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式折叠升降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480317发布日期:2022-04-02 08:24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一种移动式折叠升降台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升降台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移动式折叠升降台。


背景技术:

2.在人们的生活中,很多场合需要升降台,例如用于活动演出、会议、颁奖等的主席台可以为升降台,以便主席台可以根据需要调节高度,或者升降台可以用于货物传送、工人作业等。
3.目前的升降台一般为固定在某一个位置,不能随时移动,不利于后期的灵活使用。
4.在升降台诸多的应用中,升降台在被使用过程中一般均需要保持其台面水平,从而可以使人和物稳定位于升降台的台面上,但实际情况下,升降台所处的地面并不一定均为水平面,升降台经常会应用在凹凸不平的地面,则会导致升降台的台面出现倾斜,致使人和物不能在升降台上保持水平。
5.目前,一般需要人们在升降台所工作地面上有凹陷的位置铺上一定厚度的板,以使升降台的台面尽量保持水平,但这种方式不但效率低下以及会消耗大量的劳动力,而且使升降台的台面会存在一定的倾角,不能完全水平。
6.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可以随时移动,并且当移动至所需位置时,台面可以被调节为水平状态的移动式折叠升降台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7.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移动式折叠升降台,可以随时移动,因此利于灵活使用,并且当移动至所需位置时,台面被自动调节为水平状态,从而利于人和物在其台面上稳定存在,并且无需人工找平,工作效率高。
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9.一种移动式折叠升降台,包括:
10.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固定有倾角传感器;
11.折叠式行走机构,所述折叠式行走机构安装在所述工作台的底端;
12.液压升降装置,所述液压升降装置为多个,均固定在所述工作台的底端,且多个所述液压升降装置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分布;
13.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电性连接所述倾角传感器、所述折叠式行走机构和多个所述液压升降装置;
14.当所述移动式折叠升降台行走时,所述折叠式行走机构未折叠处于着地行走状态,同时所述液压升降装置收缩处于不着地状态;当所述移动式折叠升降台停止行走时,所述折叠式行走机构折叠收起处于不着地状态,同时多个所述液压升降装置均伸展处于着地状态,且所述工作台通过多个所述液压升降装置处于水平状态。
15.优选的,所述工作台的底端开设有置物槽,所述倾角传感器固定在所述置物槽内,且所述倾角传感器与所述工作台平行。
16.优选的,所述置物槽的槽口插接有防护塞。
17.优选的,所述工作台为矩形,所述工作台的底端固定有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轴承座和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轴承座,且两个所述第一轴承座和两个所述第二轴承座靠近所述工作台的四个角呈矩形阵列分布,所述折叠式行走机构包括:
18.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轴承座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一转轴的两端一一对应穿过两个所述第一轴承座,并均垂直固定有第一支架,且每个所述第一支架上均固定有第一轮轴,每个所述第一轮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一车轮;
19.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轴承座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二转轴的两端一一对应穿过两个所述第二轴承座,并均垂直固定有第二支架,且每个所述第二支架上均固定有第二轮轴,每个所述第二轮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二车轮;
20.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垂直固定在所述第一转轴中部的侧壁上;
21.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垂直固定在所述第二转轴中部的侧壁上;
22.第一液压缸,所述第一液压缸的缸体通过支座8倾斜固定在所述工作台的底端,且所述第一液压缸的缸体自其无杆端至其有杆端逐渐向靠近所述工作台的方向倾斜,同时所述第一液压缸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23.第三连杆,所述第三连杆位于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之间,同时所述第三连杆的轴线分别垂直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的轴线,且所述第三连杆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杆以及与所述第一液压缸的活塞杆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铰接。
