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物料包装盒的封盒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61983发布日期:2022-01-19 16:52阅读:84来源:国知局
一种物料包装盒的封盒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料包装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物料包装盒的封盒装置。


背景技术:

2.利用包装盒进行物料包装的步骤较为繁琐。现有技术中,一般通过人工的方式逐步完成物料的包装,即工人先拿取一个未开盒的包装盒,将其拿到工作台上,打开包装盒,再将通过自动称料装置称好的物料放入包装盒中,并将物料摆平,最后将包装盒合上并进行上胶封盒处理,完成物料的包装工序。其中,包装盒的封盒操作虽然十分简单,但是长期采用人工操作进行包装盒的封盒操作不仅效率低,而且人工成本较高,因此,市场上亟需一种物料包装盒的封盒装置用于自动完成包装盒的封盒操作,以提升生产效率并降低人工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物料包装盒的封盒装置,本实用新型能够自动完成已装入物料的包装盒的封盒操作,不仅能显著提升生产效率,而且能够大大降低人工成本,从而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物料包装盒的封盒装置,所述包装盒包括盒体以及设置于盒体上边沿的左小舌、右小舌、外大舌和内大舌,包括用于传输包装盒的封盒传输组件以及沿封盒传输组件传输方向依次设置的左右压板组件、后压板组件、喷胶组件以及前压板组件,所述左右压板组件用于将盒体上的左小舌、右小舌合上,所述后压板组件用于将盒体上的内大舌合上,所述喷胶组件在合上的内大舌上表面喷胶后,前压板组件将外大舌合上并与内大舌上表面紧密贴合。
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装有物料的包装盒放置在封盒传输组件上进行传输,在传输的过程中,左右压板组件依次将盒体上的左小舌和右小舌合上,后压板组件将盒体上的内大舌合上,内大舌合上后,喷胶组件内大舌上表面进行喷胶,之后再由前压板组件将外大舌合上并使外大舌与内大舌上表面紧密贴合,实现对已装物料的包装盒的封盒操作,采用该装置进行封盒操作不仅能显著提升生产效率,而且能够大大降低人工成本,从而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封盒传输组件包括封盒传输架、第二驱动电机、封盒主链轮、封盒次链轮、封盒传动链条、封盒主轴、封盒次轴、两个封盒双链轮、封盒连接链条以及多个封盒传输底板,所述封盒主轴以及封盒次轴分别转动设置于封盒传输架的两端,两个封盒双链轮分别联动设置于封盒主轴和封盒次轴上,所述封盒连接链条啮合连接于两个封盒双链轮上,多个封盒传输底板依次安装于封盒传动链条上,所述第二驱动电机安装于封盒传输架上,第二驱动电机的电机轴与封盒主链轮相连接,所述封盒主轴靠近封盒主链轮的一端与封盒次链轮相连接,所述封盒传动链条啮合连接于封盒主链轮和封盒次
链轮上。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实现对包装盒的稳定传动,传动结构简单可靠,可降低生产成本。
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封盒连接链条的内侧设有定位轴,所述封盒传输底板上设有与定位轴相契合的定位孔。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实现传输底板的快速拆装,利于前期的组装以及后续的维护操作。
1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左右压板组件包括压板架、第五气缸、摆臂、关小舌轴以及作用于左小舌和右小舌的关舌勾,所述关小舌轴转动设置于压板架上,所述关舌勾呈v形结构,关舌勾的一端与关小舌轴中部联动连接,所述第五气缸的固定端铰接于压板架上,所述摆臂的一端与关小舌轴的一端联动连接,摆臂的另一端与第五气缸的伸出端相铰接。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封盒传输组件将包装盒传输至左右压板组件时,在第五气缸的缩回与推出的过程中,关舌勾进行上摆和下摆先后将右小舌和左小舌合上,结构简单巧妙,操作十分便捷。
