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轻量化包装瓶胚底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414249发布日期:2021-11-16 01:02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一种轻量化包装瓶胚底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塑料包装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轻量化包装瓶胚底结构。


背景技术:

2.一般的瓶胚都是由瓶口、瓶胚身和瓶胚底组成,可用于承装饮用水,为了喝水方便,部分人选择插吸管,现有的包装瓶胚底结构为增加容量故增大了与瓶口距离,插入的吸管容易掉进瓶胚身内。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轻量化包装瓶胚底结构,旨在解决包装瓶胚底结构为增加容量故增大了与瓶口距离,插入的吸管容易掉进瓶胚身内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轻量化包装瓶胚底结构,包括瓶口、瓶胚身、瓶胚底、第一密封圈、凸台、外筒、若干复位弹簧、安装筒、第二密封圈和吸管,所述瓶口与所述瓶胚身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瓶胚身的一侧,所述瓶胚底与所述瓶胚身固定连接,并位于远离所述瓶口的一侧,所述瓶胚底具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位于所述瓶胚底内部,所述第一密封圈与所述瓶胚底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凸台与所述第一密封圈固定连接,并位于远离所述瓶胚底的一侧,所述凸台具有若干通孔,若干所述通孔位于靠近所述第一密封圈的一侧,所述外筒与所述凸台固定连接,并位于远离所述第一密封圈的一侧,若干所述复位弹簧分别与所述外筒固定连接,均位于所述外筒内部,所述安装筒与若干所述复位弹簧固定连接,并贯穿所述外筒,所述第二密封圈与所述安装筒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安装筒内侧壁,所述吸管与所述第二密封圈滑动连接,并贯穿所述瓶口。
5.所述轻量化包装瓶胚底结构还包括引流板,所述引流板与所述瓶胚底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凸台四周。
6.所述轻量化包装瓶胚底结构还包括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与所述安装筒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外筒内部。
7.所述轻量化包装瓶胚底结构还包括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二限位块与所述吸管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吸管内部。
8.所述轻量化包装瓶胚底结构还包括纵向加强筋,所述纵向加强筋与所述瓶胚身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瓶胚身内部。
9.所述轻量化包装瓶胚底结构还包括横向加强筋,所述横向加强筋所述瓶胚身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瓶胚身内部。
10.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轻量化包装瓶胚底结构,通过所述瓶口与所述瓶胚身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瓶胚身的一侧,所述瓶胚底与所述瓶胚身固定连接,并位于远离所述瓶口的一侧,所述瓶胚底具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位于所述瓶胚底内部,所述第一密封圈与所述瓶胚底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凸台与所述第一密封圈固定连接,并位于远离所述瓶胚底的一侧,所述凸台具有若干通孔,若干所述通孔位于靠近所述第一密封圈的一侧,
所述外筒与所述凸台固定连接,并位于远离所述第一密封圈的一侧,若干所述复位弹簧分别与所述外筒固定连接,均位于所述外筒内部,所述安装筒与若干所述复位弹簧固定连接,并贯穿所述外筒,所述第二密封圈与所述安装筒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安装筒内侧壁,所述吸管与所述第二密封圈滑动连接,并贯穿所述瓶口,解决了包装瓶胚底结构为增加容量故增大了与瓶口距离,插入的吸管容易掉进瓶胚身内的问题。
附图说明
1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12.图1是轻量化包装瓶胚底结构的剖视图;
13.图2是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
14.图3是图1中b的局部放大图。
[0015]1‑
瓶口、2

