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张紧驱动一体装置及输送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007932发布日期:2021-12-15 08:22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一种张紧驱动一体装置及输送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输送系统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张紧驱动一体装置及输送系统。


背景技术:

2.目前,传统输送线一般都具有电机驱动装置和张紧两个装置,一个用于提供链轮转动的动力,从而实现物料的运输;另一个的作用在于让链轮之间的链条处于张紧的状态,从而确保物料在运输过程中的准确性和稳定性,避免链条的垂度过大时产生啮合不良和链条的振动现象。
3.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有中国专利,专利号为201921439068.4,专利名称是一种张紧及驱动一体装置,其具体公开了一种张紧及驱动一体装置,所述张紧装置可移动设置在安装座上,通过调整张紧装置的位置即可调节传动链的松紧程度,拉大张紧轮与第一从动轮和第二从动轮之间的距离,使传动链绷紧,即可调整传动链的松紧程度。
4.上述技术方案虽然实现了张紧和驱动的一体,但是也仅仅只是通过固定在一块板子上从而实现了一体化的设计。但是从实质上两个装置并没有真正的进行融合。因此整体结构还是比较复杂,噪音上还有存在。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驱动装置和张紧装置进行一体化的结构,减少张紧装置产生的噪音,简化技术结构。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张紧驱动一体装置,安装在输送系统上,用于在引导链条转动的同时张紧链条,包括:
7.链轮,与链条配合,在外力作用下驱动链条转动;
8.动力单元,提供外力并驱动链轮转动;
9.安装单元,固设在输送系统上,且至少具有滑动轨道,动力单元可滑动的配置在滑动轨道上;以及
10.赋能单元,其作用在动力单元上,并赋能动力单元带动链轮移动进而张紧链条。
11.优选地,所述动力单元包括有:
12.动力源,其提供链轮旋转的动力;以及
13.滑块,其与动力源的下端连接,并与滑动轨道相适配。
14.优选地,所述动力单元还包括有安装板,安装板上下两侧分别连接动力源和滑块,进而实现动力源和滑块之间的连接。
15.优选地,所述赋能单元包括有:
16.前挡板,其与动力单元连接,以及
17.弹性元件,分别抵靠在前挡板和安装单元之间,并使得弹性元件常规状态下处于受压缩状态。
18.优选地,所述前挡板和动力单元之间通过螺杆连接;所述螺杆穿过前挡板并设置
有紧固件,紧固件抵靠在前挡板端面上。
19.优选地,所述赋能单元还包括有连接板,连接板的上端与动力单元连接,且同时连接板的一端与螺杆连接,进而能带动动力单元移动,从而张紧链条。
20.优选地,所述安装单元还包括有:
21.底板主体,滑动轨道固设在其上端;
22.后挡板,与底板主体一体成型,且与前挡板分别抵靠在弹性元件的两端;
23.所述前挡板的端部成型有开口槽,所述后挡板配置在开口槽的延伸范围内,或至少部分嵌入所述开口槽内。
24.优选地,所述动力单元包括有连接轴,连接轴两端分别连接动力源和链轮;
25.所述底板主体下端成型有滑槽;
26.所述连接轴穿过滑槽并在滑槽内可滑动配置。
27.优选地,所述底板主体的下端的内侧面上固设有链条导向板,链条导向板上成型有入口链路和出口链路,入口链路和出口链路分别与链轮外缘适配。
28.一种输送系统,包括有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张紧驱动一体装置;
29.还包括有输送主体,用于与张紧驱动一体装置配合实现物料运输;
30.所述输送主体包括有:
31.链条,与链轮连接,传递动力单元处的动力。
32.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
33.1、本实用新型在保留驱动和张紧功能的同时,真正的实现了一体化的设计,极大的简化了结构。因此对应的在实际安装的过程中,也能简化安装。
34.2、本实用新型的张紧装置,能够实现自动的调整,在链条需要张紧的时候,弹簧由于处于受压缩的状态,因此能够自动的实现张开,实现链条的张紧。
35.3、本实用新型的螺杆端部配置了紧固件,通过紧固件与螺杆的不同部位进行连接,从而能够调整弹性元件受压缩的程度,能够保证弹簧处于合适的状态。
36.4、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前挡板具有入口槽,能够在需要调节的时候进一步减少与后挡板的之间的距离,从而增加弹簧受压缩的程度,增加弹力。
附图说明
3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图之一;
38.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图之二;
39.图3是安装单元和赋能单元部分部件的装配示意图;
40.图4是隐藏前挡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41.图中:1

链轮;2

动力单元;3

安装单元;4

赋能单元;21

动力源;22

滑块;23

安装板;24

连接轴;31

滑动轨道;32

底板主体;33

后挡板;34

滑槽;35

链条导向板;36

入口链路;37

出口链路;41

前挡板;42

弹性元件;43

螺杆;44

紧固件;45

连接板;46

开口槽。
具体实施方式
42.下面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43.实施例一:如图1

