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载带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49228发布日期:2021-12-22 20:47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一种载带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载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载带结构。


背景技术:

2.随着半导体行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子器件开始采用载带结构来辅助电子器件的包装使用。在使用载带包装以及运输电子器件时,需要先将电子器件(元器件)容置在载带的口袋部中,再将盖带封合至载带的封合面,使得电子器件(元器件)保持在载带的口袋部中,实现电子器件(元器件)的封存,以便对电子器件(元器件)进行保存以及运输。
3.现有的载带结构在对电子器件(元器件)拾取过程中,存在电子器件(元器件)卡在载带凹槽中的现象,易导致电子器件(元器件)拾取困难,而且现有的载带凹槽较深,吸嘴进入凹槽内部对电子器件(元器件)进行拾取的行程太长,存在拾取效率低下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载带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载带结构,包括载带,所述载带上等间距设有容纳元器件的凹槽,所述凹槽一端的载带上均设有定位孔;所述凹槽底部的中央设有真空孔;所述凹槽的侧壁中央均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内部活动设有拨动件;所述拨动件包括活动杆一和活动杆二;所述活动杆一和活动杆二分别设置于容纳槽的上下两端并相互平行,所述活动杆一和活动杆二之间设有联动机构,使活动杆一受到吸嘴挤压下翻时通过联动机构带动活动杆二上抬,将放置在凹槽中的元器件抬起。
6.优选的,上述一种载带结构中,所述凹槽侧壁倾斜向下设置。
7.基于上述技术特征,使吸嘴进入凹槽中吸附元器件时,可以更好地进行导向,增加元器件与凹槽的分离空间,避免吸嘴拾取元器件过程中与凹槽出现卡涩现象。
8.优选的,上述一种载带结构中,所述联动机构包括驱动齿、传动带和联动齿;所述驱动齿和联动齿分别转动连接于容纳槽的上下端,所述驱动齿位于活动杆一一端的正下方,所述联动齿位于活动杆二一端的正上方;所述传动带套装于驱动齿和联动齿之间,使驱动齿和联动齿同步转动,且传动带呈“8”字型结构。
9.基于上述技术特征,联动机构可以通过驱动齿的转动,使得联动齿在传动带的作用下同步转动,使得活动杆一转动时可以通过联动机构带动活动杆二同步转动;而“8”字型结构的传动带,可以使得驱动齿和联动齿在转动过程中保持相反的转动方向,即驱动齿正向转动时联动齿反向转动,驱动齿反向转动时联动齿正向转动,保证活动杆一下翻时通过联动机构带动活动杆二上抬,使得上抬的活动杆二将元器件顶起,使元器件与载带凹槽更好地分离,缩短吸嘴拾取元器件行程。
10.优选的,上述一种载带结构中,所述驱动齿和联动齿的一侧分别设有连接部三和连接部四;所述传动带套设在连接部三和连接部四之间;所述连接部三通过固定轴一与容纳槽连接,所述连接部四通过固定轴二与容纳槽连接。
11.基于上述技术特征,驱动齿和联动齿可以通过固定轴一和固定轴二稳定设置在容纳槽内部,并在连接部三和连接部四的作用下绕固定轴一和固定轴二转动,使得驱动齿和联动齿之间可以在传动带的作用下同步转动,实现活动杆一和活动杆二的联动。
12.优选的,上述一种载带结构中,所述活动杆一的一端设有连接部一,所述连接部一通过活动轴一与容纳槽转动连接;所述连接部一的外侧设有齿条一,使活动杆一绕活动轴一转动时,齿条一与驱动齿相互啮合。
13.基于上述技术特征,活动杆一在转动过程中可以在凹槽中翻折并收缩到容纳槽中,有效利用载带凹槽的空间,使得活动杆一驱动联动机构运转时不影响吸嘴的下降,保证装置稳定使用。
14.优选的,上述一种载带结构中,所述活动杆二的一端设有连接部二,所述连接部二通过活动轴二与容纳槽转动连接;所述连接部二的外侧设有齿条二,齿条二与联动齿相互啮合,使活联动齿转动时咬合齿条二带动活动杆二绕活动轴二转动。
