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真树枝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120937发布日期:2021-10-27 19:35阅读:290来源:国知局
仿真树枝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设备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仿真树枝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2.生活中,为了追求美感,通常在建筑内摆放仿真树木,进而提高空间的艺术感。仿真树木是非自然树种,是一种人工加工的假树,具有选材广泛,造型奇特,受空间限制小、无需水土、养分,易于养护、不受自然气候的影响、形态逼真,人们还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意定制造型、四季长青的优点。
3.在过圣诞节等时候常常会使用仿真松树来装扮,为了提升仿真松树的美感,现有的仿真松树是通过不同长度仿真树枝固定在仿真树干的各个层级上组成,仿真树干的不同高度上固定不同长度的仿真树枝,从而模仿真实松树的造型。
4.在申请号为cn202022453046.2的专利文件中公开了一种仿真树木树枝固定机构,工作时,仿真树枝供给单元将仿真树枝贴合在仿真树干的外周,绕线轴11转动,将固定线缠绕在仿真树干的外周,将仿真树枝的一端固定在仿真树干的外周,随后,转动部22带动夹持部21转动一定角度,仿真树枝供给单元再次供给仿真树枝,缠绕组件1将仿真树枝固定,重复上述步骤。
5.然而,上述机构在对仿真树枝进行固定,固定线一端容易散开,导致仿真树枝脱落,影响仿真树木的美观。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仿真树枝固定装置,该仿真树枝固定装置通过将仿真树干从进料孔连续穿出,从而无需依次夹持仿真树干,进而使得绕线组件能够连续生产仿真树枝。
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仿真树枝固定装置,包括
8.机架;
9.缠绕机构,包括转动轴、驱动电机、第一运动组件和环形支架,所述环形支架固定在所述转动轴的首端且与所述转动轴同轴线设置,所述环形支架与所述转动轴之间形成避让腔,所述转动轴上设有贯穿所述转动轴且沿所述转动轴的轴向设置的进料孔,所述环形支架上设有穿线孔,所述转动轴和所述驱动电机传动连接且安装在所述第一运动组件上,所述第一运动组件安装在所述机架上并带动所述转动轴和所述驱动电机沿所述转动轴的轴向往复运动;
10.勾线机构,包括勾针、挤压块、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所述勾针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气缸的外周固定连接,另一端设有弯折部,所述弯折部朝向所述环形支架设置,所述挤压块安装在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的一端,所述第一气缸带动所述挤压块靠近和远离所述弯折部,所述第一气缸安装在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的一端,所述第二气缸带动所述勾针靠近和远离所述避让腔,所述勾线机构设置在所述环形支架远离所述转动轴的一侧且与所述机
架固定连接,所述勾线机构设有所述勾针的一端朝向所述避让腔且向靠近所述避让腔的方向倾斜。
11.优选的,所述仿真树枝固定装置设有熔断机构,所述熔断机构设置在所述环形支架远离所述转动轴的一侧且与所述机架固定连接,所述熔断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进料孔两侧的熔断组件和支撑组件,所述熔断组件包括熔断块和带动所述熔断块沿第一方向往复运动的第三气缸,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块和带动所述支撑块沿第一方向往复运动的第四气缸,所述熔断块与所述支撑块在第一方向上反向运动。
12.优选的,所述熔断组件包括固定座,所述熔断块固定在所述固定座上,所述熔断块通过所述固定座与所述第三气缸连接。
13.优选的,所述仿真树枝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夹持机构,所述第一夹持机构设置在所述勾线机构远离所述缠绕机构的一侧且与所述机架固定连接,包括第一驱动件和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夹持块,所述第一驱动件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夹持块连接,所述第一夹持块设置在所述勾线机构远离所述转动轴的一侧且分别设置在所述进料孔的两侧。