24.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架包括:
25.第一固定柱,所述第一固定柱对应固定在所述第一转轴的端部,且所述第一固定柱与所述第一转轴垂直;
26.第一“冂”型架,所述第一轮轴的两端一一对应固定在所述第一“冂”型架的两个内壁上,且所述第一轮轴靠近所述第一“冂”型架的开口端,所述第一“冂”型架的封闭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柱的底端固定。
27.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架包括:
28.第二固定柱,所述第二固定柱对应固定在所述第二转轴的端部,且所述第二固定柱与所述第二转轴垂直;
29.第二“冂”型架,所述第二轮轴的两端一一对应固定在所述第二“冂”型架的两个内壁上,且所述第二轮轴靠近所述第二“冂”型架的开口端,所述第二“冂”型架的封闭端与所述第二固定柱的底端固定。
30.优选的,所述工作台的底端开设有四个安装槽,且四个所述安装槽靠近两个所述第一轴承座和两个所述第二轴承座呈矩形阵列分布,所述液压升降装置为四个,四个所述液压升降装置的顶端一一对应固定在多个所述安装槽内。
31.优选的,所述液压升降装置包括:
32.第二液压缸,所述第二液压缸的缸体竖直固定在对应的所述安装槽内,且所述第二液压缸的底端为所述第二液压缸的有杆端,同时所述第二液压缸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33.墩柱,所述墩柱固定在所述第二液压缸的活塞杆上;
34.当所述移动式折叠升降台行走时,所述第一液压缸中的活塞杆伸出,驱动所述第
一车轮和所述第二车轮均未收起处于着地行走状态,同时四个所述第二液压缸的活塞杆均为收缩状态,一一对应控制四个所述墩柱处于不着地状态;当所述移动式折叠升降台停止行走时,所述第一液压缸中的活塞杆收缩,驱动所述第一车轮和所述第二车轮均收起处于不着地状态,同时四个所述第二液压缸的活塞杆均伸出,一一对应驱动四个所述墩柱处于着地状态,以调节所述工作台水平。
35.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公开提供了一种移动式折叠升降台,可以实现如下技术效果:
36.本实用新型通过折叠式行走机构行走,当实用新型行走至指定位置时,控制器控制折叠式行走机构折叠收起,同时控制多个液压升降装置均伸展处于着地状态,以便通过多个液压升降装置支撑工作台,并且本实用新型通过倾角传感器始终监测着工作台的水平角度变化,因此当倾角传感器检测到工作台存在水平倾角时,将检测到工作台的水平角度信息传送至控制器,则控制器会控制多个液压升降装置中活塞杆的伸出长度,从而通过多个液压升降装置可以将工作台调节至水平状态,因此利于人和物在其台面上稳定存在,并且无需人工找平,工作效率高。
附图说明
3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8.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移动式折叠升降台折叠式行走机构着地、液压升降装置不着地的结构图;
39.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移动式折叠升降台折叠式行走机构不着地、液压升降装置着地的结构图;
40.图3为本实用新型折叠式行走机构的结构图。
41.其中,1-工作台;2-折叠式行走机构;3-液压升降装置;101-置物槽;11-第一轴承座;12-第二轴承座;21-第一转轴;22-第一支架;201-第一轮轴;202-第一车轮;23-第二转轴;24-第二支架;203-第二轮轴;204-第二车轮;103-安装槽;31-第二液压缸;32-墩柱;291-第一销轴;292-第二销轴。
具体实施方式
4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4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移动式折叠升降台,包括:
44.工作台1,工作台1上固定有倾角传感器;
45.折叠式行走机构2,折叠式行走机构2安装在工作台1的底端;
46.液压升降装置3,液压升降装置3为多个,均固定在工作台1的底端,且多个液压升
降装置3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分布;
47.控制器,控制器分别电性连接倾角传感器、折叠式行走机构2和多个液压升降装置3;
48.当移动式折叠升降台行走时,折叠式行走机构2未折叠处于着地行走状态,同时液压升降装置3收缩处于不着地状态;当移动式折叠升降台停止行走时,折叠式行走机构2折叠收起处于不着地状态,同时多个液压升降装置3均伸展处于着地状态,且工作台1通过多个液压升降装置3处于水平状态。
49.本实用新型通过折叠式行走机构2行走,当实用新型行走至指定位置时,控制器控制折叠式行走机构2折叠收起,同时控制多个液压升降装置3均伸展处于着地状态,以便通过多个液压升降装置3支撑工作台1,并且本实用新型通过倾角传感器始终监测着工作台1的水平角度变化,因此当倾角传感器检测到工作台1存在水平倾角时,将检测到工作台1的水平角度信息传送至控制器,则控制器会控制多个液压升降装置3中活塞杆的伸出长度,从而通过多个液压升降装置3可以将工作台1调节至水平状态,因此利于人和物在其台面上稳定存在,并且无需人工找平,工作效率高。
50.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工作台1的底端开设有置物槽101,倾角传感器固定在置物槽101内,且倾角传感器与工作台1平行。
