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输定位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00497发布日期:2022-01-15 04:49阅读:81来源:国知局
传输定位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属于电子设备装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传输定位系统。


背景技术:

2.近十年来,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手机、电脑、平板电脑等智慧电子设备迅速的更新迭代,由于电子设备具有集约性、易携带的特性,导致元器件的制造及装配精度越来越高。电子设备的螺丝尺寸越来越小,继而导致锁螺丝工艺的精度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如果沿用传统的人工锁螺丝工艺,作业难度将越来越高,而且效率也越来越低。


技术实现要素:

3.鉴于上述状况,有必要提供一种传输定位系统,以精准地自动化定位螺丝,便于其他机构或工具抓取螺丝。
4.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传输定位系统,包括传输机构和顶取机构;所述传输机构包括第一基体、传输单元和定位单元;所述传输单元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一基体,所述传输单元的表面设有螺纹;所述定位单元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基体,具有定位部,所述定位部与所述螺纹的螺纹槽连通;所述顶取机构设置于所述定位单元的端部,包括顶取单元,所述顶取单元具有顶取部,所述顶取部与所述定位部对应;所述顶取单元活动地连接所述定位单元,使得所述顶取部连接所述定位部。
5.上述的传输定位系统通过顶取单元将待装配小件输送至传输单元和定位单元,传输单元和定位单元配合将待装配小件运送、定位,以便于后续的工艺抓取待装配小件;结构简单可靠,提高待装配小件的定位精度,提高装配的自动化程度,极大的提高作业效率。
6.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传输机构还包括第一驱动源,所述第一驱动源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基体,具有转动输出端;所述转动输出端连接所述传输单元,使得所述第一驱动源驱动所述传输单元转动。
7.上述的第一驱动源提供转动驱动力,以驱动传输单元转动。
8.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该传输定位系统还包括限位块,所述限位块设置于所述定位部靠近所述转动输出端的一端。
9.上述的限位块将沿定位部移动的待装配小件止挡,阻止待装配小件的移动。
1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单元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基体,具有远离所述第一基体的第一端部;所述第二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基体,并与所述第一壳体相对设置,具有远离所述第一基体的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二端部间隔设置形成间隙,所述间隙、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构成所述定位部。
11.上述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形成间隙,使得间隙、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构成定位部。
