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部可横向扩展的传送机构

文档序号:29247601发布日期:2022-03-12 16:10阅读:98来源:国知局
端部可横向扩展的传送机构

1.本实用新型属于集装箱装卸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端部可横向扩展的传送机构。


背景技术:

2.目前国内快递行业高速发展,随着技术进步,智慧物流逐渐运用到各行各业中,节省了人力,提高了效率。现如今的快递行业各地区应用智慧分拣和仓储的水平参差不齐。
3.cn103318663a公开了一种集装箱、货车、飞机的自动装货、卸货装置,其由滚筒线、水平驱动部分、滚筒线下静止状态驱动部分、搭板机构、主支架、整体升降油压升降台、货物限高、限宽机构、电控系统组成。该装置置于集装箱、货车车厢后直接装货或置于拖车上,在仓库装上货物,走到停机坪,后接飞机将货物送进飞机仓内,其可以大大加快装集装箱、货车车厢的速度;提高效率;减少叉车使用的油料和产生的尾气污染;大大降低作业员的工作强度。
4.上述专利公开的技术主要针对于集装箱内标准箱体的操作,而对于卸载快递车上的快递来说,由于快递运输车厢形状的不规则,只能应用传送伸缩带并结合人力的方式进行作业,这样的作业方式,一方面效率低,另一方面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在车厢内搬运过重的货物会砸伤作业人员。
5.而且大部分卸货装置只能针对某一特定规格的厢体,无法应对多种规格的厢体,如果集装箱货车过小,大体积的卸货装置无法进入,如果集装箱货车过大,在内部卸货时搬运距离过大,效率低下,同时需要精准调控集装箱货车与整体卸货装置对齐,使卸货装置进入到集装箱内,耗费时间,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适用于不同规格厢体的伸缩式智能端部可横向扩展的传送机构。
7.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8.一种端部可横向扩展的传送机构,包括主传送带,设置在所述的主传送带前端的端部输送带模块,所述的端部输送带模块包括受驱动横向方向移动或伸缩的两个前端输送带,以及将前端输送带上的物体引导至主传送带的侧引导板。
9.所述的端部输送带模块还包括随前端输送带同步横向伸缩或移动的过渡板,所述的过渡板外侧边为斜边,所述的侧引导板包括前端与过渡板铰接的侧引导板前段,与所述的侧引导板前段铰接并相对主传送带的侧板前后移动的侧引导板后段。
10.所述的过渡板上设置有多个动力辊或无动力辊。
11.还包括随前端输送带同步伸缩移动的过渡输送带,所述的过渡输送带位于主传送带的前段内部,所述的侧引导板包括前端与过渡输送带铰接的侧引导板前段,与所述的侧引导板前段铰接并相对主传送带的侧板前后移动的侧引导板后段。
12.在所述的前端输送带外侧设置有受驱动向上翻转或水平展开的侧翻板,在所述的侧翻板上设置有侧辅助输送带。
13.在所述的前端输送带的前端分别设置有辅助滚筒,辅助滚筒的顶面高于前端输送带的上表面。
14.所述的主传送带后端与伸缩机固定连接以驱动整体装置向集装箱内部移动。
15.在所述的前端输送带两侧设置有传感器以控制伸缩或移动距离。
16.所述的主输送带底部设置有滚轮支撑机构以提供滚动支撑。
17.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为:
18.本实用新型缩小了卸货输送带的空间尺寸要求,解决了设备无法进入集装箱或者进入集装箱内需要繁琐对接的问题。前端进入厢体内部后再展开进行工作,并且能保证基本整个厢体宽度上覆盖,有效提高卸货效率。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例在未作业的总体结构俯视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例在前端展开作业的总体结构俯视图;
21.图3为图2所示的侧视图;
22.图4位图2中去除主传送带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前端部分底部的结构侧视图。
