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板材叠合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874558发布日期:2022-04-30 20:02阅读:47来源:国知局
一种板材叠合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自动化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板材叠合设备。


背景技术:

2.双玻太阳能电池组件具有使用寿命长、发电效率高等优点,在太阳能组件市场占有率较高,因此,在不增加设备的情况下,提升玻璃板材叠合设备的工作效率可以有效提高太阳能电池组件的产量,增加收益,而目前的玻璃板材叠合设备工作效率无法进一步提高,不能满足客户的对生产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板材叠合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工作效率低问题。
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板材叠合设备,包括:
5.架体;
6.第一传输机构,设置在所述架体下侧的一端,所述第一传输机构配置为用于传入第一板材至第一位置;
7.第二传输机构,设置在所述架体下侧的另一端,所述第二传输机构配置为用于传入第二板材至第二位置;以及
8.上料机构,所述架体相对的两侧上均设置有所述上料机构,两所述上料机构均能够在所述第一位置上方和所述第二位置上方之间来回移动,用于将所述第一板材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以将所述第一板材叠合在所述第二板材上形成板材组件。
9.进一步地,所述上料机构包括:
10.移动座,能够在所述第一位置上方和所述第二位置上方之间来回移动地设置在所述架体上;以及
11.吸盘组件,用于吸取所述第一板材,能够沿所述移动座上下方向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移动座上。
12.进一步地,所述架体包括:
13.框架,形成有相对设置的至少两个立面;
14.第一滑轨,所述框架相对设置的两个立面上均设置有所述第一滑轨,每侧所述上料机构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滑轨上;以及
15.支撑梁,所述支撑梁位于所述第一滑轨下方,所述第一传输机构和所述第二传输机构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撑梁上。
16.进一步地,所述板材叠合设备还包括:
17.防护罩,罩设在所述架体的周侧,以将所述第一传输机构、所述第二传输机构和所述上料机构围设在所述防护罩围设的空间内。
18.进一步地,所述防护罩上形成有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所述第一缺口用于传入所述第一板材至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一缺口与所述第一板材的通过尺寸匹配,所述第二缺口用于传入所述第二板材至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第二缺口与所述第二板材的通过尺寸匹配。
19.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传输机构还配置为将所述板材组件从所述第二位置传出,所述防护罩上形成有用于传出所述板材组件的第三缺口,所述第三缺口与所述板材组件的通过尺寸匹配。
20.进一步地,所述防护罩上形成有至少一个透明窗口。
2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传输机构和/或所述第二传输机构配置为同步带传动机构;
2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传输机构的传送方向与所述第二传输机构的传送方向垂直或平行。
2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传输机构和所述第二传输结构均与所述架体连接;
24.所述板材叠合设备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架体上部的用于吊装的挂耳;和/或,所述板材叠合设备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架体底部周侧可调高度的安装件,用于将所述板材叠合设备整体安装。
25.进一步地,所述安装件包括:
26.调整螺栓,与所述架体螺纹连接;以及
27.垫板,用于垫设在所述架体下方,所述垫板上形成有与所述调整螺栓适配的定位孔。