12.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形成与所述间隙连
通的容腔,所述传输单元收容于所述容腔内。
13.上述的容腔与间隙连通,使得传输单元在输送待装配小件时,定位部与待装配小件连接以导向待装配小件。
14.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顶取机构还包括第二驱动源;所述第二驱动源具有直线输出端,所述直线输出端移动地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源,所述顶取单元连接所述直线输出端。
15.上述的第二驱动源通过直线输出端驱动顶取单元移动,以使得顶取单元连接传输机构。
16.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该传输定位系统还包括储料装置,所述储料装置设置于所述传输机构和所述顶取机构的端部,所述储料装置连接所述传输机构和所述顶取机构;所述储料装置具有储料室,所述顶取部可在所述储料室内相对所述储料室移动;所述储料室连接所述传输单元和所述定位单元。
17.上述的储料装置用于存储待装配小件,并通过顶取部将待装配小件输送至传输机构。
18.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该传输定位系统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一端连接所述储料室,另一端连接所述传输单元和所述定位单元;所述连接件具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对应于所述定位部,并与所述定位部连接;所述顶取单元移动连接所述连接件,使得所述顶取部连接所述连接部。
19.上述的连接件连接储料室和传输单元及定位单元,使得顶取单元通过连接件连接传输单元和定位单元。
2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靠近所述定位部的一端靠近所述储料室的底壁。
21.上述的连接部形状可使得连接部上的待装配小件在重力作用下移动至传输机构。
22.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顶取部靠近所述定位部的一端靠近所述储料室的底壁。
23.上述的顶取部形状可使得顶取部上的待装配小件在重力作用下移动至传输机构。
附图说明
24.图1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的传输定位系统的第一视角示意图。
25.图2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的传输定位系统的第二视角示意图。
26.图3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的a-a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27.图4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的定位单元的爆炸图。
28.图5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的传输定位系统的第三视角示意图。
29.图6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的传输定位系统的第四视角示意图。
30.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31.传输机构
ꢀꢀꢀꢀꢀꢀꢀꢀꢀꢀꢀꢀꢀꢀꢀꢀꢀꢀꢀꢀꢀꢀꢀꢀ132.第一基体
ꢀꢀꢀꢀꢀꢀꢀꢀꢀꢀꢀꢀꢀꢀꢀꢀꢀꢀꢀꢀꢀꢀꢀꢀ
11
33.第一驱动源
ꢀꢀꢀꢀꢀꢀꢀꢀꢀꢀꢀꢀꢀꢀꢀꢀꢀꢀꢀꢀꢀꢀ
12
