罐式集装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667016发布日期:2022-01-26 21:34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罐式集装箱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集装箱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罐式集装箱。


背景技术:

2.为实现工作人员的罐顶作业,通常在罐式集装箱的端部设置爬梯,在罐顶设置水平步道。由于设计规范的限制,罐箱上任何部件运输时都不能超出框架范围,故罐式集装箱的端部和侧面可利用的空间十分有限。
3.目前,人员从端部爬梯爬上罐式集装箱时,胸部到达箱顶端梁位置后,需要弯腰伸手拉住设置在罐顶水平步道上的固定把手,侧身抬腿,跨过顶端梁,才能爬上罐顶步道,再起身行走。当工作人员从罐顶下来时,需先背对端框,俯身拉紧罐顶步道固定把手,蹲下,再向箱顶端梁外伸腿试探,踩稳爬梯的横梁后,才能顺利爬下罐箱。无论上下罐箱,翻越箱顶端梁变换箱顶水平面和端垂直面时都非常困难,操作不人性化,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罐式集装箱中,工作人员上下罐顶操作困难,安全系数低的技术问题。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罐式集装箱,包括罐体、设置在所述罐体外部的框架以及设置在所述罐体顶部的步道,所述罐式集装箱还包括爬梯、扶手以及翻板限位件,爬梯设置在所述框架的端面;扶手位于所述爬梯的上方,所述扶手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步道的端部,以使所述扶手能够在竖起于所述步道的第一位置和收折于所述步道表面以下的第二位置之间转动;所述扶手的转动轴线与所述框架的长度方向垂直;翻板限位件设置在所述步道的侧面;所述翻板限位件上开设有限位槽,所述扶手卡接在所述限位槽中,以使所述扶手固定在所述第一位置。
6.可选地,所述翻板限位件包括翻板部,所述翻板部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步道的侧面,所述翻板部的转动轴线与所述框架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限位槽开设在所述翻板部的外侧边缘;所述扶手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扶手布置在所述翻板部的下方;所述翻板部的两端分别为靠近所述爬梯的第一端和远离所述爬梯的第二端;所述翻板部的外侧边缘为斜边,所述斜边由所述第一端向所述第二端的延伸趋势为逐渐靠近所述步道;所述限位槽靠近所述第一端设置,所述扶手由所述第二位置转动至所述第一位置的过程中,所述扶手沿所述翻板部的外侧边缘由所述第二端移动至所述限位槽中,所述扶手带动所述翻板部相对所述步道转动。
7.可选地,所述翻板限位件还包括固定部,所述固定部连接在所述步道的侧面,所述翻板部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固定部的顶部,以相对所述步道转动。
8.可选地,所述扶手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翻板部与所述固定部之间的夹角不大于90
°

9.可选地,所述扶手包括一对相对设置的抓手部和连接在两所述抓手部端部之间的
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可转动地穿设在所述步道中,所述连接部的延伸方向与框架的长度方向垂直。
10.可选地,所述抓手部为弧形,所述抓手部朝向靠近所述罐体的方向弯曲。
11.可选地,所述罐式集装箱还包括连接座,所述连接座固定在所述步道的端部,所述扶手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连接座上,以相对所述步道转动。
