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循环多用纸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715618发布日期:2022-04-16 18:33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循环多用纸箱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纸箱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循环多用纸箱。


背景技术:

2.一直以来,纸箱的主要作用在于包装物品、从而使物品在运输过程中受到保护,因此,纸箱成了必不可少的一种生活用品。而现有纸箱大多采用胶带封箱,拆开纸箱时,有人会选择整个撕下胶带,而胶带的黏性又会造成纸箱盖受损,影响美观,有时还会损坏纸箱,而不撕下整个胶带选择从中间划开,纸箱盖顶部又会残留有胶带,不利于下次重新封盖,从而使纸箱循环利用性变差而选择丢弃,造成资源浪费。
3.基于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可循环多用纸箱,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循环多用纸箱,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循环多用纸箱,包括:纸箱主体;所述纸箱主体为硬质瓦楞纸板组成且其顶部为开口状,所述纸箱主体开口处设置有纸板盖,所述纸板盖底部固定连接有嵌入板,且嵌入板与纸箱主体开口相嵌合,所述纸板盖顶部固定连接有多个魔术贴勾边带,所述纸箱主体外侧壁固定连接有多个魔术贴毛边带,所述纸箱主体内部沿竖直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存物层与第二存物层,且第一存物层与第二存物层均可抽出,所述纸箱主体底部沿水平方向固定连接有塑料底支撑,所述塑料底支撑两端沿竖直方向固定连接有多个塑料支杆,所述塑料支杆分别嵌入纸箱主体的两侧。
6.优选的,所述纸箱主体一侧外壁设置有背带,且纸箱主体另外两侧外壁相对称的开设有握口,所述背带两端分别贯穿纸箱主体外壁并固定连接于塑料支杆的外壁,所述背带面向纸箱主体的一侧设置有海绵垫。
7.优选的,所述第一存物层内固定连接有第一隔板,且第一隔板之间纵横交错连接将第一存物层内部分割为多个隔间。
8.优选的,所述第二存物层内固定连接有第二隔板,且第二隔板两侧分别连接于第二存物层的对角处将第二存物层内部分割为两个隔间。
9.优选的,所述纸板盖与嵌入板表面均开设有相同大小的安装通孔,所述安装通孔内固定安装有透明塑料板。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纸箱主体内设置的第一存物层和第二存物层存放物品,当第一存物层内隔间被存满后,可放置第二存物层于第一存物层之上,再利用第二存物层的隔间存放不同物品,有利于多种不同物品的分类存放,在对纸箱主体进行封盖时,将纸板盖底部嵌入板嵌入纸箱主体的开口内,并利用纸板盖顶部魔术贴毛边带粘贴住纸箱主体外壁的魔术贴勾边带,对纸板盖进行固定,固定和打开纸板盖都较为方便,打开时不会损坏到纸箱主体和纸板盖,不需要使用胶带进行封盖,有利于纸箱的循环使用。
11.本实用新型在移动纸箱主体时,使用者可利用背带背起纸箱主体,利用背带时较为轻松,也可以解放双手拿起别的物品或者开门等动作,较为方便,背起背包主体时,通过背带一侧设置的海绵垫防止背带勒到肩膀,增加背起时的舒适性,通过背包主体底部设置的塑料底支撑,可以防止纸箱主体底部直接接触地面造成磨损,增加背包主体使用寿命,而塑料底支撑固定连接的塑料支杆设置在背包主体内,可以增强背包主体结构强度,有利于使用。
附图说明
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3.图1为本实施例整体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施例凸显纸板盖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本实施例凸显背包主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16.图4为本实施例凸显第一存物层结构示意图;
17.图5为本实施例凸显第二存物层结构示意图。