1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后压板组件包括安装于封盒传输架上的第一压舌调节座,第一压舌调节座上安装有第一气缸旋转轴,所述第一气缸旋转轴上安装有第六气缸,第六气缸向下倾斜设置,第六气缸的伸出端上连接有作用于内大舌的后压舌条,所述后压舌条呈v形结构。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封盒传输组件将包装盒传输至后压板组件时,第六气缸带动后压舌条伸出作用于内大舌,将内大舌合上。
14.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压板架上设有第一连接竖板,第一连接竖板底端设有用于压平左小舌和右小舌的第一压小舌板,所述第一压小舌板靠近左右压板组件的一端朝向上部折弯,所述第一压小舌板靠近后压板组件的一端延伸至后压舌条下方;所述压板架上还安装有两个分别作用于内大舌内侧和外大舌内侧的撑开挡板。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压小舌板起到限位的作用,能够使左小舌和右小舌合上并在其传输的过程中将左小舌和右小舌压平,避免其翘起。
1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喷胶组件包括安装在封盒传输架上的喷胶立座,所述喷胶立座上安装有喷胶直角支杆,喷胶直角支杆上安装有单喷胶枪,所述单喷胶枪的喷口处设置在内大舌上方用于对内大舌上表面进行喷胶处理。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喷胶组件的单喷胶枪对被传输的包装盒上的内大舌进行喷胶,便于下个工序中外大舌合上时,外大舌与内大舌粘合,使包装盒封盒结果更加稳固。
1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前压板组件包括设置在封盒传输架两侧的第二压舌调节座和挡板立座,第二压舌调节座上安装有第二气缸旋转轴,所述第二气缸旋转轴上安装有第七气缸,第七气缸向下倾斜设置,第七气缸的伸出端上连接有作用于外大舌的前压舌条,所述前压舌条呈v形结构;所述挡板立座上安装有三轴气缸,三轴气缸的伸出端朝向下方设置用于伸出时将外大舌紧紧压在内大舌上。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封盒传输组件将包装盒传输至前压板组件时,第七气缸带动前压舌条伸出作用于外大舌,将外大舌合上,并且外大舌合上后,三轴气缸伸出将外大
舌紧紧压在内大舌上,避免包装盒在传输过程中外大舌与内大舌未完全粘合而分开。
2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安装在封盒传输架上的压板立座,压板立座上设有第二连接竖板,第二连接竖板底端设有用于压平外大舌的第二压小舌板,所述第二压小舌板靠近喷胶组件的一端朝向上部折弯,所述第一压小舌板靠近前压板组件的一端延伸至前压舌条下方。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压小舌板起到限位的作用,能够使外大舌合上并在其传输的过程中将外大舌压平,避免其翘起。
2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对称设置于封盒传输架两侧的压杆组件,所述压杆组件包括安装在封盒传输架上的压杆调节座,所述压杆调节座上安装有用于抵在外大舌上表面的限位压杆,所述限位压杆靠近前压板组件的一端朝向上部折弯。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压杆抵在包装盒上部靠近前后两边缘的位置,起到进一步的防脱胶翘起的作用,使包装盒的封盒结构更加牢固。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本实用新型包装盒的打开状态结构示意图;