34.转动输出端
ꢀꢀꢀꢀꢀꢀꢀꢀꢀꢀꢀꢀꢀꢀꢀꢀꢀꢀꢀꢀꢀꢀ
121
35.传输单元
ꢀꢀꢀꢀꢀꢀꢀꢀꢀꢀꢀꢀꢀꢀꢀꢀꢀꢀꢀꢀꢀꢀꢀꢀ
13
36.螺杆
ꢀꢀꢀꢀꢀꢀꢀꢀꢀꢀꢀꢀꢀꢀꢀꢀꢀꢀꢀꢀꢀꢀꢀꢀꢀꢀꢀꢀ
131
37.定位单元
ꢀꢀꢀꢀꢀꢀꢀꢀꢀꢀꢀꢀꢀꢀꢀꢀꢀꢀꢀꢀꢀꢀꢀꢀ
14
38.定位部
ꢀꢀꢀꢀꢀꢀꢀꢀꢀꢀꢀꢀꢀꢀꢀꢀꢀꢀꢀꢀꢀꢀꢀꢀꢀꢀ
141
39.第一壳体
ꢀꢀꢀꢀꢀꢀꢀꢀꢀꢀꢀꢀꢀꢀꢀꢀꢀꢀꢀꢀꢀꢀꢀꢀ
142
40.第一端部
ꢀꢀꢀꢀꢀꢀꢀꢀꢀꢀꢀꢀꢀꢀꢀꢀꢀꢀꢀꢀꢀꢀꢀꢀ
1421
41.第二壳体
ꢀꢀꢀꢀꢀꢀꢀꢀꢀꢀꢀꢀꢀꢀꢀꢀꢀꢀꢀꢀꢀꢀꢀꢀ
143
42.第二端部
ꢀꢀꢀꢀꢀꢀꢀꢀꢀꢀꢀꢀꢀꢀꢀꢀꢀꢀꢀꢀꢀꢀꢀꢀ
1431
43.间隙
ꢀꢀꢀꢀꢀꢀꢀꢀꢀꢀꢀꢀꢀꢀꢀꢀꢀꢀꢀꢀꢀꢀꢀꢀꢀꢀꢀꢀ
144
44.容腔
ꢀꢀꢀꢀꢀꢀꢀꢀꢀꢀꢀꢀꢀꢀꢀꢀꢀꢀꢀꢀꢀꢀꢀꢀꢀꢀꢀꢀ
145
45.第一固定板
ꢀꢀꢀꢀꢀꢀꢀꢀꢀꢀꢀꢀꢀꢀꢀꢀꢀꢀꢀꢀꢀꢀ
15
46.第二固定板
ꢀꢀꢀꢀꢀꢀꢀꢀꢀꢀꢀꢀꢀꢀꢀꢀꢀꢀꢀꢀꢀꢀ
16
47.联轴器
ꢀꢀꢀꢀꢀꢀꢀꢀꢀꢀꢀꢀꢀꢀꢀꢀꢀꢀꢀꢀꢀꢀꢀꢀꢀꢀ
17
48.顶取机构
ꢀꢀꢀꢀꢀꢀꢀꢀꢀꢀꢀꢀꢀꢀꢀꢀꢀꢀꢀꢀꢀꢀꢀꢀ249.第二基体
ꢀꢀꢀꢀꢀꢀꢀꢀꢀꢀꢀꢀꢀꢀꢀꢀꢀꢀꢀꢀꢀꢀꢀꢀ
21
50.第二驱动源
ꢀꢀꢀꢀꢀꢀꢀꢀꢀꢀꢀꢀꢀꢀꢀꢀꢀꢀꢀꢀꢀꢀ
22
51.直线输出端
ꢀꢀꢀꢀꢀꢀꢀꢀꢀꢀꢀꢀꢀꢀꢀꢀꢀꢀꢀꢀꢀꢀ
221
52.顶取单元
ꢀꢀꢀꢀꢀꢀꢀꢀꢀꢀꢀꢀꢀꢀꢀꢀꢀꢀꢀꢀꢀꢀꢀꢀ
23
53.顶取部
ꢀꢀꢀꢀꢀꢀꢀꢀꢀꢀꢀꢀꢀꢀꢀꢀꢀꢀꢀꢀꢀꢀꢀꢀꢀꢀ
231
54.连接板
ꢀꢀꢀꢀꢀꢀꢀꢀꢀꢀꢀꢀꢀꢀꢀꢀꢀꢀꢀꢀꢀꢀꢀꢀꢀꢀ
24
55.限位块
ꢀꢀꢀꢀꢀꢀꢀꢀꢀꢀꢀꢀꢀꢀꢀꢀꢀꢀꢀꢀꢀꢀꢀꢀꢀꢀ356.储料装置
ꢀꢀꢀꢀꢀꢀꢀꢀꢀꢀꢀꢀꢀꢀꢀꢀꢀꢀꢀꢀꢀꢀꢀꢀ457.储料室
ꢀꢀꢀꢀꢀꢀꢀꢀꢀꢀꢀꢀꢀꢀꢀꢀꢀꢀꢀꢀꢀꢀꢀꢀꢀꢀ
41
58.储料板
ꢀꢀꢀꢀꢀꢀꢀꢀꢀꢀꢀꢀꢀꢀꢀꢀꢀꢀꢀꢀꢀꢀꢀꢀꢀꢀ
42
59.防护罩
ꢀꢀꢀꢀꢀꢀꢀꢀꢀꢀꢀꢀꢀꢀꢀꢀꢀꢀꢀꢀꢀꢀꢀꢀꢀꢀ
43
60.防护板
ꢀꢀꢀꢀꢀꢀꢀꢀꢀꢀꢀꢀꢀꢀꢀꢀꢀꢀꢀꢀꢀꢀꢀꢀꢀꢀ
431
61.连接件
ꢀꢀꢀꢀꢀꢀꢀꢀꢀꢀꢀꢀꢀꢀꢀꢀꢀꢀꢀꢀꢀꢀꢀꢀꢀꢀ562.连接部
ꢀꢀꢀꢀꢀꢀꢀꢀꢀꢀꢀꢀꢀꢀꢀꢀꢀꢀꢀꢀꢀꢀꢀꢀꢀꢀ
51
63.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
具体实施方式
6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65.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设置在”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元件。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
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66.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
67.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传输定位系统,包括传输机构和顶取机构;所述传输机构包括第一基体、传输单元和定位单元;所述传输单元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一基体,所述传输单元的表面设有螺纹;所述定位单元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基体,具有定位部,所述定位部与所述螺纹的螺纹槽连通;所述顶取机构设置于所述定位单元的端部,包括顶取单元,所述顶取单元具有顶取部,所述顶取部与所述定位部对应;所述顶取单元活动地连接所述定位单元,使得所述顶取部连接所述定位部。