瓶胚身、3

瓶胚底、4

安装槽、5

第一密封圈、6

凸台、7

通孔、 8

外筒、9

复位弹簧、10

安装筒、11

第二密封圈、12

吸管、13

引流板、14

第一限位块、15

第二限位块、16

纵向加强筋、17

横向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
[0017]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轻量化包装瓶胚底结构,包括瓶口1、瓶胚身2、瓶胚底3、第一密封圈5、凸台6、外筒8、若干复位弹簧9、安装筒10、第二密封圈11和吸管12,所述瓶口1与所述瓶胚身2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瓶胚身2的一侧,所述瓶胚底3与所述瓶胚身2固定连接,并位于远离所述瓶口1的一侧,所述瓶胚底3具有安装槽4,所述安装槽4位于所述瓶胚底3内部,所述第一密封圈5与所述瓶胚底3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安装槽4 内,所述凸台6与所述第一密封圈5固定连接,并位于远离所述瓶胚底3的一侧,所述凸台6具有若干通孔7,若干所述通孔7位于靠近所述第一密封圈5的一侧,所述外筒8与所述凸台6固定连接,并位于远离所述第一密封圈5的一侧,若干所述复位弹簧9分别与所述外筒8固定连接,均位于所述外筒8内部,所述安装筒10与若干所述复位弹簧9固定连接,并贯穿所述外筒8,所述第二密封圈11与所述安装筒10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安装筒10内侧壁,所述吸管 12与所述第二密封圈11滑动连接,并贯穿所述瓶口1。
[0018]
所述凸台6上的所述外筒8内部的所述复位弹簧9将所述安装筒10往所述瓶口1方向靠近,减小所述瓶口1与所述瓶胚底3的距离,将所述吸管12插进所述安装筒10内侧壁的所述第二密封圈11,所述第二密封圈11将所述吸管12 包裹,使所述瓶胚身2内的液体仅能通过所述凸台6上的若干所述通孔7进入从所述吸管12排出,为增加所述凸台6与所述瓶胚底3的密封性,故在所述瓶胚底3的所述安装槽4上设置有所述第一密封圈5,填补所述凸台6与所述瓶胚底3的所述安装槽4连接时产生的缝隙,当需使用瓶盖将所述瓶口1封闭时,将瓶盖放置在所述吸管12上下并向下施力,所述吸管12带动所述安装筒10压缩所述外筒8内部的所述复位弹簧9直至所述安装筒10滑进所述外筒8内部,为瓶盖留出安装空间,打开瓶盖,所述复位弹簧9的反作用力可使所述安装筒 10复位并带动所述吸管12弹出所述瓶胚身2内部,解决了包装瓶胚底结构为增加容量故增大了与瓶口1距离,插入的吸管12容易掉进瓶胚
身2内的问题。
[0019]
所述轻量化包装瓶胚底结构还包括引流板13,所述引流板13与所述瓶胚底3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凸台6四周。所述引流板13可将所述瓶胚底3上的液体经所述通孔7引流到所述凸台6内部。
[0020]
所述轻量化包装瓶胚底结构还包括第一限位块14,所述第一限位块14与所述安装筒10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外筒8内部。为避免所述复位弹簧9将所述安装筒10顶出所述外筒8内部,故在所述安装筒10上设置有所述第一限位块14,所述第一限位块14的直径大于所述外筒8的口径。
[0021]
所述轻量化包装瓶胚底结构还包括第二限位块15,所述第二限位块15与所述吸管12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吸管12内部。当所述吸管12上的所述第二限位块15接触所述安装筒10时,为所述吸管12插进所述凸台6内的最大长度。
[0022]
所述轻量化包装瓶胚底结构还包括纵向加强筋16,所述纵向加强筋16与所述瓶胚身2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瓶胚身2内部。为增加所述瓶胚身2的硬度,故在所述瓶胚身2内部设置有所述纵向加强筋16。
[0023]
所述轻量化包装瓶胚底结构还包括横向加强筋17,所述横向加强筋17所述瓶胚身2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瓶胚身2内部。为进一步增加所述瓶胚身2的硬度,故在所述瓶胚身2内部设置有所述横向加强筋17。
[0024]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轻量化包装瓶胚底结构,所述凸台6上的所述外筒8内部的所述复位弹簧9将所述安装筒10往所述瓶口1方向靠近,减小所述瓶口1 与所述瓶胚底3的距离,将所述吸管12插进所述安装筒10内侧壁的所述第二密封圈11,所述第二密封圈11将所述吸管12包裹,使所述瓶胚身2内的液体仅能通过所述凸台6上的若干所述通孔7进入从所述吸管12排出,为增加所述凸台6与所述瓶胚底3的密封性,故在所述瓶胚底3的所述安装槽4上设置有所述第一密封圈5,填补所述凸台6与所述瓶胚底3的所述安装槽4连接时产生的缝隙,当需使用瓶盖将所述瓶口1封闭时,将瓶盖放置在所述吸管12上下并向下施力,所述吸管12带动所述安装筒10压缩所述外筒8内部的所述复位弹簧9直至所述安装筒10滑进所述外筒8内部,为瓶盖留出安装空间,打开瓶盖,所述复位弹簧9的反作用力可使所述安装筒10复位并带动所述吸管12弹出所述瓶胚身2内部,解决了包装瓶胚底结构为增加容量故增大了与瓶口1距离,插入的吸管12容易掉进瓶胚身2内的问题。
[0025]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轻量化包装瓶胚底结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