26.图3为本实用新型封盒连接链条和封盒传输底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27.图4为本实用新型左右压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8.图5为本实用新型后压板组件、喷胶组件以及前压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9.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压小舌板盒第二压小舌板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30.图中:101、包装盒;1011、盒体;1012、左小舌;1013、右小舌;1014、外大舌;1015、内大舌;
31.501、封盒传输组件;502、左右压板组件;503、后压板组件;504、喷胶组件;505、前压板组件;506、封盒传输架;507、第二驱动电机;508、封盒主链轮;509、封盒次链轮;510、封盒传动链条;511、封盒主轴;512、封盒次轴;513、封盒双链轮;514、封盒连接链条;515、封盒传输底板;516、定位轴;517、定位孔;518、压板架;519、第五气缸;520、摆臂;521、关小舌轴;522、关舌勾;523、第一压舌调节座;524、第一气缸旋转轴;525、第六气缸;526、后压舌条;527、第一连接竖板;528、第一压小舌板;529、撑开挡板;530、喷胶立座;531、喷胶直角支杆;532、单喷胶枪;533、第二压舌调节座;534、挡板立座;535、第二气缸旋转轴;536、第七气缸;537、前压舌条;538、三轴气缸;539、压板立座;540、第二连接竖板;541、第二压小舌板;542、压杆组件;543、压杆调节座;544、限位压杆。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3.实施例:如附图1~6所示的一种物料包装盒的封盒装置,所述包装盒101包括盒体1011以及设置于盒体1011上边沿的左小舌1012、右小舌1013、外大舌1014和内大舌1015,包
括用于传输包装盒101的封盒传输组件501以及沿封盒传输组件501传输方向依次设置的左右压板组件502、后压板组件503、喷胶组件504以及前压板组件505,所述左右压板组件502用于将盒体1011上的左小舌1012、右小舌1013合上,所述后压板组件503用于将盒体1011上的内大舌1015合上,所述喷胶组件504在合上的内大舌1015上表面喷胶后,前压板组件505将外大舌1014合上并与内大舌1015上表面紧密贴合。即进行封盒操作时,将装有物料的包装盒101放置在封盒传输组件501上进行传输,在传输的过程中,左右压板组件502依次将盒体1011上的左小舌1012和右小舌1013合上,后压板组件503将盒体1011上的内大舌1015合上,内大舌1015合上后,喷胶组件504内大舌1015上表面进行喷胶,之后再由前压板组件505将外大舌1014合上并使外大舌1014与内大舌1015上表面紧密贴合,实现对已装物料的包装盒101的封盒操作,采用该装置进行封盒操作不仅能显著提升生产效率,而且能够大大降低人工成本,从而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34.如附图1所示,所述封盒传输组件501包括封盒传输架506、第二驱动电机507、封盒主链轮508、封盒次链轮509、封盒传动链条510、封盒主轴511、封盒次轴512、两个封盒双链轮513、封盒连接链条514以及多个封盒传输底板515,所述封盒主轴511以及封盒次轴512分别转动设置于封盒传输架506的两端,两个封盒双链轮513分别联动设置于封盒主轴511和封盒次轴512上,所述封盒连接链条514啮合连接于两个封盒双链轮513上,多个封盒传输底板515依次安装于封盒传动链条510上,所述第二驱动电机507安装于封盒传输架506上,第二驱动电机507的电机轴与封盒主链轮508相连接,所述封盒主轴511靠近封盒主链轮508的一端与封盒次链轮509相连接,所述封盒传动链条510啮合连接于封盒主链轮508和封盒次链轮509上。该设计能实现对包装盒101的稳定传动,传动结构简单可靠,可降低生产成本。
35.如附图3所示,所述封盒连接链条514的内侧设有定位轴516,所述封盒传输底板515上设有与定位轴516相契合的定位孔517。该设计能实现传输底板的快速拆装,利于前期的组装以及后续的维护操作。