24.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可以根据以上附图获得其他的相关附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26.本实用新型的端部可横向扩展的传送机构,包括主传送带1,设置在所述的主传送带前端并受驱动横向伸缩的端部输送带模块2, 其中,在主传送带1端部设置受驱动横向左右伸缩的端部输送带,由端部输送带的横向移动或伸缩实现整体端部左右宽度的变化,实现不同规格厢体的适应性,可实现厢体内包装箱的吸取并对应落在下方的端部输送带模块上,实现快速卸货。
27.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前后左右是以主传送带的传送方向为前后,其中,靠近厢体端为前端,远离厢体端为后端,则对应的相对前后方向垂直向即为左右方向,即以人视线指向前端进行左右方向的界定,同时本实用新型中外侧是以主传送带传送方向的轴心为内侧,远离内的方向为外侧。本实用新型将以卸货为主进行说明,当然,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装置也可以用来装货。
28.作为其中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端部输送带模块包括受驱动横向方向移动或伸缩的左右两个前端输送带,分别为受驱动横向移动的前端输送带21和横向二级伸缩式前端输送带22,以及将前端输送带上的物体如快递包装箱等引导至主传送带的侧引导板23。具体地,可采用滑槽导轨等结构以及滑移驱动油缸210实现前端输送带21的左右移动,由横向二级输送带驱动油缸220实现横向二级伸缩式前端输送带22的可伸缩式动作,实现前端
输送带向厢体内壁移动,两个前端输送带可采用插入其中一个插入另一个中间或者位于其下方的结构设计,两个前端输送带的移动或伸缩动作可采用独立控制或联动控制等不同结构,如驱动两个侧输送带相对运动的气缸或电缸的一端设置在与主传送带固定连接的支架上,即可实现单独的驱动,同时两个前端输送带采用独立的驱动源,并可设置输送速度不同,而且同一个传送带或者同一级传送带上还可设置不同传送速度区,这样能有效加快整体的处理速度,而且避免后侧发生卡堵,采用端部可横向扩展的结构,能适配不同宽度的厢体,做到厢体内横向的全部覆盖或大范围的覆盖,而且进入厢体时端部收缩便于进入,进入厢体后两侧可以不同步实现横向宽度覆盖整个厢体,减少居中插入后再移动的过程,只要基本位于中部即可完成插入后快速进入工作状态,前端实现大部分甚至全部宽度的覆盖,利用吸盘夹取机构的丢落或者码垛的受扰动跌落等情况直接实现逐一卸货或者崩塌式卸货,提高卸货效率。
29.同时对于端部输送带模块还可采用中间输送带和两侧两个伸缩的侧输送带的结构设计,即中间固定,两侧伸缩的整体结构设计实现宽度的适配,当然也可采用多级单向或多级双向伸缩的结构设计。其中,所述的前端输送带中的一个或两个均采用二级或多级传送带结构,多级传送带可增大横向的拓展宽度,而且多级传送带每级都可设定不同的传送速度或者每级都可以分割成不同传送速度的区域,实现物体的阶梯式逐步输送。
30.作为进一步优化,还包括随前端输送带同步伸缩移动的过渡板30,所述的过渡板外侧边为斜边,所述的侧引导板23包括前端与过渡板铰接的侧引导板前段231,与所述的侧引导板前段铰接并相对主传送带的侧板11前后移动的侧引导板后段232,侧导板采用两段式设计,一端铰接随动,后段与主传送带采用滑槽式滑动结构设计,实现了拓展结构设计,能够适配前端输送带的横向移动或伸缩,保证侧边的防护效果。
31.作为上述的进一步优化,还包括随前端输送带同步横向伸缩移动或由油缸单独驱动横向伸缩的过渡输送带31,所述的过渡输送带位于主传送带的前段内部,所述的侧引导板包括前端与过渡输送带的框架铰接的侧引导板前段,与所述的侧引导板前段铰接并相对主传送带的侧板前后移动的侧引导板后段。采用过渡输送带的形式在过渡段也给予动力,同样过渡段输送带位于主传送带前段内部,并会不会对其构成影响,能有效保证输送效果。同样,过渡输送带也可以采用多级输送带结构设计。
32.当然,为合理优化空间结构,还可采用一侧为过渡板,一侧为过渡输送带的设计,这样能利用合理布局整体宽度空间使用,如过渡板可以插入过渡输送带的内部,实现空间的叠加利用,同时,为减少摩擦,输送带过渡板上还可设置动力辊或者无动力辊,过渡板的设计,可设置外侧边为斜边结构,减少空间占用。
