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给料机用差动粉体控制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75686发布日期:2021-11-25 10:56阅读:276来源:国知局
一种给料机用差动粉体控制阀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阀门领域,具体为一种给料机用差动粉体控制阀。


背景技术:

2.目前的物料混合机、料仓、输送机、包装机等自动化设备上所使用的下料阀,一般是采用碟阀、刀闸阀、球阀等,碟阀旋转时,阀门翻转板会伸进容器内部,而刀闸阀和球阀也存在积料严重问题,出现一种差动式的粉体控制阀。
3.现有的差动粉体控制阀不能很好的阻断料仓对下游设备的压力,容易出现物料搭桥和垮料,出现冒灰和物料喷流现象,甚至物料卡料,对主轴造成伤害,实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给料机用差动粉体控制阀,能够快速下料,阻断料仓对下游设备的压力,避免物料搭桥和垮料,有效解决冒灰、物料喷流现象,防止物料卡料以及径向力对主轴损坏。
5.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给料机用差动粉体控制阀,包括主壳和底板,所述主壳和底板形成容纳空间,所述主壳的两端安装有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圆柱齿轮,所述第一圆柱齿轮的侧边啮合有第二圆柱齿轮,所述第二圆柱齿轮的侧边啮合有第三圆柱齿轮,所述第一圆柱齿轮、第二圆柱齿轮和第三圆柱齿轮均通过轴承与底板活动连接,所述底板的中心处安装有可转动的主轴,所述主轴的上固定连接有下阀板,所述下阀板的周边设置有齿牙,所述齿牙与第三圆柱齿轮啮合,所述下阀板上开设有出料口,所述主轴上固定连接有上阀板,所述上阀板位于下阀板的顶部,所述上阀板上开设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与出料口相差180
°
,所述主轴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搅拌杆,所述主壳上设置有若干分料格栅,所述分料格栅位于下阀板和上阀板之间。
6.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分料格栅的数量为12个。
7.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底板上开设有检修孔。
8.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主轴与上阀板的连接处设置有上密封圈和上密封盘,所述上密封圈设置上密封盘内并贴合在主轴上。
9.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主轴与下阀板的连接处设置有下密封圈和下密封盘,所述下密封圈设置下密封盘内并贴合在主轴上。
10.有益效果,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备如下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能够快速下料,阻断料仓对下游设备的压力,避免物料搭桥和垮料,有效解决冒灰、物料喷流现象,防止物料卡料以及径向力对主轴损坏,结构设计简单合理,使用方便快捷,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11.应当理解,前述构思以及在下面更加详细地描述的额外构思的所有组合只要在这样的构思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都可以被视为本公开的实用新型主题的一部分。
12.结合附图从下面的描述中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教导的前述和其他方
面、实施例和特征。本实用新型的其他附加方面例如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特征和/或有益效果将在下面的描述中显见,或通过根据本实用新型教导的具体实施方式的实践中得知。
附图说明
13.附图不意在按比例绘制。在附图中,在各个图中示出的每个相同或近似相同的组成部分可以用相同的标号表示。为了清晰起见,在每个图中,并非每个组成部分均被标记。现在,将通过例子并参考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个方面的实施例,其中: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局部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下阀板的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主壳的结构示意图。
18.图5为本实用新型剖面示意图。
19.图6为双电机设计说明示意图。
20.图7为双电机设计说明示意图。
21.图中,各附图标记的含义如下:1、主壳;2、第一电机;3、第二电机;4、第一圆柱齿轮;5、第二圆柱齿轮;6、第三圆柱齿轮;7、齿牙;8、下阀板;9、出料口;10、上阀板;11、进料口;12、主轴;13、搅拌杆;14、底板;15、检修孔;16、分料格栅。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了更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特举具体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说明如下。在本公开中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方面,附图中示出了许多说明的实施例。本公开的实施例不必定意在包括本实用新型的所有方面。应当理解,上面介绍的多种构思和实施例,以及下面更加详细地描述的那些构思和实施方式可以以很多方式中任意一种来实施,这是因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构思和实施例并不限于任何实施方式。另外,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些方面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其他方面的任何适当组合来使用。
23.如图1