14.优选的,所述的仿真树枝固定装置包括第二夹持机构,所述第二夹持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夹持机构远离所述转动轴的一侧,包括第二运动组件、第二驱动件和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夹持块,所述第二驱动件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夹持块连接,所述第二运动组件包括沿所述转动轴的轴向设置的第二运动导轨和第二承载部,所述第二承载部与所述第二运动导轨可移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件安装在所述第二承载部上,所述第二运动导轨安装在所述机架上。
15.优选的,所述缠绕机构包括转动盘和绕线柱,所述转动轴的尾端与所述转动盘固定连接且所述转动盘同轴线设置,所述转动盘上设有与所述进料孔相对应的通孔,所述绕线柱的一端与所述转动盘固定连接且设置在所述转动轴的一侧,所述转动盘与所述驱动电机传动连接。
16.优选的,所述缠绕机构包括主动轮、从动轮和皮带,所述主动轮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同轴线设置,所述从动轮与所述转动盘同轴线设置且设置在所述转动盘远离所述转动轴的一侧,所述皮带连接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
17.优选的,所述缠绕机构包括支架,所述支架的一端与第一承载部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轴与所述支架的另一端可转动连接。
18.优选的,所述第一运动组件包括沿所述转动轴的轴向设置的第一运动导轨和第一承载部,所述第一承载部与所述第一运动导轨可移动连接,所述转动轴和所述驱动电机传动连接且安装在所述第一承载部上,所述第一运动导轨安装在所述机架上。
19.优选的,所述第一承载部为板状,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承载部上方,所述第一运动导轨包括丝杠螺母副,所述第一运动导轨安装在所述第一承载部的下方。
20.本实用新型的仿真树枝固定装置通过在转动轴上设置进料孔,使得仿真树干能够贯穿转动轴,从而实现仿真树干的连续供给,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利用夹持机构依次夹持仿真树干进行上料,简化了加工程序,提高了加工效率;同时,由于省略了现有技术中的沿转动轴轴向设置的上料机构,使得装置的长度大幅减小,有利于降低装置的占地面积和体积;通过在环形支架上设置穿线孔,使得用于固定仿真树枝的固定线能够从穿线孔穿出,并随着转动轴的转动,固定线缠绕在仿真树干的外周,进而将仿真树枝固定;相对于现有技术中
的缠绕机构仅能将固定线固定在仿真树干的同一位置,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运动组件,利用第一运动组件带动转动轴往复运动,使得转动轴在进行周向运动时,沿轴向往复运动,进而使得固定线能够缠绕在仿真树干的不同高度上且能够在仿真树干的外周缠绕多层,使得仿真树枝不容易因固定线散开而导致仿真树枝脱落;相对于现有技术中,转动轴仅能进行周向运动,固定线的线头无法被有效的固定,容易散开,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勾线机构与能够沿转动轴轴向运动的缠绕机构相结合,使得勾线机构能够将固定线的首端固定,再利用转动轴的轴向运动和周向运动,将固定线反复缠绕在仿真树干的外周,利用固定线之间的挤压固定固定线的首端,从而避免固定线的首端散开,进而防止仿真树枝从仿真树干的外周脱落;通过设置环形支架,使得环形支架与转动轴的首端之间形成避让腔,所述避让腔用于给勾针提供运动空间,使得勾针在向避让腔运动时,勾针的弯折部能够伸入避让腔内,从而使得转动轴继续转动一周时,固定线能够缠绕在勾针上,进而挤压块能够将固定线挤压在勾针和挤压块之间,随后,工作人员将勾线机构与仿真树干之间的固定线裁断,并将固定线的尾端固定在仿真树干上;通过将勾线机构设有所述勾针的一端设置为朝向所述避让腔,使得勾针的弯折部的在伸入避让腔时,转动轴继续转动一周,转动轴带动固定线缠绕在勾针上,弯折部避免固定线从勾针上滑脱,有利于固定线的固定;通过将勾线机构设有所述勾针的一端设置为向靠近所述避让腔的方向倾斜,使得勾针在对固定线进行夹持时,不会与转动轴或环形支架产生干涉,便于固定线的固定。
