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75567发布日期:2021-12-15 00:13阅读:94来源:国知局
托盘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运输包装辅助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托盘。


背景技术:

2.目前,我国物流仓储行业通用托盘有木制托盘、塑料托盘以及金属托盘。其中,木制托盘强度较低,在使用过程中容易破损和腐烂。塑料托盘在高温下强度较低,容易破裂,并且不防火,具有安全隐患。
3.相较于木制托盘和塑料托盘,金属托盘整体稳定性较强。但是,为保证金属托盘的承载强度,金属托盘自身重量较大,这就导致采用金属托盘包装货物进行运输时,金属托盘的重量会占用货物的运载量,导致货物的运输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金属托盘为保证其承载强度,自身重量较大,导致采用金属托盘包装货物进行运输时,金属托盘的重量会占用货物的运载量,导致货物的运输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托盘,包括主梁和板条,主梁设有多个,多个所述主梁平行且间隔设置,所述主梁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托盘的宽度方向一致;所述主梁的底部沿所述主梁的延伸方向间隔设有多个容置槽,在所述托盘的长度方向上,多个所述主梁上的容置槽的位置相对应;板条设有多个,且分别设置在所述主梁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板条与所述主梁交叉连接,所述板条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位于所述托盘两端的主梁上;所述板条为具有开口的几字型结构,所述板条包括固定臂和折弯连接在所述固定臂两端的连接臂,所述连接臂呈l型;设于所述主梁上表面的板条的连接臂的底部与所述主梁上表面固定;设于所述主梁下表面的板条位于所述容置槽中,设于所述主梁下表面的板条的底面与所述主梁下表面平齐。
6.可选地,所述主梁和所述板条均为钣金冲压结构件。
7.可选地,所述板条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托盘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板条与所述主梁垂直连接。
8.可选地,设置在所述主梁下表面的板条为下板条,所述下板条设有多个;多个所述下板条包括设置在所述主梁两端的第一下板条和设置在所述主梁两端的第一下板条之间的多个第二下板条;所述第一下板条的开口朝向所述主梁的下表面,所述第二下板条的开口背离所述主梁的下表面。
9.可选地,所述第一下板条的连接臂位于两相邻所述主梁之间的部分朝下折弯形成折弯边。
10.可选地,用于容置所述第一下板条的容置槽为台阶状结构,所述第一下板条的固定臂的底面与所述主梁的下表面平齐;用于容置所述第二下板条的容置槽为梯形结构,所述第二下板条的连接臂的底面与所述主梁的下表面平齐。
11.可选地,设置在所述主梁上表面的板条为上板条,所述上板条设有多个;多个所述上板条包括设置在所述主梁两端的第一上板条和设置所述主梁两端的第一上板条之间的多个第二上板条;所述第一上板条的连接臂的底端向上折弯形成圆弧倒角。
12.可选地,所述主梁上开设有多个叉孔,多个所述叉孔沿所述主梁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主梁的侧面,所述叉孔沿所述托盘的长度方向贯通所述主梁。
13.可选地,所述托盘还包括加强板,所述加强板设置在所述叉孔的内壁,且靠近所述主梁的上表面设置。
14.可选地,所述托盘还包括防护条和防滑垫,所述防护条设置在位于所述主梁上表面的板条上,所述防滑垫设置在位于所述主梁下表面的板条上。
15.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的托盘中,板条的几字型结构设置可在主梁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形成稳定地连接,并且保证板条承载的压力有效地传递至主梁,保证托盘对货物的支撑强度。同时,主梁下表面的板条容置在容置槽中,并与主梁下表面平齐,可使托盘稳定地位于地面或者运载设备上,并使板条承载的压力有效地传递至主梁上,保证托盘对货物稳定地承载,提高托盘对货物的承载量。此外,几字型结构的板条在保证结构强度的同时,还可减轻自重,实现托盘的轻量化设计,减少对货物运载量的占用,提高货物的运输效率。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发明托盘一实施例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图1所示的托盘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图。
19.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00、托盘;10、主梁;11、叉孔;12、第一容置槽;13、第二容置槽;20、板条;21、第一上板条;211、圆弧倒角;22、第二上板条;23、第一下板条;231、折弯边;24、第二下板条;201、固定臂;202、连接臂;203、减重孔;30、防护条;40、防滑垫;50、加强板。
