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食品封口真空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097965发布日期:2022-03-02 04:11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食品封口真空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封口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携式食品封口真空机。


背景技术:

2.发霉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多出现在食物中,食物中含有一定的淀粉和蛋白质,而且或多或少地含有一些水份,而霉菌和虫卵生长发育需要水的存在和暖和的温度。水份活度值低霉菌和虫卵不能吸收水分,而在受潮后水分活度值升高,霉菌和虫卵就会吸收食物中的水分进而分解和食用食物中的养分。木质家具、衣物等受潮时间长后也容易导致发霉。比如家中一时吃不完的苹果,经一段时间后,有些苹果霉变。老人往往将苹果腐烂部分削掉,吃未烂部分,这是不妥的。因为,剩下的"未腐烂部分"已浸入了微生物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有害物质,只不过肉眼看不出来而已。气温达到一定程度时,各种微生物尤其是霉菌便大量繁殖并产生有毒物质,如有一种展青霉素,这种毒素对人体有较强的危害,吃下去将留下后患,产生呼吸和泌尿等系统的损害症状,使人麻痹、肺水肿、肾功能衰竭,甚至具有致癌作用
3.所以在生活中,常常吃的一些小零食或者做一些美味的食品,一般都不能确保每一次都能吃完所准备的东西,而这些材料往往有些极易受潮,又无法保存,所以一般都会丢掉,而一般开封过的食品比如薯片,饼干等物品如没有及时吃完,往往隔夜就会受潮而影响口感,最后也只能丢弃,传统的方法往往是用力捏出其中的空气,随后干将拿一个夹子或是皮筋捆绑住,可能刚一开始会有用,但是一旦忘记,将也会受潮而不能继续使用,这样就造成极大的浪费,所以传统的方法在使用不能更好的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食品封口真空机,整体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固定在方形块内的抽真空筒,便于人们有效的保存其需要真空保存的物品,防止其受潮损坏,整体轻便,便于携带。
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便携式食品封口真空机,包括支架,所述支架的正表面开设有圆通孔,所述支架的底部卡合有电池盒小型封口机,所述支架远离圆通孔的一侧焊接有方形块,所述方形块的顶部焊接有扶手,所述支架的顶部开设有长槽,所述支架的顶部远离长槽的两侧均开设有凹槽,两个所述凹槽的内部均活动嵌设有连接杆,两个所述连接杆远离凹槽的一侧焊接有抬杆,两个所述连接杆远离抬杆的一侧焊接有压块,所述支架内壁的两侧均焊接有弹簧,两个所述弹簧远离支架内壁的一侧均焊接有卡合器,所述支架内壁远离圆通孔的一侧螺纹连接有抽气头,所述支架内壁远离抽气头的底部焊接有封口块,所述方形块远离支架的一侧活动连接有连接圈,所述连接圈远离方形块的一侧胶接有把手。
6.为了对真空抽气筒的位置进行确定,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食品封口真空机优选的,所述方形块的内部套设有真空抽气筒,所述方形块内壁的直径与真空抽气筒的直
径相匹配。
7.为了更好的移动其卡合器,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食品封口真空机优选的,所述长槽的内部滑动嵌设有两个滑块,两个所述卡合器的顶部焊接在滑块的底部。
8.为了使得食品袋与抽气头相契合连接,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食品封口真空机优选的,两个所述卡合器远离弹簧的一侧均胶接有橡胶层,两个所述卡合器均呈半圆形,所述抽气头的直径与两个卡合器相合的内部直径相匹配,所述抽气头的正表面开设有气孔。
9.为了使得封口块更好的密封食品袋,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食品封口真空机优选的,所述压块的位置与封口块的位置相对,并且所述压块的长度与封口块相匹配,所述压块的宽度与封口块的宽度相匹配。
10.为了对食品袋的袋口部分进行保护,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食品封口真空机优选的,所述封口块与压块的相对一侧均焊接有导热片,且导热片顶部卡合有隔热布。
1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食品封口真空机。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2.(1)、该便携式食品封口真空机,整体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固定在方形块内的抽真空筒,便于人们有效的保存其需要真空保存的物品,防止其受潮损坏,影响使用者食用的同时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13.(2)、该便携式食品封口真空机,通过支架底部安装的小型封口机使得食品袋在抽取空气后可及时对其封口,有效的防止其食品袋内的食品撒漏,使其放置不当造成衣物脏污或是其他昆虫钻入,整体体积轻便,便于携带。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立体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架内部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把手示意图。
