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扣机的逐个下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26204发布日期:2021-09-29 04:49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一种压扣机的逐个下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环扣眼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压扣机的逐个下料装置。


背景技术:

2.生活中常需要在布料特备是篷布上打孔,特别是在广告业中常需要在一些面积较大的喷绘布上打固定孔,而固定孔又需要一个环形物包裹固定孔边缘用于防止开裂,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是在布上打无环扣眼而形成一个空边缘包裹起来的固定孔。无环扣眼的制作过程通常先通过气压冲床对金属薄板进行打孔之后再将打下来的半成品经过压扣机压制成型为无环扣眼。
3.针对上述压扣问题,专利公告号为cn109910324b的中国专利,提出了一种扣压机。该扣压机,包括扣压机本体,扣压机本体的底部焊接固定有支撑腿,扣压机本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驱动液压泵,驱动液压泵的输出端驱动液压缸连接,驱动液压缸的伸缩轴上焊接固定有传动轴,传动轴远离驱动液压缸的一端通过铰接座与扣压传动装置连接,扣压传动装置的内部设置有扣压挤压装置。
4.上述技术方案完成了对扣眼半成品的压扣工作,在压扣过程中需要人工将扣眼半成品逐个分拣后送到扣押挤压装置中完成压扣工作,增加了人工消耗并降低了工作效率,从而影响了无环扣眼的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压扣机的逐个下料装置,具有持续逐个下料的特点。
6.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7.一种压扣机的逐个下料装置,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表面固定有收料架和收料轨道,所述工作台上表面还于所述收料架和所述收料轨道之间转动设置有上料桶,所述上料桶呈上方开口结构,所述上料桶内升降设置有承载板,所述收料架朝向所述工作台的表面固定有上料轨道,所述上料轨道远离所述上料桶桶壁的一侧固定有分离轨道,所述上料轨道和所述分离轨道的宽度均略大于一个扣眼的宽度,所述上料轨道和所述分离轨道均与所述收料轨道相连通,所述承载板倾斜设置,所述分离轨道和所述上料轨道的进料端于自然状态下均与所述承载板的上表面靠近所述上料桶桶壁的一侧相抵接,所述收料架上还设置有用于限制扣眼上料数量的上料限位组件。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物料进入上料桶内并于承载板上表面堆叠为物料堆,上料桶转动并带动物料堆转动,物料堆内的物料随着转动逐渐进入到上料轨道和分离轨道内,物料沿着上料轨道和分离轨道向收料轨道方向输送,物料被上料限位组件阻挡后逐个由上料轨道和分离轨道进入收料轨道内并完成物料逐个且稳定下料的工序。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是可以持续且稳定的完成无环扣眼的逐个下料过程。
9.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料限位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收料架朝向所述工作台的表面
于其靠近所述桶壁一侧的上料导向杆,所述上料导向杆靠近所述分离轨道的表面与所述分离轨道靠近所述上料轨道一侧的内壁表面相平齐,所述上料导向杆与所述上料轨道上表面之间的间隙略大于一个扣眼的厚度。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物料沿着上料轨道输送时被上料导向杆阻拦使得物料于上料轨道上只保持一层的物料,多余的物料沿着上料导向杆进入分离轨道内。
11.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料限位组件还包括固定于所述收料架朝向所述工作台的表面并于所述分离轨道上表面靠所述上料轨道一侧的分离导向杆,所述分离导向杆的另一端伸出所述分离轨道的外部并指向所述上料桶的几何中心,所述分离导向杆位于所述上料导向杆远离所述上料轨道进料端的一侧,所述分离导向杆与所述分离轨道上表面之间的间隙略大于一个扣眼的厚度。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物料沿着分离轨道输送时被分离导向杆阻拦使得物料于分离轨道上只保持一层的物料,多余的物料会落会物料堆内。
13.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收料轨道内固定有收料导向板,所述收料导向板的一端面与所述分离轨道远离所述上料轨道的一侧面相平齐,另一端与所述上料轨道靠近所述分离轨道的一侧面相平齐,所述收料导向板倾斜设置,由所述收料轨道的进料端指向其出料端。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从上料轨道和分离轨道内逐个排出的物料在进入到收料轨道内部后可以沿着其出料口逐个排出,物料进入收料通道的速度小于其排出的速度,所以将两个轨道排出的物料从一个口输出。
15.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料桶内壁开设有若干升降槽,所述升降槽内滑移设置有升降块,所述升降块与所述承载板固定,所述上料桶内部还设置有若干升降弹簧,所述升降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承载板与所述上料桶内部底壁的两相向面上。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承载板沿着升降槽于上料桶内升降,使得上料轨道和分离轨道可以持续不断地接收物料。
17.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分离轨道和所述上料轨道的入料端还连通有一个上料托板。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上料过程更加稳定,物料首先进入上料托盘上再被推入上料轨道和分离轨道内部。
19.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工作台上表面转动设置有圆盘,所述圆盘上表面与所述上料桶固定,所述圆盘由固定在所述工作台上的旋转电机驱动。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旋转电机工作并带动圆盘带动上料桶转动,从而使得物料随着转动进入到上料轨道和分离轨道的内部。
21.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22.(1)通过上料轨道和分离轨道使得上料桶旋转的过程中将物料推入上料轨道和分离轨道内并完成物料的转移。
23.(2)通过上料导向杆和分离导向杆使得物料可经上料轨道和分离轨道逐个进入到收料轨道中。
24.(3)通过收料导向板使得下入收料轨道中的物料逐个从收料轨道的出料端排出。
附图说明
2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6.图2是图1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
27.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28.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29.图5图4中沿b

