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式多导线同步放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51350发布日期:2021-12-22 21:18阅读:80来源:国知局
一种移动式多导线同步放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放线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移动式多导线同步放线装置。


背景技术:

2.放线机,是一种与绞线机配套,起到放线作用的电线电缆辅助设备,放线机一般可以分为主动退扭放线机、立式动力放线机、双轴动力放线机、双轴多头拉丝盘主动放线机、无轴式放线机等几种;目前的一些放线装置,是由底座与放线架等组成;但是目前的一些工厂多条线需同时作业时,采用对应多台放线机放线,放线机占用空间大,同时在一些放线机进行移动时,由于一些路面的坎坷,使放线机在经过不平坦路段时,放线机易出现震动的情况,并使装置内部的结构出现松动与磨损的情况,进而使放线机的使用寿命降低,使放线机对线缆的放线出现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移动式多导线同步放线装置,能够解决放线机在经过不平坦路段时,放线机易出现震动的情况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移动式多导线同步放线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底部设置有移动轮,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箱体,箱体的内部为中空结构,箱体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控制柜,箱体的内部设置有震动减缓装置,控制柜的内部为中空结构,控制柜的内部设置有动力机构,控制柜的顶部设置有控制机构,控制柜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动力轴,动力轴的右端转动贯穿控制柜的左侧并延伸至控制柜的内部,动力轴的右端与控制柜内部动力机构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支撑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固定块的后侧设置有感应器,感应器的输出端与控制机构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固定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轴,固定轴的表面活动套接有第一弹簧,固定轴的表面设置有支撑轴,支撑轴的表面转动连接有传动轮。
5.优选的,所述震动减缓装置包括第一支撑块,第一支撑块的底部与箱体内部的下表面固定连接,第一支撑块的内部为中空结构,第一支撑块以两个第一支撑块为一组,第一支撑块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二支撑块,两个第二支撑块之间转动连接有转动板,转动板以其中点为转动点,转动板的底部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第三弹簧的底端与箱体的内部下表面固定连接,箱体内部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的顶端与控制柜的底部固定连接。
6.优选的,所述控制柜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传动杆,传动杆的底部与转动板的顶部相接触。
7.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撑块的底部固定连接与第一支撑块内部滑动连接的活塞。
8.优选的,所述控制柜的右侧设置有滚轮。
9.优选的,所述控制柜的底部设置有橡胶层。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1.(1)、该移动式多导线同步放线装置,通过第三弹簧对转动板左右两端的相对作用力,同时通过转动板左右两端对传动杆与控制柜底部的相对作用力,使传动杆传递的震动冲击力得到再次减缓,同时通过第一支撑块与第二弹簧合理分布使装置的力学性能和稳定效果得到增加,使转动板的受力更加均匀,使得缓冲力变大,使装置可以更加顺利的对控制柜产生的震动冲击力进行减缓。
12.(2)、该移动式多导线同步放线装置,通过活塞使第一支撑块的内部形成密封的空间,使第二支撑块带动活塞在第一支撑块的内部向下移动,并对第一支撑块内部的空气进行压缩,使空气对第二支撑块的作用力对传递至第二支撑块的震动冲力得到再次减缓,使控制柜内部的结构得到更好的防护,使冲力得到最大化的减缓,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冲击力造成的震动,使装置内部的结构出现松动与磨损的情况。
13.(3)、该移动式多导线同步放线装置,通过外部电脑编程软件数字化驱动,精准控制各放线驱动,确保送线松紧、平衡、方向、中心距等前端设备有效运行所需电线保持的状态,通过多台电机集中控制,能有效保证机械动作一致,并通过感应器对放线的线缆进行感应,同时外部电脑控制单元对每个动力机构内的电机按驱动程序预设进行控制送线动作,并由每个感应器对动作进行监控,发生偏差,电脑系统收到感应器感应回馈的信息后自动进行对动力机构调整,使动力机构可以更加稳定的对线缆进行放线。
