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图书分类整理装置

文档序号:28769961发布日期:2022-02-08 08:56阅读:97来源:国知局
图书馆图书分类整理装置

1.本实用新型涉及图书管理辅助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图书馆图书分类整理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的发展,阅读已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人们将图书阅读完毕归还至图书馆时,图书管理员要将归还的图书分类整理,以送回到不同的图书室和书架。
3.上述的分类整理工作,需要工作人员根据图书所属的不同类别加以区分和分别摆放,需要不时的弯腰、规整、取书、分类、摆放,劳动强度大,还浪费了很多的整理时间,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4.现有的图书管理,依据现有的图书分类进行,图书分类又叫图书分类词表,是按照图书的内容、形式、体裁和读者用途等,在一定的哲学思想指导下,运用知识分类的原理,采用逻辑方法,将所有学科的图书按其学科内容分成几大类,每一大类下分许多小类,每一小类下再分成子小类,最后,每一种书都可以分到某一个类目下,每一个类目都有一个类号。依据上述的分类方法,图书的书脊上都会粘贴一个包含本图书类别和放置的书架位置等信息的条码,工作人员可以借助条码扫描器等采集装置获知该图书的类别,以辅助图书的回收整理。不过这种方式仍然需要耗费工作人员大量时间和精力,且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图书馆图书分类整理装置,以利于提高图书回收整理工作的效率。
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7.一种图书馆图书分类整理装置,用于回收读者归还的图书,包括:
8.还书台,所述还书台的顶部开设有入书口,侧部开设有出口,内部设有输出机构;由所述入书口收入的所述图书经所述输出机构从所述出口输送至所述还书台的外部;
9.采集装置,设于所述入书口的一侧,用于采集所述图书的书脊上的条码信息;
10.收集车,所述收集车上设有多个用于存放所述图书的仓位,并于所述收集车上设有可切换各所述仓位位置的驱动机构;所述收集车与所述还书台可对接设置,而使各所述仓位中的其一与所述输出机构相对应,以承接所述还书台输出的所述图书;
11.控制单元,与所述采集装置、所述输出机构和所述驱动机构均电连接,接受所述采集装置采集的信息,并发出控制所述输出机构和所述驱动机构动作的指令。
12.进一步的,所述输出机构可位置切换设于所述还书台上,随着所述输出机构的位置切换,所述输出机构可将所述图书从所述出口的不同位置输送至所述还书台的外部。
13.进一步的,所述输出机构包括支架、切换驱动装置、可往复运行的输送带、以及驱动所述输送带运行的驱动电机;所述支架可导向移动地设于所述还书台上,可在所述切换
驱动装置驱动下切换位置。
14.进一步的,所述支架上开设有导向孔,所述导向孔套设于固装在所述还书台上的导向杆上。
15.进一步的,所述切换驱动装置采用气缸,所述气缸安装于所述还书台上,所述气缸的输出端与所述支架连接。
16.进一步的,所述收集车上下分层地布置有多个整理板,每个所述整理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仓位;所述驱动机构可驱动各所述整理板同步升降,以择一地与所述输出机构相对应。
17.进一步的,同一所述整理板上,左右对称地设置有两个所述仓位。
18.进一步的,各所述整理板可上下导向移动地设于所述收集车上;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丝杠电机、以及由所述丝杠电机驱动旋转的丝杠,所述丝杠和各所述整理板螺接相连,以驱使各所述整理板移动升降而切换不同所述整理板上所述仓位的位置。
19.进一步的,所述入书口处设有呈弧面状的导入板,以及与所述导入板间隔设置的导入辊;所述导入辊与所述输出机构联动设置,可将置于所述入书口的所述图书引导至所述输出机构。
20.进一步的,所述导入辊和所述输送带的表面均设有凸起。
21.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2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图书馆图书分类整理装置,采用可以对接的还书台和收集车,通过还书台上的入书口收入归还的图书,通过采集装置采集的图书的信息由控制单元确定该图书的类别和需要归入的仓位,通过驱动机构将对应的仓位切换到承接输出机构的位置,并由输出机构将收入还书台内的图书输送到对应的仓位上,从而实现了归还图书的自动归类整理,可以减轻图书管理人员的劳动量,利于提高图书回收整理工作的效率。
23.同时,在收集车上分层设置多个整理板,以形成多个不同的仓位,来回收规置不同类别的图书,采用整理板升降的形式切换不同仓位的位置,以承接输送带输出的图书,具有结构设置合理,切换效果良好等特点。
