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化散热管加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987405发布日期:2022-02-19 23:18阅读:49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化散热管加粉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生产领域,特别是涉及散热管生产设备。


背景技术:

2.根据散热管的不同使用,散热管的导热方式多种多样,现有的散热管中有一种散热管是通过散热管中心套设中心管,通过两者之间的导热进行散热作用。而散热管与中心管之间的间隙会影响热量传输,我们就需要将两者连接起来,一般的做法就是在间隙内填充铜粉,再进行烧结,使两者之间产生毛细机构进行连接,从而实现热量传输。由于散热管与中心管之间的间隙很小,在填充铜粉时难度较高,现有技术中多是采用辅助治具进行人工填充,效率很差,而且容易填充不完全,影响后续铜粉的烧结效果,降低导热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化散热管加粉装置,包括机台,所述机台上设置有料箱,所述料箱下方连接有出料机构,所述出料机构中部设置有梯形分料块,所述梯形分料块将出料机构分隔出左右对称的料仓,所述料仓底部分别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上卸料板、卸料块、下卸料板及分料漏斗,所述上卸料板、卸料块及下卸料板分别开设有一排上下对应的卸料通孔,所述分料漏斗设置有多个分别与卸料通孔对应的卸料通槽,所述下卸料板上设置有多条分别伸向两侧的阻断导轨,所述阻断导轨上分别设置有阻断滑块,所述阻断滑块与上卸料板固定连接,所述下卸料板上还设置有输出端分别伸向两侧的阻断气缸,所述阻断气缸输出端与上卸料板连接;所述分料漏斗下方分别设置有对应的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下方分别设置有对应的输送机构。
4.设置梯形分料块对铜粉进行分仓处理,可实现铜粉多程同时进行填充作业,而通过分料漏斗进行分料输送,确保多个位置同时填充铜粉的均匀性,稳定填充的效率,再通过阻断气缸来驱动上卸料板运动,可阻断及开启出料机构的铜粉输送,确保加工有序进行。
5.进一步的,所述定位机构包括一对左右对称的夹持块,所述夹持块上设置有一对左右对称的夹持板,所述夹持块中部设置有一排下夹持槽,所述夹持块还设置有分别与下夹持槽连通的落料槽,所述夹持板中部设置有一排与下夹持槽一一对应的上夹持槽,所述夹持板还设置有分别与落料槽一一对应的落料孔,所述夹持块一侧分别连接有夹持气缸,所述落料孔位置与其上方的卸料通槽一一对应。
6.定位机构通过一对夹持块来夹紧散热管外管,同时通过一对夹持板来夹紧散热管内管,进行散热管的精准定位,铜粉通过落料孔进入落料槽进行铜粉填充,高精准度的定位确保定点输送,避免通过过度浪费,对填充效率起到很好的保障。需要注意的是夹持块及夹持板对散热管只起到定位限位的作用,并不对散热管完全的夹紧限制其移动。
7.进一步的,所述夹持板还分别设置有围绕落料孔外侧的挡料板。
8.设置挡料板用于防止填充铜粉时铜粉到处散落,提高填充效率。
9.进一步的,所述定位机构下方的机台上设置有对应的输送槽,所述机台上设置有
与输送槽对应的输送机构。
10.定位机构下方设置对应的输送槽,输送机构于输送槽对应位置设置,以输送机构将待填充散热管通过输送槽输送至定位机构进行定位填充铜粉,填充完毕后通过输送槽输送出来进行取料,确保了铜粉的对位精准填充。
11.进一步的,所述输送机构包括输送板、输送气缸及伸入输送槽的承载架,所述机台上沿输送槽长度方向设置有对应输送导轨,所述输送导轨上设置有输送滑块,所述输送板与输送滑块固定连接,所述输送气缸输出端与输送板连接,所述承载架与输送板通过多个螺栓连接。
12.承载架用于承载多个散热管进行同时填充铜粉,承载架通过螺栓与输送板连接,再通过输送气缸驱使承载架在输送槽内进行传输作业。
13.进一步的,所述螺栓上设置有缓冲弹簧间隔开输送板及承载架,所述承载架底部设置有震动器。
14.由于散热管内外管之间的间隙不大,铜粉填充困难,容易出现填充不满的情况,设置震动器能够对承载架进行震动,使得铜粉填充更完全。
15.进一步的,所述机台底部设置有收纳箱,所述收纳箱底部呈漏斗状且设置有收纳口,所述收纳箱下方还设置有收纳抽屉,所述收纳抽屉位置与收纳口对应。
16.铜粉填充不可避免会有泄漏出来的铜粉,设置收纳箱对机台上泄漏的铜粉进行收纳,最后由收纳抽屉接收,以此回收泄漏铜粉。
17.进一步的,所述料箱底部设置有筛网。
18.设置筛网能够防止结块铜粉及过大杂质掉落阻碍铜粉填充,确保填充作业顺利进行。
1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20.本实用新型通过出料机构对料箱内的铜粉进行分料处理,使得铜粉实现多程同时输送填充,而出料机构设置多个对应的卸料通孔及卸料通槽确保多个填充位置同时填充铜粉的均匀性,定位机构对待填充散热管进行精准定位,确保铜粉填充的准确性,输送机构对散热管进行定点输送,确保加工的有序进行及高效性。
附图说明
21.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出料机构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出料机构局部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卸料块结构示意图。
