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橡胶油用低熔点包袋热封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34986发布日期:2021-12-22 17:02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一种橡胶油用低熔点包袋热封袋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包装袋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橡胶油用低熔点包袋热封袋。


背景技术:

2.在橡胶制备行业中,橡胶油作为橡胶行业的主要原料,橡胶油能够改善橡胶的弹性、柔韧性、易加工性和易混炼性的物品,并且橡胶油本身和橡胶有着良好的相容性和亲和性,在改善橡胶加工过程中,可以减少混炼动力的消耗,促进各种辅料的均匀分散。
3.现有技术中,橡胶油的盛装均采用包装袋,pe袋进行盛装,该类包装袋在盛装有橡胶油后,运送至密闭式炼胶机进行投料时,不能使包装袋与物料一起投入至炼胶机内进行炼胶,进而在向密闭式炼胶机投料前,需要将包装袋撕开倒出橡胶油,降低了投料效率,而用后的包装袋当作废弃物被处理,造成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环保无毒,可随橡胶油一起投入炼胶设备中,使用不会产生包装垃圾,并且该包装袋与橡胶油具有相容性的橡胶油用低熔点包袋热封袋。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橡胶油用低熔点包袋热封袋,包括袋体,袋体的四周分别布设有热封线组件,热封线组件用于对袋体的四周进行热封,袋体内设置有中空的储液空腔,储液空腔内分别密封存放有橡胶油,袋体的外表面上布设有防滑组件。
7.以下是本实用新型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
8.袋体为低熔点包装薄膜制成,袋体的熔点为92
±
3℃。
9.进一步优化:热封线组件包括至少两个侧边热封线和至少两个端部热封线,所述侧边热封线分别布设袋体的左右两侧,端部热封线分别布设袋体的上下两端。
10.进一步优化:侧边热封线和端部热封线分别相互垂直布设。
11.进一步优化:侧边热封线的宽度为5
±
2mm,端部热封线的宽度为5
±
2mm。
12.进一步优化:袋体包括第一膜片和第二膜片,第一膜片和第二膜片相互平行布设,侧边热封线和端部热封线分别布设在第一膜片和第二膜片的四周用于对第一膜片和第二膜片的四周进行封装,使第一膜片和第二膜片之间形成封闭的储液空腔。
13.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一膜片和第二膜片的厚度为0.08
±
0.01mm。
14.进一步优化:防滑组件包括布设在袋体的两侧面上,且分别靠近储液空腔位置处的防滑凸起,防滑凸起用于增加袋体外表面的摩擦力。
15.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构思巧妙,结构合理,通过该橡胶油用低熔点包袋热封袋能够用于盛装橡胶油,袋体采用低熔点包装薄膜制成,且该袋体本身与橡胶具有很好的相容性,因此该袋体可以跟随橡胶油直接投入到炼胶设备中,使该袋体参与橡胶的熔炼,袋体可以迅速的融入到橡胶中,并且不会影响橡胶的性能,进而提高使用效果,无需对
包装袋进行撕开,进而大大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并且能够使该生产过程不会产生包装袋废弃物,进而不会造成资源浪费,实现环保节能,提高使用效果。
16.并且热封线组件采用小飞刀无拉伸热封技术制成,能够保障热封线的整体结构强度,并且全部热合牢固,进而提高密封强度,避免橡胶油出现泄露。
17.并且该橡胶油用低熔点包袋热封袋得到客户的一致好评,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具有经济效益。
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袋体的总体结构剖视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袋体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

