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硅胶生产用自动上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894505发布日期:2022-02-12 13:40阅读:84来源:国知局
一种硅胶生产用自动上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上料机构附属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硅胶生产用自动上料机构。


背景技术:

2.众所周知,硅胶别名:硅酸凝胶,是一种高活性吸附材料,属非晶态物质。硅胶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化学性质稳定,不燃烧。然而硅胶生产时需要上料机构,硅胶生产用自动上料机构是一种用于硅胶生产用的自动上料结构,其在自动上料机构的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现有的硅胶生产时将硅胶原料加入加工装置即可;现有的硅胶生产时,需要工作人员直接将硅胶原料加入到加工装置中,从而导致人力的浪费,从而导致实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不需要工作人员直接的将硅胶原料加入到加工装置中,从而节省人力,从而增强实用性的硅胶生产用自动上料机构。
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硅胶生产用自动上料机构,包括底板、四组支板、两组输送轴、输送带、电机、两组固定板、第一连接板、第一推动板、第二连接板和装料槽,四组支板均安装在底板顶端,两组输送轴外端分别与四组支板内端转动连接,两组输送轴通过输送带转动连接,电机安装在其中一组支板外端并且电机输出端与其中一组输送轴的输入端连接,两组固定板安装在左侧两组支板顶端,两组固定板右侧底部区域与输送带滑动连接并且两组固定板顶端与输送带顶端水平,第一连接板底端与输送带顶端紧贴,第二连接板左端与第一连接板左端铰接,装料槽底端与第二连接板顶端连接,输送带上设置有自动卸料组件,第一推动板左端与第一连接板右端连接,第一推动板底端与输送带紧贴。
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硅胶生产用自动上料机构,自动卸料组件包括支架、两组滑轮、两组第一连接绳、两组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绳和第二连接件,支架底端安装在第一连接板顶端,两组滑轮分别与支架顶端前侧区域和后侧区域转动连接,两组第一连接绳顶端分别与两组滑轮转动连接,两组第一连接件均与输送带顶端右侧区域连接,两组第一连接绳底端分别与两组第一连接件连接,两组第一连接绳中部均与第二连接板右端连接,第二连接绳左端与第一推动板右端连接,第二连接件安装在输送带顶端右部区域,第二连接绳右端与第二连接件连接。
6.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硅胶生产用自动上料机构,第二连接板左端底部前侧和后侧均设置有铰接轴,两组铰接轴均与第一连接板转动连接,两组铰接轴上分别设置有两组弹簧,两组弹簧固定端均与第一连接板连接,两组弹簧转动端分别与两组铰接轴连接。
7.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硅胶生产用自动上料机构,还包括两组防护罩,两组防护罩安装在支架左端并且两组滑轮分别与两组防护罩内滑动连接。
8.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硅胶生产用自动上料机构,还包括两组第二推动板,两组第二推动板均安装在输送带上,两组第二推动板左端均与第一推动板右端紧贴。
9.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硅胶生产用自动上料机构,输送带上设置有两组第一滑槽,两组固定板上均设置有第二滑槽,两组第一滑槽分别与两组第二滑槽连通连接,第一连接板与两组第一滑槽滑动卡装。
10.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硅胶生产用自动上料机构,还包括多组螺纹杆,底板底端设置有多组螺纹孔,多组螺纹杆与多组螺纹孔螺纹连接。
1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硅胶生产用自动上料机构,还包括多组轮组件,多组轮组件分别安装在多组螺纹杆底端。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将硅胶原料装入到装料槽内,然后启动电机,从而输送轴带动输送带转动,由于第一连接板与输送带之间右摩擦,从而带动第一连接板及其上面的组件移动,当第二连接板移动到输送带左端时,由于继续移动,从而第一连接板移动到两组固定板上,通过第一推动板可以增加第一连接板移动的距离,此时继续移动,通过自动卸料组件可以装料槽内的硅胶原料倾倒出,然后启动电机反转,通过自动卸料组件将装料槽拉回到最初位置,从而完成自动上料过程,从而提供一种不需要工作人员直接的将硅胶原料加入到加工装置中,从而节省人力,从而增强实用性。
附图说明
1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两组固定板及其连接结构俯视图结构示意图;
