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632276发布日期:2021-11-29 16:28阅读:69来源:国知局
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输送装置,特别涉及一种负压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2.在一次性卫生用品生产与制造过程中,为了使得产品保持在输送带上,通常使用负压输送设置进行输送,这些输送设备通常包括一个负压箱以及设置在负压箱上的输送带,但是存在下述问题:一、由于一次性卫生用品使用的材料为纤维纠缠形成,当使用现有技术的负压输送设备进行输送时,纤维进入到吸附箱内,并容易在吸附箱内积聚,造成吸附箱内腔或管道堵塞,同时造成这部分纤维的损耗。
3.二、由于负压输送装置为开放式结构,在输送带上形成负压时,周边气流会向产品方向运动,容易的携带上游或下游或周边的粉尘积聚在产品上,造成产品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4.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输送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5.一种输送装置,包括吸附箱组件及输送组件,所述的吸附箱组件,包括箱体,所述的箱体包括设有若干通风孔的面板、主腔体及设置在主腔体至少一侧的侧腔体,所述的主腔体及侧腔体被配置呈负压状态,所述的面板包括与主腔体对应的主吸风区、与侧腔体对应设置的侧吸风区,所述的主吸风区包括贯通面板的主吸风孔,所述的侧吸风区包括贯通面板的侧吸风孔;所述的输送组件,包括围设在箱体周边的输送带,所述的输送带的至少一部分铺设在主吸风区,且不覆盖侧吸风区,所述的输送组件还包括驱动装置,用于驱动输送带连续通过主吸风区,所述的输送带上还设置有通孔,用于供气流通过通孔及主吸风孔。
6.进一步的,所述的输送装置包括输送方向,所述的主吸风孔呈长腰型,且主吸风孔的长度方向倾斜于输送方向。
7.进一步的,所述的主吸风区包括若干子吸风区,每一子吸风区呈矩形,包括长度方向及宽度方向,所述的子吸风区的长度方向平行于输送方向,所述的子吸风区包括第一角部、第二角部,以及位于第一角部与第二角部之间的中间部,其中第一角部朝向上游,第二角部朝向下游,其中,位于第一角部的主吸风孔的长度自上游向下游逐步增加,位于第二角部的主吸风孔的长度自上游向下游逐步增减小,位于中间部的主吸风孔的长度相等,且等距排列,所述的通孔在输送带上呈矩形阵列排列。
8.进一步的,所述的主吸风区沿宽度方向设置有至少两个子吸风区,相邻的两个子吸风区内的主吸风孔为对称设置或交错设置。
9.进一步的,所述的通孔的孔径小于主吸风孔的宽度。
10.进一步的,所述的侧吸风区包括设置在主吸风区两侧的第一吸风区及第二吸风区,第一吸风区包括第一吸风孔,第二吸风区包括第二吸风孔,所述的第一吸风孔与第二吸
风孔成对设置。
11.进一步的,第一吸风孔与第二吸风孔为长腰型孔,且第一吸风孔与第二吸风孔的长度方向的延伸形成一具有顶点的夹角,该夹角的开口方向朝向上游,该夹角的尖端朝向下游,且,第一吸风孔的长度方向与第二吸风孔的长度方向之间的夹角为60
°‑
120
°

12.进一步的,所述的侧腔体内的气压小于主腔体内的气压。
13.进一步的,所述的箱体上还设置有托辊,用于支撑输送带,所述的面板包括设置在主吸风区的容置孔,所述的托辊的至少一部分穿设在容置孔内,并凸出于面板,所述的容置孔不延伸至侧吸风区。
14.进一步的,所述的输送组件包括设置在箱体上游的第一导辊,所述的第一导辊包括第一辊轴及转动的设置在第一辊轴上的第一辊体,所述的箱体设置第一支板,所述的第一支板设置有开口朝向上游的第一u型槽,所述的第一u型槽包括一对平行间隔设置的槽面,所述的第一辊轴包括一对平行间隔设置的滑移面,所述的第一辊轴通过滑移面活动的设置在槽面上,所述的一对滑移面的间隔小于第一辊轴直径,所述的第一支板上还设置有第一调节装置,所述的第一调节装置一端抵触第一辊轴,另一端可调的连接在第一支板上。