12.可选地,所述罐式集装箱还包括拉绳,所述拉绳的一端与所述扶手连接,所述拉绳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框架的底部。
13.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罐式集装箱,包括罐体和设置在所述罐体外部的框架,所述框架包括一对分别设置在所述罐体两端的端框和连接在两所述端框之间的连接梁,所述端框包括相对设置的顶梁和底梁以及连接在所述顶梁和所述底梁之间的角柱,所述罐式集装箱还包括爬梯、扶手以及翻转卡接件,爬梯设置在所述框架的端面;扶手位于所述爬梯的上方,所述扶手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顶梁的内侧,以使所述扶手能够在竖起于所述顶梁的第一位置和收折于所述顶梁内侧面的第二位置之间转动;所述扶手的转动轴线与所述框架的长度方向一致;翻转卡接件设置在所述顶梁的内侧面;所述翻转卡接件上开设卡接槽,所述扶手卡接在所述卡接槽中,以使所述扶手固定在所述第一位置。
14.可选地,所述翻转卡接件包括翻转部,所述翻转部可转动设置在所述顶梁的内侧面,所述翻转部的转动轴线与所述框架的长度方向垂直,所述卡接槽开设在所述翻转部的外侧边缘;所述扶手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扶手布置在所述翻转部的下方;所述翻转部的两端分别为靠近所述爬梯的近端和远离所述爬梯的远端;所述翻转部的外侧边缘为倾斜边,所述倾斜边由所述近端向所述远端的延伸趋势逐渐靠近所述顶梁;所述卡接槽靠近所述近端设置,所述扶手由所述第二位置转动至所述第一位置的过程中,所述扶手沿所述翻转部的外侧边缘由所述远端移动至所述卡接槽中,所述扶手带动所述翻转部相对所述顶梁转动。
15.本实用新型还是提供一种罐式集装箱,包括罐体和设置在所述罐体外部的框架,所述框架包括一对分别设置在所述罐体两端的端框和连接在两所述端框之间的连接梁,所述端框包括相对设置的顶梁和底梁以及连接在所述顶梁和所述底梁之间的角柱,所述罐式集装箱还包括爬梯、滑套、卡板以及扶手,爬梯设置在所述框架的端面;滑套固定在所述顶梁的内侧面,且靠近所述角柱设置;所述滑套两端开口且内部中空;卡板设有两个,两个所述卡板分别为第一卡板和第二卡板;所述第一卡板和所述第二卡板均固定在靠近所述滑套的角柱内侧面上,所述第一卡板布置在所述第二卡板的上方,所述第一卡板和所述第二卡板上均设有卡槽;扶手包括主体部和连接在主体部一侧的手柄部,所述主体部可滑动地穿设在所述滑套中,所述手柄部可适配卡接于所述卡槽;所述手柄部卡接于所述第一卡板的卡槽中,所述扶手位于所述主体部顶端超出所述顶梁上表面的第一位置;所述手柄部卡接于所述第二卡板的卡槽中,所述扶手位于所述主体部的顶端低于所述顶梁上表面的第二位置。
16.可选地,所述滑套设置在所述顶梁与所述连接梁的夹角位置处。
17.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罐式集装箱中,扶手靠近爬梯设置,工作人员需要进行上下箱作业时,可以将扶手转动至竖起于步道或者顶梁的第一位置或者滑动至超出顶梁顶部的第一位置。扶手可以增加超出箱顶高度的把握位
置,工作人员可以直腰抓握借力,从爬梯到达箱顶步道上或从步道移到爬梯上,方便翻越框架的顶梁,便于人员上下箱作业,提高爬箱操作过程的安全性。在完成上下箱作业后,可以将扶手转动时收折于步道表面以下或者顶梁内侧面的第二位置或者滑动至低于顶梁顶部的第二位置,避免扶手与罐式集装箱上其他部件发生干涉,保证罐式集装箱的正常使用和顺利运输。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罐式集装箱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图1的侧视图。
20.图3是本实用新型罐式集装箱实施例一的俯视图。
21.图4是图3所示罐式集装箱中扶手的结构示意图。
22.图5是本实用新型罐式集装箱实施例一中另一示例的结构示意图。
