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体储存和抗体孵育两用装置

文档序号:27717482发布日期:2021-12-01 10:35阅读:70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体储存和抗体孵育两用装置

1.本实用新型用于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时进行pvdf膜或nc膜抗体的孵育以及抗体孵育完成后抗体的储存,具体涉及一种抗体储存和抗体孵育两用装置。


背景技术:

2.以往抗体的孵育和储存方式单一,抗体稀释液多存放于ep管或15ml离心管中,每次使用都从管中吸出一定体积的抗体稀释液进行抗体孵育。目前市场上用于蛋白免疫印迹抗体孵育的装置主要为两种,其中,一种抗体孵育盒为多个单格组合的大孵育盒,可用于多条带多目的蛋白的孵育,另一种为整膜孵育或封闭时常用的单格孵育盒,这两种孵育盒密闭性差,每次回收抗体都会存在损耗,使得珍贵的抗体损失较大。为节省抗体,也出现了第三种抗体孵育袋,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抗体,但操作繁琐需配合封口装置才能使用,每次使用时将少量抗体稀释液加入再将膜置入并利用塑封装置进行封口,需一定操作技巧,不适合初学者。总而言之,市场上最为常见的抗体孵育盒存在如下缺陷:第一、密闭性差,抗体挥发严重;第二、回收抗体存在较大损耗,而抗体孵育袋也存在操作繁琐的问题。考虑到抗体是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最为关键的东西,价格不菲,上述问题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抗体储存和抗体孵育两用装置,以最大程度简化蛋白印迹实验时抗体孵育的步骤,同时尽可能减少抗体的用量、污染及损耗,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5.提供一种抗体储存和抗体孵育两用装置,其包括由上而下依次连接的管盖、管体和抗体收集器,所述管体为多棱柱,所述管体的上端具有第一螺纹口,所述第一螺纹口在所述管体的上方收缩口径,所述管盖通过与所述管体的第一螺纹口拧合密封连接,所述管体的下端具有第二螺纹口,所述第二螺纹口在所述管体的下方收缩口径,所述抗体收集器通过与所述管体的第二螺纹口拧合密封连接。
6.如所述的抗体储存和抗体孵育两用装置,所述管体的上端为上窄下宽的第一衔接段,所述管体通过所述第一衔接段衔接所述第一螺纹口,所述管体的下端为上宽下窄的第二衔接段,所述管体通过所述第二衔接段衔接所述第二螺纹口。
7.如所述的抗体储存和抗体孵育两用装置,所述管体为正四棱柱,所述第一衔接段为四棱台,所述第二衔接段为四棱台。
8.如所述的抗体储存和抗体孵育两用装置,所述抗体收集器为圆柱体。
9.如所述的抗体储存和抗体孵育两用装置,所述第一螺纹口的内径是所述第二螺纹口的内径的2倍。
10.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11.螺纹口设计密闭性好,最大程度减少了液体的挥发,同时也减少了抗体的污染;装
置小巧便于存放;孵育完成后,将装置立放,迅速完成抗体的回收,最大程度简化了抗体回收,同时也减少了抗体损耗。
附图说明
12.为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结构特点和效果,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主视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侧视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俯视图;
16.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横置立体图;
17.图5a、图5b和图5c分别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实际操作范例步骤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19.请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抗体储存和抗体孵育两用装置包括由上而下依次连接的管盖1、管体2和抗体收集器3,管体2为多棱柱,设计成多棱柱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得本装置便于平放。管体2的上端具有第一螺纹口4,第一螺纹口4在管体2的上方收缩口径,管盖1通过与管体2的第一螺纹口4拧合密封连接,管体2的下端具有第二螺纹口5,第二螺纹口5在管体2的下方收缩口径,抗体收集器3通过与管体2 的第二螺纹口5拧合密封连接。