24.另外,在入书口处设置导入板和导入辊,通过导入辊的旋转,可以将放到入书口处的图书被引导到还书台内,并进入输送带中;而且,导入辊和导入板两者的收拢作用,还利于将图书规整的更为整齐。在输送带和导入辊上设置大量的凸起,可以增加两者表面的摩擦力,利于提高输送性能。
附图说明
25.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是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其中涉及到的前后、上下等方位词语仅用于表示相对的位置关系,均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图书馆图书分类整理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还书台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8.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导入辊、导入板以及输出机构和收集车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29.图4为图3中a所示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30.附图标记说明:
31.1、还书台;10、入书口;11、凸起;12、插接部;100、支腿;101、导入辊;102、导入板;103、输送带;104、支架;105、导向孔;106、驱动电机;107、切换驱动装置;108、导向杆;
32.2、采集装置;
33.3、收集车;30、插接口;300、滚轮;301、把手;302、导轨;303、加强横梁;304、丝杠;305、升降导杆;306、丝杠电机;307、整理板;308、中部横梁;
34.4、图书;40、书脊;400、翻阅侧。
具体实施方式
35.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3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上”、“下”、“内”、“背”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其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7.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连接件”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亦或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结合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8.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39.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图书馆图书分类整理装置,用于回收读者归还的图书,该装置有利于提高图书回收整理工作的效率。
40.该图书馆图书分类整理装置包括还书台、收集车、采集装置和控制单元。其中,还书台的顶部开设有入书口,侧部开设有出口,内部设有输出机构;由入书口收入的图书经输出机构从出口输送至还书台的外部。采集装置设在入书口的一侧,用于采集图书的书脊上的条码信息。收集车上设有多个用于存放图书的仓位,并在收集车上设有可切换各仓位位置的驱动机构;收集车与还书台可对接设置,而使各仓位中的其一与输出机构相对应,以承接还书台输出的图书。控制单元则与采集装置、输出机构和驱动机构均电连接,接受采集装置采集的信息,并发出控制输出机构和驱动机构动作的指令。
41.基于上述的设计思想,本实施例的图书馆图书分类整理装置的一种示例性结构如图1所示。其主要包括分体设置的还书台1和收集车3两部分。
42.其中,还书台1可设计为顶部具有平台的箱体结构,其底部设置有支腿100。除了在顶部设置还书的步骤流程说明外,在顶部开设有入书口10。读者将需要归还的图书4按提示的姿态放置在入书口10的右侧,并推入入书口10即可。此刻,图书4的书脊40朝向入书口10一侧的采集装置2,采集装置2可以采集图书4的书脊40上的条码信息,并传送该控制单元,由控制单元确定该图书4所属的类别及其需要放回的图书室和书架。该控制单元可以基于现有的图书馆的数据管理系统设置即可;通过在控制单元中配置信号输入和输出的端口,与采集装置2、输出机构和驱动机构均电路连接,就可接受采集装置2采集的信息,并发出控
制输出机构和驱动机构动作的指令。
43.同时,在还书台1的侧部开设有出口,还书台1的内部设有输出机构;由入书口10收入的图书4经输出机构从出口输送至还书台1的外部。
44.结合图2和图3所示,本装置的另一部分为收集车3,收集车3可以打造为可以推移的小车形式,并且可与还书台1对接;收集车3的底部可加装多个滚轮300,顶部一侧加装把手301,便于工装人员推行收集车3。在收集车3上设有多个用于存放图书4的仓位,并在收集车3上设有可切换各仓位位置的驱动机构。当还书台1和收集车3对接后,各仓位中的一个与输出机构相对应,以承接还书台1输出的图书4。这样,图书4就会安装类别和存放位置分别整理到收集车3上不同的仓位里。
