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绕线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13576发布日期:2021-11-22 17:39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一种绕线工装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工装夹具技术领域,尤其一种绕线工装。


背景技术:

2.3c行业的音响连接线在出厂前需要实施绕线作业,通常采用人工绕线方式实现。
3.绕线作业过程中,需要保证线圈的外形符合要求,绕线尺寸误差控制在包装要求的限定范围内,并且要求绕线不能松不能变形,但人工操作无法完全保证满足上述条件,且绕线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绕线工装,解决现有人工绕线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5.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6.提出一种绕线工装,包括:控制箱,内含绕线控制电路;绕线装置,包括第一伺服电机和绕线转盘组件;所述绕线转盘组件固定于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转轴上;压线装置,包括第二伺服电机、压线气缸和压线组件;所述压线气缸受所述第二伺服电机的驱动在z轴向上运动;所述压线组件固定于所述压线气缸的下端;其中,所述压线组件包括张紧轮组件和压紧轮;被绕线一端置于所述张紧轮的线槽内后由所述压紧轮压住,另一端由所述绕线转盘组件固定后受所述第一伺服电机驱动而转动实施绕线。
7.进一步的,所述绕线转盘组件包括:连接转盘,固定于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上;线圈定位转盘,可拆卸的固定于所述连接转盘上,开设有绕线端子定位槽,其朝向所述连接转盘的一侧设有呈弧形的第一绕线限位凸台。
8.进一步的,所述绕线转盘组件还包括:活动块,固定于所述连接转盘上,并固定于所述连接转盘和所述线圈定位转盘之间;其朝向所述线圈定位转盘的一侧设有呈弧形的第二绕线限位凸台;所述第二绕线限位凸台和所述第一绕线限位凸台同构成对被绕线的绕线限位。
9.进一步的,所述绕线转盘组件还包括:拼接块,固定于所述连接转盘上,与所述活动块拼接为一个整体转盘。
10.进一步的,所述连接转盘上突出有定位柱,所述活动块和所述拼接块上均开设有定位孔;所述活动块和所述拼接块基于定位孔与定位柱的配合组装固定于所述连接转盘上。
11.进一步的,所述绕线转盘组件还包括:固定支架,包括支架主体和从所述支架主体的中心伸出的固定轴;所述支架主体固定于所述连接转盘上,以使得所述固定轴中心与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中心轴向重合。
12.进一步的,所述绕线转盘组件还包括:固定钮,与所述固定轴的末端可拆卸组装,在组装上时用于限定所述线圈定位转盘,在拆卸下时,使得所述线圈定位转盘连同完成的绕线能够被取出。
13.进一步的,所述压线组件还包括:导正块,其上开设导向槽,设置于张紧轮组件边侧,用于对被绕线实施压紧导向;上拉紧组件,包括直线导轨、滑块、上限件和拉紧弹簧;其中,所述直线导轨固定于所述压线气缸输出端的边侧,所述滑块设置于所述直线导轨上,其与所述压线气缸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上限件以及一个张紧轮上下排列的固定于所述所述滑块上;在所述压线气缸作用下所述滑块沿所述直线导轨向下运动,使得所述上限件和所述张紧轮向下运动,使得被绕线被拉紧;所述拉紧弹簧与所述滑块连接,用于为所述滑块提供垂向拉力。
14.进一步的,所述工装还包括产品固定组件,包括:产品定位框架,用于固定被绕线所属产品;压板,可转动连接于所述产品定位框架的上端面,通过卡扣结构与所述产品定位框架实施固定,其上开绕线出口,用于在产品置于所述产品定位框架内后,对产品实施压制限定;其上还开设有定位销孔,所述产品定位框架上端面对应所述定位销孔的位置伸出定位销。
15.进一步的,所述产品固定组件还包括:底座,固定于所述产品定位框架底部,其底部开设有轨道;滑轨,固定于所述控制箱上,所述底座的轨道与所述滑轨配合组装,以实现所述产品固定组件相对所述绕线装置和所述压线装置改变位置。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绕线工装中,一方面,被绕线被压线组件的张紧轮组件和压紧轮配合压制而保持拉紧状态,另一方面,通过第二伺服电机驱动压线气缸,进一步对被绕线实施压制而保持拉紧状态,进而第一伺服电机驱动绕线转盘组件转动,对被绕线实施缠绕,绕线完成后,绕线转盘组件可拆卸而使得线圈能够被取下;基于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绕线工装,绕线的外形尺寸均可通过结构件设计实现精确调整,通过拉紧和固定等作用,能够保证绕线不松动不变形,解决了人工绕线存在的各种问题,且实现了提高绕线效率的技术效果。