15.有益效果:一种输送装置,包括吸附箱组件及输送组件,吸附箱组件,包括箱体,箱体包括设有若干通风孔的面板、主腔体及侧腔体,主腔体及侧腔体被配置呈负压状态,面板包括主吸风区、侧吸风区,主吸风区包括主吸风孔,侧吸风区包括侧吸风孔,输送组件包括输送带,输送带铺设主吸风区,且不覆盖侧吸风区,一方面当有输送装置以外区域的粉尘进入到输送装置正上方区域时,会先经过侧腔体上方,在侧腔体上方气流作用下,会吸附到侧腔体,二方面,产品上的粉尘也能够被气流吸附到侧腔体,另外,在气流作用下能够对主腔体上方的产品形成展平效果。
附图说明
16.图1本发明实施例的输送装置俯视图;图2为图1的左视图;图3为图1中去除输送带之后的俯视图;图4为图3中去除面板之后的俯视图;图5为面板示意图;图6为第二吸附管道示意图;图7为第一吸风管道示意图;图8为图2中a区放大示意图。
17.图示元件说明:输送带11;通孔111;第一导辊12;第一辊体121;第一辊轴122;滑移面1221,1222;第二导辊13;托辊15;导辊 16,17;驱动辊14;箱体20;第一隔板201;第二隔板202;侧板203;第一支板204;第一u型槽2041;槽面2041a,2041b;调节装置2042;螺栓头 2042a;主箱体 21;主腔体211;第一侧箱体22;第一侧腔体221;
第二侧箱体23;第二侧腔体231231;面板24;主吸风区241;子吸风区2410;第一角部2410a;中间部2410b;第二角部2410c;主吸风孔2411;容置孔2412;一侧吸风区242;第一吸风孔2421;第二侧吸风区243;第二吸风孔2431;主吸风管31;第一横管311;第一竖管312,313;侧吸风管32;第一连通口321;第二连通口322;第二横管323。
具体实施方式
18.请结合参考图1

图7,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输送装置,用于负压输送片状材料,下面将参考这些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19.同时,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为了方便描述,在下述说明中,下列术语进行如下定义:上游:为向输送装置提供产品的方向,在图1中为图示右侧方向;下游:为承接输送装置输出产品的方向,在图1中为图示左侧方向;输送方向:为产品在输送装置上的运动方向,在本发明中也为输送带11的运转方向,在图1中为图示自右向左的方向。
20.所述的输送装置,包括机架及设置在机架上的吸附箱组件及输送组件。
21.所述的吸附箱组件,包括箱体20,所述的箱体20包括侧板203、底板及面板24围设形成的腔体,所述的腔体由第一隔板201、第二隔板202分隔形成主腔体211及位于主腔体211两侧的第一侧腔体221、第二侧腔体231,所述的主腔体211经主吸风管31与负压装置连接,用于在主腔体211内形成负压,所述的第一侧腔体221、第二侧腔体231经侧吸风管32与负压装置连接,用于在侧腔体内形成负压,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箱体20内也可以仅设置主腔体211及一个侧腔体。
2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主腔体211、第一侧腔体221、第二侧腔体231与面板24实际上围设成三个箱体形态,即主箱体21、第一侧箱体22及第二侧箱体23,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的主箱体、第一侧箱体、第二侧箱体也可以为分离结构,同样也可以使得主箱体包括主腔体、第一侧箱体包括第一侧腔体以及第二侧箱体包括第二侧腔体,在此不再赘述。
23.请一并参考图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面板24包括主吸风区241、第一侧吸风区242及第二侧吸风区243,其中,主吸风区241与主腔体211对应设置,第一侧吸风区242与第一侧腔体221对应,第二侧吸风区243与第二侧腔体231对应,所述的对应是指该区域覆盖在对应的腔体上方,并沿腔体周边封闭。