具体实施方式
20.体现本发明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方式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发明能够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
21.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和结构,现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22.参阅图1,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托盘100,用于货物转运时配合对货物进行包装,实现货物的高效运输。相较于同样尺寸的现有托盘,在同样规格的载重能力下,本技术的托盘100能够减重30%~40%。该托盘100包括主梁10和板条20。
23.其中,主梁10设有多个,多个主梁10平行且间隔设置。该主梁10的延伸方向与托盘100的宽度方向一致,主梁10的底部沿主梁10的延伸方向间隔设有多个容置槽。在托盘100的长度方向上,多个主梁10的容置槽的位置相对应。
24.板条20设有多个,且分别设置在主梁10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板条与主梁10交叉连接,板条20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位于托盘100两端的主梁10上。板条20为具有开口的几字型结
构,该板条20包括固定臂201和折弯连接在固定臂201两端的连接臂202,连接臂202呈l型。设于主梁10上表面的板条20的连接臂202的底部与主梁10的上表面固定,设于主梁10下表面的板条20位于容置槽中,设于主梁10下表面的板条20的底面与主梁10的下表面平齐。
25.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主梁10为钣金冲压结构件。通过采用高强度的钢材冲压制得的主梁10,可保证托盘100整体的结构强度。
26.在本实施例中,主梁10设有三个,三个主梁10平行且间隔设置。可以理解地是,主梁10的数量不限定于三个,可以根据托盘100尺寸的设计需求,设置成四个、五个、七个等,在此对主梁10的数量不作过多地限定。
27.主梁10整体呈倒梯形,该主梁10开端开口且内部中空。此种设置可实现主梁10的减重,进一步实现托盘100的轻量化设计。该主梁10上开设有多个叉孔11,叉孔11呈椭圆形,该叉孔11用于与叉车配合,实现托盘100连同托盘100上货物的转运。
28.多个叉孔11沿主梁10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在主梁10的侧面,该叉孔11沿托盘100的长度方向贯通主梁10。在托盘100的长度方向上,多个主梁10上的叉孔11位置对应。通过叉孔11,叉车可以与托盘100配合实现货物的转运。同时,在托盘100的宽度方向上,相邻两个主梁10之间的间隔也可供叉车进叉,从而实现叉车在托盘100的四向周侧均可进叉,使得叉车转运操作更加方便灵活。
29.本实施例的托盘100还包括加强板50,加强板50为弧形板。该加强板50设置在叉孔11的内壁,且靠近主梁10的上表面设置。
30.通过设置加强板50,可使叉孔11内壁的结构加强,保证主梁10在叉孔11处的结构强度,使得托盘100整体的结构更加稳定。
31.可以理解地是,加强板50除了本实施例所示的弧形外,还可以为平直板或者圆弧板或者椭圆形板,只要加强板50适配叉孔11内壁形状即可。同时,加强板50除了设置在叉孔11的顶部之外,还可以设置在叉孔11的底部或者叉孔11的侧壁或者叉孔11的内壁上,只要能够加强叉孔11处的结构强度即可。
32.在本实施例中,主梁10的下表面设有多个容置槽,多个容置槽沿主梁10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在托盘100的长度方向上,多个主梁10上的容置槽的位置相对应。
33.其中,位于主梁10两端的容置槽为第一容置槽12,第一容置槽12为台阶状结构。位于两个第一容置槽12之间的容置槽为第二容置槽13,第二容置槽13为梯形结构。第二容置槽13在主梁10的外侧表面形成缺口,用于打包带的通过。
34.进一步地,设置在主梁10上表面的板条20为上板条,上板条设有多个。上板条为钣金冲压结构件,通过采用高强度的钢材冲压制得的上板条,可保证托盘100整体的结构强度。在本实施例中,上板条的数量为十个,可以理解地是,上板条的数量可以根据托盘100的设计尺寸相应地改变,并不限于十个。
35.多个上板条包括设置在主梁10两端的第一上板条21和设置在主梁10两端的第一上板条21之间的多个第二上板条22。在本实施例中,主梁10的两端均设有两个第一上板条21,且两个第一上板条21相抵接,第二上板条22的数量为六个。
36.其中,第一上板条21和第二上板条22均为具有开口的几字型结构,且均包括固定臂201和设置在固定臂201两端的l型的连接臂202。第一上板条21和第二上板条22的开口均朝向主梁10的上表面,且均通过连接臂202的底部与主梁10固定。
37.上板条呈几字型结构的设置可在主梁10的表面形成稳定连接,保证对货物的支撑强度。同时几字型结构的上板条在保证结构强度的同时,还可减轻自重,实现托盘100的轻量化设计,减少对货物运载量的占用,提高货物的运输效率。
