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粉尘抑制料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67555发布日期:2022-03-16 14:37阅读:97来源:国知局
一种粉尘抑制料斗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料装卸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粉尘抑制料斗。


背景技术:

2.散料在港口装卸、汽车装卸、火车装卸作业中,往往会采用料斗作为媒介对物料进行集中后处理,并通过交通工具输送至目的地。转运时,物料从落料口以很快速度向下运动,下落过程中物料与承载容器之间,物料与物料之间碰撞会产生粉尘,造成粉尘污染,严重威胁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作业安全。另外,此粉尘属于微尘,具有易爆性,对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危害性,同时也污染了大气环境。随着国家及企业环保意识的提高,绿色生产技术也越来越被重视,粉尘控制技术的研究也越来越重要。
3.现有的粉尘抑制料斗,多为外加抑尘装置的形式实现防尘抑尘功能,这种结构对于料斗来说增加了额外的体积,且抑制粉尘的效果一般。此外,现有的粉尘抑制料斗不具备物料排放速率调节的功能,影响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改进上述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粉尘抑制料斗。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粉尘抑制料斗,包括支架及料斗本体,所述料斗本体安装在支架上;所述料斗本体包括料斗外壳,所述料斗外壳呈漏斗状结构,所述料斗外壳包括圆柱斗及圆锥斗,所述圆柱斗顶部设置有进料口,所述圆锥斗底部设置有出料口,所述料斗外壳内部设置有调节组件及抑尘组件,所述调节组件设置于圆柱斗内,所述抑尘组件设置于圆锥斗内,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调节杆、连接架、调节板及连接杆,所述连接架固定设置于圆柱斗内部的顶部,所述调节杆设置于连接架中部,且与连接架活动连接,所述调节板共两块,所述调节板铰接连接于调节杆上部,所述连接杆共两个,单个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连接于调节板远离调节杆一端,另一端连接于连接架上;所述抑尘组件包括上椎体、中间板及下椎体,所述上椎体固定设置于中间板上方,所述下椎体固定设置于中间板下方,所述中间板固定连接于调节杆底部,所述上椎体上部设置有可供调节杆穿过的通孔,所述下椎体的侧截面呈倒梯形,所述下椎体的侧面与圆锥斗的下部的内壁相平行。
7.作为优选的,所述出料口的直径与下椎体的下端面的直径相匹配。
8.作为优选的,所述调节杆上端设置有限位块,限位块使得调节杆不会坠落。
9.作为优选的,所述圆柱斗横截面的面积与圆锥斗底部横截面的面积之比为5:1。
10.作为优选的,所述圆锥斗的高度h≥0.5*(l-d)*tanα,其中:l为圆柱斗的宽度,d为出料口的直径,α为物料的堆积角。
11.作为优选的,所述进料口上部设置有第一料斗盖,所述出料口底部设置有第二料斗盖。
12.作为优选的,所述圆柱斗及圆锥斗的厚度为2~3mm。
13.作为优选的,所述圆柱斗及圆锥斗的内部衬有耐磨板,耐磨板的设置提高了圆柱斗及圆锥斗的使用寿命。
14.作为优选的,所述圆柱斗的外部固定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嵌设在支架上部。
15.作为优选的,所述支架底部设置有移动滑轮,方便装置的整体移动。
16.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7.1、调节组件可依据物料的进料流量来调节下椎体与圆锥斗内壁的空隙,从而控制出料速度。具体为,物料经由进料口进入圆柱斗落在调节板上,调节板收到物料的冲击获得一个向下的力,连接杆分别与调节板及连接架连接,阻止调节板向下移动,从而使得调节板向中间收拢,调节板收拢带动调节杆向上滑动,调节杆向上滑动带动中间向上移动,从而使得下椎体与圆锥斗内壁的空隙变化,控制出料速度。