附图说明
1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同步放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箱体剖视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支撑块剖视示意图。
18.附图标记:底座1、移动轮2、箱体3、感应器4、固定块5、支撑板6、第一弹簧7、支撑轴8、动力轴9、控制柜10、固定轴11、传动轮12、橡胶层13、第二弹簧14、传动杆15、第一支撑块16、第二支撑块17、第三弹簧18、转动板19、滚轮20、活塞21。
具体实施方式
19.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2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
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22.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3.实施例一:
24.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移动式多导线同步放线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的底部设置有移动轮2,推动底座1可以使移动轮2进行转动,从而使底座1进行移动,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箱体3,箱体3的内部为中空结构,箱体3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控制柜10,箱体3的内部设置有震动减缓装置,控制柜10的内部为中空结构,控制柜10的内部设置有动力机构,动力机构为现有结构在此不做过多赘述,动力机构采用多台电机集中控制,能有效保证机械动作一致,控制柜10的顶部设置有控制机构,控制机构为现有结构在此不做过多赘述,控制机构可以控制动力机构进行运作,控制柜10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动力轴9,动力轴9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个动力轴9呈镜像方式在控制柜10的左右两侧设置,动力轴9的右端转动贯穿控制柜10的左侧并延伸至控制柜10的内部,动力轴9的右端与控制柜10内部动力机构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使动力机构进行运作可以带动动力轴9进行转动,动力轴9上可以放置卷线辊,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6,支撑板6的位于箱体3的前侧且与箱体3互不接触,支撑板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5,固定块5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个固定块5以两个为一组,多组固定块5呈镜像方式在支撑板6的顶部设置,固定块5的后侧设置有感应器4,感应器4为现有结构,在此不做过多赘述,感应器4的输出端与控制机构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感应器4可以对控制机构传输数据,感应器4可以对放线的线缆进行感应,同时外部电脑控制单元对每个动力机构内的电机按驱动程序预设进行控制送线动作,并由每个感应器对动作进行监控,发生偏差,电脑系统收到感应器4感应回馈的信息后自动进行对动力机构调整,使动力机构可以更加稳定的对线缆进行放线,固定块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轴11,固定轴11的表面活动套接有第一弹簧7,固定轴11的表面设置有支撑轴8,支撑轴8的表面转动连接有传动轮12,传动轮12位于两个固定轴11之间且与固定轴11互不接触,支撑轴8上设置有螺栓,通过螺栓可以使支撑轴8的位置得到固定与固定解除,使支撑轴8可以在固定轴11的表面进行上下移动与固定,线缆可以从传动轮12的表面进行移动;
25.使卷线辊放置在动力轴9上,使线缆从传动轮12的表面与两个固定轴11之间穿过,通过控制机构使动力机构进行运作,从而使动力轴9进行转动,使卷线辊可以对线缆进行收放线,同时使用电脑编程软件数字化驱动,精准控制各放线驱动,确保送线松紧、平衡、方向、中心距等前端设备有效运行所需电线保持的状态,通过多台电机集中控制,能有效保证机械动作一致,并通过感应器4对放线的线缆进行感应,同时外部电脑控制单元对每个动力机构内的电机按驱动程序预设进行控制送线动作,并由每个感应器对动作进行监控,发生偏差,电脑系统收到感应器4感应回馈的信息后自动进行对动力机构调整,使动力机构可以更加稳定的对线缆进行放线,同时转动螺栓,使支撑轴8的固定解除并与第一弹簧7的顶端相接触,通过线缆在传动轮12的表面进行移动时,使传动轮12与支撑轴8向下进行移动,并使第一弹簧7进行压缩,同时通过第一弹簧7的压缩与复位使传动轮12与支撑轴8进行向下移动与复位,从而使线缆在进行放线时,可以始终保持张紧使装置可以更加稳定的对线缆进行放线;