17.图中:1、支架;2、圆通孔;3、小型封口机;4、抽气头;5、压块;6、连接杆;7、滑块;8、方形块;9、扶手;10、长槽;11、抬杆;12、凹槽;13、弹簧;14、封口块;15、卡合器;16、连接圈;17、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19.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0.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食品封口真空机,包括支架1,支架1的正表面开设有圆通孔2,支架1的底部卡合有电池盒小型封口机3,支架1远离圆通孔2的一侧焊接有方形块8,方形块8的顶部焊接有扶手9,支架1的顶部开设有长槽10,支架1的顶部远离长槽10的两侧均开设有凹槽12,两个凹槽12的内部均活动嵌设有连接杆
6,两个连接杆6远离凹槽12的一侧焊接有抬杆11,两个连接杆6远离抬杆11的一侧焊接有压块5,支架1内壁的两侧均焊接有弹簧13,两个弹簧13远离支架1内壁的一侧均焊接有卡合器15,支架1内壁远离圆通孔2的一侧螺纹连接有抽气头4,支架1内壁远离抽气头4的底部焊接有封口块14,方形块8远离支架1的一侧活动连接有连接圈16,连接圈16远离方形块8的一侧胶接有把手17。
21.本实施方案中:可先用手按压并分开住支架1顶部开设的长槽10内部的两个滑块7,与此同时两个滑块7底部的卡合器15也随之分开,再将所要密封的食品袋开封的袋口通过圆通孔2塞入支架1内部,此时要确认袋口是否到达抽气头4处,在确认袋口包裹住抽气头4后,松开按压住的两个滑块7,这时两个滑块7便通过焊接在支架1上的弹簧13的力反弹,两个滑块7上和其滑块上的橡胶层随之将袋口紧密的挤压在抽气头4上,随后一手持住扶手9,另一只手握住连接圈16上的把手17,随之通过方形块8内部的真空抽气筒来抽取食品袋内的空气,当觉得抽取不动时就可以停下,此时食品袋已成真空状态,随后便可以启动小型封口机3,使得封口块14发热,这时再按压抬杆11使得焊接在抬杆11底部的两个连接杆6通过凹槽12下滑,与此同时两个连接杆6另一端所焊接的压块5随之下沉至封口块14上,通过塑料热熔的原理,使得食品袋封口。
22.具体的,方形块8的内部套设有真空抽气筒,方形块8内壁的直径与真空抽气筒的直径相匹配。
23.本实施例中:随后一手持住扶手9,另一只手握住连接圈16上的把手17,随之通过方形块8内部的真空抽气筒来抽取食品袋内的空气,真空抽气筒型号为:w032,当觉得抽取不动时便可以启动小型封口机3,小型封口机型号为:w5100。
24.具体的,长槽10的内部滑动嵌设有两个滑块7,两个卡合器15的顶部焊接在滑块7的底部。
25.本实施例中:可先用手按压并分开住支架1顶部开设的长槽10内部的两个滑块7,与此同时两个滑块7底部的卡合器15也随之分开。
26.具体的,两个卡合器15远离弹簧13的一侧均胶接有橡胶层,两个卡合器15均呈半圆形,抽气头4的直径与两个卡合器15相合的内部直径相匹配,抽气头4的正表面开设有气孔。
27.本实施例中:松开按压住的两个滑块7,这时两个滑块7便通过焊接在支架1上的弹簧13的力反弹,两个滑块7上和其滑块上的橡胶层随之将袋口紧密的挤压在抽气头4上。
28.具体的,压块5的位置与封口块14的位置相对,并且压块5的长度与封口块14相匹配,压块5的宽度与封口块14的宽度相匹配。
29.本实施例中:按压抬杆11使得焊接在抬杆11底部的两个连接杆6通过凹槽12下滑,与此同时两个连接杆6另一端所焊接的压块5随之下沉至封口块14上,通过塑料热熔的原理,使得食品袋封口。
30.具体的,封口块14与压块5的相对一侧均焊接有导热片,且导热片顶部卡合有隔热布。
31.本实施例中:按压抬杆11使得焊接在抬杆11底部的两个连接杆6通过凹槽12下滑,与此同时两个连接杆6另一端所焊接的压块5随之下沉至封口块14上,通过塑料热熔的原理,使得食品袋封口。
32.使用时,可先用手按压并分开住支架1顶部开设的长槽10内部的两个滑块7,与此同时两个滑块7底部的卡合器15也随之分开,再将所要密封的食品袋开封的袋口通过圆通孔2塞入支架1内部,此时要确认袋口是否到达抽气头4处,在确认袋口包裹住抽气头4后,松开按压住的两个滑块7,这时两个滑块7便通过焊接在支架1上的弹簧13的力反弹,两个滑块7上和其滑块上的橡胶层随之将袋口紧密的挤压在抽气头4上,随后一手持住扶手9,另一只手握住连接圈16上的把手17,随之通过方形块8内部的真空抽气筒来抽取食品袋内的空气,当觉得抽取不动时便可以启动小型封口机3,使得封口块14发热,这时再按压抬杆11使得焊接在抬杆11底部的两个连接杆6通过凹槽12下滑,与此同时两个连接杆6另一端所焊接的压块5随之下沉至封口块14上,通过塑料热熔的原理,使得食品袋封口,随之再通过抬杆11抬起压块5,并分开两个滑块7,使得食品袋从支架1中脱离,此时整个操作完毕。
3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