24.所述的主吸风区241设置有主吸风孔2411,用于使得主吸风区241上方的气流能够经主吸风孔2411进入主腔体211内,同样的,所述的第一侧吸风区242设置有若干第一吸风孔2421,第二侧吸风区243设置有若干第二吸风孔2431。
2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吸风孔2421与第二吸风孔2431均呈长腰型孔,且所述的第一吸风孔2421与第二吸风孔2431包括均长度方向,所述的第一吸风孔2421与所述的第
二吸风孔2431的长度方向倾斜于输送方向。
26.优选的,所述的第一吸风孔2421长度方向与输送方向之间的夹角为30
°‑
75
°
,更优选的为45
°‑
60
°
,所述的第二吸风孔2431长度方向与输送方向之间的夹角也为30
°‑
75
°
,更优选的为45
°‑
60
°

27.优选的,所述的第一吸风孔2421与第二吸风孔2431成对设置,所述的成对设置是指,设一垂直于输送方向的虚拟直线,该虚拟直线通过第一吸风区及第二吸风区,以该虚拟直线分别与第一吸风区、第二虚拟直线相交的交点为第一基点、第二基点,则成对设置的第一吸风孔2421、第二吸风孔2431分别以第一基点、第二基点形成,以及第一吸风孔2421、第二吸风孔2431的位置以第一基点、第二基点为基准。
28.优选的,所述的第一吸风孔2421、第二吸风孔2431对称设置。
29.优选的,当第一吸风孔2421有多个时,同样的第二吸风孔2431也有多个,即,形成多个成对设置的第一吸风孔2421与多个第二吸风孔2431,且每一对成对设置的第一吸风孔2421、第二吸风孔2431与输送方向的倾斜方向相反,倾斜角度相同。
30.优选的,所述的第一吸风孔2421与所述的第二吸风孔2431的长度方向的延伸形成一具有顶点的夹角,该夹角的开口方向朝向上游,该夹角的尖端朝向下游,同时,第一吸风孔2421的长度方向与第二吸风孔2431的长度方向之间的夹角为60
°‑
120
°
,更优选的,为90
°

31.进一步的,若干第一吸风孔2421在第一吸风区沿输送方向等距间隔排列,同样的,若干第二吸风孔2431在第二吸风区沿输送方向等距间隔排列。
32.采用这种形式布置第一吸风孔2421与第二吸风孔2431时,使得气流能够在进入第一侧腔体221与第二侧腔体231时为自上游向下游流动,避免气流的扰动,造成周边区域出现粉尘。
33.所述的主吸风孔2411呈长腰型,包括长度方向,所述的主吸风孔2411的长度方向倾斜于输送方向。
34.优选的,所述的主吸风区241包括若干子吸风区2410,每一子吸风区2410呈矩形,包括长度方向及宽度方向,所述的子吸风区2410的长度方向平行于输送方向,子吸风区2410的宽度方向垂直于输送方向,所述的子吸风区2410包括位于矩形的子吸风区2410对角的第一角部2410a、第二角部2410c,以及位于第一角部2410a与第二角部2410c之间的中间部2410b,其中第一角部2410a朝向上游,第二角部2410c朝向下游,其中,位于第一角部2410a的主吸风孔2411的长度自上游向下游逐步增加,位于第二角部2410c的主吸风孔2411的长度自上游向下游逐步增减小,位于中间部2410b的主吸风孔2411的长度相等,且等距排列,同时,主吸风孔2411的长度方向倾斜于输送方向,采用这种布置形式时,当在输送带11上设置有呈阵列的通孔111时,输送带11上的通孔111与主吸风孔2411始终能保持有至少部分的连通状态,从而避免出现输送带11通孔111之间的区域完全覆盖主吸风孔2411的形态出现,从而保证输送带11上方始终呈负压状态,另外,保证主腔体211内气压的稳定性,进一步避免出现喘振现象,以及降低箱体20的振动以及输送装置的噪音。
35.优选的,所述的主吸风区241沿宽度方向设置有至少两个子吸风区2410,相邻的两个子吸风区2410内的主吸风孔2411对称设置或交错设置,所述的对称设置是指相邻的两个子吸风区2410内位置对应的主吸风孔2411的倾斜方向相反,形态与尺寸相同,且,位置相
同,所述的交错设置是指是指相邻的两个子吸风区2410内位置对应的主吸风孔2411的倾斜方向相反,形态与尺寸相同,且,位置交错,所述的位置交错,是指其中之一的相邻两个子吸风区2410的相邻主吸风孔2411端部之间设置有其中之另一相邻两个子吸风区2410的主吸风孔2411的端部。