20.较佳实施例是,管体2的上端为上窄下宽的第一衔接段6,管体2通过第一衔接段6 衔接第一螺纹口4,管体2的下端为上宽下窄的第二衔接段7,管体2通过第二衔接段7 衔接第二螺纹口5。关于管盖1、管体2和抗体收集器3三个部分,可通过诸如一体成型的任何合适工艺加工制造。
21.请继续参阅图示,较佳地,管体2为正四棱柱,第一衔接段6为四棱台,第二衔接段 7也为四棱台,抗体收集器3则为圆柱体。第一螺纹口4的内径是第二螺纹口5的内径的 2倍。通常,本装置由亚克力或树脂材料制成,管盖1的纵向截面边长2.5cm,管体2的侧面为8cm
×
3cm,抗体收集器3的纵向截面为3cm
×
1cm,第一衔接段6和第二衔接段7 的高度均为0.5cm,第一螺纹口4的内径为2cm,第二螺纹口5的内径为1cm,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
22.具体操作时,请依次参阅图5a、图5b和图5c所示:a、首先将管体2底部的抗体收集器3取下配置适量的抗体稀释液8;b、将装有配置好抗体稀释液8的抗体收集器3接于管体2;c、拧开上管口的管盖1;d、将裁剪好的膜9置入管体2内;e、将管体2立即平放使得抗体稀释液8流入管体2的侧部底面并均匀覆盖管体2的侧部底面,使膜9与抗体稀释液8相接触,上述过程中根据需要可以轻轻摇晃瓶身使抗体在膜9上覆盖均匀。完成抗体孵育后将管身竖立起,即完成抗体稀释液回收,取出孵育好的膜9,整个操作完成。
23.本实用新型螺纹口设计密闭性好,最大程度减少了液体的挥发,同时也减少了抗体的污染;装置小巧便于存放;孵育完成后,将装置立放,抗体稀释液由于重力顺势流入管底抗体收集装置中,抗体稀释液与膜分离,快速完成抗体的回收,综合整个流程最大程度简
化了抗体孵育的步骤,同时也减少了抗体的污染和消耗。
24.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抗体储存和抗体孵育两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上而下依次连接的管盖(1)、管体(2)和抗体收集器(3),所述管体(2)为多棱柱,所述管体(2)的上端具有第一螺纹口(4),所述第一螺纹口(4)在所述管体(2)的上方收缩口径,所述管盖(1)通过与所述管体(2)的第一螺纹口(4)拧合密封连接,所述管体(2)的下端具有第二螺纹口(5),所述第二螺纹口(5)在所述管体(2)的下方收缩口径,所述抗体收集器(3)通过与所述管体(2)的第二螺纹口(5)拧合密封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抗体储存和抗体孵育两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2)的上端为上窄下宽的第一衔接段(6),所述管体(2)通过所述第一衔接段(6)衔接所述第一螺纹口(4),所述管体(2)的下端为上宽下窄的第二衔接段(7),所述管体(2)通过所述第二衔接段(7)衔接所述第二螺纹口(5)。3.如权利要求2所述抗体储存和抗体孵育两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2)为正四棱柱,所述第一衔接段(6)为四棱台,所述第二衔接段(7)为四棱台。4.如权利要求3所述抗体储存和抗体孵育两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抗体收集器(3)为圆柱体。5.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抗体储存和抗体孵育两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纹口(4)的内径是所述第二螺纹口(5)的内径的2倍。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抗体储存和抗体孵育两用装置,包括由上而下依次连接的管盖、管体和抗体收集器,管体为多棱柱,管体的上端具有第一螺纹口,第一螺纹口在管体的上方收缩口径,管盖通过与管体的第一螺纹口拧合密封连接,管体的下端具有第二螺纹口,第二螺纹口在管体的下方收缩口径,抗体收集器通过与管体的第二螺纹口拧合密封连接。本实用新型螺纹口设计密闭性好,最大程度减少了液体的挥发,同时也减少了抗体的污染;装置小巧便于存放;孵育完成后,将装置立放,迅速完成抗体的回收,最大程度简化了抗体回收,同时也减少了抗体损耗。同时也减少了抗体损耗。同时也减少了抗体损耗。


技术研发人员:陈章涵 齐志鹏 刘婧依 徐恩盼 钟芸诗 李冰 周平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1.04.23
技术公布日:2021/11/3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