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传送带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014707发布日期:2021-12-15 10:58阅读:74来源:国知局
一种传送带模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传送带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传送带模组。


背景技术:

2.在smt(surface mounted technology,表面贴装技术)工艺中,需要通过传送带运输pcb基板。基于目前市场行业pcb基板产品的尺寸多样性和差异性,以及需要与标准smt行业的对接,目前的传送带结构只能对应单一尺寸的pcb基板,不能很好地满足不同尺寸的pcb基板的生产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传送带模组,解决目前的传送带结构只能对应单一尺寸的pcb基板,不能很好地满足不同尺寸的pcb基板的生产需求的技术问题。
4.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传送带模组,包括:
5.组成第一运输线的第一运输轨道和第二运输轨道,所述第一运输轨道上设有两个第一连接座;
6.第一调节装置,所述第一调节装置包括第一调节动力源和两个第一丝杠,两个所述第一丝杠的一端受所述第一调节动力源同步驱动,另一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连接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运输轨道上设有两个第二螺母座,两个所述第二螺母座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丝杠螺纹连接;
7.组成第二运输线的第三运输轨道和第四运输轨道;
8.第二调节装置,所述第二调节装置包括第二调节动力源和两个第二丝杠,两个所述第二丝杠的一端受所述第二调节动力源同步驱动,另一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连接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运输轨道上设有两个第三螺母座,两个所述第三螺母座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丝杠螺纹连接;
9.第三调节装置,所述第三调节装置包括第三调节动力源和两个第三丝杠,两个所述第三丝杠的一端受所述第三调节动力源同步驱动,另一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连接座转动连接,所述第四运输轨道上设有两个第四螺母座,两个所述第四螺母座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三丝杠螺纹连接。
10.作为进一步优化的,所述第一调节动力源包括第一电机和安装在两个所述第一丝杠之间的第一同步带,所述第一电机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一丝杠连接在一起;
11.所述第二调节动力源包括第二电机和安装在两个所述第二丝杠之间的第二同步带,所述第二电机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二丝杠连接在一起;
12.所述第三调节动力源包括第三电机和安装在两个所述第三丝杠之间的第三同步带,所述第三电机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三丝杠连接在一起。
13.作为进一步优化的,所述第一连接座和所述第二螺母组,其中一个设有第一感应
器,另一个设有第一感应片;
14.所述第三螺母组和所述第四螺母组,其中一个设有第二感应器,另一个设有第二感应片。
15.作为进一步优化的,所述第二运输轨道和所述第三运输轨道相邻,所述第二螺母组和所述第三螺母组,其中一个设有第三感应器,另一个设有第三感应片。
16.作为进一步优化的,还包括侧边座,所述第四运输轨道与所述侧边座相邻,所述第四螺母组和所述侧边座,其中一个设有第四感应器,另一个设有第四感应片。
17.作为进一步优化的,所述第一运输轨道包括第一轨道座、安装在所述第一轨道座的第一传送组件和安装在所述第一轨道座上的第一压块,所述第一传送组件包括第一皮带,所述第一轨道座的上端开设有用于供所述第一皮带经过的第一容纳槽,所述第一压块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容纳槽的上方;
18.所述第二运输轨道包括第二轨道座、安装在所述第二轨道座的第二传送组件和安装在所述第二轨道座上的第二压块,所述第二传送组件包括第二皮带,所述第二轨道座的上端开设有用于供所述第二皮带经过的第二容纳槽,所述第一压块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容纳槽的上方;
19.所述第三运输轨道包括第三轨道座、安装在所述第三轨道座的第三传送组件和安装在所述第三轨道座上的第三压块,所述第三传送组件包括第三皮带,所述第三轨道座的上端开设有用于供所述第三皮带经过的第三容纳槽,所述第三压块部分位于所述第三容纳槽的上方;