b线的剖视图。
30.附图标记:1、工作台;2、收料架;3、收料轨道;4、圆盘;5、旋转电机;6、上料桶;7、升降槽;8、升降块;9、承载板;10、升降弹簧;11、上料轨道;12、分离轨道;13、上料托板;14、上料导向杆;15、分离导向杆;16、收料导向板。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32.参照图1和图5,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压扣机的逐个下料装置,包括工作台1,工作台1上表面固定有收料架2和收料轨道3,结合图4,工作台1上表面还于收料架2和收料轨道3之间转动设置有圆盘4,圆盘4由固定在工作台1上的旋转电机5驱动,圆盘4上表面固定有上料桶6,上料桶6呈上方开口结构,上料桶6内开设有若干升降槽7,升降槽7内滑移设置有升降块8,升降块8固定有一个承载板9。上料桶6上料桶6内部还设置有若干升降弹簧10,升降弹簧10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承载板9(图3)与上料桶6上料桶6内部底壁的两相向面上。
33.参照图1和图2,承载板9于上料桶6的内部滑移且承载板9倾斜设置。收料架2朝向工作台1的表面固定有上料轨道11,上料轨道11远离上料桶6桶壁的一侧固定有分离轨道12,上料轨道11和分离轨道12的宽度均略大于一个扣眼的宽度。上料轨道11和分离轨道12的出料端与收料轨道3相连通。上料轨道11和分离轨道12的进料端连通有一个上料托板13,上料托板13的底壁于上料轨道11和分离轨道12进料端一侧的底壁相平齐。
34.物料被工作人员倒在上料桶6内并于承载板9上堆叠成堆,物料压着承载板9沿着升降槽7向上料桶6的桶底滑移并压缩升降弹簧10,旋转电机5工作带动圆盘4转动从而带动上料桶6转动,物料随着转动逐渐沿上料托板13分别进入到上料轨道11和分离轨道12之中,并随着转动持续沿着上料轨道11和分离轨道12移动,物料被上料轨道11和分离轨道12接送走后承载板9会依靠升降弹簧10的弹力逐渐上升。
35.参照图1和图2,收料架2上还设置有用于限制扣眼上料数量的上料限位组件,上料限位组件包括固定于收料架2朝向工作台1的表面于其靠近桶壁一侧的上料导向杆14,上料导向杆14靠近分离轨道12的表面于分离轨道12靠近上料轨道11一侧的内壁表面相平齐,上料导向杆14与上料轨道11上表面之间的间隙略大于一个扣眼的厚度。上料限位组件还包括固定于收料架2朝向工作台1的表面并于分离轨道12上表面靠近上料轨道11一侧的分离导向杆15,分离导向杆15的另一端伸出分离轨道12的外部并指向上料桶6上料桶6的集合中心,分离导向杆15位于上料导向杆14远离上料轨道11进料端的一侧,分离导向杆15与分离轨道12上表面之间的间隙略大于一个扣眼的厚度。
36.参照图1,上料轨道11内固定有收料导向板16,收料导向板16的一端面与分离轨道12远离上料轨道11的一侧面相平齐,另一端与上料轨道11靠近分离轨道12的一侧面相平齐,收料轨道3倾斜设置,且由收料轨道3的进料端指向其出料端。
37.物料沿着分离轨道12和上料轨道11向收料轨道3方向移动时,上料导向杆14阻拦一次物料使得位于上料轨道11上的物料只剩一层物料,多余的物料被导向分离轨道12上,分离导向杆15又将分离轨道12上的物料阻挡至只剩一层,多余的物料返回承载板9上表面的物料堆中。上料轨道11和分离轨道12的设置使得至少保证上料轨道11上的物料可以被逐个输送走,分离轨道12为一个过渡轨道。物料沿着上料轨道11和分离轨道12输送至收料轨道3上并最终被收料导向板16导向后逐个从收料轨道3的出料端排出。
38.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物料被堆放在上料桶6内的承载板9上并形成物料堆,圆盘4转动并带动上料桶6转动从而使得物料堆内的物料经上料托板13进入上料轨道11和分离轨道12内,物料沿着上料轨道11和分离轨道12向收料轨道3方向移动,物料经上料导向杆14和分离导向杆15的阻挡使得物料可以逐个从上料轨道11和分离轨道12进入到收料轨道3上,物料再经收料导向板16的阻挡使得物料逐个从收料轨道3中排出,从而完成稳定的逐个物料下料过程。
3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