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座椅面料加工用收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00141发布日期:2021-12-31 23:38阅读:76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座椅面料加工用收卷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面料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汽车座椅面料加工用收卷装置。


背景技术:

2.织物面料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耐热耐寒性、花形图案的多变性、轻量性、经济性,在逐渐讲究乘坐舒适性、乘坐环境环保性的今天,被广泛应用在汽车内饰领域尤其是汽车座椅,在面料加工过程中需要先对织好的面料进行收卷然后再拿去制作成各种样式的坐垫,目前市面上的收卷装置在收卷轴的安装与拆卸很不方便,并且在收卷时并不能将面料直接固定在收卷轴上直接进行收卷,不方便使用。
3.在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cn213201665u中公开的一种汽车座椅面料加工用收卷装置,虽然该实用新型增加了收卷装置的安装便捷度,但是该实用新型在收卷轴的安装与布卷的拆卸上不方便,并且该实用新型在收卷刚开始时不能将面料固定在收卷轴上,综上所述该实用新型存在着收卷轴的安装与布卷的拆卸上不方便和收卷刚开始时不能将面料固定在收卷轴上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座椅面料加工用收卷装置,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6.(二)技术方案
7.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汽车座椅面料加工用收卷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一侧通过滑槽滑动连接有滑动条,所述滑动条的上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动支撑板和第二滑动支撑板,所述第一滑动支撑板和第二滑动支撑板相互靠近的一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推杆和第二推杆,所述第一推杆和第二推杆的上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承重筒和第二承重筒,所述第一承重筒和第二承重筒的内部下端均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上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块和第二支撑块,所述第一支撑块和第二支撑块的上端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滚轴,所述第一滑动支撑板和第二滑动支撑板的上部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卡块,所述其中一个卡块的一端与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卡块的另一端插接有收卷轴,所述收卷轴的表面通过转动轴转动连接有夹板,所述转动轴的外表面套接有扭力弹簧,所述扭力弹簧的一端与夹板固定连接,所述扭力弹簧的另一端与收卷轴固定连接,所述夹板的上表面通过转动轴转动连接有压板。
8.可选的,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另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上端分别通过轴承固定连接有第一挤压辊和第二挤压辊,所述第一挤压辊和第二挤压辊的中间留有缝隙,所述第一挤压辊和第二挤压辊的两端与支撑柱的侧面均不接触。
9.可选的,所述夹板和压板的数量共有五个,五个所述夹板和压板按照线性阵列分布,所述收卷轴的表面开设有与夹板相适配的凹槽,所述夹板的表面开设有与压板相适配
的凹槽。
10.可选的,所述收卷轴的两端均开设有与卡块相适配的槽,所述收卷轴的长度与第一挤压辊和第二挤压辊相同,所述收卷轴的高度比第一挤压辊和第二挤压辊低。
11.可选的,所述底板的上表面一侧开设的槽与滑动条的长度相同,所述第一滑动支撑板和第二滑动支撑板的底部各有两条滑动条,两条所述的滑动条对称分布。
12.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撑块和第二支撑块的上端均呈现为v型,所述滚轴的数量有十个,十个所述滚轴沿第一支撑块和第二支撑块上端形状分布,所述弹簧的数量有四个,四个所述弹簧每两个一组分别对称分布。
13.(三)有益效果
1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座椅面料加工用收卷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5.1、该汽车座椅面料加工用收卷装置,通过设置第一滑动支撑板、收卷轴、第一支撑块、第一推杆、第二支撑块、第二推杆、第二滑动支撑板、弹簧和卡块,达到了方便收卷轴的安装与布卷的拆卸,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布卷在收卷到一定直径时会受到来自弹簧为第一支撑块和第二支撑块提供的竖直方向的力,从而达到对布卷的限位作用,使第一推杆和第二推杆推动第一滑动支撑板和第二滑动支撑板向外移动时,卡块从收卷轴中退出并且布卷不会改变位置,从而使布卷可以轻易取下,在安装时,只需将卡块与收卷轴两端所开设的槽对齐然后复位第一推杆和第二推杆,从而避免了收卷轴的安装与布卷的拆卸上不方便的缺点。