20.所述第四运输轨道包括第四轨道座、安装在所述第四轨道座的第四传送组件和安装在所述第四轨道座上的第四压块,所述第四传送组件包括第四皮带,所述第四轨道座的上端开设有用于供所述第四皮带经过的第四容纳槽,所述第四压块部分位于所述第四容纳槽的上方。
21.作为进一步优化的,所述第一压块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皮带的上表面的间距小于0.5mm;
22.所述第二压块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皮带的上表面的间距小于0.5mm;
23.所述第三压块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三皮带的上表面的间距小于0.5mm;
24.所述第四压块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三皮带的上表面的间距小于0.5mm。
25.作为进一步优化的,所述第一轨道座上安装有第一推举组件,所述第一推举组件包括第一推板和驱动所述第一推板上下移动的第一推动力源;
26.所述第二轨道座上安装有第二推举组件,所述第二推举组件包括第二推板和驱动所述第二推板上下移动的第二推动力源;
27.所述第三轨道座上安装有第三推举组件,所述第三推举组件包括第三推板和驱动所述第三推板上下移动的第三推动力源;
28.所述第四轨道座上安装有第四推举组件,所述第四推举组件包括第四推板和驱动所述第四推板上下移动的第四推动力源。
29.作为进一步优化的,所述第一推板上安装有第一侧夹板,所述第一侧夹板与所述第一压块之间的间距可调节;
30.所述第二推板上安装有第二侧夹板,所述第二侧夹板与所述第二压块之间的间距
可调节;
31.所述第三推板上安装有第三侧夹板,所述第三侧夹板与所述第三压块之间的间距可调节;
32.所述第四推板上安装有第四侧夹板,所述第四侧夹板与所述第四压块之间的间距可调节。
33.作为进一步优化的,所述第一运输线上安装有第一限位组件,所述第一限位组件包括第一挡板和驱动所述第一挡板上下移动的第一限位动力源;
34.所述第二运输线上安装有第二限位组件,所述第二限位组件包括第二挡板和驱动所述第二挡板上移动的第二限位动力源。
35.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中的传送带模组设置有第一运输线和第二运输线,第一运输线和第二运输既可同时运行也可择一运行,且第一运输线和第二运输线可分别运输不同尺寸规格的pcb基板,可通过第一调节装置调节第一运输轨道与第二运输轨道的间距,可通过第二调节装置和/或第三调节装置调节第三运输轨道与第四运输轨道的间距,大大地提高了对不同尺寸规格的pcb基板的适用性,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尺寸规格的pcb基板的生产需求,同时不需要配置过多的生产线,显著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36.图1是实施例中的传送带模组的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37.图2是实施例中的传送带模组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38.图3是实施例中的传送带模组的第一调节装置、第二调节装置和第三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9.图4是实施例中的传送带模组的第一运输轨道的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40.图5是实施例中的传送带模组的第一运输轨道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41.图6是实施例中的传送带模组的第二运输轨道的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42.图7是实施例中的传送带模组的第二运输轨道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43.图8是实施例中的传送带模组的第三运输轨道的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44.图9是实施例中的传送带模组的第三运输轨道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45.图10是实施例中的传送带模组的第四运输轨道的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46.图11是实施例中的传送带模组的第四运输轨道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47.图中:1、第一运输轨道;11、第一连接座;12、第一感应器;13、第一轨道座;141、第一皮带;15、第一压块;16、第一推板;17、第一推动力源;18、第一侧夹板;2、第二运输轨道;21、第二螺母座;22、第一感应片;23、第三感应器;24、第二轨道座;251、第二皮带;26、第二压块;27、第二推板;28、第二推动力源;29、第二侧夹板;3、第三运输轨道;31、第三螺母座;32、第二感应片;33、第三感应片;34、第三轨道座;351、第三皮带;36、第三压块;37、第三推板;38、第三推动力源;39、第三侧夹板;4、第四运输轨道;41、第四螺母座;42、第二感应器;43、第四感应片;44、第四轨道座;451、第四皮带;46、第四压块;47、第四推板;48、第四推动力源;49、第四侧夹板;5、第一调节装置;511、第一电机;512、第一同步带;52、第一丝杠;6、第二调节装置;611、第二电机;612、第二同步带;62、第二丝杠;7、第三调节装置;711、第三电机;712、第三同步带;73、第三丝杠;8、侧边座;9、第四感应器;110、第一挡板;120、第一限