36.在一个更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主吸风区241沿宽度方向设置有3个子吸风区2410。
37.优选的,所述的主吸风孔2411长度方向与输送方向的夹角为30
°‑
60
°
,更优选的,为45
°

38.优选的,位于中间部2410b的主吸风孔2411沿其长度方向延伸至子吸风区2410的边缘。
39.优选的,所述的输送带11上的通孔111的孔径小于主吸风孔2411的宽度。
40.优选的,所述的输送带11上的通孔111呈矩形阵列排列。
41.请一并参考图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主吸风管31包括第一横管311及与第一横管311连通的第一竖管(312,313),其中第一竖管(312,313)与主腔体211连通,所述的第一竖管(312,313)竖直方向设置,以在主腔体211与第一横管311之间形成一空间,在该空间内设置侧吸风管32,即为侧吸风管32的安装留出足够的空间。
42.优选的,所述的第一竖管(312,313)有多个,通过多个竖管与主腔体211的不同位置连通,使得主腔体211内不同区域具有基本相同的气压,或能够快速实现主腔体211内的气压平衡。
43.优选的,所述的第一横管311贯通主腔体211宽度方向,且第一横管311垂直于输送方向。
44.请一并参考图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侧吸风管32包括第二横管323及设置在第二横管323上的第一连通口321、第二连通口322,其中第一连通口321与第一侧腔体221连通,第二连通口322与第二侧腔体231连通。
45.优选的,所述的第二横管323设置在第一横管311的正上方,更优选的,所述的第二横管323设置在第一横管311与主箱体2120之间的空间内。
46.可以理解的,与主腔体211连接的负压装置及与侧腔体连接的负压装置可以为同一负压装置,也可以设置成不同的负压装置,另外,所述的主腔体211内的气压与侧腔体内的气压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47.所述的输送带11铺设在面板24上,且所述的输送带11的至少一部分铺设主吸风区241,且不覆盖侧吸风区,使得侧吸风区的第一吸风孔2421与第二吸风孔2431裸露,即,侧腔体内呈负压状态时,气流流过第一吸风孔2421与第二吸风孔2431不会受到输送带11的遮挡,可以理解的,产品自上游转移至输送带11上时,由输送带11承托并转移至输送带11下游。
48.可以理解的,在这种情形下,一方面当有输送装置以外区域的粉尘进入到输送装置正上方区域时,会先经过侧腔体上方,在侧腔体上方气流作用下,会进入侧腔体,从而避免这些粉尘进入到主腔体211上方以及对输送带11上的产品形成污染,即,相当于在侧腔体上方形成气流隔离的效果,二方面,当在输送带11上托置有产品时,产品对下方的通孔形成了一定的遮挡,使得当产品上存在粉尘时,气流会从产品上流过之后进入侧腔体,使得产品
上的粉尘会沿产品表面向侧腔体方向运动,从而吸附掉产品表面上的粉尘,另外,由于侧腔体位于主腔体211两侧,使得气流从产品上表面方向流向侧腔体时,在气流作用下对主腔体211上方的产品形成展平效果,特别是呈片状的产品,如纸张、无纺布、卫生巾、纸尿裤等产品。
49.优选的,所述的侧腔体内的气压小于主腔体211内的气压,在这种情形下,由于侧腔体设置在主腔体211的两侧,使得外部的粉尘在进入到面板24上方时,会优先被侧腔体的气流吸引进入侧腔体,从而进一步防止粉尘污染位于主腔体211上方的产品上。
50.优选的,所述的侧腔体与主腔体211之间的气压差的绝对值大于等于2kpa,更优选的,大于等于5kpa。
51.请一并参考图1及图2,所述的输送组件用于托置产品并将产品输送至下游,所述的输送组件包括绕设在箱体20周边的输送带11,以及驱动输送带11运动的驱动装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驱动装置包括驱动辊14及导辊,所述的输送带11绕设在驱动辊14及导辊上,并在驱动辊14、导辊的驱动下连续运动。