23.图6是图5所示的罐式集装箱中扶手的结构示意图。
24.图7是图6的侧视图。
25.图8是图5所示的罐式集装箱中扶手另一示例的结构示意图。
26.图9是本实用新型罐式集装箱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27.图10是图9所示的罐式集装箱中扶手的结构示意图。
28.图11是图10的侧视图。
29.图12是图10的俯视图。
30.图13是本实用新型罐式集装箱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31.图14是图13所示的罐式集装箱中扶手的结构示意图。
32.图15是图13的后视图。
33.图16是图13的俯视图。
34.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00、罐式集装箱;10、罐体;20、框架;21、端框;211、顶梁;212、底梁;213、角柱;22、连接梁;30、步道;40、爬梯;50、扶手;51、抓手部;52、连接部;54、主体部;55、手柄部;60、翻板限位件;61、翻板部;62、固定部;63、限位槽;71、连接座;72、拉绳;73、固定座;80、翻转卡接件;81、翻转部;82、过渡部;83、卡接槽;91、滑套;92、第一卡板;93、第二卡板。
具体实施方式
35.体现本实用新型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方式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36.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结构,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37.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罐式集装箱100,相较于现有的罐式集装箱100,本技术的改进之处在于针对爬梯40设置扶手50结构及相应的辅助部件,以简化工作人员爬箱作业,保证人员爬箱操作的安全性。
38.在介绍本技术技术要点之前,先简单介绍一下本技术罐式集装箱100的基本结构。
该罐式集装箱100包括罐体10和设置在罐体10外部的框架20,其中,框架20包括一对分别设置在罐体10两端的端框21和连接在两个端框21之间的连接梁22。
39.端框21包括相对设置的顶梁211和底梁212,顶梁211和底梁212呈上下布置。顶梁211和底梁212的端部通过角柱213连接。角柱213的顶端与连接梁22、顶梁211的连接处设有顶角件,角柱213的底端与连接梁22、底梁212的连接处设有底角件。
40.罐体10的顶部设有步道30,步道30用于工作人员在罐体10顶部行走。该步道30的长度方向与框架20的长度方向一致,且步道30的一端靠近顶梁211设置。
41.实施例一
42.参阅图3和图4,本实施例的罐式集装箱100除上述介绍的基本结构之外,还包括爬梯40、扶手50以及翻板限位件60。
43.其中,爬梯40设置在框架20的端面。扶手50位于爬梯40的上方,扶手50可转动地连接在步道30的端部,以使扶手50能够在竖起于步道30的第一位置和收折于步道30表面以下的第二位置之间转动。扶手50的转动轴线与框架20的长度方向垂直。
44.翻板限位件60设置在步道30的侧面,该翻板限位件60上开设有限位槽63。扶手50卡接在限位槽63中,以使扶手50固定在第一位置。
45.在本实施例中,爬梯40设置在端框21上,爬梯40的顶端连接于顶梁211,该爬梯40靠近端框21的一侧角柱213设置。爬梯40的延伸方向与框架20的高度方向一致,通过爬梯40,工作人员可以由地面攀爬到罐体10的顶部,从而对罐体10进行检修。
46.本实施例的扶手50位于爬梯40的上方,该扶手50包括一对相对设置的抓手部51和连接在两个抓手部51端部之间的连接部52。
47.其中,连接部52可转动地穿设在步道30中,该连接部52的延伸方向与框架20长度方向垂直,即与步道30的长度方向垂直。两个抓手部51分别位于步道30的两侧,当其中一个抓手部51相对步道30转动时,在连接部52的作用下,另一个抓手部51可以同步相对步道30转动。