15.基于上述技术特征,活动杆二可以收纳在容纳槽中,使得活动杆二在转动过程中可以在凹槽中翻折,有效利用载带凹槽的空间,使得活动杆一驱动联动机构运转时带动活动杆二翻折,将置于凹槽底部的元器件顶起,实现元器件与载带凹槽的分离,提高吸嘴拾取元器件的便捷性和效率。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7.1)该载带结构,通过采用相互平行的活动杆一和活动杆二组成拨动件并通过联动机构连接活动杆一和活动杆二,使得吸嘴进入载带凹槽中对元器件进行拾取时,可以挤压拨动件的活动杆一下翻,使得联动机构带动活动杆二上抬,将放置在凹槽底部的元器件抬起,使得吸嘴在下降过程中可以带动元器件与凹槽底部分离,不仅避免了元器件在凹槽底部卡涩,还缩短了吸嘴的拾取行程,提高了吸嘴的拾取效率;
18.2)该载带结构,通过采用倾斜设置的凹槽侧壁以及在凹槽侧壁中设置容纳拨动件的容纳槽,使得载带凹槽具有充足的活动空间,使得拨动件具有一定的容纳空间,使得吸嘴进入凹槽的过程中可以更好地进行导向,增加元器件与凹槽的分离空间,使得拨动件可以对元器件与凹槽进行更好地分离,避免吸嘴拾取元器件过程中与凹槽出现卡涩现象。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俯视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侧剖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初始状态下的局部侧剖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吸嘴吸取状态下的侧剖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5.图6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6.图7为本实用新型活动杆一与驱动齿连接处的局部侧视结构示意图;
27.图8为本实用新型活动杆二与联动齿连接处的局部俯视结构示意图。
28.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29.1、元器件;2、定位孔;3、载带;4、拨动件;41、活动杆一;411、活动轴一;412、连接部一;413、齿条一;42、活动杆二;421、活动轴二;422、连接部二;423、齿条二;5、真空孔;6、凹槽;61、容纳槽;7、吸嘴;8、联动机构;81、驱动齿;811、固定轴一;812、连接部三;82、传动带;83、联动齿;831、固定轴二;832、连接部四。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1.请参阅图1

8,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载带结构,包括载带3,所述载带3上等间距设有容纳元器件1的凹槽6,所述凹槽6一端的载带3上均设有定位孔2;所述凹槽6底部的中央设有真空孔5;所述凹槽6的侧壁中央均设有容纳槽61,所述容纳槽61内部活动设有拨动件4;所述拨动件4包括活动杆一41和活动杆二42;所述活动杆一41和活动杆二42分别设置于容纳槽61的上下两端并相互平行,所述活动杆一41和活动杆二42之间设有联动机构8,使活动杆一41受到吸嘴7挤压下翻时通过联动机构8带动活动杆二42上抬,将放置在凹槽6中的元器件1抬起,使得吸嘴7在下降过程中可以带动元器件1与凹槽6底部分离,不仅避免了元器件1在凹槽6底部卡涩,还缩短了吸嘴7的拾取行程,提高了吸嘴7的拾取效率;
32.请参看说明书附图中图2、3和4:其中,所述凹槽6侧壁倾斜向下设置;本实施例中,倾斜向下设置的凹槽6可以使吸嘴7进入凹槽6中吸附元器件1时,提供充足的活动空间,使得吸嘴7可以更好地进行导向,增加元器件1与凹槽6的分离空间,避免吸嘴7拾取元器件1过程中与凹槽6出现卡涩现象,提高元器件1拾取的便捷性;