51.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实现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将倾角传感器放置在置物槽101内,则可以避免外界物体和人不小心碰撞到倾角传感器而导致倾角传感器测量不准确的问题,因此可以保证倾角传感器的测量精度。
52.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置物槽101的槽口插接有防护塞。
53.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实现的有益效果为:通过防护塞可以封堵置物槽101的槽口,因此防护塞可以对倾角传感器进一步保护。
54.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工作台1为矩形,工作台1的底端固定有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轴承座11和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轴承座12,且两个第一轴承座11和两个第二轴承座12靠近工作台1的四个角呈矩形阵列分布,折叠式行走机构2包括:
55.第一转轴21,第一转轴21分别与两个第一轴承座11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且第一转轴21的两端一一对应穿过两个第一轴承座11,并均垂直固定有第一支架22,且每个第一支架22上均固定有第一轮轴201,每个第一轮轴201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一车轮202;
56.第二转轴23,第二转轴23分别与两个第二轴承座12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且第二转轴23的两端一一对应穿过两个第二轴承座12,并均垂直固定有第二支架24,且每个第二支架24上均固定有第二轮轴203,每个第二轮轴203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二车轮204;
57.第一连杆25,第一连杆25垂直固定在第一转轴21中部的侧壁上;
58.第二连杆26,第二连杆26垂直固定在第二转轴23中部的侧壁上;
59.第一液压缸27,第一液压缸27的缸体通过支座28倾斜固定在工作台1的底端,且第一液压缸27的缸体自其无杆端至其有杆端逐渐向靠近工作台1的方向倾斜,同时第一液压缸27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60.第三连杆29,第三连杆29位于第一转轴21和第二转轴23之间,同时第三连杆29的轴线分别垂直第一转轴21和第二转轴23的轴线,且第三连杆29的一端分别与第一连杆25以及与第一液压缸27的活塞杆铰接,另一端与第二连杆26铰接。
61.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实现的有益效果为:当控制器控制第一液压缸27中的活塞杆伸出,则第一液压缸27中的活塞杆可以通过第三连杆29同时驱动第一转轴21和第二转轴23逆时针转动,从而第一转轴21通过第一支架22带动第一车轮202转动至接触地面,同时第二转轴23通过第二支架242带动第二车轮204转动至接触地面,以便实现折叠式行走机构2未折叠处于着地行走状态,当控制器控制第一液压缸27中的活塞杆收缩,则第一液压缸27中的活塞杆可以通过第三连杆29同时驱动第一转轴21和第二转轴23顺时针转动,从而第一转轴21通过第一支架22带动第一车轮202转动至脱离地面,同时第二转轴23通过第二支架242带动第二车轮204转动至脱离地面,以便实现折叠式行走机构2折叠处于不着地的状态。
62.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第三连杆29为间隔且相互平行的两条,且两个第三连杆29的一同端通过第一销轴291固定,另一个同端通过第二销轴292固定,第一连杆25和第一液压缸27的活塞杆均转动连接在第一销轴291上,第二连杆26转动连接在第二销轴上292。
63.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实现的有益效果为:提高折叠式行走机构2的强度,同时提高折叠式行走机构2工作的稳定性。
64.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支架22包括:
65.第一固定柱221,第一固定柱221对应固定在第一转轴21的端部,且第一固定柱221与第一转轴21垂直;
66.第一“冂”型架222,第一轮轴201的两端一一对应固定在第一“冂”型架222的两个内壁上,且第一轮轴201靠近第一“冂”型架222的开口端,第一“冂”型架222的封闭端与第一固定柱221的底端固定。
67.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实现的有益效果为:不仅可以通过第一支架22将第一车轮202连接在第一转轴21上,从而使第一车轮202与第一转轴21同步转动,以便可以收起或放下第一车轮202,并且可以使第一车轮202在第一轮轴201上单独转动,以便当第一车轮202处于被放下着地的情况,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车轮202在第一轮轴201转动实现行走的作用。
68.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支架24包括:
69.第二固定柱241,第二固定柱241对应固定在第二转轴23的端部,且第二固定柱241与第二转轴23垂直;
