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斜向变角度拉索提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045572发布日期:2021-12-15 13:35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斜向变角度拉索提升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预应力钢结构施工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斜向变角度拉索提升装置。


背景技术:

2.预应力钢结构是将现代预应力技术应用到如网架、网壳、立体桁架等空间网格结构以及索、杆组成的张力结构中而形成的一类新型杂交结构体系,如张弦梁、弦支穹顶、索桁架、索网、斜拉/悬吊结构、索拱、预应力桁架、张拉膜结构等。会展中心、体育场馆、飞机场、火车站、工业厂房等钢屋盖结构中近年来大量采用了预应力钢结构。
3.拉索是预应力钢结构中建立预应力的关键构件。随着预应力钢结构的快速发展,结构形式日益多样化,拉索规格与样式不断推陈出新,拉索的施工安装必须根据结构和拉索本身的具体形式选择合适的方法。常用的拉索安装方法有:1、散装法;2、爬升法;3、提升法;4、带索累积滑移法等。
4.提升法主要用于弦支结构的拉索安装中,在拉索提升点对应的正上方的钢结构上设置提升装置,包括:提升工装、千斤顶、提升用钢绞线;下部拉索提升点位置要设置与提升钢绞线的连接装置,可以采用吊装带和卡环等。上述提升装置在安装时,千斤顶的安装以及位置不便控制,不便于现场施工。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斜向变角度拉索提升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便于控制的优点。
6.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提升装置在安装时,千斤顶的安装以及位置不便控制,不便于现场施工。
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8.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斜向变角度拉索提升装置,包括提升钢绞线、穿接在提升钢绞线上的提升千斤顶、连接在提升钢绞线下端用于与索夹连接的下部连接叉耳以及连接在提升钢绞线上端用于与钢结构连接的提升工装,
9.所述提升工装包括分别夹持在提升千斤顶两端的上底座和下底座,所述上底座和下底座通过连接杆连接,所述上底座和下底座上分别开设有供提升钢绞线穿过的穿孔,所述上底座背离下底座的一侧固设有用于与钢结构连接的上部连接叉耳。
10.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斜向变角度拉索提升装置,进一步的,所述提升千斤顶与下底座通过螺栓连接固定。
11.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斜向变角度拉索提升装置,进一步的,所述上底座上固设有托块,所述托块承托在提升千斤顶底部。
12.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斜向变角度拉索提升装置,进一步的,所述上部连接叉耳包括两道相互平行的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垂直固设在上底座上且所述穿孔位于两个
第一连接板之间,所述第一连接板上开设有销钉孔。
13.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斜向变角度拉索提升装置,进一步的,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板之间、穿孔两侧固设有两道肋板。
14.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斜向变角度拉索提升装置,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外侧对应上底座四角位置分别固设有两道相互平行的梯形板,所述梯形板分别与第一连接板和上底座固结,所述连接杆穿设在两梯形板之间。
15.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斜向变角度拉索提升装置,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板上开设有腰形孔,所述腰形孔位于销钉孔和上底座之间。