18.2、调节板收缩后,物料会落在上椎体上,上椎体使得物料分流,起到自然搅拌的作用,将物料中的空气排出,同时保证了物料质量的均匀,防止物料分级。下椎体的设计使物料最终在出料口出能够形成凝聚的密实物流柱,粉尘等被均匀夹带在其中。由于物料中的大部分空气被排出,物料流形成密实的物流柱,颗粒之间的间隙大大降低,颗粒与颗粒之间的撞击大大降低,同时也避免了下落过程中受空气剪切作用的影响而导致的扬尘。凝聚物流柱落到料堆以雷达波的形式缓和扩散,粉尘大大降低。
19.3、调节板在物料进入圆柱斗后,起到初步的分流作用。
20.4、移动滑轮的设置方便整体装置的移动。
21.5、料斗本体缩小后与溜管搭配使用,可用于散货装汽车、装火车领域。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粉尘抑制料斗的主视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粉尘抑制料斗的料斗外壳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5.附图标记:1、圆柱斗;2、圆锥斗;3、支架;4、调节杆;5、连接架;6、调节板;7、连接杆;8、上椎体;9、中间板;10、下椎体;11、限位块;12、第一料斗盖;13、第二料斗盖;14、移动滑轮;15、固定块。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
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9.实施例
30.如图1、图2所示,一种粉尘抑制料斗,包括支架3及料斗本体。
31.参照图1,料斗本体安装在支架3上,支架3底部设置有移动滑轮14,方便装置的整体移动。
32.参照图2,料斗本体包括料斗外壳,料斗外壳呈漏斗状结构,料斗外壳包括圆柱斗1及圆锥斗2,圆柱斗1顶部设置有进料口,圆锥斗2底部设置有出料口,进料口上部设置有第一料斗盖12,出料口底部设置有第二料斗盖13。圆柱斗1及圆锥斗2的厚度为2~3mm。圆柱斗1横截面的面积与圆锥斗2底部横截面的面积之比为5:1。圆锥斗2的高度h≥0.5*(l-d)*tanα,其中:l为圆柱斗1的宽度,d为出料口的直径,α为物料的堆积角。圆柱斗1及圆锥斗2的内部衬有耐磨板,耐磨板的设置提高了圆柱斗1及圆锥斗2的使用寿命。圆柱斗1的外部固定设置有固定块15,固定块15嵌设在支架3上部。
33.料斗外壳内部设置有调节组件及抑尘组件,调节组件设置于圆柱斗1内,抑尘组件设置于圆锥斗2内,调节组件包括调节杆4、连接架5、调节板6及连接杆7,连接架5固定设置于圆柱斗1内部的顶部,调节杆4设置于连接架5中部,且与连接架5活动连接,调节杆4上端设置有限位块11,限位块11使得调节杆4不会坠落。调节板6共两块,调节板6铰接连接于调节杆4上部,连接杆7共两个,单个连接杆7的一端连接于调节板6远离调节杆4一端,另一端连接于连接架5上。
34.抑尘组件包括上椎体8、中间板9及下椎体10,上椎体8固定设置于中间板9上方,下椎体10固定设置于中间板9下方,中间板9固定连接于调节杆4底部,上椎体8上部设置有可供调节杆4穿过的通孔,下椎体10的侧截面呈倒梯形,下椎体10的侧面与圆锥斗2的下部的内壁相平行。
35.出料口的直径与下椎体10的下端面的直径相匹配。
36.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37.工作前,通过移动滑轮14移动至需要的位置,开始工作。
38.工作时,物料经由进料口进入料斗本体,物料进入圆柱斗1后落在调节板6上,调节板6在物料进入圆柱斗1后,起到初步的分流作用。调节板6收到物料的冲击获得一个向下的力,连接杆7分别与调节板6及连接架5连接,阻止调节板6向下移动,从而使得调节板6向中间收拢,调节板6收拢带动调节杆4向上滑动,调节杆4向上滑动带动中间向上移动,从而使得下椎体10与圆锥斗2内壁的空隙变化。
39.调节板6收缩后,物料会落在上椎体8上,上椎体8使得物料分流,起到自然搅拌的作用,将物料中的空气排出,同时保证了物料质量的均匀,防止物料分级。下椎体10的设计使物料最终在出料口排出料斗本体,排出的物料形成凝聚的密实物流柱,粉尘等被均匀夹
带在其中。由于物料中的大部分空气被排出,物料流形成密实的物流柱,颗粒之间的间隙大大降低,颗粒与颗粒之间的撞击大大降低,同时也避免了下落过程中受空气剪切作用的影响而导致的扬尘。凝聚物流柱落到料堆以雷达波的形式缓和扩散,粉尘大大降低。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