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套标机用输送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71315发布日期:2022-03-16 15:15阅读:72来源:国知局
一种套标机用输送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套标机,尤其涉及一种套标机用输送机构。


背景技术:

2.套标机在工作的时候,利用输送机构对产品进行输送,利用套标机构将标签直接套在产品上面。在这个过程中,由于产品输送的时候,很多时候靠近在一起,一般情况下,都是利用两组输送速度不一样的输送带将产品分开,但是,这种方式中,两组产品之间的间距不一致,这样使得在套标的时候,有些产品上面无法顺利的套上标签。因此,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努力的方向。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套标机用输送机构,通过使用该结构,提高了产品套标的稳定性及质量。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套标机用输送机构,包括机架及设置于机架上的输送带,所述输送带前侧及后侧的机架上分别设有前侧限位板及后侧限位板,所述前侧限位板及后侧限位板与所述输送带之间构成输送间距,所述机架上还设有一阻挡机构,所述阻挡机构的底部安装于所述前侧限位板前端的机架上;
5.所述阻挡机构包括支架、安装于支架上的旋转气缸及两组阻挡辊,两组所述阻挡辊经一v型板与所述支架转动相连,所述v型板的v型开口朝后设置,所述v型板的前端底部经一转轴与所述支架转动相连,两组所述阻挡辊的底部分别与所述v型板后侧的左端及右端转动相连,所述旋转气缸的输出轴与所述转轴的底部相连,所述v型板设置于前端所述前侧限位板的上方;
6.所述旋转气缸带动所述v型板逆时针转动状态下,右侧所述阻挡辊设置于所述输送带的正上方,左侧所述阻挡辊设置于所述前侧限位板的前端上方;所述旋转气缸带动所述v型板顺时针转动状态下,左侧所述阻挡辊设置于所述输送带的正上方,右侧所述阻挡辊设置于所述前侧限位板的前端上方。
7.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架的后侧面与所述前侧限位板的前侧面相连。
8.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v型板包括左侧连接板及右侧连接板,所述左侧连接板的前端与所述右侧连接板的前端相连,构成朝后开口的v型板,所述转轴的顶部与所述左侧连接板及右侧连接板前端的连接处相连,所述阻挡辊包括左侧阻挡辊及右侧阻挡辊,所述左侧阻挡辊的底部与所述左侧连接板的顶部后端转动相连,所述右侧阻挡辊的底部与所述右侧连接板的顶部后端转动相连。
9.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架的顶部设有左侧限位螺栓及右侧限位螺栓,所述左侧限位螺栓设置于所述左侧连接板的左侧,所述右侧限位螺栓设置于所述右侧连接板的右侧,所述v型板逆时针转动时,所述左侧连接板的左侧面抵于所述左侧限位螺栓的右侧外缘面上;所述v型板顺时针转动时,所述右侧连接板的右侧面抵于所述右侧限位螺栓的左侧外
缘面上。
10.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前侧限位板的顶面上设有左侧光电传感器及右侧光电传感器,所述左侧光电传感器及右侧光电传感器与所述旋转气缸电控连接,所述v型板逆时针转动状态下,所述左侧连接板转动设置于所述左侧光电传感器的正上方,所述v型板顺时针转动状态下,所述右侧连接板转动设置于所述右侧光电传感器的正上方。
11.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左侧阻挡辊的外缘面设置于所述左侧连接板的后端外部,所述右侧阻挡辊的外缘面设置于所述右侧连接板的后端外部。
12.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阻挡辊的外缘面上设有橡胶保护层。
13.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4.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输送带的前端上方设置阻挡机构,利用旋转气缸带动阻挡机构的v型板顺时针及逆时针转动,使得两组阻挡辊交替移动到输送带的正上方,这样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利用两组阻挡辊对产品进行间隔阻挡输送,能够将产品间隔输送,提高输送的稳定性,也提高产品套标的稳定性及质量。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结构示意图(v型板逆时针转动状态下);