15.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a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16.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b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17.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c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18.附图中标记:1、底板;2、四组支板;3、两组输送轴;4、输送带;5、电机;6、两组固定板;7、第一连接板;8、第一推动板;9、第二连接板;10、装料槽;11、支架;12、两组滑轮;13、两组第一连接绳;14、两组第一连接件;15、第二连接绳;16、第二连接件;17、铰接轴;18、两组弹簧;19、两组防护罩;20、两组第二推动板;21、两组第一滑槽;22、两组第二滑槽;23、多组螺纹杆;24、多组轮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0.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硅胶生产用自动上料机构,包括底板1、四组支板2、两组输送轴3、输送带4、电机5、两组固定板6、第一连接板7、第一推动板8、第二连接板9和装料槽10,四组支板2均安装在底板1顶端,两组输送轴3外端分别与四组支板2内端转动连接,两组输送轴3通过输送带4转动连接,电机5安装在其中一组支板外端并且电机5输出端与其中一组输送轴的输入端连接,两组固定板6安装在左侧两组支板顶端,两组固定板6右侧底部区域与输送带4滑动连接并且两组固定板6顶端与输送带4顶端水平,第一连接板7底端与输送带4顶端紧贴,第二连接板9左端与第一连接板7左端铰接,装料槽10底端与第二连接板9顶端连接,输送带4上设置有自动卸料组件,第一推动板8左端与第一连接板7右端连接,第一推动板8底端与输送带4紧贴;将硅胶原料装入到装料槽内,然后启动电机,从
而输送轴带动输送带转动,由于第一连接板与输送带之间右摩擦,从而带动第一连接板及其上面的组件移动,当第二连接板移动到输送带左端时,由于继续移动,从而第一连接板移动到两组固定板上,通过第一推动板可以增加第一连接板移动的距离,此时继续移动,通过自动卸料组件可以装料槽内的硅胶原料倾倒出,然后启动电机反转,通过自动卸料组件将装料槽拉回到最初位置,从而完成自动上料过程从而提供一种不需要工作人员直接的将硅胶原料加入到加工装置中,从而节省人力,从而增强实用性。
2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硅胶生产用自动上料机构,自动卸料组件包括支架11、两组滑轮12、两组第一连接绳13、两组第一连接件14、第二连接绳15和第二连接件16,支架11底端安装在第一连接板7顶端,两组滑轮12分别与支架11顶端前侧区域和后侧区域转动连接,两组第一连接绳13顶端分别与两组滑轮12转动连接,两组第一连接件14均与输送带4顶端右侧区域连接,两组第一连接绳13底端分别与两组第一连接件14连接,两组第一连接绳13中部均与第二连接板9右端连接,第二连接绳15左端与第一推动板8右端连接,第二连接件16安装在输送带4顶端右部区域,第二连接绳15右端与第二连接件16连接;当第二连接板在两组固定板上时,通过输送带拉动两组第一连接绳时,可以通过将第二连接板右端拉起,从而将装料槽内原料倾倒出,当启动电机反转时,通过转动一定位置,通过输送带拉动第二连接绳,从而将第一连接板拉回,从而增强实用性。
2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硅胶生产用自动上料机构,第二连接板9左端底部前侧和后侧均设置有铰接轴17,两组铰接轴17均与第一连接板7转动连接,两组铰接轴17上分别设置有两组弹簧18,两组弹簧18固定端均与第一连接板7连接,两组弹簧18转动端分别与两组铰接轴17连接;通过设置铰接轴和弹簧可以在第二连接板被拉起后顺利的复位,从而增强实用性。
2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硅胶生产用自动上料机构,还包括两组防护罩19,两组防护罩19安装在支架11左端并且两组滑轮12分别与两组防护罩19内滑动连接;通过设置有防护罩可以放置在第一连接绳过于松弛时与滑轮脱离,从而增强实用性。
2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硅胶生产用自动上料机构,还包括两组第二推动板20,两组第二推动板20均安装在输送带4上,两组第二推动板20左端均与第一推动板8右端紧贴;通过第二推动板可以顺利推动第一推动板,使其更好地到固定板上,从而增强实用性。
2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硅胶生产用自动上料机构,输送带4上设置有两组第一滑槽21,两组固定板6上均设置有第二滑槽22,两组第一滑槽21分别与两组第二滑槽22连通连接,第一连接板7与两组第一滑槽21滑动卡装;第一连接板到达输送带左端时,可以使第一连接板与第二滑槽滑动卡装,当拉回第一连接板时,可以使其与第一滑槽卡装,从而限制第一连接板位置,从而增强实用性。
26.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硅胶生产用自动上料机构,还包括多组螺纹杆23,底板1底端设置有多组螺纹孔,多组螺纹杆23与多组螺纹孔螺纹连接;通过螺纹杆调节装置稳定性,从而降低使用局限性。
27.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硅胶生产用自动上料机构,还包括多组轮组件24,多组轮组件24分别安装在多组螺纹杆23底端;通过轮组件方便自动上料结构移动,从而增强实用性。
28.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硅胶生产用自动上料机构,其在工作时,首先将移动到用户需要的位置,将硅胶原料装入到装料槽内,然后启动电机,从而输送轴带动输送带转动,由于
第一连接板与输送带之间右摩擦,从而带动第一连接板及其上面的组件移动,当第二连接板移动到输送带左端时,由于继续移动,从而第一连接板移动到两组固定板上,通过第一推动板可以增加第一连接板移动的距离,此时继续移动,通过自动卸料组件可以装料槽内的硅胶原料倾倒出,然后启动电机反转,通过自动卸料组件将装料槽拉回到最初位置,从而完成自动上料过程。
29.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30.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
31.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