48.通过扶手50的两个抓手部51的设置,工作人员攀爬到爬梯40的顶部时,可以转动其中一个扶手50部,以使两个扶手50部同步到达第一位置处,工作人员可以两手分别扶住扶手50部。通过扶手50部的支持,工作人员可以直腰抓握借力,轻松且安全地由爬梯40顶部达到步道30上。
49.可以理解地是,如图5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其他示例中,扶手50可以仅包括一个扶手50部,该扶手50部通过连接部52可转动地设置在步道30上。通过一个扶手50部,工作人员也可以借力攀爬到罐体10顶部或者由罐体10顶部下到爬梯40上。
50.将扶手50设置成仅包括一个扶手50部,在保证工作人员能够顺利且安全地上下罐体10的技术上,还可以简化扶手50的整体结构,使整个扶手50更便于安装,利于后期的检修。在该示例中,罐式集装箱100还包括连接座71。连接座71固定在步道30的端部侧壁上,扶手50可转动地连接在连接座71上,以相对步道30转动。
51.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抓手部51为弧形,该抓手部51朝向靠近罐体10的方向弯曲。
52.抓手部51的弧形设计能够很好地满足人体工学设计,便于工作人员的抓握,并且抓手部51的弯曲方向与工作人员发力和行进方向一致,有效地避免了工作人员在拉拽时的脱手,整体设计更具人性化。
53.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翻板限位件60包括翻板部61和固定部62。其中,固定部62连接在步道30的侧面,该固定部62可以通过螺钉或者销钉固定在步道30的侧壁上,实现固定部62与步道30的固定连接。
54.翻板部61可转动地连接在固定部62的顶部,固定部62与翻板部61构成活页结构。翻转部81相对固定部62或步道30转动,翻板部61与固定部62之间的夹角相应变化。在本实施例中,翻板部61与固定部62之间通过转轴转动连接,该翻板部61的转动轴线与框架20的长度方向一致,即转轴的延伸方向与框架20的长度方向一致。
55.扶手50与步道30装配时,连接部52穿设在步道30的侧壁中,固定部62对应连接部52的位置处设有穿孔,穿孔供扶手50的连接部52通过。
56.当扶手50位于第二位置时,即扶手50收折于步道30表面以下时,扶手50布置在翻板部61的下方。在本实施例中,翻板部61的两端分别为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第一端靠近爬梯40设置,第二端远离爬梯40设置。翻板部61的外侧边缘为斜边,翻板部61的斜边由第一端向第二端的延伸趋势为逐渐靠近步道30。
57.本实施例的翻板部61的外侧边缘设有限位槽63,限位槽63靠近第一端设置。当扶手50的抓手部51卡接在限位槽63中时,扶手50固定在第一位置处。对于本实施例的扶手50,扶手50由第二位置转动至第一位置的过程中,扶手50沿翻板部61的外侧斜边由第二端移动至限位槽63中,以使抓手部51与限位槽63卡接配合,从而限制扶手50相对转动的自由度,保证扶手50稳定地保持在第一位置,确保工作人员在拉拽扶手50时不会发生倾倒。
58.在扶手50由第二位置转动至第一位置的过程中,扶手50的边缘会带动翻板部61相对步道30转动,使翻板部61相对固定部62向上翻转。当扶手50到达第一位置时,扶手50的抓手部51与翻板部61外侧边缘的限位槽63相对。由于翻板部61相对固定部62为倾斜设置,在重力作用下,翻板部61会向下转动,以使扶手50卡接在限位槽63中。
59.在本实施例中,扶手50位于第二位置时,翻板限位件60的翻板部61与固定部62之间的夹角不大于90
°
。当扶手50由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转动时,扶手50推动翻板部61相对固定部62转动,以使翻板部61向上翻转,使得翻板部61与固定部62之间的夹角逐渐变大。