68.上述的传输定位系统通过顶取单元将待装配小件输送至传输单元和定位单元,传输单元和定位单元配合将待装配小件运送、定位,以便于后续的工艺抓取待装配小件;结构简单可靠,提高待装配小件的定位精度,提高装配的自动化程度,极大的提高作业效率。
6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说明。
70.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提供一种传输定位系统,用于定位待装配小件,包括传输机构1,传输机构1可将待装配小件传输定位。
71.为了提高传输定位待装配小件的自动化程度,该传输定位系统还包括顶取机构2和储料装置4。储料装置4用于储存待装配小件,设置于传输机构1和顶取机构2的端部,并连接传输机构1和顶取机构2。顶取机构2用于将储料装置4内的待装配小件输送至传输机构1。
72.传输机构1包括第一基体11、第一驱动源12、传输单元13和定位单元14。
73.第一驱动源12固定设置于第一基体11,提供转动驱动力,具有转动输出端121。
74.为了保证第一驱动源12稳定的连接于第一基体11,可以设置第一固定板15,第一驱动源12可以通过螺钉连接于第一固定板15、第一固定板15的端部连接于第一基体11,使得第一驱动源12稳定的连接于第一基体11。
75.第一固定板15可以通过焊接连接于第一基体11,也可以是和第一基体11一体成型而成,只要第一固定板15稳定的连接于第一基体11即可。
76.为了进一步保证第一固定板15与第一基体11的连接可靠性,还可以设置第二固定板16,第二固定板16连接第一基体11和第一固定板15,进一步加强第一固定板15和第一基体11之间的连接强度。
77.如图3和图4所示,传输单元13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一基体11,并且一端连接于第一驱动源12的转动输出端121,使得第一驱动源12可以通过转动输出端121驱动传输单元13转动。
78.为了使第一驱动源12可以精准的控制传输单元13转动,第一驱动源12可以是伺服电机,以精准的控制传输单元13的转速。
79.为了使第一驱动源12有效的连接传输单元13,可以在第一驱动源12和传输单元13之间设置联轴器17,以使得第一驱动源12和传输单元13稳定的连接在一起,防止打滑。联轴器17可以为刚性联轴器,也可以为挠性联轴器,只要能使第一驱动源12稳定的连接传输单元13、并驱动传输单元13转动即可。
80.如图4和图5所示,定位单元14固定连接于第一基体11,与传输单元13配合以将待
装配小件运输定位。定位单元14包括第一壳体142和第二壳体143,第一壳体142和第二壳体143均固定连接于第一基体11,且第一壳体142和第二壳体143相对设置。
81.第一壳体142远离第一基体11的第一端部1421和第二壳体143远离第一基体11的第二端部1431相互间隔,之间形成间隙144,该间隙144和第一端部1421、第二端部1431形成可导引待装配小件移动的定位部141。并且,该定位部141的延伸方向与传输单元13的中心轴线平行。
82.第一壳体142、第二壳体143和第一基体11合围形成可以容置传输单元13的容腔145,使得传输单元13容置在该容腔145内。并且,该容腔145与间隙144连通。
83.为了使传输单元13和定位单元14配合将待装配小件输送,传输单元13可以是螺杆131。螺杆131的螺纹槽用于容置待装配小件的一部分,螺杆131的螺纹槽侧壁在螺杆131转动时推动待装配小件移动,并且使间隙144的宽度与待装配小件的部分对应,使得待装配小件的一端可以穿过间隙144以与定位部141配合,然后该端部落入螺杆131的螺纹槽内。
84.当螺杆131转动时,螺纹槽侧壁推动待装配小件移动,定位部141支撑并导引待装配小件,使得待装配小件在传输单元13和定位单元14的配合下沿预设轨迹移动。
85.为了限制待装配小件的移动,使待装配小件依序排列在定位部141上,可以在定位部141上靠近驱动源的端部设置限位块3,该限位块3可以限制待装配小件的移动,以方便后续的工艺抓取待装配小件。