52.具体的,请一并参考图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导辊包括设置在箱体20上游的第一导辊 12,所述的第一导辊 12包括第一辊轴122及转动的设置在第一辊轴122上的第一辊体121,所述的箱体20侧板203设置有朝向上游的第一支板204,所述的第一支板204设置有开口朝向上游的第一u型槽2041,所述的第一u型槽2041包括一对平行间隔设置的槽面(2041a,2041b),第一辊轴122活动的设置在第一u型槽2041内,所述的第一辊轴122包括一对滑移面(1221,1222),该一对滑移面(1221,1222)平行间隔设置,且该一对滑移面(1221,1222)的间隔大致与槽面(2041a,2041b)间隔距离相当,使得该一对滑移面(1221,1222)容置在槽面(2041a,2041b)之间的间隙内,同时,所述的一对滑移面(1221,1222)的间隔小于第一辊轴122直径,使得当第一辊体121转动时,第一辊轴122保持在第一u型槽2041内,同时,还可以使得第一辊轴122能够沿第一u型槽2041槽面(2041a,2041b)的延伸方向移动。
53.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支板204上还设置有第一调节装置2042,所述的第一调节装置2042一端抵触第一辊轴122,另一端可调的连接在第一支板204上,如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调节装置2042包括一螺纹连接在第一支板204上的第一螺栓,螺栓头2042a抵触第一辊轴122,当转动第一螺栓使得第一螺栓沿第一螺栓长度方向运动时,调节第一辊轴122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置。
54.同样的,在箱体20下游设置支板及设置在支板上的开口朝向下游的第二u型槽,在第二u型槽内设置第二导辊13,所述的第二导辊13通过第二调节装置进行调节,可以理解的,通过第一调节装置2042及第二调节装置可以调整输送带11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置以及输送带11的张紧程度,同时,由于第一u型槽2041开口朝向上游,第二u型槽开口朝向下游,当输送带11绕设在第一导辊12及第二导辊13上时,在输送带重力、运动张力作用下,第一导辊12、第二导辊13的受力方向为沿水平方向向箱体20中部,即使得第一u型槽2041、第二u型槽的开口方向上不需要布置阻挡装置,即可使得第一辊轴122、第二辊轴稳定的保持在第一u型槽2041、第二u型槽内。
55.可以理解的,所述的第一导辊 12及第二导辊13在竖直方向上的最高点位于面板24上表面的上方,从而使得输送带11灵活运动,同时,所述的第一导辊 12及第二导辊13在竖直方向上的最高点与面板24上表面的距离小于等于100mm,更优选的小于等于50mm,以使
得输送带11在运动时,与面板24之间具有较小的间隙从而在输送带11与面板24之间形成一定的密闭性,防止气压损失。
56.进一步的,在箱体20下方还设置有导辊(16,17),以使得输送带11完全绕设在箱体20周边,并包覆在驱动辊14周边,从而便于驱动辊14驱动输送带11。
57.优选的,所述的箱体20上还设置有托辊15,用于支撑输送带11,以使得输送带11与面板24之间具有合适的间隙,防止输送带11的过度磨损以及使得输送带11能够更顺利的在面板24上方运转,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托辊15有两个,所述的托辊15至少一部分凸出于面板24,所述的面板24包括容置孔2412,所述的托辊15的至少一部分穿设在容置孔2412内,并凸出于面板24。
58.优选的,所述的容置孔2412仅设置在主吸风区241,且不延伸至第一吸风区及第二吸风区。
59.优选的,所述的容置孔2412将主吸风区241沿输送方向分隔成多个区域,每一分隔的区域内设置有多个子区域。
60.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