位动力源;210、第二挡板;220、第二限位动力源。
具体实施方式
48.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49.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在”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50.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5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传送带模组,如图1和图2所示,该传送带模组包括相互独立运行的第一运输线和第二运输线,第一运输线由第一运输轨道1和第二运输轨道2组成,第二运输线由第三运输轨道3和第四运输轨道4组成。第一运输轨道1上设有两个第一连接座11。
52.结合图3所示,该传送带模组还包括第一调节装置5,第一调节装置5包括第一调节动力源和两个第一丝杠52,两个第一丝杠52的一端受第一调节动力源同步驱动,两个第一丝杠52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第一连接座11转动连接,第二运输轨道2上设有两个第二螺母座21,两个第二螺母座21分别与两个第一丝杠52螺纹连接。第一运输轨道1的位置保持不变,第一调节动力源同步驱动两个第一丝杠52转动,通过第一丝杠52与第二螺母座21的配合使得第二运输轨道2沿第一丝杠52的轴向移动,实现调节第一运输轨道1与第二运输轨道2的间距,以适配不同尺寸规格的pcb基板。
53.结合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调节动力源包括第一电机511和安装在两个第一丝杠52之间的第一同步带512,第一电机511与其中一个第一丝杠52连接在一起,通过第一同步带512实现同步驱动两个第一丝杠52。
54.结合图3所示,该传送带模组还包括第二调节装置6,第二调节装置6包括第二调节动力源和两个第二丝杠62,两个第二丝杠62的一端受第二调节动力源同步驱动,两个第一丝杠52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第一连接座11转动连接,第三运输轨道3上设有两个第三螺母座31,两个第三螺母座31分别与两个第二丝杠62螺纹连接。第二调节动力源同步驱动两个第二丝杠62转动,通过第二丝杠62与第三螺母座31的配合使得第三运输轨道3沿第二丝杠62的轴向移动,实现调节第三运输轨道3与第四运输轨道4的间距,以适配不同尺寸规格的pcb基板。
55.结合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调节动力源包括第二电机611和安装在两个第二丝杠62之间的第二同步带612,第二电机611与其中一个第二丝杠62连接在一起,通过第
二同步带612实现同步驱动两个第二丝杠62。
56.结合图3所示,该传送带模组还包括第三调节装置7,第三调节装置7包括第三调节动力源和两个第三丝杠73,两个第三丝杠73的一端受第三调节动力源同步驱动,两个第三丝杠73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第一连接座11转动连接,第四运输轨道4上设有两个第四螺母组,两个第四螺母座41分别与两个第三丝杠73螺纹连接。第三调节动力源同步驱动两个第三丝杠73转动,通过第三丝杠73与第四螺母座41的配合使得第四运输轨道4沿第三丝杠73的轴向移动,实现调节第四运输轨道4与第三运输轨道3的间距,以适配不同尺寸规格的pcb基板。
57.结合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三调节动力源包括第三电机711和安装在两个第三丝杠73之间的第三同步带712,第三电机711与其中一个第三丝杠73连接在一起,通过第三同步带712实现同步驱动两个第三丝杠73。
58.本实施例中的传送带模组设置有第一运输线和第二运输线,第一运输线和第二运输既可同时运行也可择一运行,且第一运输线和第二运输线可分别运输不同尺寸规格的pcb基板,可通过第一调节装置5调节第一运输轨道1与第二运输轨道2的间距,可通过第二调节装置6和/或第三调节装置7调节第三运输轨道3与第四运输轨道4的间距,大大地提高了对不同尺寸规格的pcb基板的适用性,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尺寸规格的pcb基板的生产需求,同时不需要配置过多的生产线,显著降低了成本。
59.结合图4和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座11上安装有第一感应器12,结合图6和图7所示,第二螺母座21上安装有第一感应片22,当第一感应片22进入第一感应器12的感应区域时产生信号,以此避免第一运输轨道1与第二运输轨道2靠得过近或产生碰撞。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将第一感应器12安装在第二螺母座21上,将第一感应片22安装在第一连接座11上。