28.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板材叠合设备,通过第一传输机构传送第一板材至第一位置,第二传输机构传送第二板材至第二位置,上料机构运送第一板材至第二板材上叠合形成板材组件。由于架体相对的两侧上均设置有上料机构,两侧的上料机构均能在第一位置上方和第二位置上方之间来回移动,所以两侧的上料机构可以循环运动,连续接替将第一板材传送至第二板材上,依次完成叠合作业,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快生产节奏。
附图说明
2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板材叠合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30.图2为图1的另一种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31.图3为图1中上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32.图4为图1的另一种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33.图5为图1带防护罩的结构示意图;
34.图6为图1中两侧的上料机构运动路线示意图;
35.图7为图1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省略了一侧的上料机构。
36.附图标记说明
37.板材叠合设备1;架体11;框架111;第一横梁1111;第一滑轨112;轨道 112a;第一齿条112b;支撑梁113;挂耳114;第一传输机构12;第一位置12a;第一板材121;第二传输机构13;第二位置13a;第二板材131;板材组件132;上料机构14;移动座141;座体1411;第一滑槽1412;第二滑轨1413;第一齿轮1414;第二齿条1415;吸盘组件142;支撑架1421;吸盘1422;第二滑槽1423;第二齿轮1424;防护罩15;第一缺口15a;第二缺口15b;第三缺口 15c;
透明窗口15d;罩板151;安装件16;调整螺栓161;垫板162。
具体实施方式
38.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具体实施方式中的详细描述应理解为本技术宗旨的解释说明,不应视为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制。
39.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再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第一”、“第二”等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特征。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40.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板材叠合设备,可应用于板材叠合的自动化生产技术领域,例如双玻太阳能组件、双层玻璃墙、显示器触摸屏、面板装饰玻璃、叠合玻璃写字板或其他板材叠合等。
41.请参阅图1和图6,本技术实施例的板材叠合设备,包括架体11、第一传输机构12、第二传输机构13以及上料机构14。第一传输机构12设置在架体 11下侧的一端,用于传入第一板材121至第一位置12a;第二传输机构13设置在架体11下侧的另一端,用于传入第二板材131至第二位置13a;架体11相对的两侧上均设置有上料机构14,上料机构14能够在第一位置12a上方和第二位置13a上方之间来回移动,用于将第一板材121从第一位置12a移动至第二位置13a,以将第一板材121叠合在第二板材131上形成板材组件132。
42.本实施例中通过采用两侧的上料机构14交替运送第一板材121至第二板材 131上形成板材组件132,这种循环运动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时间。两侧的上料机构14中,若其中一个上料机构14出现故障,另一个上料机构14 还可以继续工作,因此不会因为某个上料机构14出现故障从而影响整机停机。
43.上述“第一板材”、“第二板材”可以为玻璃板材。玻璃板材不应理解为仅为单纯的玻璃,可以包括附着在玻璃上的诸如涂层、胶层、胶膜或其他已经叠合在一起的物质或部件。以双玻璃光伏电池组件为例,双玻组件是指由两块钢化玻璃,中间复合太阳能电池片组成复合层,电池片之间由导线串、并联汇集引线端的整体构件。复合层胶膜如eva胶膜和太阳能电池片经层压机高温复合而成。
44.在一实施例中,第一传输机构12和/或第二传输机构13配置为带传动机构,可以是同步带传动、平行带传动、三角带传动以及多楔带传动等。例如为同步带传动时,可以严格控制传动比,保证传动精度,实现传输机构之间的节拍的配合,提供生产效率,以及同步带传动传动平稳,具有缓冲和减震作用,保证了板材组件132的叠合准确率。
45.在一实施例中,第一传输机构12的传送平面和第二传输机构13的传送平面可以位于同一高度位置或不位于同一高度位置,第一传输机构12的传送方向与第二传输机构13的传送方向可以是垂直的,即从架体11顶部往下看,第一传输机构12与第二传输机构13的布置组成“t”形,第一传输机构12成“|”形,第二传输机构13成“—”形。参见图1,图1中除附图标记指引箭头外的实心箭头所示为传送方向。例如,板材组件132为长方形时,第一板材121是以边长短的一侧进入第一缺口15a,然后有由第一传输机构12运送至第一位置 12a;第二板材131是以边长长的一侧进入第二缺口15b,然后由第二传输机构 13运送至第二位置