38.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上板条21的连接臂202的底部与第二上板条22的连接臂202的底部均与主梁10的上表面固定,形成稳固的连接。第一上板条21的连接臂202的底端向上折弯形成圆弧倒角211,圆弧倒角211在第一上板条21的外侧形成圆滑的翻边,以避免第一上板条21的边缘割伤打包带,使打包带稳定缠绕在托盘100上,实现对货物有效地打包装载。
39.第一上板条21和第二上板条22上均设有多个减重孔203,以进一步实现托盘100的轻量化,减重孔203设置在上板条的固定臂201上,且多个减重孔203沿上板条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
40.此外,本实施例的托盘100还包括防护条30,防护条30设置在部分第一上板条21和部分第二上板条22上,该防护条30覆盖上板条的固定臂201的表面。防护条30由复合材料制成,通过胶水粘接在上板条上,用于对上板条进行保护,避免货物对上板条造成磨损,延长托盘100的使用寿命。
41.进一步地,设置在主梁10下表面的板条20为下板条,下板条设有多个,多个下板条与主梁10下表面的多个容置槽一一对应地设置。下板条为钣金冲压结构件,通过采用高强度的钢材冲压制得的下板条,可保证托盘100整体的结构强度。在本实施例中,下板条的数量为四个,可以理解地是,下板条的数量可以根据托盘100的设计尺寸相应地改变,并不限于四个。
42.多个下板条包括设置在主梁10两端的第一下板条23和设置在主梁10两端的第一下板条23之间的多个第二下板条24。在本实施例中,主梁10的两端均设有一个第一下板条23,第二下板条24的数量为两个。
4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下板条23和第二下板条24均为具有开口的几字型结构,且第一下板条23和第二下板条24均包括固定臂201和折弯连接在固定臂201两端的连接臂202,该连接臂202为l型。
44.其中,第一下板条23设置在第一容置槽12中。第一下板条23的开口朝向主梁10的下表面,该第一下板条23的固定臂201的底面与主梁10的下表面相平齐。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下板条23的连接臂202位于相邻两之间的部分朝下折弯形成折弯边231,该折弯边231为弧形边。
45.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下板条23的外侧设置弧形的折弯边231,能够使第一下板条23与打包带之间形成圆滑过渡,避免第一下板条23的边缘将打包带割伤,保证打包带对托盘100上的货物稳固地捆扎固定。
46.第二下板条24设置在第二容置槽13中,第二容置槽13与第二下板条24的外形轮廓相适配。第二下板条24的开口背离主梁10的下表面,第二下板条24的固定臂201与第二容置槽13的内壁固定,第二下板条24的连接臂202的底面与主梁10的下表面相平齐。
47.通过将下板条设置在容置槽中,并使下板条的底面与主梁10下表面平齐,可使托盘100稳定地位于地面或者运载设备上,并使下板条承载的压力有效地传递至主梁10上,保证托盘100对货物稳定地承载,提高托盘100对货物的承载量。
48.同时,将第二下板条24设置成开口朝下是用于通过打包带,即沿垂直于主梁10捆
扎的打包带是通过第二下板条24朝下的开口进行固定。打包带由第二下板条24的开口通过,而不从主梁10上的叉孔11穿过,是为了保证打包带能够稳定地捆扎货物,并避免叉车通过叉孔11时将打包带划破,保证打包带的完整性。
49.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下板条23和第二下板条24上均设有多个减重孔203,以进一步实现托盘100的轻量化,减重孔203设置在下板条的固定臂201上,且多个减重孔203沿下板条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
50.此外,本实施例的托盘100还包括防滑垫40,防滑垫40设置在第一下板条23的底部,且固定在第一下板条23的固定臂201上,用于保护地坪,同时也保证托盘100自身的稳定性。
51.对于本实施例的托盘,板条的几字型结构设置可在主梁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形成稳定地连接,并且保证板条承载的压力有效地传递至主梁,保证托盘对货物的支撑强度。同时,主梁下表面的板条容置在容置槽中,并与主梁下表面平齐,可使托盘稳定地位于地面或者运载设备上,并使板条承载的压力有效地传递至主梁上,保证托盘对货物稳定地承载,提高托盘对货物的承载量。此外,几字型结构的板条在保证结构强度的同时,还可减轻自重,实现托盘的轻量化设计,减少对货物运载量的占用,提高货物的运输效率。
52.虽然已参照几个典型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但应当理解,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术语。由于本发明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发明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随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