60.结合图8和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三螺母座31上安装有第二感应片32,结合图10和图11所示,第四螺母座41上安装有第二感应器42,当第二感应片32进入第二感应器42的感应区域是产生信号,以此避免第三运输轨道3与第四运输轨道4靠的过近或产生碰撞。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将第二感应片32安装在第四螺母座41上,将第二感应器42安装在第三螺母座31上。
61.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运输轨道2和第三运输轨道3相邻,结合图6和图7所示,第二螺母座21上安装有第三感应器23,结合图8和图9所示,第三螺母座31上安装有第三感应片33,当第三感应片33进入第三感应器23的感应区域时产生信号,以此避免第二运输轨道2与第三运输轨道3靠得过近或产生碰撞。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将第三感应器23安装在第三螺母座31上,将第三感应片33安装在第二螺母座21上。此外,第二感应片32和第三感应片33可以设计在同一个感应片上,同时与第二感应器42和第三感应器23配合。
62.结合图10和图1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传送带模组还包括侧边座8,第四运输轨道4与侧边座8相邻,第四螺母座41上安装有第四感应片43,侧边座8上安装有第四感应器9,当第四感应片43进入第四感应器9的感应区域时产生信号,以此避免第四运输轨道4与侧边座8靠得过近或产生碰撞。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将第四感应片43安装在侧边座8上,将第四感应器9安装在第四螺母座41上。此外,侧边座8上也可以安装有感应器与第三感应片33配合,以控制第三运输轨道3与侧边座8的距离。
63.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图4和图5所示,第一运输轨道1包括第一轨道座13、安装在第一轨道座13的第一传送组件和安装在第一轨道座13上的第一压块15,鉴于第一轨道座13可能较长,第一压块15可为等长的一个或累加等长的多个。第一传送组件包括第一皮带141,第一轨道座13的上端开设有用于供第一皮带141经过的第一容纳槽,第一压块15部分位于第一容纳槽的上方。第一压块15并不完全覆盖第一容纳槽,需留出第一皮带141承载pcb基板的位置。作为一种优化的方式,第一压块15的下表面与第一皮带141的上表面的间距小于0.5mm(毫米),以便于运输厚度为0.5mm(毫米)的pcb基板。第一压块15通过螺栓安装在第一轨道座13上,可以适当地控制第一压块15的安装高度,进而控制第一压块15的下表面与第一皮带141的上表面的间距,再结合设计初始间距,可使得该间距小于0.5mm。
64.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图6和图7所示,第二运输轨道2包括第二轨道座24、安装在第二轨道座24的第二传送组件和安装在第二轨道座24上的第二压块26,鉴于第二轨道座24可能较长,第二压块26可为等长的一个或累加等长的多个。第二传送组件包括第二皮带251,第二轨道座24的上端开设有用于供第二皮带251经过的第二容纳槽,第二压块26部分位于第二容纳槽的上方。第二压块26并不完全覆盖第二容纳槽,需留出第二皮带251承载pcb基板的位置。作为一种优化的方式,第二压块26的下表面与第二皮带251的上表面的间距小于0.5mm(毫米),以便于运输厚度为0.5mm(毫米)的pcb基板。第二压块26通过螺栓安装在第二轨道座24上,可以适当地控制第二压块26的安装高度,进而控制第二压块26的下表面与第二皮带251的上表面的间距,再结合设计初始间距,可使得该间距小于0.5mm。
65.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图8和图9所示,第三运输轨道3包括第三轨道座34、安装在第三轨道座34的第三传送组件和安装在第三轨道座34上的第三压块36,鉴于第三轨道座34可能较长,第三压块36可为等长的一个或累加等长的多个。第三传送组件包括第三皮带351,第三轨道座34的上端开设有用于供第三皮带351经过的第三容纳槽,第三压块36部分位于第三容纳槽的上方。第三压块36并不完全覆盖第三容纳槽,需留出第三皮带351承载pcb基板的位置。作为一种优化的方式,第三压块36的下表面与第三皮带351的上表面的间距小于0.5mm(毫米),以便于运输厚度为0.5mm(毫米)的pcb基板。第三压块36通过螺栓安装在第三轨道座34上,可以适当地控制第三压块36的安装高度,进而控制第三压块36的下表面与第三皮带351的上表面的间距,再结合设计初始间距,可使得该间距小于0.5mm。