26.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分料漏斗结构示意图。
27.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定位机构结构示意图。
28.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定位机构局部结构示意图。
29.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输送机构结构示意图。
30.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输送机构局部结构示意图。
31.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承载架结构示意图。
32.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收纳箱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3.如图1-11中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动化散热管加粉装置,包括机台1,所述机台1上设置有料箱2,所述料箱2下方连接有出料机构3,所述出料机构3中部设置有梯形分料块4,梯形分料块4将出料机构3分隔出左右对称的料仓5,使铜粉可左右仓同时出料。所述料仓5底部分别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上卸料板6、卸料块7、下卸料板8及分料漏斗9,所述上卸料板6、卸料块7及下卸料板8分别开设有一排上下对应的卸料通孔10,铜粉通过卸料通孔10进行出料,分料漏斗9设置有多个分别与卸料通孔10对应的卸料通槽11,铜粉在经过卸料通槽11进行多程同时出料,这种多程分隔同时出料的方式,提高了铜粉出料的均匀性。所述下卸料板8上设置有多条分别伸向两侧的阻断导轨12,所述阻断导轨12上分别设置有阻断滑块13,所述阻断滑块13与上卸料板6固定连接,所述下卸料板8上还设置有输出端分别伸向两侧的阻断气缸14,所述阻断气缸14输出端与上卸料板6连接,通过阻断气缸14驱使上卸料板6运动,使上卸料板6上的卸料通孔10可根据需要进行错位,实现阻断目的,对铜粉填充起到控制作用。所述分料漏斗9下方分别设置有对应的定位机构15,通过定位机构15对待填充的散热管进行夹持定位,确保填充的准确性,所述定位机构15下方分别设置有对应的输送机构16,填充完的散热管通过输送机构16进行运输出料。
34.所述料箱2底部设置有筛网17。通过筛网17隔开杂质及结块的铜粉。
35.所述定位机构15包括一对左右对称的夹持块18,所述夹持块18上设置有一对左右对称的夹持板19,所述夹持块18中部设置有一排下夹持槽20,通过夹持块18对散热管外管端部进行夹持定位,所述夹持块18还设置有分别与下夹持槽20连通的落料槽21,铜粉通过落料槽21对散热管端部进行填充;所述夹持板19中部设置有一排与下夹持槽20一一对应的上夹持槽22,通过夹持板19对散热管内管进行夹持定位,确保内管与外管之间间隙大小的均匀性,防止填充不充分,所述夹持板19还设置有分别与落料槽21一一对应的落料孔23,铜粉可通过落料孔23进入落料槽21,从而进行填充作业;所述夹持块18一侧分别连接有夹持气缸24,所述落料孔23位置与其上方的卸料通槽11一一对应,夹持气缸24驱使夹持块18及夹持板19对散热管进行夹持定位,落料孔23与卸料通槽11对应,确保每个落料孔23铜粉填充的均匀性。
36.所述夹持板19还分别设置有围绕落料孔23外侧的挡料板24。通过挡料板24的拦截,防止铜粉到处散落,影响装置运行。
37.所述定位机构15下方的机台1上设置有对应的输送槽25,所述机台1上设置有与输送槽25对应的输送机构16。
38.所述输送机构16包括输送板26、输送气缸27及伸入输送槽25的承载架28,承载架28用以容纳多个散热管,所述机台1上沿输送槽25长度方向设置有对应输送导轨29,所述输送导轨29上设置有输送滑块30,所述输送板26与输送滑块30固定连接,所述输送气缸27输出端与输送板26连接,所述承载架28与输送板26通过多个螺栓31连接。通过输送气缸27驱使承载架28进行输送,承载架28在输送槽25内运动,可将散热管输送至定位机构15对应位置,填充作业完成后再输送出来。
39.所述螺栓31上设置有缓冲弹簧32间隔开输送板26及承载架28,所述承载架28底部设置有震动器33。通过震动器33来驱使散热管产生震动,使铜粉更好的填充完整,缓冲弹簧32隔开输送板26及承载架28,防止干涉,同时对震动进行缓解。
40.所述机台1底部设置有收纳箱34,所述收纳箱34底部呈漏斗状且设置有收纳口35,所述收纳箱34下方还设置有收纳抽屉36,所述收纳抽屉36位置与收纳口35对应。
41.工作原理:
42.将待加工的散热管放置到承载架28上,输送气缸27驱使承载架28移动至定位机构15对应位置,夹持气缸24驱使夹持块18及夹持板19分别对散热管的外管及内管进行夹持定位,出料机构3的阻断气缸14驱使上卸料板6移动至相应位置进行出料,铜粉通过分料漏斗9均匀分隔后进入落料孔23对散热管进行填充作业,震动器33驱使承载架28震动,使铜粉填充充分,填充作业完成后输送气缸27再驱使承载架28出来,便于取走物料。
43.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