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箱包生产便于取拿收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463889发布日期:2022-01-12 07:34阅读:45来源:国知局
一种箱包生产便于取拿收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箱包生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箱包生产便于取拿收料装置。


背景技术:

2.一般放置箱包的物料筐内部较深,常常取出半成品的箱包的箱包需要弯腰进行拿取,不仅拿取不方便,耗费了较多时间,而且来回弯腰,增加了工作的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要素:

3.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4.一种箱包生产便于取拿收料装置,包括外框体,外框体的内表面设置有通过提升机构驱动的底部框;
5.提升机构包括提升带,提升带的端固定于外框体顶部左侧的位置,其另外一端缠绕于设置于外框体右侧的绕线辊上,并通过把手驱动绕线辊转动;
6.底部框设置于提升带上,底部框顶部两侧以及其底部两侧均设置有引导辊,提升带的外表面与引导辊滚动连接,利用转动把手驱动绕线辊转动继而缠绕提升带,使得底部框上升,方便取料,结构简单且占用空间小,维护方便。
7.进一步的,底部框顶部面积要大于其底部的面积,即底部框为倒立的梯台状,方便接料。
8.进一步的,绕线辊内设置有扭簧,底部框空载时,可阻止绕线辊转动保持底部框维持高位,方便放料。
9.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通过利用转动把手驱动绕线辊转动继而缠绕提升带,使得底部框上升,方便取料,结构简单且占用空间小,维护方便。
附图说明
10.图1为本实用新型截面结构示意图。
11.图中:1、外框体;2、底部框;3、提升带;4、绕线辊;5、底部框。
具体实施方式
12.根据下述实施例,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
13.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所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前”、“后”、“中间”等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14.如图1所示,一种箱包生产便于取拿收料装置,包括外框体1,外框体1的内表面设置有通过提升机构驱动的底部框2;
15.提升机构包括提升带3,提升带3的端固定于外框体1顶部左侧的位置,其另外一端缠绕于设置于外框体1右侧的绕线辊4上,并通过把手驱动绕线辊4转动;
16.底部框2设置于提升带3上,底部框2顶部两侧以及其底部两侧均设置有引导辊5,提升带3的外表面与引导辊5滚动连接,利用转动把手驱动绕线辊转动继而缠绕提升带,使得底部框上升,方便取料,结构简单且占用空间小,维护方便。
17.其中,底部框2顶部面积要大于其底部的面积,即底部框为倒立的梯台状,方便接料。
18.其中,绕线辊4内设置有扭簧,底部框空载时,可阻止绕线辊转动保持底部框维持高位,方便放料。


技术特征:
1.一种箱包生产便于取拿收料装置,包括外框体(1),其特征在于:外框体(1)的内表面设置有通过提升机构驱动的底部框(2);提升机构包括提升带(3),提升带(3)的端固定于外框体(1)顶部左侧的位置,其另外一端缠绕于设置于外框体(1)右侧的绕线辊(4)上,并通过把手驱动绕线辊(4)转动;底部框(2)设置于提升带(3)上,底部框(2)顶部两侧以及其底部两侧均设置有引导辊(5),提升带(3)的外表面与引导辊(5)滚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箱包生产便于取拿收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底部框(2)顶部面积要大于其底部的面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箱包生产便于取拿收料装置,其特征在于:绕线辊(4)内设置有扭簧。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箱包生产便于取拿收料装置,包括外框体,外框体的内表面设置有通过提升机构驱动的底部框,提升机构包括提升带,提升带的端固定于外框体顶部左侧的位置,其另外一端缠绕于设置于外框体右侧的绕线辊上,并通过把手驱动绕线辊转动,底部框设置于提升带上,底部框顶部两侧以及其底部两侧均设置有引导辊,提升带的外表面与引导辊滚动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利用转动把手驱动绕线辊转动继而缠绕提升带,使得底部框上升,方便取料,结构简单且占用空间小,维护方便。维护方便。维护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姚金芝 张广 钱庆凯 庄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宿州市海得利箱包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7.28
技术公布日:2022/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