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空腔电梯地坎铝型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268563发布日期:2021-11-06 02:34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空腔电梯地坎铝型材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空腔电梯地坎铝型材,属于铝型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在电梯的厅门和轿厢门下分别设有地坎,一方面起到美观作用,同时可以作为厅门和轿厢门门扇的滑轨,起到定位作用。现有的铝合金地坎的强度不够,容易变形,引起轿厢门无法关闭的情况,增加维修成本,降低乘客的乘坐安全性。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多空腔电梯地坎铝型材,增加强度,防止变形。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5.一种多空腔电梯地坎铝型材,它包括受压腔、第一安装腔体、第二安装腔体和固定沟槽,所述受压腔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安装腔体和第二安装腔体,所述受压腔的下方设有固定沟槽;所述受压腔包括第一顶边、第一竖边、第一斜边、第一底边、第二斜边和第二竖边,第一顶边、第一竖边、第一斜边、第一底边、第二斜边和第二竖边首尾相连形成左右对称的六边形;所述第一安装腔体包括第三竖边、短连接边、第四竖边、第二底边和第五竖边,第三竖边、短连接边、第四竖边、第二底边、第五竖边、第一斜边和第一竖边形成上部开口的第一安装腔体;
6.所述第二安装腔体包括第六竖边、第三底边和第七竖边,第六竖边、第三底边、第七竖边、第二斜边和第二竖边形成上部开口的第二安装腔体;
7.所述第二底边向右侧延伸出短卡边,所述第三底边向左侧延伸出短卡边,所述第五竖边、第一底边、第七竖边以及两个短卡边形成底部开口的固定沟槽。
8.进一步地,所述第三竖边和第四竖边之间设有水平的短连接边连接,第四竖边与第二底边连接,第二底边与第五竖边连接,所述第五竖边的一端与第一斜边和第一底边的连接处连接。
9.进一步地,所述第六竖边与第三底边连接,第三底边与第七竖边连接,第七竖边与第一底边和第二斜边的连接处连接。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三竖边的顶端向左侧连接有第一短直角臂,所述第一短直角臂的端部设有一个向下的卡勾,所述第六竖边的顶端向右侧连接有第二短直角臂,所述第二短直角臂的端部设有一个向下的卡勾。
11.进一步地,所述受压腔的内壁各个连接边之间圆滑过渡,所述第二底边与第四竖边和第五竖边之间圆滑过渡连接,所述第三底边与第六竖边和第七竖边之间圆滑过渡连接。
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顶边的外壁设有多个三角槽,所述第一短直角臂的第二短直角臂的外壁各设有一个三角槽。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本实用新型一种多空腔电梯地坎铝型材,通过受压腔与左右两个安装腔体的组合结构,提高承压性,增加强度,防止地坎变形,提高安全性能,降低维修成本。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示意图。
17.图中:
18.受压腔1,
19.第一顶边1.1,
20.第一竖边1.2,
21.第一斜边1.3,
22.第一底边1.4,
23.第二斜边1.5,
24.第二竖边1.6,
25.第一安装腔体2,
26.第三竖边2.1,
27.短连接边2.2,
28.第四竖边2.3,
29.第二底边2.4,
30.第五竖边2.5,
31.第二安装腔体3,
32.第六竖边3.1,
33.第三底边3.2,
34.第七竖边3.3,
35.固定沟槽4,
36.第一短直角臂5,
37.第二短直角臂6。
具体实施方式
38.为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以下将结合相关图示作详细说明。应理解,以下具体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具体实施态样,其仅为本发明技术方案可采用的实施态样。需先说明,本文关于各组件位置关系的表述,如a部件位于b部件上方,其系基于图示中各组件相对位置的表述,并非用以限制各组件的实际位置关系。
39.实施例1:
40.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空腔电梯地坎铝型材,它包括受压腔1、第一安装腔体2、第二安装腔体3和固定沟槽4,所述受压腔1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安装腔体2和第二安装腔体3,所述受压腔1的下方设有固定沟槽4。
41.所述受压腔1包括第一顶边1.1、第一竖边1.2、第一斜边1.3、第一底边1.4、第二斜
边1.5和第二竖边1.6,第一顶边1.1、第一竖边1.2、第一斜边1.3、第一底边1.4、第二斜边1.5和第二竖边1.6首尾相连形成左右对称的六边形;
42.所述第一安装腔体2包括第三竖边2.1、短连接边2.2、第四竖边2.3、第二底边2.4和第五竖边2.5,所述第三竖边2.1和第四竖边2.3之间设有水平的短连接边2.2连接,第四竖边2.3与第二底边2.4连接,第二底边2.4与第五竖边2.5连接,所述第五竖边2.5的一端与第一斜边1.3和第一底边1.4的连接处连接,由此第三竖边2.1、短连接边2.2、第四竖边2.3、第二底边2.4、第五竖边2.5、第一斜边1.3和第一竖边1.2形成上部开口的第一安装腔体2;
43.所述第二安装腔体3包括第六竖边3.1、第三底边3.2和第七竖边3.3,所述第六竖边3.1与第三底边3.2连接,第三底边3.2与第七竖边3.3连接,第七竖边3.3与第一底边1.4和第二斜边1.5的连接处连接,由此第六竖边3.1、第三底边3.2、第七竖边3.3、第二斜边1.5和第二竖边1.6形成上部开口的第二安装腔体3;
44.所述第二底边2.4向右侧延伸出短卡边,所述第三底边3.2向左侧延伸出短卡边,所述第五竖边2.5、第一底边1.4、第七竖边3.3以及两个短卡边形成底部开口的固定沟槽4。
45.所述第三竖边2.1的顶端向左侧连接有第一短直角臂5,所述第一短直角臂5的端部设有一个向下的卡勾,所述第六竖边3.1的顶端向右侧连接有第二短直角臂6,所述第二短直角臂6的端部设有一个向下的卡勾。
46.所述受压腔1的内壁各个连接边之间圆滑过渡,所述第二底边2.4与第四竖边2.3和第五竖边2.5之间圆滑过渡连接,所述第三底边3.2与第六竖边3.1和第七竖边3.3之间圆滑过渡连接。
47.所述第一顶边1.1的厚度为3mm,第一竖边1.2和第二竖边2的厚度为2.5mm,第一斜边1.3和第二斜边1.5的厚度为1.6mm,第一底边1.4的厚度为1.25mm。
48.所述第二底边2.4的厚度为2.3mm,所述第三底边3.2的厚度为4.5mm,所述第六竖边3.1的上部厚度宽于下部,其上部厚度为4mm,下部厚度为3mm。
49.所述第一顶边1.1的外壁设有三个三角槽,所述第一短直角臂5的第二短直角臂6的外壁各设有一个三角槽,三角槽的宽度为3mm,深度为0.75mm。
50.工作原理:
51.本实用新型的受压腔的左右两侧各设有一个安装腔体,受压腔为承压性强的左右对称的六边形,上部为矩形,下部为倒置的等腰梯形,两个安装腔体与受压腔共用斜边,使得受压腔承受的压力得以分散,强度提高,左右的直角臂便于与其他铝型材装配。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