60.当工作人员完成上下箱作业后,只需将翻板限位件60的翻板部61翻起,此时扶手50在重力作用下会自动由第一位置转动至第二位置处,即收折隐藏在步道30表面以下,避免与罐体10上其他部件发生干涉。
61.工作人员松开翻板部61后,翻板部61会在重力作用下自动落下,以待工作人员下次上下箱作业的使用。
62.可以理解地是,翻板限位件60可以仅包括翻板部61,将翻板部61铰接在步道30的侧壁上即可,以简化翻板限位件60的整体结构。该翻板部61的工作状态如上所述,在此不再赘述。
63.此外,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罐式集装箱100还包括拉绳72,该拉绳72的一端与扶手50的抓手部51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框架20的底部。
64.工作人员可以在罐式集装箱100的底部拉动拉绳72,使拉绳72带动扶手50转动,以使扶手50由第二位置转动并保持在第一位置,实现对扶手50的远程操控。在本实施例的其他实例中,拉绳72可以配合杠杆结构,滑轮结构,或者直接由杠杆结构替代。
65.实施例二
66.参阅图9至图12,本实施例的罐式集装箱100处上述介绍的基本结构之外,还包括爬梯40、扶手50以及翻转卡接件80。
67.其中,爬梯40设置在框架20的端面。扶手50位于爬梯40的上方,扶手50可转动地连接在顶梁211的内侧,以使扶手50能够在竖起于顶梁211的第一位置和收折于顶梁211内侧面的第二位置之间转动。该扶手50的转动轴线与框架20的长度方向一致。
68.翻转卡接件80设置在顶梁211的内侧面,该翻板卡接件上开设有卡接槽83。扶手50卡接在卡接槽83中,以使扶手50固定在第一位置。
69.在本实施例中,爬梯40设置在端框21上,爬梯40的顶端连接于顶梁211,该爬梯40靠近端框21的一侧角柱213设置。爬梯40的延伸方向与框架20的高度方向一致,通过爬梯40,工作人员可以由地面攀爬到罐体10的顶部,从而对罐体10进行检修。
70.本实施例的罐式集装箱100还包括固定座73,固定座73设置在顶梁211的内侧面。扶手50可以通过转轴或者销轴可转动地连接在固定座73上,以相对顶梁211转动。该扶手50的转动轴线与框架20的长度方向一致。
71.在本实施例中,固定座73靠近步道30设置,即扶手50与顶梁211的连接处靠近步道30设置。当工作人员达到爬梯40顶部后或者由罐顶爬至爬梯40上时,可以转动扶手50至第一位置,通过抓握扶手50借力,工作人员可以直腰动作,以轻松且安全地上下罐体10。
72.本实施例的翻转卡接件80包括翻转部81和过渡部82。其中,过渡部82连接在顶梁211的内侧面,该过渡部82可以通过螺钉或者销钉固定在顶梁211的内侧面上,实现过渡部82与顶梁211的固定连接。
73.翻转部81可转动地连接在过渡部82的顶部,过渡部82与翻转部81构成活页结构。翻转部81相对过渡部82或者顶梁211转动,翻转部81与过渡部82之间的夹角相应变化。在本实施例中,翻转部81与过渡部82之间通过转轴转动连接,该翻转部81的转动轴线与框架20的长度方向垂直,即转轴的延伸方向与框架20的长度方向垂直。
74.当扶手50位于第二位置时,即扶手50收折于顶梁211的内侧面时,扶手50隐藏在顶梁211的内侧。在本实施例中,翻转部81的两端分别为近端和远端,其中,近端靠近爬梯40设置,远端远离爬梯40设置。翻转部81的外侧边缘为倾斜边,该倾斜边由近端向远端的延伸趋势为逐渐靠近顶梁211。
75.本实施例的翻转部81的外侧边缘设有卡接槽83,卡接槽83靠近近端设置。当扶手50卡接在卡接槽83中时,扶手50固定在第一位置处。对于本实施例的扶手50,扶手50由第二位置转动至第一位置的过程中,扶手50沿翻转部81的外侧倾斜边由远端移动至卡接槽83中,以使扶手50与卡接槽83卡接配合,从而限制扶手50相对转动的自由度,保证扶手50稳定地保持在第一位置,确保工作人员在拉拽扶手50时不会发生倾倒。
76.在扶手50由第二位置转动至第一位置的过程中,扶手50的边缘会带动翻转部81相对顶梁211转动,使翻转部81相对过渡部82向上翻转。当扶手50到达第一位置时,扶手50与翻转部81外侧边缘的卡接槽83相对。由于翻转部81相对过渡部82为倾斜设置,在重力作用下,翻转部81会向下转动,以使扶手50卡接在卡接槽83中。