5所示,一种给料机用差动粉体控制阀,包括主壳1和底板14,主壳1和底板14形成容纳空间,主壳1的两端安装有第一电机2和第二电机3,第一电机2和第二电机3的输出轴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圆柱齿轮4,第一圆柱齿轮 4的侧边啮合有第二圆柱齿轮5,第二圆柱齿轮5的侧边啮合有第三圆柱齿轮6,第一圆柱齿轮4、第二圆柱齿轮5和第三圆柱齿轮6均通过轴承与底板14活动连接,底板14的中心处安装有可转动的主轴12,主轴12的上固定连接有下阀板8,下阀板8的周边设置有齿牙7,齿牙7与第三圆柱齿轮6啮合,下阀板8 上开设有出料口9,主轴12上固定连接有上阀板10,上阀板10位于下阀板8 的顶部,上阀板10上开设有进料口11,进料口11与出料口9相差180
°
,主轴1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搅拌杆13,主壳1上设置有若干分料格栅16,分料格栅16位于下阀板8和上阀板10之间,本实施例中,分料格栅16的数量为12 个,通过将分料格栅16的数量设置为12个,能够使得物料更加均匀顺畅的通过进料口11和出料口9,且达到能够辅助达到快速下料的目的,进一步的阻断料仓对下游设备的压力,避免物料搭桥和垮料,有效解决冒灰、物料喷流现象。
24.在使用时,主壳1上设置有上法兰,上法兰与料仓连接,主壳1下部设置有下法兰,
下法兰与下游设备连接,第一电机2和第二电机3通过齿轮传动带动下阀板8和上阀板10转动,第一电机2和第二电机3为减速电机,物料经由进料口11进入分料格栅16中,下阀板8转动180度后物料由出料口9排出,具体的过程如下,开启第一电机2和第二电机3,通过双电机驱动,防止径向力对主轴12的损坏,第一电机2和第二电机3驱动第一圆柱齿轮4转动,第一圆柱齿轮4带动第二圆柱齿轮5和第三圆柱齿轮6转动,第三圆柱齿轮6带动齿牙7和下阀板8转动,齿牙7带动主轴12转动,主轴12带动上阀板10和搅拌杆13转动,搅拌杆13能够辅助下料,避免堵料,物料通过进料口11依次进入到各个格栅空间,物料进入到格栅空间后通过出料口9落下,进而到达快速下料的目的。该控制阀能够阻断料仓对下游设备的压力,避免物料搭桥和垮料,有效解决冒灰、料喷流现象,防止物料卡料,双电机驱动,防止径向力对主轴损坏。本实施例结构设计简单合理,使用方便快捷,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25.如图6和图7所示,进行如下双电机设计说明,在单电机齿轮驱动时(图6),电机减速机在产生传递扭矩m的同时还会产生径向力f,f力经由齿轮传递给主轴o,再由主轴传递给轴承,当负载或扭矩m发生变化时,f力也会发生变化,会对轴承产生损伤;双电机齿轮驱动时(图7),两个电机减速机会产生大小相等方向相同的扭矩m,还会产生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径向力f,最终相互抵消无法作用在主轴o,从而避免主轴轴承的损伤。在单电机齿轮驱动时,当现场发生、发生、电机故障无法使用,此时上下游设备、涉及工位或整个系统可导致瘫痪。双驱动当出现此类情况是,只要有一个驱动时正常是可以在工作不饱和状态下继续工作,避免或一定程度降低了损失。
26.此外,本实施例中,底板14上开设有检修孔15,通过检修孔15的设置,便于使用者进行检修。
27.本实施例中,主轴12与上阀板10的连接处设置有上密封圈和上密封盘,上密封圈设置上密封盘内并贴合在主轴12上,主轴12与下阀板8的连接处设置有下密封圈和下密封盘,下密封圈设置下密封盘内并贴合在主轴12上,通过上密封圈、上密封盘、下密封圈和下密封盘的配合使用,能够增加该控制阀密封性,保证了该控制阀的正常使用。
28.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书所界定者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