袋体;11

第一膜片;12

第二膜片;2

储液空腔;3

热封线组件;31

侧边热封线;32

端部热封线;4

防滑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23.实施例:请参阅图1

3,一种橡胶油用低熔点包袋热封袋,包括袋体1,所述袋体1的四周分别布设有热封线组件3,所述热封线组件3用于对袋体1的四周进行热封,所述袋体1内设置有中空的储液空腔2,所述储液空腔2内分别密封存放有橡胶油,所述袋体1的外表面上布设有防滑组件。
24.在具体使用时,该袋体1本身与橡胶有着很好的相容性,因此该袋体1可以跟随橡胶油直接投入到炼胶设备中,使该袋体1参与橡胶的熔炼,并且该袋体1与橡胶具有很好的相容性,可以迅速的融入到橡胶中,并且不会影响橡胶的性能,进而提高使用效果,无需对包装袋进行撕开,进而大大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25.并且该袋体1随橡胶油直接投入到炼胶设备中,使该生产过程不会产生包装袋废弃物,进而不会造成资源浪费,实现环保节能,提高使用效果。
26.所述袋体1为低熔点包装薄膜制成,所述袋体1的熔点为92
±
3℃。
27.这样设计,袋体1整体采用低熔点包装薄膜制成,既可以使该袋体1与橡胶具有好的相容性,又可以防止橡胶油对袋体溶胀变形造成渗漏,因此该袋体1可以跟随橡胶油直接投入到炼胶设备中,使该袋体1参与橡胶的熔炼,进而不会产生包装袋废弃物,提高使用效果。
28.所述热封线组件3包括至少两个侧边热封线31和至少两个端部热封线32,所述侧边热封线31分别布设袋体1的左右两侧。
29.所述端部热封线32分别布设袋体1的上下两端,所述侧边热封线31和端部热封线32能够对袋体1的四周进行封装,使袋体1内形成封闭的储液空腔2。
30.所述侧边热封线31和端部热封线32分别相互垂直布设。
31.这样设计,通过侧边热封线31和端部热封线32能够对袋体1的四周进行封装,使袋体1内形成封闭的储液空腔2,并且通过该储液空腔2能够用于存放橡胶油,方便使用。
32.并且该侧边热封线31和端部热封线32整体结构稳固,热合牢固,不会出现泄露现
象,进而提高使用效果,并且该袋体1的整体结构强度大,方便进行运输和使用,提高使用效果。
33.所述侧边热封线31的宽度为5
±
2mm。
34.所述端部热封线32的宽度为5
±
2mm。
35.这样设计,能够提高该侧边热封线31和端部热封线32的整体结构强度,进而使该袋体1不会出现泄露现象,提高使用效果。
36.所述侧边热封线31和端部热封线32采用小飞刀无拉伸热封技术制成。
37.所述袋体1包括第一膜片11和第二膜片12,所述第一膜片11和第二膜片12相互平行布设,所述第一膜片11和第二膜片12经热压后形成侧边热封线31和端部热封线32。
38.所述侧边热封线31和端部热封线32分别布设在第一膜片11和第二膜片12的四周用于对第一膜片11和第二膜片12的四周进行封装,使第一膜片11和第二膜片12之间形成封闭的储液空腔2。
39.所述第一膜片11和第二膜片12通过该侧边热封线31和端部热封线32连接成一体。
40.这样设计,可使第一膜片11和第二膜片12经过热压后形成侧边热封线31和端部热封线32,并且通过侧边热封线31和端部热封线32用于将第一膜片11和第二膜片12连接成一体,进而能够在第一膜片11和第二膜片12之间形成储液空腔2,并且通过储液空腔2能够用于存放橡胶油,使该袋体1的整体结构简单,并且方便制造,能够大大减小制造工艺。
41.所述第一膜片11和第二膜片12的厚度为0.08
±
0.01mm。
42.在本实施例外,所述袋体1还可以采用一片膜片制成,所述膜片的两侧分别向内弯折并重合后经热压工艺在膜片上形成热封线,此时通过该热封线能够将膜片组成圆柱桶状结构,而后继续通过热压工艺压设侧边热封线31和端部热封线32后制备呈上述袋体1。
43.所述防滑组件包括布设在袋体1的两侧面上,且分别靠近储液空腔2位置处的防滑凸起4,所述防滑凸起4用于增加袋体1外表面的摩擦力。
44.这样设计,可通过防滑凸起4能够增加袋体1的摩擦阻力,进而提高该袋体1外表面的防滑效果,进而方便进行堆放和码垛,提高运输效果。
45.并且通过防滑凸起4还能够提高该袋体1的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进而提高使用效果。
46.所述防滑凸起4的横截面形状呈圆柱形,这样设计,使该防滑凸起4整体结构简单,方便制造,进而能够降低生产工艺,并且通过该防滑凸起4能够保证防滑效果,方便对袋体1进行堆放和码垛,并且通过该防滑凸起4还能够提高袋体1的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提高使用效果。
47.所述防滑凸起4采用压花设备在第一膜片11和第二膜片12上压印而成,方便生产和制造。
48.在制造该橡胶油用低熔点包袋热封袋时,首先将第一膜片11和第二膜片12引入自动包装机上,自动包装机牵引第一膜片11和第二膜片12移动,并通过热封组件在第一膜片11和第二膜片12上压设两侧边热封线31和底部的端部热封线32,此时可在第一膜片11和第二膜片12之间形成储液空腔2,并且储液空腔2的上方具有开口,而后通过该开口向储液空腔2内注入定量橡胶油,而后继续通过热封组件在第一膜片11和第二膜片12上压设上端的端部热封线32,此时可在第一膜片11和第二膜片12之间形成封闭的储液空腔2,并且通过该
储液空腔2用于存储橡胶油。
49.需要使用该盛装有橡胶油的橡胶油用低熔点包袋热封袋时,只需将该袋体1跟随橡胶油直接投入到炼胶设备中,使该袋体1参与橡胶的熔炼,并且该袋体1与橡胶具有很好的相容性,可以迅速的融入到橡胶中,并且不会影响橡胶的性能,进而提高使用效果。
50.当该橡胶油用低熔点包袋热封袋采用一片膜片进行制备时,首先将该膜片的两侧分别向内弯折并重合后经热压工艺在膜片上形成热封线,此时通过该热封线能够将膜片组成圆柱桶状结构,而后继续通过热压工艺压设底部的端部热封线32,此时在膜片的中部可形成储液空腔2,并且储液空腔2的上方具有开口,而后通过该开口向储液空腔2内注入定量橡胶油,而后继续通过热封组件在膜片上压设上端的端部热封线32,此时通过该上端的端部热封线32能够封装储液空腔2,并且通过该储液空腔2用于存储橡胶油,方便使用。
51.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与精神的情况下,对实施方式所进行的改变、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