21.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22.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仿真树枝固定装置;
23.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仿真树枝固定装置;
24.图3是图2中仿真树枝固定装置的左视图;
25.图4是图2中仿真树枝固定装置的右视图;
26.图5是图2中仿真树枝固定装置的俯视图;
27.图6是图2中仿真树枝固定装置的仰视图;
28.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缠绕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9.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转动盘的结构示意图;
30.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第一运动组件的机构示意图;
31.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第一夹持机构的机构示意图;
32.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第二夹持机构的机构示意图;
33.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熔断机构的机构示意图;
34.图1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勾线机构的机构示意图。
35.附图标记说明
36.1、机架;2、缠绕机构;3、勾线机构;
37.4、熔断机构; 5、第一夹持机构; 6、第二夹持机构;
38.7、控制器;21、转动轴;22、驱动电机;
39.23、第一运动组件; 24、环形支架;25、避让腔;
40.26、转动盘;27、绕线柱; 28、支架;
41.31、勾针;32、挤压块;33、第一气缸;
42.34、第二气缸;41、熔断组件; 42、支撑组件;
43.51、第一驱动件;52、第一夹持块;61、第二运动组件;
44.62、第二驱动件;63、第二夹持块;211、进料孔;
45.212、穿线孔;231、第一运动导轨;232、第一承载部;
46.311、弯折部;411、熔断块; 412、第三气缸;
47.413、固定座;421、支撑块; 422、第四气缸;
48.611、第二运动导轨;612、第二承载部。
具体实施方式
49.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50.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指在装配使用状态下的方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轮廓的内、外。
51.在本实用新型中提供了一种仿真树枝固定装置,如图1至图13所示,包括
52.机架1;
53.缠绕机构2,包括转动轴21、驱动电机22、第一运动组件23和环形支架24,所述环形支架24固定在所述转动轴21的首端且与所述转动轴21同轴线设置,所述环形支架24与所述转动轴21之间形成避让腔25,所述转动轴21上设有贯穿所述转动轴21且沿所述转动轴21的轴向设置的进料孔211,所述环形支架24上设有穿线孔212,所述转动轴21和所述驱动电机22传动连接且安装在所述第一运动组件23上,所述第一运动组件23安装在所述机架1上并带动所述转动轴21和所述驱动电机22沿所述转动轴21的轴向往复运动;
54.勾线机构3,包括勾针31、挤压块32、第一气缸33和第二气缸34,所述勾针3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气缸33的外周固定连接,另一端设有弯折部311,所述弯折部311朝向所述环形支架24设置,所述挤压块32安装在所述第一气缸33的活塞杆的一端,所述第一气缸33带动所述挤压块32靠近和远离所述弯折部311,所述第一气缸33安装在所述第二气缸34的活塞杆的一端,所述第二气缸34带动所述勾针31靠近和远离所述避让腔25,所述勾线机构3设置在所述环形支架24远离所述转动轴21的一侧且与所述机架1固定连接,所述勾线机构3设有所述勾针31的一端朝向所述避让腔25且向靠近所述避让腔25的方向倾斜。