26.实施例二;
27.请参阅图2

3,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震动减缓装置包括第一支撑块16,第一支撑块16的底部与箱体3内部的下表面固定连接,第一支撑块16的内部为中空结构,第一支撑块16的数量为多个,第一支撑块16以两个第一支撑块16为一组,多组第一支撑块16等距设置在箱体3内部的下表面上,若干个第一支撑块16的内部设置有相同的结构,第一支撑块16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二支撑块17,两个第二支撑块17之间转动连接有转动板19,转动板19以其中点为转动点,转动板19的底部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18,第三弹簧18的底端与箱体3的内部下表面固定连接,控制柜10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传动杆15,传动杆15的底部与转动板19的顶部相接触,通过传动杆15向下移动,可以使转动板19进行转动,箱体3内部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14,第二弹簧14的顶端与控制柜10的底部固定连接;
28.进一步地,第二支撑块17的底部固定连接与第一支撑块16内部滑动连接的活塞21,活塞21为现有结构,在此不做过多赘述,通过活塞21使第一支撑块16的内部形成密封的空间;
29.进一步地,控制柜10的右侧设置有滚轮20,滚轮20可以在控制柜10与箱体3之间进行滚动,通过滚轮20的滚动使控制柜10与箱体3之间的摩擦力得到一定减小,使控制柜10与箱体3内部之间移动更加顺利,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控制柜10在移动时出现卡死的情况,使装置的内部结构得到一定的保护,使装置的使用寿命得到一定的延长;
30.进一步地,控制柜10的底部设置有橡胶层13;
31.在工作人员推动底座1进行移动并经过坎坷路段时,由于路段的坎坷不平,使控制柜10在箱体3的内部向下进行滑动,第二弹簧14进行压缩,并对震动冲击力进行初步减缓,并使传动杆15向下推动转动板19的左端向下进行移动,转动板19的右端向上进行移动,并使转动板19右端的顶部与控制柜10的底部进行顶紧,同时当转动板19右端的顶部对控制柜10的底部进行顶紧时,传动杆15的底部位于转动板19的顶部,此时为传动杆15在转动板19顶部移动到极限位置,使传动杆15不能滑出转动板19的顶部,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传动杆15滑出转动板19的顶部,从而造成装置出现卡死的情况出现,通过控制柜10底部设置的橡胶层13使转动板19对控制柜10的底部进行作同时,减少转动板19对控制柜10底部的损伤,使控制柜10得到一定的防护,同时降低装置由于卡死出现损伤的情况,使装置的使用寿命得到一定的延长,通过第三弹簧18对转动板19左右两端的相对作用力,同时通过转动板19左右两端对传动杆15与控制柜10底部的相对作用力,使传动杆15传递的震动冲击力得到再次减缓,同时通过第一支撑块16与第二弹簧14合理分布使装置的力学性能和稳定效果得到增加,使转动板19的受力更加均匀,使得缓冲力变大,使装置可以更加顺利的对控制柜10产生的震动冲击力进行减缓;
32.当传动杆15在转动板19顶部移动到极限位置时,控制柜10带动传动杆15继续向下进行移动时,由于此时传动杆15与控制柜10使转动板19的位置得到限制,使控制柜10与传动杆15可以带动转动板19向下进行移动,从而使第二支撑块17在第一支撑块16的内部向下进行移动,同时通过活塞21使第一支撑块16的内部形成密封的空间,使第二支撑块17带动活塞21在第一支撑块16的内部向下移动,并对第一支撑块16内部的空气进行压缩,使空气对第二支撑块17的作用力对传递至第二支撑块17的震动冲力得到再次减缓,使控制柜10内部的结构得到更好的防护,使冲力得到最大化的减缓,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冲击力造成的
震动,使装置内部的结构出现松动与磨损的情况。
33.工作原理:该移动式多导线同步放线装置,在使同时通过使卷线辊放置在动力轴9上,使线缆从传动轮12的表面与两个固定轴11之间穿过,通过控制机构使动力机构进行运作,从而使动力轴9进行转动,使卷线辊可以对线缆进行收放线,同时使用全电脑编程软件数字化驱动,精准控制各放线驱动,确保送线松紧、平衡、方向、中心距等前端设备有效运行所需电线保持的状态,在工作人员推动底座1进行移动并经过坎坷路段时,由于路段的坎坷不平,使控制柜10在箱体3的内部向下进行滑动,第二弹簧14进行压缩,并对震动冲击力进行初步减缓,并使传动杆15向下推动转动板19的左端向下进行移动,转动板19的右端向上进行移动,并使转动板19右端的顶部与控制柜10的底部进行顶紧,当传动杆15在转动板19顶部移动到极限位置时,使控制柜10与传动杆15可以带动转动板19向下进行移动,从而使第二支撑块17在第一支撑块16的内部向下进行移动,同时通过活塞21使第一支撑块16的内部形成密封的空间,使第二支撑块17带动活塞21在第一支撑块16的内部向下移动,并对第一支撑块16内部的空气进行压缩。
34.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