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件张力调节结构及印刷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43330发布日期:2021-12-22 18:13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印刷件张力调节结构及印刷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印刷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印刷件张力调节结构及印刷机。


背景技术:

2.印刷是将文字、图画、照片、防伪等原稿经制版、施墨、加压等工序,使油墨转移到纸张、织品、塑料品、皮革等材料表面上,批量复制原稿内容的技术。印刷是把经审核批准的印刷版,通过印刷机械及专用油墨转印到承印物的过程。
3.现有的印刷机在工作的过程中容易造成印刷件的表面张力不足或过大,造成印刷件出现褶皱或断裂的情形,影响印刷效果和印刷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印刷件张力调节结构及印刷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印刷件张力调节结构,包括:
7.输送辊,用于对印刷件进行输送;
8.调节辊,位于所述输送辊侧面,用于与印刷件连接,并调节印刷件表面的张力;
9.位移组件,与所述调节辊连接,用于调整调节辊在竖直平面的位置;
10.缓冲组件,位于所述调节辊两端,用于减小调节辊对印刷件表面的冲击;
11.辅助组件,位于所述调节辊两侧,用于对印刷件进行抹平并进行输送。
12.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印刷机,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上设有所述印刷件张力调节结构。
13.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输送辊方便对印刷件进行输送;所述调节辊通过位移组件可以进行高度变化,方便提高或减小对印刷件表面的张力,所述缓冲组件可以有效提高调节辊在高度变化时对印刷件的冲击,能够有效避免印刷件损坏,所述辅助组件可以对印刷件进行抹平和输送操作,进一步的方便调节辊对印刷件表面的张力进行均匀调节,有效提高了印刷效果和印刷效率。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位移组件和缓冲组件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辅助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伸缩组件和抹平辊的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