55.本实用新型的仿真树枝固定装置通过在转动轴21上设置进料孔211,使得仿真树干能够贯穿转动轴21,从而实现仿真树干的连续供给,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利用夹持机构依次夹持仿真树干进行上料,简化了加工程序,提高了加工效率;同时,由于省略了现有技术中的沿转动轴21轴向设置的上料机构,使得装置的长度大幅减小,有利于降低装置的占地面积和体积;通过在环形支架24上设置穿线孔212,使得用于固定仿真树枝的固定线能够从穿线孔212穿出,并随着转动轴21的转动,固定线缠绕在仿真树干的外周,进而将仿真树枝固定;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缠绕机构2仅能将固定线固定在仿真树干的同一位置,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运动组件23,利用第一运动组件23带动转动轴21往复运动,使得转动轴21在进行周向运动时,沿轴向往复运动,进而使得固定线能够缠绕在仿真树干的不同高度上且能够在仿真树干的外周缠绕多层,使得仿真树枝不容易因固定线散开而导致仿真树枝脱
落;相对于现有技术中,转动轴21仅能进行周向运动,固定线的线头无法被有效的固定,容易散开,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勾线机构3与能够沿转动轴21轴向运动的缠绕机构2相结合,使得勾线机构3能够将固定线的首端固定,再利用转动轴21的轴向运动和周向运动,将固定线反复缠绕在仿真树干的外周,利用固定线之间的挤压固定固定线的首端,从而避免固定线的首端散开,进而防止仿真树枝从仿真树干的外周脱落;通过设置环形支架24,使得环形支架24与转动轴21的首端之间形成避让腔25,所述避让腔25用于给勾针31提供运动空间,使得勾针31在向避让腔25运动时,勾针31的弯折部311能够伸入避让腔25内,从而使得转动轴21继续转动一周时,固定线能够缠绕在勾针31上,进而挤压块32能够将固定线挤压在勾针31和挤压块32之间,随后,工作人员将勾线机构3与仿真树干之间的固定线裁断,并将固定线的尾端固定在仿真树干上;通过将勾线机构3设有所述勾针31的一端设置为朝向所述避让腔25,使得勾针31的弯折部311的在伸入避让腔25时,转动轴21继续转动一周,转动轴21带动固定线缠绕在勾针31上,弯折部311避免固定线从勾针31上滑脱,有利于固定线的固定;通过将勾线机构3设有所述勾针31的一端设置为向靠近所述避让腔25的方向倾斜,使得勾针31在对固定线进行夹持时,不会与转动轴21或环形支架24产生干涉,便于固定线的固定。
56.为了便于将固定线的尾端固定在仿真树干上,所述仿真树枝固定装置设有熔断机构4,所述熔断机构4设置在所述环形支架24远离所述转动轴21的一侧且与所述机架1固定连接,所述熔断机构4包括设置在所述进料孔211两侧的熔断组件41和支撑组件42,所述熔断组件41包括熔断块411和带动所述熔断块411沿第一方向往复运动的第三气缸412,所述支撑组件42包括支撑块421和带动所述支撑块421沿第一方向往复运动的第四气缸422,所述熔断块411与所述支撑块421在第一方向上反向运动。熔断块411内设有用于加热熔断块411温度的电热丝,当熔断块411与支撑块421相互靠近时,对缠绕有固定线的仿真树干和仿真树枝进行加热,从而使得熔断块411对固定线进行加热,并将固定线熔断、融化并固定在仿真树枝上,进而将仿真树枝和仿真树干固定。
57.为了避免熔断块411的高温影响其他机构的运动,所述熔断组件41包括固定座413,所述熔断块411固定在所述固定座413上,所述熔断块411通过所述固定座413与所述第三气缸412连接。
58.为了便于将仿真树枝贴附在仿真树干的外周,所述仿真树枝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夹持机构5,所述第一夹持机构5设置在所述勾线机构3远离所述缠绕机构2的一侧且与所述机架1固定连接,包括第一驱动件51和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夹持块52,所述第一驱动件51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夹持块52连接,所述第一夹持块52设置在所述勾线机构3远离所述转动轴21的一侧且分别设置在所述进料孔211的两侧。这样的设置使得从进料孔211穿出的仿真树干能够从两个第一夹持块52之间穿过,再将仿真树枝放入两个第一夹持块52之间,从而利用第一夹持机构5能够对仿真树干和仿真树枝进行夹持。