17.结合附图阅读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 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绕线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绕线工装的绕线转轮组件结构示意图之一;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绕线转轮组件的线圈定位转盘结构示意图之二;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绕线转轮组件中线圈定位转盘的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绕线转轮组件的活动块和拼接块的结构示意图;
24.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压线组件结构示意图之一;
25.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压线组件结构示意图之二;
26.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产品固定组件结构示意图;
27.图9为使用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绕线工装实施绕线的示意图;
28.图10为本使用新型中绕线工装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9.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0.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竖”、“横”、“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1.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绕线工装,代替人工绕线,解决人工绕线难以同时满足绕线形状、尺寸、绕线不能松不能变形等要求的问题,并以自动绕线代替人工绕线提高绕线效率。
32.具体的,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绕线工装包括控制箱1、绕线装置2和压线装置3;其中,控制箱1内含绕线控制电路,整体应用为绕线底座;绕线装置2包括第一伺服电机21和绕线转盘组件22;第一伺服电机21通过支撑件20固定于控制箱1的上端面;绕线转盘组件22固定于第一伺服电机21的输出转轴上;压线装置3包括第二伺服电机31、压线气缸32和压线组件33;第二伺服电机31通过连接件34固定于第一伺服电机21上;压线气缸32受第二伺服电机31的驱动在z轴向上运动;压线组件33则固定于压线气缸32的下端。
33.如图6和图7所示,压线组件33包括张紧轮组件331和压紧轮332;本实施例中,张紧轮组件331由上下相对设置的两个张紧轮构成,均具有限定被绕线的线槽,如图9所示,被绕线a与产品连接的一端置于张紧轮331的线槽内后由压紧轮332压住,被绕线a带有端子的另一端由绕线转盘组件22固定后受第一伺服电机21驱动而转动实施绕线。
34.如图2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绕线转盘组件22具体包括连接转盘222和线圈定位转盘221;连接转盘222固定于第一伺服电机21的输出轴上;线圈定位转盘221可拆卸的固定于连接转盘222上,开设有绕线端子定位槽225,其朝向连接转盘222的一侧设有呈弧形的第一绕线限位凸台226。
35.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绕线转盘组件22还包括活动块223和拼接块224,活动块223固定于连接转盘222上,并固定于连接转盘222和线圈定位转盘221之间;其朝向线圈定位转盘221的一侧设有呈弧形的第二绕线限位凸台227;第二绕线限位凸台227和第一绕线限位凸台226同构成对被绕线的绕线限位,二者的尺寸能够精确决定绕线线圈的形状和尺寸。拼接块224固定于连接转盘222上,与活动块223拼接为一个整体转盘。
36.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绕线转盘组件22还包括固定支架,该固定支架包括支架主体228和从支架主体的中心伸出的固定轴229;支架主体228呈一字型,固定于连接转盘222上,以使得固定轴229中心与第一伺服电机21的输出轴中心轴向重合。
37.上述,活动块223和拼接块224固定于连接转盘222后,线圈定位转盘221压在活动块223和拼接块224的外侧将二者夹持于连接转盘222和线圈定位转盘221之间,进而采用固定钮23与固定轴229的末端固定,实现绕线转盘组件的固定组装。
38.这里的固定钮23与固定轴229的末端以可拆卸组装的结构实施,在组装上时用于
限定线圈定位转盘221,在拆卸下时,线圈定位转盘221连同完成的绕线能够被取出。
39.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连接转盘222上突出有定位柱24,活动块223和拼接块224上均开设有定位孔25;活动块223和拼接块224基于定位孔25与定位柱24的配合组装固定于连接转盘222上,当绕线完成取下固定钮23后,活动块223、拼接块224和线圈定位转盘221可作为整体与连接转盘222分离,保持完成绕线的线圈还限定在活动块223、拼接块224和线圈定位转盘221之间,继而可以采用人力或其他机构从线圈侧面采用卡扣等部件将线圈捆扎固定防止变形,最后再拆除活动块223和拼接块224后,将线圈整体取下,这样能够保证线圈绕线完成后能完整取出,不会在取出过程中松散或变形。