4所示,一种输送系统,包括有张紧驱动一体装置;还包括有输送主体,用于与张紧驱动一体装置配合实现物料运输。
44.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输送主体是指在现有的常规输送系统,除了张紧驱动一体装置以外的零部件的总和。其至少包括有电控系统、轨道系统、链路系统和支架系统等等。
45.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输送主体还包括有:链条,与链轮1连接,传递动力单元2处的动力。
46.因此由于链条本身的属性,长期使用后会导致链条与链轮1之间的连接松动,张紧力缺乏。因此需要张紧的功能,而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张紧功能和驱动功能合并成一体且同时又保留各自的功能,从而能够实现简化结构的作用。
47.具体的实现方式是提供一种张紧驱动一体装置,安装在输送系统上,用于在引导链条转动的同时张紧链条,包括:
48.链轮1,与链条配合,在外力作用下驱动链条转动;
49.动力单元2,提供外力并驱动链轮1转动;在本实施例中,动力单元2的组成包括有电机和减速机,电机输出旋转力,然后再由减速机降低转速的同时增加扭矩,从而更加符合输送系统的使用场景。当然具体的配置和各配置的作用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来制定,本实施例提供其中一种方案。
50.安装单元3,固设在输送系统上。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安装单元3至少具有滑动轨道31,动力单元2可滑动的配置在滑动轨道31上;而且在本实施例中,滑动轨道31的数量是两个。以及还包括有赋能单元4,其作用在动力单元2上,并带动链轮1张紧链条。
51.因此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赋能单元4直接作用在动力单元2上,通过张紧动力单元2上的链轮1与链条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能够自动张紧的目的。同时又不需要额外的再配置辅助轮去张紧链轮1,简化了产品结构。特别是现有技术中的张紧,往往都是依靠辅助轮从而实现张紧。
52.优选地,所述动力单元2包括有:
53.动力源21,其提供链轮1旋转的动力,也就是包括上文所述的电机和减速机的组合;以及
54.滑块22,其与动力源21的下端连接,并与滑动轨道31可相对滑动的配置,进而带动动力源21移动。也就是说为了更加顺畅的移动,在动力单元2的下端配置一个滑块22,通过滑块22与滑动轨道31之间的相对滑动,从而实现动力源21和安装单元3之间的相对滑动。
55.从而当赋能单元4作用在动作单元上时,能够让动力单元2实现移动,进而能够实现张紧链轮1。
56.为了进一步实现动力源21和滑块22之间连接的稳定性,所述动力单元2还包括有安装板23,安装板23上下两侧分别连接动力源21和滑块22,进而实现动力源21和滑块22之间的连接。安装板23能够提供一个完整的平面,方便滑块22和动力源21的安装。
57.接下来具体介绍赋能单元4的结构,所述赋能单元4包括有:
58.前挡板41,其与动力单元2连接,以及
59.弹性元件42,分别抵靠在前挡板41和安装单元3之间,并使得弹性元件42常规状态下处于受压缩状态。之所以要让弹性元件42处于受压缩的状态是因为,这样状态下的弹性
元件42具有向两侧延伸,恢复原状的趋势。同时又因为在本实施例中,安装单元3是相对固定的存在,因此弹性元件42会作用在前挡板41上,并驱动前挡板41往前移动。
60.又因为前挡板41与动力单元2的连接关系,因此能够驱动动力单元2的滑动,进而完成赋能单元4的作用。在本实施例中,弹性元件42采用弹簧作为提供弹性的零部件,当然也可以采用橡胶等具有弹性的部件,也可以采用反向原理,利用橡皮筋等零件来实现张紧链轮1。
61.接下来具体介绍前挡板41与动力单元2之间的连接,所述前挡板41和动力单元2之间通过螺杆43连接;所述螺杆43穿过前挡板41并设置有紧固件44,紧固件44抵靠在前挡板41端面上。紧固件44一方面是固定螺杆43与前挡板41的相对位置,另一方面在固定之前还可以利用紧固件44调整螺杆43与前挡板41的相对位置,调整弹簧受压缩的程度,从而能够更加顺畅的使用。
6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赋能单元4还包括有连接板45,连接板45的位置可以是位于两个滑动轨道31的中间,且连接板45的上端与动力单元2连接,且同时连接板45的一端与螺杆43连接,进而能带动动力单元2移动,从而张紧链条。
63.优选地,所述安装单元3还包括有:
64.底板主体32,滑动轨道31固设在其上端;
65.后挡板33,与底板主体32一体成型,且与前挡板41分别抵靠在弹性元件42的两端。这样的设计能够让弹性元件42的布局更加清晰和明确。且所述前挡板41的端部成型有开口槽46,所述后挡板33配置在开口槽46的延伸范围内,或至少部分嵌入所述开口槽46内。
66.这样设计的好处在于,由于开口槽46的设计能够让前挡板41和后挡板33之间的距离进一步缩小,从而能够给弹性元件42更大的压缩力,从而能够给链条更大的张紧力,也具有更大的调节范围。
67.因此如图3所示,前挡板41的截面形状呈u字形,这是为了让前挡板41分别能够“伸出四个脚”,从而能够实现与后挡板的外端面滑动,这样设计一来是能够缩小前后挡板之间的距离,同时还能让前挡板在相对后挡板进行滑动的时候,更加稳定,不会产生晃动。
68.因此对应的,在本实施例中,后挡板也是有伸出的两个板状部位,前挡板在两个上述板状部位的外侧进行滑动,更加稳定。
69.优选地,所述动力单元2包括有连接轴24,连接轴24两端分别连接动力源21和链轮1;
70.所述底板主体32下端成型有滑槽34;
71.所述连接轴24穿过滑槽34并在滑槽34内可滑动配置。
72.在实际使用中,链轮1一般处于底板主体32的下端,而电机等动力源21又会处于底板主体32的上端,因此滑槽34的设计能够让动力源21上的输出轴穿过滑槽34与链轮1连接,从而能够实现链轮1的移动,最终实现链条的张紧。
73.优选地,所述底板主体32的下端的内侧面上固设有链条导向板35,链条导向板35上成型有入口链路36和出口链路37,入口链路36和出口链路37分别与链轮1外缘适配。外缘适配是为了能够让链条尽可能顺畅的与进出链条导向板35。减少发生链路与链条碰撞的可能性。所述的适配是指入口链路36和出口链路37及其延长线与链轮1外缘相切。
74.同时为了进一步减少发生碰撞的可能性,在链路的出口和入口处还会增加扩口,
从而进一步减少发生碰撞的可能性。
75.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