66.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图10和图11所示,第四运输轨道4包括第四轨道座44、安装在第四轨道座44的第四传送组件和安装在第四轨道座44上的第四压块46,鉴于第四轨道座44可能较长,第四压块46可为等长的一个或累加等长的多个。第四传送组件包括第四皮带451,第四轨道座44的上端开设有用于供第四皮带451经过的第三容纳槽,第四压块46部分位于第四容纳槽的上方。第四压块46并不完全覆盖第四容纳槽,需留出第四皮带451承载pcb基板的位置。作为一种优化的方式,第四压块46的下表面与第四皮带451的上表面的间距小于0.5mm(毫米),以便于运输厚度为0.5mm(毫米)的pcb基板。第四压块46通过螺栓安装在第四轨道座44上,可以适当地控制第四压块46的安装高度,进而控制第四压块46的下表面与第四皮带451的上表面的间距,再结合设计初始间距,可使得该间距小于0.5mm。
67.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图4和图5所示,第一轨道座13上安装有第一推举组件,第一推举组件包括第一推板16和驱动第一推板16上下移动的第一推动力源17。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推动力源17为气缸,气缸的伸缩杆与第一轨道座13安装在一起,第一推板16与气缸安装
在一起。结合图6和图7所示,第二轨道座24上安装有第二推举组件,第二推举组件包括第二推板27和驱动第二推板27上下移动的第二推动力源28。该传送带模组可以配合点胶设备使用,传输至特定位置时,通过第一推板16和第二推板27将pcb基板向上推起,然后进行点胶。结合图8和图9所示,第三轨道座34上安装有第三推举组件,第三推举组件包括第三推板37和驱动第三推板37上下移动的第三推动力源38。结合图10和图11所示,第四轨道座44上安装有第四推举组件,第四推举组件包括第四推板47和驱动第四推板47上下移动的第四推动力源48。传输至特定位置时,通过第三推板37和第四推板47将pcb基板向上推起,然后进行点胶。
68.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图4和图5所示,第一推板16上安装有第一侧夹板18,第一侧夹板18与第一压块15之间的间距可调节,该间距的调节可通过调节第一推板16与第一轨道座13的间距和/或调节第一推板16与第一侧夹板18的间距实现。第一侧夹板18与第一压块15之间的间距可适配板边为3mm的pcb基板,使得本实施例中的传送带模组可传输板边为3mm的pcb基板。结合图6和图7所示,第二推板27上安装有第二侧夹板29,第二侧夹板29与第二压块26之间的间距可调节,该间距的调节可通过调节第二推板27与第二轨道座24的间距和/或调节第二推板27与第二侧夹板29的间距实现。第二侧夹板29与第二压块26之间的间距可适配板边为3mm的pcb基板,使得本实施例中的传送带模组可传输板边为3mm的pcb基板。结合图8和图9所示,第三推板37上安装有第三侧夹板39,第三侧夹板39与第三压块36之间的间距可调节,该间距的调节可通过调节第三推板37与第三轨道座34的间距和/或调节第三推板37与第三侧夹板39的间距实现。第三侧夹板39与第三压块36之间的间距可适配板边为3mm的pcb基板,使得本实施例中的传送带模组可传输板边为3mm的pcb基板。结合图10和图11所示,第四推板47上安装有第四侧夹板49,第四侧夹板49与第四压块46之间的间距可调节,该间距的调节可通过调节第四推板47与第四轨道座44的间距和/或调节第四推板47与第四侧夹板49的间距实现。第四侧夹板49与第四压块46之间的间距可适配板边为3mm的pcb基板,使得本实施例中的传送带模组可传输板边为3mm的pcb基板。
69.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图4所示,第一运输线上安装有第一限位组件,第一限位组件安装在第一轨道座13上。第一限位组件包括第一挡板110和驱动第一挡板110上下移动的第一限位动力源120,第一限位组件位于第一推举组件的前方。当该传送带模组与点胶设备配合使用时,为防止pcb基板传输过头,第一挡板110升起阻挡在前方。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限位组件也可以安装在第二轨道座24上,此外,第一运输线安装一个或两个第一限位组件都可以。
70.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图10所示,第二运输线上安装有第二限位组件,第二限位组件安装在第四轨道座44上。第二限位组件包括第二挡板210和驱动第二挡板210上下移动的第二限位动力源220,第二限位组件位于第四推举组件的前方。当该传送带模组与点胶设备配合使用时,为防止pcb基板传输过头,第二挡板210升起阻挡在前方。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限位组件也可以安装在第二轨道座24上,此外,第二运输线安装一个或两个第二限位组件都可以。
71.本实施例中的传送带模组中第一运输线和第二运输线都可以依据产品的宽度进行调节,不仅可以适用于各种不同尺寸规格的pcb基板,同时可以与标准smt双线对接,可以传送宽度50mm的pcb基板、厚度0.5mm的pcb基板、板边3mm的pcb基板和正反面30mm的基板等
各种特殊尺寸规格的pcb基板。以上具体实施例仅仅是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解释,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实质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