70.第二“冂”型架242,第二轮轴203的两端一一对应固定在第二“冂”型架242的两个内壁上,且第二轮轴203靠近第二“冂”型架242的开口端,第二“冂”型架242的封闭端与第二固定柱241的底端固定。
71.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实现的有益效果为:不仅可以通过第二支架24将第二车轮204连接在第二转轴23上,从而使第二车轮204与第二转轴23同步转动,以便可以收起或放下第二车轮204,并且可以使第二车轮204在第二轮轴203上单独转动,以便当第二车轮204处于被放下着地的情况,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二车轮204在第二轮轴203转动实现行走的作用。
72.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工作台1的底端开设有四个安装槽103,且四个安装槽103靠近两个第一轴承座11和两个第二轴承座12呈矩形阵列分布,液压升降装置3为四
个,四个液压升降装置3的顶端一一对应固定在多个安装槽103内。
73.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实现的有益效果为:避免液压升降装置3收缩时的底端比折叠式行走机构2伸展时的底端更接近地面,因此防止液压升降装置3影响折叠式行走机构2的正常行走。
74.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液压升降装置3包括:
75.第二液压缸31,第二液压缸31的缸体竖直固定在对应的安装槽103内,且第二液压缸31的底端为第二液压缸31的有杆端,同时第二液压缸31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76.墩柱32,墩柱32固定在第二液压缸31的活塞杆上;
77.当移动式折叠升降台行走时,第一液压缸27中的活塞杆伸出,驱动第一车轮202和第二车轮204均未收起处于着地行走状态,同时四个第二液压缸31的活塞杆均为收缩状态,一一对应控制四个墩柱32处于不着地状态;当移动式折叠升降台停止行走时,第一液压缸27中的活塞杆收缩,驱动第一车轮202和第二车轮204均收起处于不着地状态,同时四个第二液压缸31的活塞杆均伸出,一一对应驱动四个墩柱32处于着地状态,以调节工作台1水平。
78.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实现的有益效果为:控制器控制多个第二液压缸31中活塞杆伸出的长度,以便通过控制多个第二液压缸31中活塞杆伸出的不同长度,来使墩柱32与不平地面接触时,可以保证工作台1水平。
79.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工作台1的一端固定有推手。
80.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实现的有益效果为:通过推手便于推动本实用新型行走。
81.实施例1:
8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移动式折叠升降台,工作原理如下:
83.本实用新型的移动式折叠升降台行走时:
84.控制器控制多个第二液压缸31的活塞杆处于收缩状态,此时多个墩柱32均不接触地面;
85.同时,控制器控制第一液压缸27中的活塞杆伸出,则第一液压缸27中的活塞杆可以通过第三连杆29同时驱动第一转轴21和第二转轴23逆时针转动,从而第一转轴21通过第一支架22带动第一车轮202转动至接触地面,同时第二转轴23通过第二支架242带动第二车轮204转动至接触地面;
86.此时,推动工作台1,则第一车轮202在第一轮轴201转动,同时第二车轮204在第二轮轴203转动,从而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行走的作用。
87.当本实用新型的移动式折叠升降台行走至指定位置时停止行走,且如果此指定位置的地面不水平:
88.控制器控制第一液压缸27中的活塞杆收缩,则第一液压缸27中的活塞杆可以通过第三连杆29同时驱动第一转轴21和第二转轴23顺时针转动,从而第一转轴21通过第一支架22带动第一车轮202转动至脱离地面,同时第二转轴23通过第二支架242带动第二车轮204转动至脱离地面,以便实现折叠式行走机构2折叠处于不着地的状态;
89.同时,倾角传感器将检测到工作台1的水平角度信息传送至控制器,则控制器会根据倾角传感器传来的水平角度信息控制多个第二液压缸31中活塞杆伸出的不同长度,来使
墩柱32与不平地面接触时,可以保证工作台1水平,则此时,本实用新型通过四个墩柱32停止在此指定位置,且工作台1水平。
90.实施例2:
91.实施例2中移动式折叠升降台行走时与实施例1中的原理相同,实施例2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实用新型的移动式折叠升降台行走至指定位置时停止行走,且如果此指定位置的地面水平:
92.控制器控制第一液压缸27中的活塞杆收缩,则第一液压缸27中的活塞杆可以通过第三连杆29同时驱动第一转轴21和第二转轴23顺时针转动,从而第一转轴21通过第一支架22带动第一车轮202转动至脱离地面,同时第二转轴23通过第二支架242带动第二车轮204转动至脱离地面,以便实现折叠式行走机构2折叠处于不着地的状态;
93.同时,倾角传感器将检测到工作台1的水平角度信息传送至控制器,则控制器会根据倾角传感器传来的水平角度信息控制多个第二液压缸31中活塞杆伸出相同的长度,则四个墩柱32的底端平齐,从而此时四个墩柱32坐落在水平地面上,同时工作台1水平。
94.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95.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