45.为了实现还书台1和收集车3的良好对接,在还书台1的出口一侧的两侧可以设置两个插接部12,在收集车3的侧壁两侧对应设置两个插接口30,插接口30和插接部12插接配合,实现对还书台1和收集车3对接的引导,同时可在插接口30和插接部12中设置电路插接结构,实现设置在还书台1上的控制单元与位于收集车3上的驱动机构之间的电路连通。
46.如图1并结合图3、图4所示,入书口10处设有呈弧面状的导入板102,以及与导入板102间隔设置的导入辊101;导入辊101与输出机构联动设置,可将置于入书口10的图书4引导至输出机构。在入书口10处设置导入板102和导入辊101,通过导入辊101的旋转,可以将放到入书口10处的图书4被引导到还书台1内,并进入输出机构中;而且,导入辊101和导入板102两者的收拢作用,还利于将图书4规整的更为整齐。在图书4进入入书口10时,书脊40一侧首先进入,翻阅侧400一侧则位于后方进入,可被导入辊101和导入板102束缚而将翻阅侧400敞开的图书4收拢起来。
47.如图1所示,还书台1的出口沿水平方向开设,且宽度大于两倍的输出机构的宽度。输出机构可位置切换地设于还书台1上,随着输出机构的位置切换,输出机构可将图书4从出口的不同位置输送至还书台1的外部。将输出机构可切换位置地设在还书台1上,有利于使输出机构对应更多的仓位,从而满足更多类别图书4的分类回收整理需要。
48.输出机构有多种设计形式可选,优选地,本实施例中,输出机构包括支架104、切换驱动装置107、可往复运行的输送带103、以及驱动输送带103运行的驱动电机106;支架104可导向移动地设于还书台1上,可在切换驱动装置107驱动下切换位置。采用驱动电机106驱动输送带103的形式,便于构造实施,通过导向移动地设在支架104,可将输送带103平移换位,使输送带103可以在还书台1出口的不同位置输出图书4,以对应同一个整理板307上左右两个不同的仓位。
49.其中,支架104上开设有导向孔105,导向孔105套设于固装在还书台1上的导向杆108上。采用导向杆108的导向结构,结构简单高效,便于构造实施,且具有良好的移动换位效果。而切换驱动装置107采用气缸,气缸安装于还书台1上,气缸的输出端与支架104连接。采用气缸驱动支架104切换位置,具有便于选型制备和动作相应及时等技术特点。
50.如图3并结合图4所示,收集车3上下分层地布置有多个整理板307,每个整理板307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仓位;驱动机构可驱动各整理板307同步升降,以择一地与输出机构相对应。在收集车3上分层设置多个整理板307,以形成多个不同的仓位,来回收规置不同类别的图书4,采用整理板307升降的形式切换不同仓位的位置,以承接输送带103输出的图书4,具有结构设置合理,切换效果良好等特点。
51.优选地,同一整理板307上,左右对称地设置有两个仓位。在同一个整理板307上左右对称设置两个仓位,以与支架104平移换位的功能相配合,可以高效地实现对更多类别图书4分类回收整理的目的。
52.对于各个整理板307的移动和驱动方式,可以采用不同的设计形式。在本实施例中,收集车3的两侧板上设有导轨302,在整理板307的两端开设有对应的滑槽;同时在收集车3的中部可设置两个竖直的升降导杆305,在整理板307的中部横梁308上开设导向滑动孔,升降导杆305穿设在该导向滑动孔中。以上结构实现整理板307的上下导向滑动。为便于安装驱动机构,可在收集车3的顶部中央加装加强横梁303,升降导杆305的顶部可固装在加强横梁303上。
53.基于上述的设置,各整理板307可上下导向移动于收集车3上。上述的驱动机构包括丝杠电机306、以及由丝杠电机306驱动旋转的丝杠304,丝杠304和各整理板307螺接相连,以驱使各整理板307移动升降,从而切换不同整理板307上仓位的位置。采用电机驱动的丝杠整体带动各层的整理板307上下移动,实现不同整理板307的位置切换,以将和图书4的类别相应的整理板307驱动到承接图书的位置高度,具有传动性能平稳的优势;而且,随着仓位内图书的进入,还可以借助设在整理装置上的光电开关等检测装置检测仓位内的图书高度,从而微调整理板307的高度,以使由输送带103输出的图书4正好滑入到对应的仓位中已有的图书4上。
54.另外,优选在导入辊101和输送带103的表面均设置密集排布的大量凸起11。在输送带103和导入辊101上设置大量的凸起11,可以增加两者表面的摩擦力,利于提高输送性能。
55.本实施例所述的图书馆图书分类整理装置,在使用时,收集车3首先推到还书台1处,与还书台1对接。待归还的图书4装满收集车3上的某个仓位后,既可以推走该收集车3,到各个图书室放回图书4。因此,可以制作两个以上的收集车3,轮换使用。
56.上述实施方案的图书馆图书分类整理装置,采用可以对接的还书台1和收集车3,通过还书台1上的入书口10收入归还的图书4,通过采集装置2采集的图书4的信息由控制单元确定该图书4的类别和需要归入的仓位,通过驱动机构将对应的仓位切换到承接输出机构的位置,并由输出机构将收入还书台1内的图书4输送到对应的仓位上,从而实现了归还图书4的自动归类整理,可以减轻图书管理人员的劳动量,利于提高图书4回收整理工作的效率。
5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