33.请参看说明书附图中图3:其中,所述联动机构8包括驱动齿81、传动带82和联动齿83;所述驱动齿81和联动齿83分别转动连接于容纳槽61的上下端,所述驱动齿81位于活动杆一41一端的正下方,所述联动齿83位于活动杆二42一端的正上方;所述传动带82套装于驱动齿81和联动齿83之间,使驱动齿81和联动齿83同步转动,且传动带82呈“8”字型结构;本实施例中,所述联动机构8可以通过驱动齿81的转动,使得联动齿83在传动带82的作用下同步转动,使得活动杆一41转动时可以通过联动机构8带动活动杆二42同步转动;而“8”字型结构的传动带82,可以使得驱动齿81和联动齿83在转动过程中保持相反的转动方向,即驱动齿81正向转动时联动齿83反向转动,驱动齿81反向转动时联动齿83正向转动,保证活动杆一41下翻时通过联动机构8带动活动杆二42上抬,使得上抬的活动杆二42将元器件1顶起,使元器件1与载带3凹槽6更好地分离,缩短吸嘴7拾取元器件1的行程;
34.请参看说明书附图中图5

8:其中,所述驱动齿81和联动齿83的一侧分别设有连接部三812和连接部四832;所述传动带82套设在连接部三812和连接部四832之间;所述连接部三812通过固定轴一811与容纳槽61连接,所述连接部四832通过固定轴二831与容纳槽61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齿81和联动齿83可以通过固定轴一811和固定轴二831稳定设置在容纳槽61内部,并在连接部三812和连接部四832的作用下绕固定轴一811和固定轴二
831转动,使得驱动齿81和联动齿83之间可以在传动带82的作用下同步转动,实现活动杆一41和活动杆二42的联动;
35.请参看说明书附图中图5和7:其中,所述活动杆一41的一端设有连接部一412,所述连接部一412通过活动轴一411与容纳槽61转动连接;所述连接部一412的外侧设有齿条一413,使活动杆一41绕活动轴一411转动时,齿条一413与驱动齿81相互啮合;本实施例中,所述活动杆一41在转动过程中可以在凹槽6中翻折并收缩到容纳槽61中,有效利用载带3凹槽6的空间,使得活动杆一41驱动联动机构8运转时不影响吸嘴7的下降,保证装置稳定使用;
36.请参看说明书附图中图6和8:其中,所述活动杆二42的一端设有连接部二422,所述连接部二422通过活动轴二421与容纳槽61转动连接;所述连接部二422的外侧设有齿条二423,齿条二423与联动齿83相互啮合,使活联动齿83转动时咬合齿条二423带动活动杆二42绕活动轴二421转动;本实施例中,所述活动杆二42可以收纳在容纳槽61中,使得活动杆二42在转动过程中可以在凹槽6中翻折,有效利用载带3凹槽6的空间,使得活动杆一41驱动联动机构8运转时带动活动杆二42翻折,将置于凹槽6底部的元器件1顶起,实现元器件1与载带3凹槽6的分离,提高吸嘴7拾取元器件1的便捷性和效率;
37.本实施例中,所述活动杆一41的活动轴一411上套设有扭簧(图中未示出),拨动件4初始状态下,活动杆二42贴合在凹槽6的容纳槽61底部,保持活动杆一41和活动杆二42相互平行,以便吸嘴7进入凹槽6内部对元器件1进行拾取时,吸嘴7挤压活动杆一41使得扭簧变形,使得活动杆一41受压翻转过程中可以联动活动杆二42翻转,并在吸嘴7拾取元器件1脱离凹槽6后,活动杆一41在扭簧的回弹力作用下复位,活动杆二42在重力作用下以及联动机构8的作用下复位,使得拨动件4回到初始状态,以便拨动件4的重复使用;
38.本实施例中,所述活动杆一41的齿条一413设置在连接部一412的右端面,所述活动杆二42的齿条二423设置在连接部一412的上端面,保证活动杆一41在翻转一定角度后才会与联动机构8的驱动齿81相互啮合,避免活动杆一41和活动杆二42相互抵触影响吸嘴7对元器件1的拾取。
39.工作原理
40.该载带结构在使用时,吸嘴7挤压拨动件4的活动杆一41下翻,使得活动杆一41下翻过程中通过齿条一413咬合联动机构8的驱动齿81旋转,使得旋转的驱动齿81在传动带82的作用下带动联动齿83同步旋转,进而使得联动齿83咬合活动杆二42的齿条二423转动,带动活动杆二42上抬,将放置在凹槽6底部的元器件1抬起,使得吸嘴7在下降过程中可以带动元器件1与凹槽6底部分离,不仅避免了元器件1在凹槽6底部卡涩,还缩短了吸嘴7的拾取行程,提高了吸嘴7的拾取效率。
41.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2.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
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受权利要求书和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