16.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结构示意图(v型板顺时针转动状态下)。
17.其中:1、机架;2、输送带;3、前侧限位板;4、后侧限位板;5、支架;6、旋转气缸;7、阻挡辊;8、v型板;9、转轴;10、左侧连接板;11、右侧连接板;12、左侧阻挡辊;13、右侧阻挡辊;14、左侧限位螺栓;15、右侧限位螺栓;16、左侧光电传感器;17、右侧光电传感器;18、橡胶保护层;19、产品。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19.实施例一:参见图1、2所示,一种套标机用输送机构,包括机架1及设置于机架上的输送带2,所述输送带前侧及后侧的机架上分别设有前侧限位板3及后侧限位板4,所述前侧限位板及后侧限位板与所述输送带之间构成输送间距,所述机架上还设有一阻挡机构,所述阻挡机构的底部安装于所述前侧限位板前端的机架上;
20.所述阻挡机构包括支架5、安装于支架上的旋转气缸6及两组阻挡辊7,两组所述阻挡辊经一v型板8与所述支架转动相连,所述v型板的v型开口朝后设置,所述v型板的前端底部经一转轴9与所述支架转动相连,两组所述阻挡辊的底部分别与所述v型板后侧的左端及右端转动相连,所述旋转气缸的输出轴与所述转轴的底部相连,所述v型板设置于前端所述前侧限位板的上方;
21.所述旋转气缸带动所述v型板逆时针转动状态下,右侧所述阻挡辊设置于所述输送带的正上方,左侧所述阻挡辊设置于所述前侧限位板的前端上方;所述旋转气缸带动所述v型板顺时针转动状态下,左侧所述阻挡辊设置于所述输送带的正上方,右侧所述阻挡辊设置于所述前侧限位板的前端上方。
22.在本实施例中,以输送带由左向右输送为例,产品19从输送带的左侧向右输送,初始状态下,旋转气缸带动v型板逆时针转动,这样右侧的阻挡辊处在输送带的正上方,这样
产品朝右移动的时候,最右侧的产品被右侧的阻挡辊所阻挡,这样产品就无法朝右移动,被挡住了,然后旋转气缸带动v型板顺时针转动,这样右侧的阻挡辊转动到前侧限位板的前侧,而左侧的阻挡辊转动到输送带的上方,这样最右侧的一组产品可以通过输送带朝右输送,而左侧的阻挡辊会挡住后侧的产品,无法朝右移动,这样一组产品就能够向右输送进行套标工作。旋转气缸再次带动v型板逆时针旋转之后再进行顺时针旋转,这样又能够放一组产品朝右移动输送,这样旋转气缸的工作频率决定了放料的时间以及相邻产品之间的距离,这样输送带的输送速度是稳定的,而旋转气缸工作频率也是稳定的,这样向右输送的产品之间的间距也是固定的,这样能够知道每一组产品套标之后,下一组产品的套标时间,有效保证套标稳定性及质量,防止出现漏套标的产品出现,提高套标稳定性及质量。
23.其中,所述支架的后侧面与所述前侧限位板的前侧面相连。这样能够提高支架安装的稳定性及牢固性。
24.参见图1、2所示,所述v型板包括左侧连接板10及右侧连接板11,所述左侧连接板的前端与所述右侧连接板的前端相连,构成朝后开口的v型板,所述转轴的顶部与所述左侧连接板及右侧连接板前端的连接处相连,所述阻挡辊包括左侧阻挡辊12及右侧阻挡辊13,所述左侧阻挡辊的底部与所述左侧连接板的顶部后端转动相连,所述右侧阻挡辊的底部与所述右侧连接板的顶部后端转动相连。
25.所述支架的顶部设有左侧限位螺栓14及右侧限位螺栓15,所述左侧限位螺栓设置于所述左侧连接板的左侧,所述右侧限位螺栓设置于所述右侧连接板的右侧,所述v型板逆时针转动时,所述左侧连接板的左侧面抵于所述左侧限位螺栓的右侧外缘面上;所述v型板顺时针转动时,所述右侧连接板的右侧面抵于所述右侧限位螺栓的左侧外缘面上。
26.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左侧限位螺栓及右侧限位螺栓的设置,能够对旋转气缸的转动进行限位,防止转动过度或者转动不稳定。
27.参见图1、2所示,所述前侧限位板的顶面上设有左侧光电传感器16及右侧光电传感器17,所述左侧光电传感器及右侧光电传感器与所述旋转气缸电控连接,所述v型板逆时针转动状态下,所述左侧连接板转动设置于所述左侧光电传感器的正上方,所述v型板顺时针转动状态下,所述右侧连接板转动设置于所述右侧光电传感器的正上方。
28.通过两组光电传感器的设置,这样每次v型板转动到位之后,会通过对应的光电传感器将信号传递到旋转气缸内,这样旋转气缸停止工作,再反向工作,如此循环,效率高,质量好。
29.参见图1、2所示,所述左侧阻挡辊的外缘面设置于所述左侧连接板的后端外部,所述右侧阻挡辊的外缘面设置于所述右侧连接板的后端外部。这样在v型板转动的时候,只会有对应的阻挡辊与产品接触,这样产品在移动以及v型板转动的过程中,产品与对应的阻挡辊接触的时候,会滚动接触,防止将产品刮伤,对应的连接板也不会与产品接触,不会将产品刮伤,保证阻挡限位的稳定性及质量。
30.其中,所述阻挡辊的外缘面上设有橡胶保护层18。橡胶保护层的设置,这样在于产品接触的时候,不会产生刚性碰撞,减小噪音,也防止对产生造成损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