59.为了便于仿真树干的自动连续进给,所述的仿真树枝固定装置包括第二夹持机构6,所述第二夹持机构6设置在所述第一夹持机构5远离所述转动轴21的一侧,包括第二运动组件61、第二驱动件62和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夹持块63,所述第二驱动件62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夹持块63连接,从而使得第二驱动件62带动两个第二夹持块63相互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二夹持块63分别设置在所述转动轴21轴线方向的两侧,这样的设置使得第二夹持块63
能够夹持从转动轴21穿出的仿真树干,所述第二运动组件61包括沿所述转动轴21的轴向设置的第二运动导轨611和第二承载部612,所述第二承载部612与所述第二运动导轨611可移动连接,第二承载部612沿第二运动导轨611往复运动,所述第二驱动件62安装在所述第二承载部612上,所述第二运动组件61带动所述第二夹持块63往复运动且运动距离小于20cm,所述第二运动导轨611安装在所述机架1上。这样的设置使得第二夹持机构6能够通过第二夹持块63将固定有仿真树枝的仿真树干夹持,并通过第二运动组件61带动第二夹持块63向远离所述转动轴21的方向运动,从而完成仿真树干的上料;通过将第二运动组件61带动所述第二夹持块63往复运动且运动距离设置为小于20cm,使得装置能够实现自动连续上料的同时,不增加装置的长度,有利于装置的小型化。
60.上述中,所述第一驱动件51、第二驱动件62包括气缸、电动推杆;所述第二运动导轨611包括丝杠螺母副,所述第二承载部612与所述丝杠螺母副中的螺母固定连接。
61.为了便于固定线的供给,所述缠绕机构2包括转动盘26和绕线柱27,所述转动轴21的尾端与所述转动盘26固定连接且所述转动盘26同轴线设置,所述转动盘26上设有与所述进料孔211相对应的通孔,所述绕线柱27的一端与所述转动盘26固定连接且设置在所述转动轴21的一侧,所述转动盘26与所述驱动电机22传动连接。这样的设置使得驱动电机22带动转动盘26转动时,带动绕线柱27转动,固定线缠绕在绕线柱27的外周,并直接通过穿线孔212穿出,降低了固定线与其他结构之间的摩擦,这样的设置能够有效的降低固定线在供给过程中的磨损,从而降低固定线断线的可能,有利于生产的连续进行,避免生产中断,提高生产效率。
62.所述缠绕机构2包括主动轮、从动轮和皮带,所述主动轮与所述驱动电机22的输出轴同轴线设置,所述从动轮与所述转动盘26同轴线设置且设置在所述转动盘26远离所述转动轴21的一侧,所述皮带连接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
63.为了给转动轴21提供支撑,所述缠绕机构2包括支架28,所述支架28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承载部232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轴21与所述支架28的另一端可转动连接。
64.为了带动转动轴21沿起轴向运动,所述第一运动组件23包括沿所述转动轴21的轴向设置的第一运动导轨231和第一承载部232,所述第一承载部232与所述第一运动导轨231可移动连接,所述转动轴21和所述驱动电机22传动连接且安装在所述第一承载部232上,所述第一运动导轨231安装在所述机架1上。
6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承载部232为板状,所述驱动电机22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承载部232上方,所述第一运动导轨231包括丝杠螺母副,所述第一运动导轨231安装在所述第一承载部232的下方。
66.上述中,所述仿真树干包括金属丝、金属条、金属杆或塑料杆。
67.此外,实用新型所述的仿真树木连续生产装置还包括控制器7,所述控制器7与所述驱动电机22电连接,以控制所述驱动电机22的转动;所述控制器7与所述第一夹持机构5和所述第二夹持机构6电连接,以控制所述第一夹持机构5和所述第二夹持机构6的运动。
68.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仿真树木连续生产装置通过上料孔连续供给仿真树干,使得本装置能够生产长度较长的仿真树木,随后,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裁剪。
69.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
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70.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71.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