77.在本实施例中,扶手50位于第二位置时,翻转卡接件80的翻转部81与过渡部82之间的夹角不大于90
°
。当扶手50由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转动时,扶手50推动翻转部81相对过渡部82转动,以使翻转部81向上翻转,使得翻转部81与过渡部82之间的夹角逐渐增大。
78.当工作人员完成上下箱作业后,只需将翻转卡接件80件的翻转部81翻起,此时扶手50在重力作用下会自动由第一位置转动至第二位置处,即收折隐藏在顶梁211的内侧面,避免与罐体10上其他部件发生干涉。
79.工作人员松开翻转部81后,翻转部81会在重力作用下自动落下,以待工作人员下次上下箱作业的使用。
80.可以理解地是,翻转卡接件80可以仅包括翻转部81,将翻转部81直接铰接在顶梁211的内侧面即可,以简化翻转卡接件80的整体结构。该翻转部81工作状态如上所述,在此不再赘述。
81.实施例三
82.参阅图13至图16,本实施例的罐式集装箱100处上述介绍的基本结构之外,还包括爬梯40、滑套91、卡板以及扶手50。
83.其中,爬梯40设置在框架20的端面。滑套91固定在顶梁211的内侧面,且靠近角柱213设置,该滑套91两端开口且内部中空。卡板设有两个,分别为第一卡板92和第二卡板93。第一卡板92和第二卡板93均固定在靠近滑套91的角柱213内侧面上,第一卡板92布置在第二卡板93的上方,第一卡板92和第二卡板93上均设有卡槽(图中未示出)。
84.扶手50包括主体部54和连接在主体部54一侧的手柄部55,主体部54可滑动地穿设在滑套91中,手柄部55可适配卡接在卡槽中。
85.当手柄部55卡接于第一卡板92的卡槽中时,扶手50位于主体部54顶端超出顶梁211上表面的第一位置。当手柄部55卡接于第二卡板93的卡槽中时,扶手50位于主体部54的顶端低于顶梁211上表面的第二位置。
86.在本实施例中,滑套91设置在顶梁211与连接梁22的夹角位置处,即滑套91设置在框架20角部空间中。
87.扶手50的主体部54在滑套91向上滑动,至扶手50的手柄部55卡接在第一卡板92的卡槽中时,卡槽对扶手50进行限位,限制扶手50的滑动和旋转,使扶手50保持在第一位置。主体部54的顶端向上超出框架20顶部一定高度,此时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抓握扶手50主体部54而借力,以方便且安全地上下罐式集装箱100。
88.当扶手50的主体部54向下滑动,至手柄部55卡接在第二卡板93的卡槽中时,卡槽对扶手50进行限位,限制扶手50的滑动和旋转,使扶手50保持在第二位置。主体部54的顶端低于框架20的顶部,扶手50隐藏在框架20的内部,避免影响罐式集装箱100的正常使用和运输。
89.对于本技术的罐式集装箱,扶手靠近爬梯设置,工作人员需要进行上下箱作业时,可以将扶手转动至竖起于步道或者顶梁的第一位置或者滑动至超出顶梁顶部的第一位置。扶手可以增加超出箱顶高度的把握位置,工作人员可以直腰抓握借力,从爬梯到达箱顶步道上或从步道移到爬梯上,方便翻越框架的顶梁,便于人员上下箱作业,提高爬箱操作过程的安全性。在完成上下箱作业后,可以将扶手转动时收折于步道表面以下或者顶梁内侧面的第二位置或者滑动至低于顶梁顶部的第二位置,避免扶手与罐式集装箱上其他部件发生干涉,保证罐式集装箱的正常使用和顺利运输。
90.虽然已参照几个典型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应当理解,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术语。由于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实用
新型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随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