13a,然后由上料机构14抓取第一板材121至第二板材131 上完成叠合。这样“t”形布置可以简化第一传输机构12的结构设计。
46.在一实施例中,参见图7,第一传输机构12的传送平面和第二传输机构13 的传送平面不是位于同一高度位置,第一传输机构12的传送方向与第二传输机构13的传送方向可以是垂直的,即从架体11顶部往下看,第一传输机构12与第二传输机构13的布置组成“t”形,第一传输机构12成“—”形,第二传输机构13成“|”形。图7中除附图标记指引箭头外的实心箭头所示为传送方向。
47.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传输机构12的传送方向与第二传输机构13的传送方向还可以是平行。第一板材121、第二板材131还可以是正方形、圆形或者三角形等。
48.在一实施例中,架体11包括框架111、第一滑轨112以及支撑梁113。框架111形成有相对设置的至少两个立面。框架111的相对设置的立面上都设置有第一滑轨112,每侧的上料机构14都滑动设置在第一滑轨112上。支撑梁113 位于第一滑轨112下方,第一传输机构12和第二传输机构13分别设置在支撑梁113上。具体地,两支撑梁113连接框架111相对设置的两个立面,第一传输机构12固定在两支撑梁113上,框架111相对设置的两个立面上都设置有支撑梁113,第二传输机构13固定在两侧的支撑梁113上,固定方式可以是螺栓螺母连接、销钉连接、焊接或者卡紧。例如,第一传输机构12和第二传输机构 13的两端上具有通孔,两侧支撑梁113上分别具有通孔,通过螺栓和螺母将第一传输机构12和第一传输机构12锁紧在两侧支撑梁113上。
49.具体地,框架111包括分别设置在两个立面上的第一横梁1111,第一横梁 1111在一个立面上至少具有2根,上下分布。每根第一横梁1111上都固定有第一滑轨112的轨道,固定方式可以是焊接、螺栓连接、胶接或者卡紧等。第一滑轨112包括两个轨道112a和第一齿条112b,上侧轨道112a的下方设置有第一齿条112b。第一齿条112b也可以设置在上侧轨道112a上方,或者设置在下侧轨道112a的上方或下方,以及设置在第一横梁1111上的任意位置,与轨道 112a平行即可。
50.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至图4,上料机构14包括移动座141以及吸盘组件142。移动座141能够在第一位置12a上方和第二位置13a上方之间来回移动地在架体11上;吸盘组件142用于吸取板材,例如玻璃板,吸盘组件142 吸取第一板材121或第二板材131,能够沿移动座141上下方向移动设置在移动座141上。
51.具体地,参见图2~3,移动座141包括座体1411、第一滑槽1412、第二滑轨1413、第一齿轮1414和第二齿条1415。座体1411上靠近第一横梁1111的一面上设有与第一轨道112a配合的第一滑槽1412,以及设置有与第一齿条112b 配合的第一齿轮1414。通过第一齿轮1414和第一齿条112b啮合以及第一轨道112a和第一滑槽1412配合使得移动座141能够在第一滑轨112上可以稳定滑动,即可以在第一位置12a上方和第二位置13a位置上方水平之间来回移动,通过电机驱动第一齿轮1414能够精准地滑到要求位置。座体1411上背离第一横梁1111的一面上设有第二齿条1415和第二滑轨1413,第二滑轨1413具有两条,分布在面上左右两侧,第二齿条1415可以设置在面上任意位置,与第二滑轨1413平行即可。吸盘组件142包括支撑架1421、吸盘1422、第二滑槽1423 和第二齿轮1424。支撑架1421一侧设置吸盘1422,另一侧设置与第二滑轨1413 配合的第二滑槽1423以及与第二齿条1415配合的第二齿轮1424。通过第二齿条1415和第二齿轮1424啮合,以及第二滑轨1413和第二滑槽1423的
配合使吸盘组件142能够在移动座141沿上下方向稳定滑动。移动座141在第一横梁滑轨1111的滑动方向与吸盘组件142在移动座141的滑动方向垂直,即吸盘组件142可以垂直方向移动,通过电机驱动齿轮可以精确地滑到要求位置。
52.本技术实施例中采用双齿轮齿条的设置实现了上料机构14的垂直和水平移动,节约了设备空间、加快了生产节拍,使第一板材121和第二板材131叠合准确,工作效率高。
53.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板材叠合设备1还包括防护罩15。防护罩15 罩设在架体11的周侧,将第一传输机构12、第二传输机构13以及上料机构14 围设在防护罩15围设的空间内,可以有部分构件在防护罩15的上部露出。防护罩15的上方可以裸露,防护罩15的高度应高于一般的操作人员身高,便于保护操作人员,例如防护罩为2m高,上方裸露也便于拆卸、维护或安装防护罩15内部构件。防护罩15与架体11可拆卸固定。例如,防护罩15由多块罩板151组成,架体11上和罩板151的一侧的均设有螺纹孔,通过合页将架体 11与防护罩15连接,罩板151另一侧设有卡扣按钮,通过按压按钮和合页转轴可以打开罩板151,便于快速检查、调试板材叠合设备1内部装置。防护罩 15与架体11的固定方式还可以是插销、焊接、螺栓螺母连接以及卡接等;防护罩15可以根据需要自行安装和拆卸,例如,上方罩设高度不够,可以在四周通过增设罩板151增加高度,下方不需要罩设,也可以对下方四周的罩板151 进行拆卸。防护罩15的材质可是金属、塑料聚合材料以及玻璃等;防护罩15 四周可以是密封,也可以具有孔洞。