18.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9.100、纸箱主体;110、塑料底支撑;120、魔术贴毛边带;130、握口;140、背带;150、海绵垫;160、塑料支杆;200、纸板盖;210、嵌入板;220、魔术贴勾边带;230、安装通孔;240、透明塑料板;300、第一存物层;310、第二存物层;320、第一隔板;330、第二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可循环多用纸箱,包括:纸箱主体100;所述纸箱主体100为硬质瓦楞纸板组成且其顶部为开口状,所述纸箱主体100开口处设置有纸板盖200,所述纸板盖200底部固定连接有嵌入板210,且嵌入板210与纸箱主体100开口相嵌合,所述纸板盖200顶部固定连接有多个魔术贴勾边带220,所述纸箱主体100外侧壁固定连接有多个魔术贴毛边带120,所述纸箱主体100内部沿竖直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存物层300与第二存物层310,且第一存物层300与第二存物层310均可抽出,所述纸箱主体100底部沿水平方向固定连接有塑料底支撑110,所述塑料底支撑110两端沿竖直方向固定连接有多个塑料支杆160,所述塑料支杆160分别嵌入纸箱主体100的两侧,硬质瓦楞纸板组成的纸箱主体100,结构强度高,能抵受搬运过程中的碰撞和摔跌,而纸箱主体100开口与纸板盖200底部嵌入板210相嵌合,有利于纸板盖200封盖时的密封性,而纸板盖200顶部的魔术贴勾边带220可以粘贴住纸箱主体100的魔术贴毛边带120,从而对纸板盖200进行进一步的固定,防止纸板盖200从纸箱主体100开口处脱落,利用纸箱主体100内的第一存物层300和第
二存物层310对物品进出存放,利用塑料底支撑110防止纸箱主体100底部与地面直接接触,减少磨损,并利用塑料支杆160增加纸箱主体100结构强度。
22.优选的,所述纸箱主体100一侧外壁设置有背带140,且纸箱主体100另外两侧外壁相对称的开设有握口130,所述背带140两端分别贯穿纸箱主体100外壁并固定连接于塑料支杆160的外壁,所述背带140面向纸箱主体100的一侧设置有海绵垫150,背带140的设置方便使用人员背起纸箱主体100,利用海绵垫150增加背运时舒适性,而纸箱主体100开设的握口130对搬运纸箱主体100增加了一种选择,可选择怀抱式搬运,而塑料支杆160方便背带140的安装连接。
23.优选的,所述第一存物层300内固定连接有第一隔板330,且第一隔板330之间纵横交错连接将第一存物层300内部分割为多个隔间,利用第一隔板330将第一存物层300分割成多个隔间,方便分类存放一些较小物品。
24.优选的,所述第二存物层310内固定连接有第二隔板320,且第二隔板320两侧分别连接于第二存物层310的对角处将第二存物层310内部分割为两个隔间,第二隔板320将第二存物层310分割为两个隔间,方便分类存放一些较大的物品。
25.优选的,所述纸板盖200与嵌入板210表面均开设有相同大小的安装通孔230,所述安装通孔230内固定安装有透明塑料板240,纸板盖200和嵌入板210开设的安装通孔230内安装有透明塑料板240,方便使用者观察纸箱主体100的内部情况。
26.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当需要搬运物品时,使用者可通过纸板盖200的安装通孔230内安装的透明塑料板240观察纸箱主体100内是否存有物品,没有存放物品的话,撕开粘贴在一起的魔术贴勾边带220和魔术贴毛边带120,打开纸板盖200,再将较小物品分类存放于第一存物层300被第一隔板320分割出的多个隔间内,再将较大物品分类存放于第二存物层310被第二隔板330分割出的两个隔间内,将第二存物层310放置于第一存物层300的上方,存放好物品后,将纸板盖200放置于纸箱主体100的开口处,使嵌入板210嵌入纸箱主体100的开口,并将多个魔术贴勾边带220分别粘贴在对应的多个魔术贴毛边带120上,对纸板盖200进行固定,防止封盖后脱落,封盖后,使用者可通过纸箱主体100开设的握口130选择怀抱式搬运,也可以选择使用背带140背起纸箱主体100进行背运,选择背带140进行背运可解放双手,拿起其他物品或者开门等动作,背起纸箱主体100时,通过背带140与使用者肩膀接触面设置的海绵垫150,防止背带140受重勒疼肩膀,增加背运舒适性,在要将纸箱主体100放下时,通过塑料底支撑110防止纸箱主体100底部直接接触到地面,减少磨损,而塑料底支撑110顶部连接的塑料支杆160嵌入纸箱主体100,增加纸箱主体100的结构强度,有利于重复使用。
27.综上,本实用新型结构强度高,封盖和开盖较为方便,不会对纸箱造成损坏,增加使用寿命有利于循环使用,且方便多种不同物品的使用存放,可选择怀抱式和背起式进行搬运,选择背运时较为轻松也可解放双手,方便进行开门等其他动作。
2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9.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0.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