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接带及压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212499发布日期:2021-12-28 21:11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接带及压带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锂电池极片或薄膜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接带及压带装置。


背景技术:

2.在锂电池涂布机或薄膜生产行业中,为实现成功接带,需精准控制极片或薄膜与胶带的接触点以及切刀的动作时间。
3.目前行业采用摆臂切刀接带为主,其缺点为放卷接带时,由于放卷来料极片或薄膜直径大小不一,摆臂切刀的运动轨迹为圆弧线,也就是接带点是圆弧线,原有摆臂切刀位置在设计摆臂旋转点时最佳接带位置只有一小段圆弧,在这一小段圆弧两端外还各自有一段圆弧可以接带,越是远离最佳接带位置的时候越容易接带失败,也就是来料卷径大小区间越大,越容易失败,容易出现接带失败的情况,且整套摆臂切刀机构成本较高。另外,当收卷卷径较大时,由于收卷基材张力锥度变化,接带时外部极片或薄膜容易松垮,需在人工轻压过程中完成接带动作,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自动接带及压带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动接带及压带装置,其结构简单,操作容易,接带成功率高,同时具备收卷压带防松功能。
5.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接带及压带装置,包括:翻转机架;
6.所述翻转机架上设置有第一伸缩轴、第二伸缩轴、第一固定辊和第二固定辊;
7.所述第一伸缩轴与所述第二伸缩轴沿所述翻转机架的转轴左右对称设置;
8.所述第一固定辊与所述第二固定辊沿所述翻转机架的转轴上下对称设置;
9.所述翻转机架上还设置有第一接带辊、第一气缸、第一连杆、第二接带辊、第二气缸和第二连杆;
10.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接带辊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铰接;
11.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接带辊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铰接。
12.可选地,所述翻转机架上设有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
13.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二支撑杆沿所述翻转机架的转轴上下对称设置;
14.所述第一固定辊和所述第二固定辊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杆的顶部和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底部。
15.可选地,所述第一气缸通过第一安装座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撑杆上;
16.所述第二气缸通过第二安装座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杆上。
17.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杆朝向所述第一伸缩轴的一侧、所述第二支撑杆朝向所述第二伸缩轴的一侧均设有测卷径传感器。
18.可选地,还包括:控制器;
19.所述测卷径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20.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气缸和所述第二气缸电连接。
21.可选地,还包括:固定机架;
22.所述固定机架上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三固定辊、接带胶辊和接带切刀。
23.可选地,所述固定机架上设置有可沿水平方向在所述固定机架上前后滑动的滑动座;
24.所述接带胶辊和所述接带切刀均位于所述滑动座上,且所述滑动座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接带胶辊前后移动的第三气缸和用于驱动所述接带切刀旋转的驱动装置;
25.所述第三气缸驱动连接所述接带胶辊,所述驱动装置驱动连接所述接带切刀。
26.可选地,所述固定机架上沿水平方向设置有滑轨;
27.所述滑动座通过所述滑轨与所述固定机架滑动连接。
28.可选地,所述滑动座上还设置有用于检测基材位置的对射传感器;
29.所述对射传感器分别与所述第三气缸和所述驱动装置电连接。
30.可选地,所述第三固定辊固定在所述滑动座上。
31.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本自动接带及压带装置通过利用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分别控制第一接带辊和第二接带辊的位置,使第一接带辊和第二接带辊成为动辊,位置可变,从而容易控制接带时基材的走向,保证卷径大小不同时,接带点始终在中心水平位置,接带成功率更高,并且在收卷时可以将第二接带辊作为压辊使用,由第二气缸驱动第二接带辊自动下压,无需人工干预,实现收卷压带防松的功能。本自动接带及压带装置能适应不同卷径的极片或薄膜,并使不同卷径的极片或薄膜与胶带的接触点保持一致,控制方便,接带成功率高,同时,其整体结构简单,收放卷结构通用,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3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自动接带及压带装置放卷时的结构示意图;
33.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自动接带及压带装置收卷时的结构示意图;
34.其中,附图标记为:
[0035]1‑
第二伸缩轴,2