36.如附图4所示,所述左右压板组件502包括压板架518、第五气缸519、摆臂520、关小舌轴521以及作用于左小舌1012和右小舌1013的关舌勾522,所述关小舌轴521转动设置于压板架518上,所述关舌勾522呈v形结构,关舌勾522的一端与关小舌轴521中部联动连接,所述第五气缸519的固定端铰接于压板架518上,所述摆臂520的一端与关小舌轴521的一端联动连接,摆臂520的另一端与第五气缸519的伸出端相铰接。封盒传输组件501将包装盒101传输至左右压板组件502时,在第五气缸519的缩回与推出的过程中,关舌勾522进行上摆和下摆先后将右小舌1013和左小舌1012合上,结构简单巧妙,操作十分便捷。
37.如附图5所示,所述后压板组件503包括安装于封盒传输架506上的第一压舌调节座523,第一压舌调节座523上安装有第一气缸旋转轴524,所述第一气缸旋转轴524上安装有第六气缸525,第六气缸525向下倾斜设置,第六气缸525的伸出端上连接有作用于内大舌1015的后压舌条526,所述后压舌条526呈v形结构。封盒传输组件501将包装盒101传输至后压板组件503时,第六气缸525带动后压舌条526伸出作用于内大舌1015,将内大舌1015合上。
38.如附图6所示,所述压板架518上设有第一连接竖板527,第一连接竖板527底端设有用于压平左小舌1012和右小舌1013的第一压小舌板528,所述第一压小舌板528靠近左右压板组件502的一端朝向上部折弯,所述第一压小舌板528靠近后压板组件503的一端延伸
至后压舌条526下方;所述压板架518上还安装有两个分别作用于内大舌1015内侧和外大舌1014内侧的撑开挡板529。第一压小舌板528起到限位的作用,能够使左小舌1012和右小舌1013合上并在其传输的过程中将左小舌1012和右小舌1013压平,避免其翘起,而撑开挡板529能够在盖合左小舌1012和右小舌1013时将外大舌1014和内大舌1015撑开,避免关舌勾522误操作将外大舌1014和内大舌1015合上。
39.如附图5所示,所述喷胶组件504包括安装在封盒传输架506上的喷胶立座530,所述喷胶立座530上安装有喷胶直角支杆531,喷胶直角支杆531上安装有单喷胶枪532,所述单喷胶枪532的喷口处设置在内大舌1015上方用于对内大舌1015上表面进行喷胶处理。喷胶组件504的单喷胶枪532对被传输的包装盒101上的内大舌1015进行喷胶,便于下个工序中外大舌1014合上时,外大舌1014与内大舌1015粘合,使包装盒101封盒结果更加稳固。
40.如附图5所示,所述前压板组件505包括设置在封盒传输架506两侧的第二压舌调节座533和挡板立座534,第二压舌调节座533上安装有第二气缸旋转轴535,所述第二气缸旋转轴535上安装有第七气缸536,第七气缸536向下倾斜设置,第七气缸536的伸出端上连接有作用于外大舌1014的前压舌条537,所述前压舌条537呈v形结构;所述挡板立座534上安装有三轴气缸538,三轴气缸538的伸出端朝向下方设置用于伸出时将外大舌1014紧紧压在内大舌1015上。封盒传输组件501将包装盒101传输至前压板组件505时,第七气缸536带动前压舌条537伸出作用于外大舌1014,将外大舌1014合上,并且外大舌1014合上后,三轴气缸538伸出将外大舌1014紧紧压在内大舌1015上,避免包装盒101在传输过程中外大舌1014与内大舌1015未完全粘合而分开。
41.如附图6所示,该装置还包括安装在封盒传输架506上的压板立座539,压板立座539上设有第二连接竖板540,第二连接竖板540底端设有用于压平外大舌1014的第二压小舌板541,所述第二压小舌板541靠近喷胶组件504的一端朝向上部折弯,所述第一压小舌板528靠近前压板组件505的一端延伸至前压舌条537下方。第二压小舌板541起到限位的作用,能够使外大舌1014合上并在其传输的过程中将外大舌1014压平,避免其翘起。
42.如附图1所示,该装置还包括对称设置于封盒传输架506两侧的压杆组件542,所述压杆组件542包括安装在封盒传输架506上的压杆调节座543,所述压杆调节座543上安装有用于抵在外大舌1014上表面的限位压杆544,所述限位压杆544靠近前压板组件505的一端朝向上部折弯。限位压杆544抵在包装盒101上部靠近前后两边缘的位置,起到进一步的防脱胶翘起的作用,使包装盒101的封盒结构更加牢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