54.本技术实施例在架体11周侧设置防护罩15,避免人员可能误触屏幕或者磕碰机体导致其无法工作,保证了板材叠合设备1以及人员安全;防护罩15 与架体11可拆卸固定,方便组装、拆卸以及调试。
55.在一实施中,防护罩15上形成有第一缺口15a和第二缺口15b。第一缺口 15a用于传入第一板材121至第一位置12a,第一缺口15a与第一板材121的通过尺寸相匹配;第二缺口15b用于传入第二板材131至第二位置13a,第二缺口15b与第二板材131的通过尺寸相匹配。例如,第一缺口15a的长度和宽度稍大于第一板材121的长度和宽度,第二缺口15b的长度和宽度稍大于第二板材131的长度和宽度。
56.在一实施中,防护罩15还具有第三缺口15c,第一板材121与第二板材131 在第二位置13a叠合后形成板材组件132后,板材组件132可以由第二传输机构13从第二位置13a经过第三缺口15c传出至板材叠合设备1外。第三缺口 15c与板材组件132的通过尺寸相匹配。第三缺口15c与第二缺口15b可以分别在架体11的两个立面上成面对面分布。
57.通过在防护罩15上设置与第二传输机构13和第二传输机构13对应的第一缺口15a、第二缺口15b和第三缺口15c,各缺口尺寸与对应板材尺寸匹配,避免在传输时受外部因素影响、保护人员安全以及第二传输机构13兼备传输板材组件132功能,降低了成本。
58.在一实施例中,防护罩15上还具有至少一个透明窗口15d。例如,透明窗口可以是一个、两个或者三个等;透明窗口15d可以设置在第一缺口15a和/或第二缺口15b和/或第三缺口15c的正上方,还可以设置在防护罩15上其他任何地方。透明窗口15d的材质可以是玻璃、亚克力板或者透明高聚物等,例如为有机玻璃,可以保护在板材叠合设备1运行时,不会被振动损坏。透明窗口 15d用来观测板材叠合设备1内机构的工作情况,当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发现,保证板材叠合设备1能够正常运动。
59.在一实施例中,第一传输机构12和第二传输结构13均与架体11连接,即板材叠合
设备1形成设备整体。板材叠合设备1包括设置在架体11上部的挂耳 114,便于对板材叠合设备1整体进行吊装,方便拆卸或组装。
60.在一实施例中,第一传输机构12和第二传输结构13均与架体11连接,即板材叠合设备1形成设备整体。板材叠合设备1包括设置在架体11底部周侧上的高度可调的安装件16,用于将板材叠合设备1整体安装。安装件16可以是包括调整螺栓161和垫板162,调整螺栓161与架体11紧固连接,例如架体11 的四个角落上有至少一个调整孔,调整螺栓161穿过对应的调整孔,上下均用螺母拧紧。垫板162位于架体11每个角落的下方,垫板162上具有与对应的调整螺栓161匹配的定位孔,通过旋转上下的螺母,调节调整螺栓161可以控制架体11的高度,直到板材叠合设备1满足调平的需要即可。安装件16还可以是地脚螺栓,架体11底部周侧的地面上预埋螺母,将地脚螺栓旋合进地面中的螺母,锁紧架体11与地面。
61.本技术实施例中采用挂耳114以及安装件16便于板材叠合设备1的安装和拆卸,实现了整机运输,节省了安装时间。
62.在一实施例中,架体11底部周侧上也可以设置万向轮,当运输板材叠合设备1时,打开控制万向轮的卡扣,推动板材叠合设备1到指定安装地点,当要进行产品生产时,锁紧卡扣,万向轮固定在原地。
63.下面对板材叠合设备1的使用方式进行示例性说明。请参阅图6,
64.步骤一,第一板材121从第一缺口15a送进防护罩15内,然后由第一传输机构12传送至a点所在第一位置12a;
65.步骤二,第二板材131从第二缺口15b送进防护罩15内,然后由第二传输机构13传送至d点所在的第二位置13a;
66.步骤三,一侧的上料机构14沿垂直方向下移至a点吸取第一板材121然后抬升至b点,水平移动至c点,沿垂直方向下移至d点,将第一板材121 叠合在第二板材131上形成板材组件132,完成叠合作业后空载至e点,水平移动至f点。
67.步骤四,在d点形成板材组件132后,然后由第二传输机构13从第三缺口15c将板材组件132传出至板材叠合设备1外。
68.在步骤三中,当一侧上料机构14完成叠合后,另一侧上料机构14施行同样的操作。两侧上料机构14循环运动,依次完成叠合作业。即一侧的上料机构 14吸取第一板材121沿b点向c点的路线运动,同时,另一侧空载的上料机构 14沿e点向f点的路线返回去吸取下一块第一板材121。由于上料机构14的吸盘组件142可以沿移动座141的上下方向运动,所以两侧的吸盘组件142在高度空间上错开,来回运动时不会干涉。
69.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板材包括但不限于玻璃、金属、塑料或者其他聚合材料等。
70.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有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