶升机构占用面积小,同时承重部件结构强度更高,极大的提高了该电动升降机的负载能力,便于提升更多的人员或物料;
28.(3)设置有棘爪、齿圈和液力缓速器,驱动电机失效时,输出轴高速旋转,使得棘爪离心力克服拉簧的拉力,直至棘爪与齿圈啮合,随后液力缓速器降低输出轴的转速,使的钢丝绳缓慢放出,同时升降台缓慢下降,便于使用者快速脱困,使用起来更加安全。
附图说明
29.图1为本发明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30.图2为本发明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31.图3为本发明第一固定板侧视结构示意图;
32.图4为本发明第二固定板侧视结构示意图;
33.图5为本发明防护箱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34.图6为本发明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35.图7为本发明底座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36.图8为本发明底座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37.图中:1、底盘,2、蓄电池,3、第一滑槽,4、滑台,5、连接轴,6、轮胎,7、电推杆,8、第一固定板,9、升降台,10、第二固定板,11、第一活动板,12、第二活动板,13、第二滑槽,14、滑块,15、安装槽,16、螺栓,17、凹槽,18、导向轴,19、挡板,20、防护箱,21、收卷筒,22、从动齿轮,23、主动齿轮,24、驱动电机,25、钢丝绳,26、转盘,27、限位槽,28、棘爪, 29、拉簧,30、齿圈,31、液力缓速器。
具体实施方式
38.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9.请参阅图1

8,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稳定性高的电动升降机,如图1、图2、图7和图8所示,底盘1内部固定安装有蓄电池2,且底盘1两侧开设有第一滑槽3,第一滑槽3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台4,且滑台4内部转动连接有连接轴5,连接轴5两端固定有轮胎6,轮胎
6最下端与底盘1最下端之间的间距小于滑台4最上端与第一滑槽3最上端之间的间距,电推杆7拉动滑台4 上升,使滑台4完全收缩在第一滑槽3内部,便于底盘1底部接触地面,滑台4 顶部与电推杆7底部相连接,且电推杆7固定安装在底盘1内部。
40.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第一固定板8焊接固定在底盘1顶部,升降台9悬空在第一固定板8上方,且升降台9底部焊接固定有第二固定板10,同时第一固定板8与第二固定板10之间交错设置有多个第一活动板11和第二活动板12,第一活动板11以及第二活动板12均设置有两组,且两组第一活动板11以及第二活动板12以输出轴32为中心换成对称式设置,两组第一活动板 11和第二活动板12同时顶升升降台9,使升降台9上升更加稳定,第一活动板 11的长度尺寸与第二活动板12的长度尺寸相同,且第一活动板11的长度尺寸小于第一固定板8的长度尺寸,同时第一固定板8的长度尺寸与第二固定板10 的长度尺寸相同,该电动升降机停止运行时,第一固定板8与第二固定板10配合支撑升降台9,避免对第一活动板11和第二活动板12造成影响,第一活动板 11外侧、第二活动板12内侧以及第二固定板10内侧均开设有第二滑槽13,且第二滑槽13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14,滑块14一端与第一活动板11一侧或第二活动板12一侧或第二固定板10一侧位于同一竖直面上,且滑块14另一端贴合安装槽15内壁设置,第一固定板8与第一活动板11之间,第一活动板11与第二活动板12之间以及第二活动板12与第二固定板10之间均通过滑块14相连接,上述结构的滑块14避免对第一活动板11以及第二活动板12滑动造成影响,使第一活动板11以及第二活动板12滑动更加流畅,第一固定板8表面、第一活动板11内侧表面以及第二活动板12外侧表面均开设有安装槽15,滑块14一端镶嵌安装在安装槽15内部,螺栓16贯穿滑块14与安装槽15内部螺纹连接,第一活动板11上下两侧、第二活动板12上下两侧以及第二固定板10下侧均开设有凹槽17,且凹槽17内部转动连接有导向轴18,升降台9底部一侧固定有挡板19,且升降台9底部另一侧固定有防护箱20。