40.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可在连接转盘222上开设定位孔,在活动块223和拼接块224上均设置定位柱;活动块223和拼接块224基于定位柱与定位孔的配合组装固定于连接转盘222上。
41.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压线组件33还包括导正块333和上拉紧组件,其中,导正块333上开设导向槽334,设置于张紧轮组件331的边侧,用于对被绕线实施压紧和导向;上拉紧组件包括直线导轨335、滑块336、上限件337和拉紧弹簧338;其中,直线导轨335固定于压线气缸32输出端的边侧,滑块336设置于直线导轨335上,其与压线气缸32的输出端连接;上限件337以及一个张紧轮上下排列的固定于滑块336上;在压线气缸32作用下滑块336沿直线导轨335向下运动,使得上限件337和张紧轮向下运动,使得被绕线被拉紧;拉紧弹簧338则与滑块336连接,用于为滑块336提供垂向拉力。
4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张紧轮组件331由上下相对设置的两个张紧轮构成,如图9所示,被绕线a与产品连接的一端从下部的张紧轮的左侧伸入其线槽内,在从其上部绕过后伸出,伸出后绕过导正块333上开设导向槽334,继而从上部的张紧轮的右上侧绕进其线槽内,经由其上部绕进绕线转盘组件22。
43.两个张紧轮的分布可分别从下方、中部和上方对被绕线a实施限定:
44.1、下方:被绕线a与产品连接的一端从下部的张紧轮的左侧伸入其线槽内后,由压紧轮332压住从而从下方对被绕线a实施限位,避免被绕线a脱落或滑出。
45.2、上方:绕线时,在压线气缸32作用下滑块336沿直线导轨335向下运动,使得上限件337和上部张紧轮向下运动,参考图10的结构,上限件377向下运动后,可从被绕线a的上方将其下压,形成s状,以两个弯点施力的方式从上方对被绕线a实施了限位。
46.3、中部:滑块366沿直线导轨335向下运动同时,导正块333也向下运动,在其低于下部张紧轮的上端时,进一步将被绕线a压制在下部张紧轮的上端,从而从两个张紧轮中部对被绕线实施限定。
47.上述,被绕线从上、中、下三个点上被压制限定后,使得被绕线被拉紧,保证绕线不会因为松弛脱出,避免绕线力度不均匀。
48.上限件337从垂向上对张紧轮上的被绕线实施限定,尤其在张紧轮随滑块下压过程中,从垂向上限定被绕线同时对被绕线起到拉紧的作用。
49.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该绕线工装还包括一产品固定组件4,该产品固定组件4用于对绕线所在的产品实施固定,例如音箱等,该产品固定组件4包括产品定位框架41和压板42;产品定位框架41用于固定被绕线所属产品;压板42以可转动结构连接于产品定位框架41的上端面,如图所示的转轴43,压板42通过卡扣结构44与产品定位框
架41实施固定,其上开绕线出口45,用于在产品置于产品定位框架41内后,对产品实施压制限定;其上还开设有定位销孔46,产品定位框架41上端面对应定位销孔46的位置伸出定位销47,当压板42盖住产品定位框架41上端面时,定位销47伸入定位销孔46。
50.进一步的,该产品固定组件还包括底座48和滑轨49;其中底座48固定于产品定位框架41底部,其底部开设有轨道;滑轨49则如图10所示固定于控制箱1上,底座48底部的轨道与滑轨49配合组装,以实现产品固定组件相对绕线装置32和压线装置33可以改变位置。
51.结合上述提出的绕线工装,下面以一个具体实施例,对其实施绕线的过程进行详细说明。
52.如图9和图10所示,将产品固定组件4基于滑轨49拉离绕线装置2和压线装置3,将产品a放置于产品固定组件4中,其被绕线a从上部压板42开设的绕线出口45中伸出,然后基于滑轨49将其推向绕线装置2和压线装置3的下方。
53.将被绕线从张紧轮组件331中下部的第一个张紧轮的左侧绕过后,从导正块333的导向槽334上绕过后从上部的第二个张紧轮的右侧绕过,然后置入绕线转盘组件22上,该被绕线a末端的端子置入绕线端子定位槽225中实施固定,然后启动第二伺服电机31驱动压线气缸32垂直向下运动,从而将被绕线a拉紧。
54.继而启动第一伺服电机21带动绕线转盘组件22转动实施绕线。
55.绕线完成后,关闭第一伺服电机21和第二伺服电机31,打开并拆除固定钮23,将绕线转盘组件22中的线圈定位转盘221、活动块223和拼接块224以及线圈作为整体从连接转盘222上取下,采用人力或其他机构从线圈侧面采用卡扣等部件将线圈捆扎固定防止变形,最后再拆除活动块223和拼接块224后,将线圈整体取下。
56.然后滑动产品固定组件4离开绕线装置2和压线装置3,打开压板42将产品取出即可完成整个工序。
57.上述基于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绕线工装,可以通过对绕线转盘组件的尺寸和形状设计,保证绕线的外形以及尺寸的精确以及调整;通过压线工装能够保证绕线过程中被绕线被拉紧,从而避免其松动或变形,绕线完毕后,可直接装到包装盒无需其他操作。
58.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