第一伸缩轴,3

基材,4

第二固定辊,5

第一接带辊,6

第一气缸,7

接带切刀,8

接带胶辊,9

第三固定辊,10

第一固定辊,11

第二接带辊,12

第二气缸,13

测卷径传感器,14

对射传感器,15

第一支撑杆,16

第二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36]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7]
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
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38]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9]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接带及压带装置的一个实施例,具体请参阅图1和图2。
[0040]
本实施例中的自动接带及压带装置包括:翻转机架,翻转机架上设置有第一伸缩轴2、第二伸缩轴1、第一固定辊10和第二固定辊4,第一伸缩轴2与第二伸缩轴1沿翻转机架的转轴左右对称设置,第一固定辊10与第二固定辊4沿翻转机架的转轴上下对称设置,翻转机架上还设置有第一接带辊5、第一气缸6、第一连杆、第二接带辊11、第二气缸12和第二连杆,第一连杆的一端与第一接带辊5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气缸6的活塞杆铰接,第二连杆的一端与第二接带辊11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气缸12的活塞杆铰接。
[0041]
需要说明的是:本自动接带及压带装置通过利用第一气缸6和第二气缸12分别控制第一接带辊5和第二接带辊11的位置,使第一接带辊5和第二接带辊11成为动辊,位置可变,从而容易控制接带时基材3的走向位置,保证卷径大小不同时,接带点始终在中心水平位置,接带成功率更高,并且在收卷时(当卷径较大收不紧时)可以将第二接带辊11作为压辊使用,由第二气缸12驱动第二接带辊11自动下压,辅助收卷收紧,无需人工干预,实现收卷压带防松的功能。本自动接带及压带装置能适应不同卷径的极片或薄膜,并使不同卷径的极片或薄膜与胶带的接触点保持一致,控制方便,接带成功率高,同时,其整体结构简单,收放卷结构通用,成本较低。
[0042]
以上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动接带及压带装置的实施例一,以下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动接带及压带装置的实施例二,具体请参阅图1和图2。
[0043]
本实施例中的自动接带及压带装置包括:翻转机架,翻转机架能够以其转轴为中心点360
°
翻转,实现翻转换卷功能;翻转机架上设置有第一伸缩轴2、第二伸缩轴1、第一固定辊10和第二固定辊4,第一伸缩轴2与第二伸缩轴1沿翻转机架的转轴左右对称设置,第一固定辊10与第二固定辊4沿翻转机架的转轴上下对称设置,翻转机架上还设置有第一接带辊5、第一气缸6、第一连杆、第二接带辊11、第二气缸12和第二连杆,第一连杆的一端与第一接带辊5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气缸6的活塞杆铰接,第二连杆的一端与第二接带辊11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气缸12的活塞杆铰接。
[0044]
具体的,翻转机架上设有第一支撑杆15和第二支撑杆16,第一支撑杆15与第二支撑杆16沿翻转机架的转轴上下对称设置,第一固定辊10和第二固定辊4分别固定在第一支撑杆15的顶部和第二支撑杆16的底部。
[0045]
第一气缸6通过第一安装座固定在第二支撑杆16上,第二气缸12通过第二安装座固定在第一支撑杆15上。
[0046]
第一支撑杆15朝向第一伸缩轴2的一侧、第二支撑杆16朝向第二伸缩轴1的一侧均设有测卷径传感器13。
[0047]
还包括:控制器,测卷径传感器13与控制器电连接,控制器分别与第一气缸6和第
二气缸12电连接,当测卷径传感器13检测到第二伸缩轴1上的基材3到达设定值时,反馈信号至控制器,由控制器控制第一气缸6或第二气缸12运动,以调整第一接带辊5和第二接带辊11的位置,实现放卷或收卷时的自动接带动作。
[0048]
还包括:固定机架,固定机架上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三固定辊9、接带胶辊8和接带切刀7。
[0049]
固定机架上设置有可沿水平方向在固定机架上前后滑动的滑动座;接带胶辊8和接带切刀7均位于滑动座上,且滑动座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接带胶辊8前后移动的第三气缸和用于驱动接带切刀7旋转的驱动装置;第三气缸驱动连接接带胶辊8,驱动装置驱动连接接带切刀7。其中接带胶辊8在第三气缸的带动下可以向第一伸缩轴2运动,作用是接带时将基材3与新旧(对应放卷与收卷)卷上的胶带压紧进而接带;接带切刀7可以在驱动装置的带动下切断基材3,分离旧卷。
[0050]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第一气缸6和第二气缸12分别控制第一接带辊5和第二接带辊11的位置,能够保证卷径大小不同时接带点始终在中心水平位置,可以通过测卷径传感器13的检测值来确定接带胶辊8的推进时间,而接带切刀7是在接带胶辊8前的对射传感器14检测到卷料时开始动作,接带成功率更高。
[0051]
固定机架上沿水平方向设置有滑轨,滑动座通过滑轨与固定机架滑动连接。
[0052]
滑动座上还设置有用于检测基材3位置的对射传感器14,对射传感器14分别与第三气缸和驱动装置电连接,其中第三气缸和驱动装置可以通过上述的控制器进行控制,即对射传感器14与控制器电连接,控制器分别与第三气缸和驱动装置电连接。当对射传感器14检测到第一伸缩轴2上的基材3时,第三气缸的活塞杆伸出,将接带胶辊8与第一伸缩轴2上的基材3压紧,同时驱动装置驱动接带切刀7顺时针旋转,完成自动接带动作。
[0053]
可以理解的是,第三固定辊9可以固定在滑动座上,随接带胶辊8、接带切刀7和对射传感器14一起运动,也可以在固定机架上单独固定第三固定辊9,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具体设置,在此不做限定。
[0054]
具体实施时,基材3经第二固定辊4、第一接带辊5和第三固定辊9导入下道工序。
[0055]
放卷时:当测卷径传感器13检测到第二伸缩轴1的基材3小于设定值时,控制第一气缸6带动第一接带辊5到达合适位置(如图1所示),此时,控制滑动座向第一伸缩轴2方向移动,当对射传感器14检测到第一伸缩轴2上的基材3时,控制第三气缸的活塞杆伸出,使接带胶辊8与第一伸缩轴2上的基材3压紧,同时驱动装置驱动接带切刀7顺时针旋转,完成自动接带动作。
[0056]
收卷时:当测卷径传感器13检测到第二伸缩轴1的基材3到达设定值时,第二气缸12带动第二接带辊11到达合适位置(如图2所示),进而将第二伸缩轴1上的基材3压紧,辅助收卷,当继续收卷到需要换卷时,第二气缸12带动第二接带辊11脱离基材3,然后第一气缸6带动第一接带辊5到达合适位置,控制滑动座向第一伸缩轴2方向移动,当对射传感器14检测到第一伸缩轴2上的基材3时,控制第三气缸的活塞杆伸出,使接带胶辊8与第一伸缩轴2上的基材3压紧,同时驱动装置驱动接带切刀7顺时针旋转,完成自动接带动作。
[0057]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
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