86.由于螺杆131的螺牙等间距,使得多个待装配小件等间距的排列设置,便于后续的抓取动作。
87.储料装置4具有可储存待装配小件的储料室41,该储料室41与定位单元14和传输单元13连接,使得储料室41内的待装配小件可以输送至定位单元14和传输单元13。
88.储料装置4包括储料板42,多个储料板42合围形成储料室41,以储存待装配小件。
89.为了防止待装配小件从储料室41掉出,储料装置4还设有防护罩43,防护罩43设置于储料板42远离储料室41底壁的端部,可以增大储料室41的存储容量。防护罩43包括防护板431,多个防护板431依次连接,合围形成该防护罩43。
90.为了保证待装配小件从储料室41输送至定位单元14和传输单元13的可靠性及稳定性,可以在储料装置4和定位单元14之间设置连接件5,该连接件5的一端连接定位单元14和传输单元13、另一端连接储料室41。
91.连接件5具有与定位部141对应的连接部51,连接部51的两端部分别连接定位部141和储料室41,并且连接部51与螺杆131的螺纹槽连通。
92.为了使待装配小件能有效地从连接部51输送至定位部141,连接部51可以为槽状结构,槽的宽度与间隙144的宽度对应、槽的两侧壁分别对应第一端部1421和第二端部1431,使得待装配小件可以从连接部51平稳的移动至定位部141。
93.为了使连接部51承载的待装配小件可以自动移动至传输单元13,连接部51可以与螺杆131的延伸方向呈夹角设置,即连接部51靠近传输单元13的一端低于远离传输单元13的一端,使得当连接部51靠近传输单元13的一端与传输单元13对接时,连接部51上承载的待装配小件可以在重力作用下移动至传输单元13,结构简单可靠,自动化程度高。
94.如图5和图6所示,顶取机构2包括第二基体21、第二驱动源22和顶取单元23。
95.第二驱动源22固定设置于第二基体21,第二驱动源22具有直线输出端221,该直线
输出端221可相对第二驱动源22做直线往复运动。
96.第二驱动源22可以是气缸,也可以是液压缸或其他驱动源,只要能驱动直线输出端221做直线往复运动即可。
97.顶取单元23固定连接于第二驱动源22的直线输出端221,使得第二驱动源22可通过直线输出端221驱动顶取单元23做直线往复运动。
98.为了使顶取单元23稳定的连接于直线输出端221,可以在顶取单元23和直线输出端221之间设置连接板24。连接板24可以通过螺钉分别连接顶取单元23和直线输出端221,以保证连接的可靠性和组装的便捷性。
99.顶取单元23远离第二驱动源22的端部具有顶取部231,顶取部231可在储料室41内移动承载待装配小件,然后移动至与连接部51连接,使承载的待装配小件输送至连接部51。
100.为了使顶取部231承载待装配小件并顺利输送至连接部51,顶取部231可以为与连接部51对应的槽状结构。
101.为了使顶取部231承载的待装配小件可以自动移动至连接部51,顶取部231靠近连接部51的一端可以低于远离连接部51的一端,使得当顶取部231靠近连接部51的一端与连接部51对接时,顶取部231上承载的待装配小件可以在重力作用下移动至连接部51,结构简单可靠,自动化程度高。
102.该传输定位系统的传输定位步骤包括:
103.将待装配小件放置在储料室41内,第二驱动源22驱动顶取单元23移动;
104.顶取单元23顶取待装配小件,移动至与连接件5连接;
105.顶取单元23上的待装配小件移动至连接件5,与传输单元13连接;
106.传输单元13转动,带动待装配小件沿定位部141移动,直至抵接于限位块3。
107.上述的传输定位系统通过顶取单元23将待装配小件输送至传输单元13和定位单元14,传输单元13和定位单元14配合将待装配小件运送、定位,以便于后续的工艺抓取待装配小件;结构简单可靠,提高待装配小件的定位精度,提高装配的自动化程度,极大的提高作业效率。
108.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在本技术精神内做其它变化,当然,这些依据本技术精神所做的变化,都应包含在本技术所公开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