16.2、该汽车座椅面料加工用收卷装置,通过设置扭力弹簧、夹板和压板,达到了可以在收卷刚开始时将面料固定在收卷轴上的效果,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转动轴将扭力弹簧和夹板固定在同一条直线上,此时由于扭力弹簧的两端分别在收卷轴和夹板之中,所以在转动夹板时会受到阻力,松开之后会使夹板自动回归原位,从而避免收卷刚开始时不能将面料固定在收卷轴上的缺点。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剖面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底板;2、第一挤压辊;3、第二挤压辊;4、支撑柱;5、电机;6、第一滑动支撑板;7、收卷轴;8、滚轴;9、第一支撑块;10、第一承重筒;11、第一推杆;12、第二支撑块;13、第二承重筒;14、第二推杆;15、第二滑动支撑板;16、滑动条;17、弹簧;18、卡块;19、扭力弹簧;20、夹板;21、压板。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3.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座椅面料加工用收卷
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的上表面一侧通过滑槽滑动连接有滑动条 16,底板1的上表面另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柱4,支撑柱4的上端分别通过轴承固定连接有第一挤压辊2和第二挤压辊3,第一挤压辊2和第二挤压辊3的中间留有缝隙,第一挤压辊2和第二挤压辊3的两端与支撑柱4的侧面均不接触,滑动条16的上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动支撑板6和第二滑动支撑板 15,底板1的上表面一侧开设的槽与滑动条16的长度相同,第一滑动支撑板 6和第二滑动支撑板15的底部各有两条滑动条16,两条的滑动条16对称分布,第一滑动支撑板6和第二滑动支撑板15相互靠近的一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推杆11和第二推杆14,第一推杆11和第二推杆14的上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承重筒10和第二承重筒13,第一承重筒10和第二承重筒13的内部下端均固定连接有弹簧17,弹簧17的上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块9和第二支撑块12,第一支撑块9和第二支撑块12的上端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滚轴 8,第一支撑块9和第二支撑块12的上端均呈现为v型,滚轴8的数量有十个,十个滚轴8沿第一支撑块9和第二支撑块12上端形状分布,弹簧17的数量有四个,四个弹簧17每两个一组分别对称分布,第一滑动支撑板6和第二滑动支撑板15的上部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卡块18,其中一个卡块18的一端与电机5的输出轴固定连接,卡块18的另一端插接有收卷轴7,收卷轴 7的两端均开设有与卡块18相适配的槽,收卷轴7的长度与第一挤压辊2和第二挤压辊3相同,收卷轴7的高度比第一挤压辊2和第二挤压辊3低,收卷轴7的表面通过转动轴转动连接有夹板20,转动轴的外表面套接有扭力弹簧19,扭力弹簧19的一端与夹板20固定连接,扭力弹簧19的另一端与收卷轴7固定连接,夹板20和压板21的数量共有五个,五个夹板20和压板21 按照线性阵列分布,收卷轴7的表面开设有与夹板20相适配的凹槽,夹板20 的表面开设有与压板21相适配的凹槽,夹板20的上表面通过转动轴转动连接有压板21。
24.使用时,首先将收卷轴7的一端与电机5输出轴的卡块18插接,之后启动第一推杆11和第二推杆14,收卷轴7的另一端与卡块18快接近时停顿一下对齐之后在将其启动至插接完成,之后将已经编织完成的汽车座椅面料从第一挤压辊2和第二挤压辊3中间所留缝隙中穿过,注意在穿过时要保持面料的平整,穿过之后将面料的开头拉至收卷轴7处,此时将收卷轴7上夹板 20的位置转动至底部,之后将压板21扣出并且向其施加压力后夹板20打开,将面料的开头处放在夹板20下,注意要放到根部,之后将剩余四个进行相同操作,待面料夹好之后,启动电机5开始收卷,收卷至布卷接触滚轴8之后第一支撑块9和第二支撑块12开始压缩弹簧17时,此时可停止编织,将剩余面料收卷完成后电机5停止转动,启动第一推杆11和第二推杆14将第一滑动支撑板6和第二滑动支撑板15向外推动,待第一滑动支撑板6和第二滑动支撑板15上的卡块18完全退出收卷轴7后,将布卷从第一支撑块9和第二支撑块12上取下,之后即可进行下次操作。
25.综上,该汽车座椅面料加工用收卷装置,通过设置第一滑动支撑板6、收卷轴7、第一支撑块9、第一推杆11、第二支撑块12、第二推杆14、第二滑动支撑板15、弹簧17和卡块18,达到了方便收卷轴7的安装与布卷的拆卸,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布卷在收卷到一定直径时会受到来自弹簧17为第一支撑块 9和第二支撑块12提供的竖直方向的力,从而达到对布卷的限位作用,使第一推杆11和第二推杆14推动第一滑动支撑板6和第二滑动支撑板15向外移动时,卡块18从收卷轴7中退出并且布卷不会改变位置,从而使布卷可以轻易取下,在安装时,只需将卡块18与收卷轴7两端所开设的槽对齐然后复位第一推杆11和第二推杆14,从而避免了收卷轴7的安装与布卷的拆卸上不方便的缺点;通过设置扭力弹簧19、夹板20和压板
21,达到了可以在收卷刚开始时将面料固定在收卷轴7上的效果,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转动轴将扭力弹簧19和夹板20固定在同一条直线上,此时由于扭力弹簧19的两端分别在收卷轴7和夹板20之中,所以在转动夹板20时会受到阻力,松开之后会使夹板20自动回归原位,从而避免收卷刚开始时不能将面料固定在收卷轴7上的缺点。
2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