41.如图1、图2、图5和图6所示,挡板19与防护箱20之间转动安装有收卷筒21与输出轴32,且收卷筒21外侧固定有从动齿轮22,收卷筒21设置有两组,且两组收卷筒21以输出轴32为中心呈对称式设置,驱动电机24通过输出轴32带动主动齿轮23转动,便于主动齿轮23通过从动齿轮22同时带动两个收卷筒21转动,收卷筒21的长度尺寸与导向轴18的长度尺寸相同,且收卷筒 21的中心线与导向轴18的中心线重合,钢丝绳25均匀设置有多根,便于钢丝绳25绕过导向轴18并缠绕在收卷筒21上,输出轴32外侧固定有主动齿轮23,且主动齿轮23与从动齿轮22啮合连接,输出轴32的中心线与转盘26的中心线以及齿圈30的中心线重合,输出轴32转动时带动转盘26转动,并与转盘26 通过棘爪28与齿圈30相连接,输出轴32一端与驱动电机24相连接,且驱动电机24固定安装在挡板19上,钢丝绳25一端固定在第一固定板8顶部,且钢丝绳25中部绕过导向轴18,同时钢丝绳25另一端固定在收卷筒21上,输出轴 32另一端固定安装有转盘26,且转盘26一端开设有限位槽27,限位槽27内部转动连接有棘爪28,且棘爪28与限位槽27之间安装有拉簧29,转盘26外侧包裹有齿圈30,且齿圈30与液力缓速器31相连接,齿圈30与棘爪28位于同一竖直面上,且多个棘爪28以转盘26为中心呈环形阵列状设置,多个棘爪28 同时与齿圈30啮合,提高转盘26与齿圈30之间的连接强度,液力缓速器31、齿圈30以及转盘26均安装在防护箱20内部,底盘1一侧顶部焊接固定有爬梯。
42.工作原理:在使用该稳定性高的电动升降机时,首先通过轮胎6将该电动升降机移动至指定位置,接通蓄电池2,启动电推杆7,电推杆7拉动滑台4沿第一滑槽3向上收缩,直至
滑台4以及轮胎6均完全收缩在第一滑槽3内部,此时底盘1底部接触地面,增大了该电动升降机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同时打开该底盘上的支腿,底盘与支腿配合极大的提高该电动升降机的稳定性,使用起来更具有实用性,人员和物料通过爬梯进入升降台9,启动驱动电机24,驱动电机24带动输出轴32转动,输出轴32通过主动齿轮23与从动齿轮22的配合同时带动两个收卷筒21转动,收卷筒21转动时收卷钢丝绳25,凹槽17内的导向轴18使钢丝绳25收卷更加流畅,同时钢丝绳25拉动第一活动板11、第二活动板12以及第二固定板10,使滑块14在第二滑槽13内滑动,直至第一固定板 8、第二固定板10、第一活动板11以及第二活动板12配合抬升升降台9,由于钢丝绳25设置有多根,同时该电动升降机的承重部件尺寸较大,相比传统剪叉式支架的结构强度更高,极大的提高了该电动升降机的负载能力,便于提升更多的人员和物料,一旦驱动电机24发生故障时,在重力的作用下第二固定板10、第一活动板11以及第二活动板12反向活动,同时钢丝绳25放出,同理,钢丝绳25放出时带动输出轴32,输出轴32高速转动时,棘爪28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克服拉簧29的拉力并脱离限位槽27,直至棘爪28与齿圈30,限位槽27限制棘爪28转动角度,使棘爪28与齿圈30之间连接紧固,此时输出轴32通过转盘26、棘爪28以及齿圈30的配合与液力缓速器31相连接,液力缓速器31限制了输出轴32的最大转速,继而降低了升降台9的下坠速度,使升降台9缓慢下坠至最低点,避免升降台9卡死在高处,继而导致人员被困的问题,使用起来更加安全,这就完成了全部工作,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43.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便于描述本发明的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为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内容的限制。
44.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