33.利用端部的过渡板,该过渡板位于主传送带前段内部,即通过过渡板将脱离前端输送带位于主传送带外侧的箱体引导至主传送带上,可减少端部输送带模块的整体长度和重量,提高端部输送带的有效率,而且将侧引导板分成前后两段,利用后端的前后滑动可匹配前端输送带的伸出长度,实现侧引导板的随前端输送带伸缩而自动调整。
34.进一步地,在所述的前端输送带外侧设置有受驱动向上翻转或水平展开的侧翻板24,在所述的侧翻板上设置有侧辅助输送带25。
35.为减小前端输送带与厢体如集装箱内壁之间的缝隙,在所述的前端输送带的支架外侧还铰接有侧翻板,所述的侧翻板与前端输送带的支架间设置有一个或两个气缸或气动
推杆26以驱动其相对前端输送带垂直向上翻折或者外翻一定角度设置,其可根据情况设置于竖直或水平及任意中间态,通过侧翻板上的侧辅助输送带25提供动力,有效增大包裹输送力度,尤其增大对于端部侧边的输送效果,避免前端出现箱体积压或滞留。
36.作为其中一个优选方案,在所述的前端输送带的前端分别设置有优选独立驱动的辅助滚筒26和前置二级伸缩式滚筒27。辅助滚筒的顶面高于前端输送带的上表面,有利于当包裹掉落时输送到前端输送带上。所述的辅助滚筒采用穿插式或者上下交错式设计,如采用套筒式结构及滚筒滑移支撑机构设计以能满足其配合左右伸缩动作,所述的辅助滚筒具有独立动力源,可有效改善未完全放置在传送带的包裹输送问题。
37.本实用新型的端部可横向扩展的传送机构的工作过程为:
38.1)工作前各部分机构收缩,集装箱车头朝前,主传送带后端连接伸缩机,前端对应仓库卸货窗口,集装箱对接卸货窗口,无需准确对应整体设备两侧,设备足够进入即可。
39.2)主传送带1前端进入集装箱后,横向伸缩二级输送带式前端输送带22伸出,在位置传感器控制下,实现左侧的前端输送带22同左侧的过渡板外侧壁与集装箱内壁的定位,随后前端输送带21在位置传感器控制下实现前端输送带同右侧的过渡输送带外侧壁与集装箱内臂的滑动趋近并定位,侧引导板随两侧伸缩输送带伸出配合滑移,其最终的定位及间距控制可以通过接触传感器等来实现。
40.3)控制侧板输送带翻折机构,完成侧翻板与集装箱内壁之间贴合。
41.本实用新型装置通过采用伸缩式结构,大大减小整体装置的空间结构,节约了集装箱对接卸货窗口的作业时间;其中,在主传送带前移的过程中,前端传送带在位置传感器控制下会随着前端输送带和集装箱内壁之间的距离判断,伴随是伸出还是收缩,一直保持与集装箱内壁之间的贴合。考虑整体装置重量,因此主传送带基本位于厢体底部。考虑卸货装置的整体重量,可设置在主传送带或者前端输送带对应处设置滚轮支撑机构,起到支撑和配合伸缩的目的。
42.为了易于说明,实施例中使用了诸如“上”、“下”、“左”、“右”等空间相对术语,用于说明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相对于另一个元件或特征的关系。应该理解的是,除了图中示出的方位之外,空间术语意在于包括装置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图中的装置被倒置,被叙述为位于其他元件或特征“下”的元件将定位在其他元件或特征“上”。因此,示例性术语“下”可以包含上和下方位两者。装置可以以其他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位于其他方位),这里所用的空间相对说明可相应地解释。
43.而且,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与另一个具有相同 名称的部件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部件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44.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做了示例性的描述,应该说明的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核心的情况下,任何简单的变形、修改或者其他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不花费创造性劳动的等同替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