输送辊、2

调节辊、3

位移组件、31

驱动件、32

旋转杆、33

固定筒、34

限位组件、341

支撑框、342

固定杆、343

限位筒、4

缓冲组件、41

固定架、42

滑槽、43

滑块、44

弹性件、5

辅助组件、51

铰接座、52

伸缩组件、521

定位框、522

定位架、523

连接架、
524

支撑架、53

抹平辊、54

转动辊、55

调节件、6

压力计。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0.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印刷件张力调节结构,包括:
21.输送辊1,用于对印刷件进行输送;
22.调节辊2,位于所述输送辊1侧面,用于与印刷件连接,并调节印刷件表面的张力;
23.位移组件3,与所述调节辊2连接,用于调整调节辊2在竖直平面的位置;
24.缓冲组件4,位于所述调节辊2两端,用于减小调节辊2对印刷件表面的冲击;
25.辅助组件5,位于所述调节辊2两侧,用于对印刷件进行抹平并进行输送。
2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输送辊1设有四个,并分为两组安装在调节辊2两侧的支架上,方便对印刷件进行平稳输送,所述印刷件通过调节辊2形成的形状为v状,所述调节辊2通过位移组件3可以进行高度变化,方便提高或减小对印刷件表面的张力,所述缓冲组件4可以有效提高调节辊2在高度变化时对印刷件的冲击,能够有效避免印刷件损坏,所述辅助组件5可以对印刷件进行抹平和输送操作,进一步的方便调节辊2对印刷件表面的张力进行均匀调节,有效提高了印刷效果和印刷效率。
2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2,所述位移组件3包括:
28.驱动件31,位于所述调节辊2一侧,用于驱动调节辊2进行高度变化;
29.旋转杆32,与所述驱动件31输出端连接,用于旋转调整调节辊2的高度;
30.固定筒33,与所述缓冲组件4连接,用于带动缓冲组件4和调节辊2进行位置移动;
31.限位组件34,位于所述驱动件31外侧,用于使缓冲组件4和调节辊2以水平状进行高度变化。
3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件31为旋转电机,旋转电机输出端与旋转杆32固定连接,旋转杆32外侧设有螺纹,所述固定筒33位于缓冲组件4靠近旋转电机一侧,所述固定筒33和旋转杆32凹凸连接,固定筒33内侧也设有螺纹,固定筒33内侧和旋转杆32外侧螺纹连接,当旋转电机控制旋转杆32进行转动时,可以有效调节固定筒33和缓冲组件4的高度,进一步的调整调节辊2的高度,方便使用,所述限位组件34可以有效保持调节辊2在位置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3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2,所述限位组件34包括:
34.支撑框341,位于所述驱动件31外侧,并与地面固定连接;
35.固定杆342,与所述缓冲组件4连接,并与缓冲组件4垂直连接;
36.限位筒343,位于所述支撑框341内侧,并与固定杆342连接。
3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的剖面形状为u型,所述支撑框341内侧和缓冲组件4底侧凹凸连接,方便缓冲组件4沿着支撑框341进行移动;所述固定杆342固定安装在缓冲组件4底侧,限位筒343安装在支撑框341内侧,并与支撑框341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限位筒343和固定杆342凹凸连接,限位筒343和固定杆342均设有两个,分为两组安装在支撑框341和缓冲
组件4之间,能够有效保持缓冲组件4在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能够有效避免缓冲组件4在移动过程中出现倾斜,影响调节辊2的工作效果。
3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所述缓冲组件4包括:
39.固定架41,位于所述调节辊2两端,用于对调节辊2进行限位;
40.滑槽42,位于所述固定架41内侧;
41.滑块43,位于所述调节辊2两端,并与滑槽42连接;
42.弹性件44,位于固定架41和滑槽42之间,用于对调节辊2两端进行支撑,并减缓调节辊2对印刷件的冲击。
4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架41的形状为u型,所述固定架41两端设有滑槽42,滑槽42内侧安装有滑块43,滑块43和滑槽42凹凸连接,滑块43的剖面形状为十字状,滑块43侧面和调节辊2一端转动连接,滑块43方便对调节辊2进行支撑,并带动调节辊2进行位置变化,所述弹性件44在本实施例中为第一弹簧,第一弹簧设有两组,并位于滑块43两端,方便对滑块43进行支撑和缓冲,能够有效提高调节辊2的工作效果,方便使用。
4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3,所述辅助组件5包括:
45.铰接座51,位于所述缓冲组件4外侧,并与缓冲组件4外侧固定连接;
46.伸缩组件52,与所述铰接座51连接;
47.抹平辊53,与所述伸缩组件52一端连接,用于对印刷件进行抹平操作;
48.转动辊54,位于所述抹平辊53一侧,用于对印刷件进行输送。
4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铰接座51固定安装在固定架41一端,铰接座51与伸缩组件52一端转动连接,伸缩组件52设有两组,并对称与铰接座51连接,一侧伸缩组件52上安装有抹平辊53,另一侧伸缩组件52上安装有转动辊54,抹平辊53的剖明形状为圆弧状,能够有效对印刷件进行抹平,避免印刷件表面出现褶皱,影响印刷效果;所述转动辊54可以对张力调节后的印刷件进行输送,方便操作,提高工作效率。
5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3和图4,所述伸缩组件52包括:
51.定位框521,与所述铰接座51连接,并与铰接座51转动连接;
52.定位架522,位于所述定位框521内侧,与定位框521凹凸连接,用于对抹平辊53和转动辊54进行支撑;
53.连接架523,位于定位框521外侧,并与定位架522固定连接;
54.支撑架524,位于所述缓冲组件4外侧,并与连接架523连接;
55.调节件55,位于所述定位框521内侧和支撑架524内侧,用于调节抹平辊53和转动辊54对印刷件的压力。
5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框521一端与铰接座51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定位架522凹凸连接,所述定位的形状为u型,方便抹平辊53的安装,所述连接架523的形状为圆弧状,连接架523固定安装定位框521上,所述支撑架524固定安装在固定架41上,支撑架524顶端的形状为圆弧状,所述定位框521和定位架522凹凸连接,支撑架524和连接架523凹凸连接,调节件55在本实施例中为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安装在定位框521内侧和支撑架524内侧,方便定位架522和连接架523进行位置调节,进一步的方便抹平辊53和转动辊54进行抹平和输送操作。
5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所述印刷件张力调节结构还包括:压
力计6,位于所述固定架41一端内侧,并与弹性件44一端连接,用于检测弹性件44的压力,能够进一步的检测调节辊2对印刷件表面的压力,能够有效避免调节辊2对印刷件压力过大,造成印刷件损坏,还可以有效避免调节辊2对印刷件压力过小,使印刷件表面的张力达不到要求,影响印刷件的印刷效果。
5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印刷机,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上设有所述印刷件张力调节结构。
59.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60.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