16.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斜向变角度拉索提升装置,进一步的,所述下部连接叉耳包括矩形板、第二连接板以及加强板,所述矩形板上开设有供提升钢绞线穿过的穿孔,两个相互平行的所述第二连接板垂直固设在矩形板上,且所述第二连接板位于穿孔两侧,所述第二连接板上开设有销钉孔,所述加强板固设在两第二连接板之间、穿孔两侧;所述提升钢绞线的下端设有锚具。
17.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斜向变角度拉索提升装置,进一步的,所述提升钢绞线上于提升千斤顶的上部设有安全锚。
18.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9.1.本技术通过设置提升工装,将提升千斤顶设置在提升工装内,为提升千斤顶提供安装空间,同时便于控制提升千斤顶的位置;
20.2.通过设置上底座与既有钢结构上与预留索孔连接,避免在永久结构上焊接的工作,安装方便,不影响既有结构;
21.3.利用托块对提升千斤顶进行承托,最大程度的保证了千斤顶和钢绞线在同一条直线上,减少提升过程中钢绞线弯折,确保施工安全性;此外通过销轴连接保证了提升过程中角度实时变化,进一步减少钢绞线的弯折。
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突出提升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突出下部连接叉耳的结构示意图。
26.附图标记:
27.1、提升钢绞线;2、提升千斤顶;3、下部连接叉耳;31、矩形板;32、第二连接板;33、加强板;34、锚具;4、提升工装;41、上底座;42、下底座;43、托块;44、连接杆;45、第一连接板;46、销钉孔;47、肋板;48、梯形板;49、腰形孔;5、索夹;6、钢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28.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斜向变角度拉索提升装置包括提升钢绞线1、穿接在提升钢绞线1上端的提升千斤顶2、连接在提升钢绞线1下端用于与索夹5连接的下部连接叉耳3以及连接在提升钢绞线1上端用于与钢结构6连接的提升工装4。
29.结合图1和图2,提升工装4包括分别夹持在提升千斤顶2两端上底座41和下底座
42,提升千斤顶2通过螺栓与下底座42连接固定,上底座41上固设有托块43,托块43承托在提升千斤顶2的底部,保证提升千斤顶2与提升钢绞线1位于同一条直线上,减少提升过程中提升钢绞线1弯折,确保施工安全性。上底座41和下底座42通过四根连接杆44连接,连接杆44采用精轧螺纹钢,四根连接杆44分别设置在上、下底座42的四角位置,且提升千斤顶2位于四根连接杆44之间;上底座41和下底座42对应连接杆44的位置开设有螺纹孔,连接杆44穿过螺纹孔通过螺母与上、下底座42可拆卸连接。上底座41和下底座42上分别开设有供提升钢绞线1穿过的穿孔,上底座41背离下底座42的一侧固设有用于与钢结构6连接的上部连接叉耳。
30.上部连接叉耳包括两道相互平行的第一连接板45,第一连接板45垂直焊接在上底座41上且穿孔位于两个第一连接板45之间,第一连接板45上开设有销钉孔46,通过销钉与钢结构6上预留索孔连接。两个第一连接板45之间、穿孔的两侧固设有两道肋板47,肋板47分别与两个第一连接板45、上底座41焊接固定,增加上部连接叉耳的结构强度。
31.第一连接板45的外侧对应上底座41四角位置分别固设有两道相互平行的梯形板48,梯形板48分别与第一连接板45和上底座41焊接固定,其中内侧的梯形板48尺寸大于外侧的梯形板48尺寸。连接杆44穿设在两梯形板48之间。
32.第一连接板45上开设有腰形孔49,腰形孔49位于销钉孔46和上底座41之间,在提升钢绞线1穿出提升千斤顶2之后,能够通过腰形孔49向提升工装4两侧分散。
33.结合图1和图3,下部连接叉耳3包括矩形板31、第二连接板32以及加强板33,矩形板31上开设有供提升钢绞线1穿过的穿孔,提升钢绞线1穿过穿孔通过锚具34锁定。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二连接板32垂直焊接在矩形板31上,且第二连接板32位于穿孔两侧,第二连接板32上开设有销钉孔46,用于通过销钉与索夹5连接。加强板33固设在两个第二连接板32之间、穿孔两侧,加强板33分别与第二连接板32和矩形板31焊接固定。
34.进一步的,为了增加施工的安全性,在提升钢绞线1上于提升千斤顶2的上部设置安全锚,防止提升钢绞线1滑脱。
35.本技术通过设置提升工装4,将提升千斤顶2设置在提升工装4内,为提升千斤顶2提供安装空间,同时便于控制提升千斤顶2的位置;并且通过设置上底座41与既有钢结构6上与预留索孔连接,避免在永久结构上焊接的工作,安装方便,不影响既有结构;利用托块43对提升千斤顶2进行承托,最大程度的保证了千斤顶和钢绞线在同一条直线上,减少提升过程中钢绞线弯折,确保施工安全性;此外通过销轴连接保证了提升过程中角度实时变化,进一步减少钢绞线的弯折。
36.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