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除臭厨余分解一体化分类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920429发布日期:2022-05-06 07:52阅读:9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物除臭厨余分解一体化分类箱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垃圾处理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物除臭厨余分解一体化分类箱。


背景技术:

2.在垃圾分类推进过程中,分类箱内垃圾放置一段时间容易产生臭味,降低了居民使用意愿,不利于垃圾分类的推广;特别是在日常生活中,湿垃圾最为容易产生臭味,湿垃圾主要为厨余垃圾,厨余垃圾主要由菜渣、米粒、油脂、果皮为主要成分,这些物质是由纤维素、淀粉、脂质、蛋白质所构成,这些物质在环境中容易吸引腐败菌类附着孳生,发散出恶臭味,目前在各社区内使用的垃圾分类箱并不能处理厨余垃圾,进而造成不能彻底解决臭味产生源。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厨余垃圾极易产生臭味,现有社区内的垃圾分类箱并不具有对厨余垃圾处理除臭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生物除臭厨余分解一体化分类箱。
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5.一种生物除臭厨余分解一体化分类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设置有干垃圾分类箱和湿垃圾分类箱,所述箱体上设置有与干垃圾分类箱对应的第一投放口和与湿垃圾分类箱对应的第二投放口;所述箱体内还设置有湿垃圾处置器和除臭降解器,所述除臭降解器与雾化喷淋装置连通,所述雾化喷淋装置设置在所述箱体上。
6.优选地,所述箱体设置有设备间和盥洗间,所述设备间和所述盥洗间之间设置有清洁人员通行的通道;所述干垃圾分类箱、湿垃圾分类箱、湿垃圾处置器和除臭降解器均布置在所述设备间内。
7.优选地,所述湿垃圾处置器包括柜体,所述柜体内设置有垃圾粉碎机构、气体除臭机构以及液体处理机构,所述垃圾粉碎机构与所述柜体相连通,所述气体除臭机构分别与所述柜体和所述垃圾粉碎机构相连通,所述液体处理机构与所述垃圾粉碎机构相连通;所述柜体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面板,所述第一控制面板分别与所述垃圾粉碎机构、气体除臭机构和液体处理机构电连接。
8.优选地,所述柜体上部设置有进料口,柜体下部设置有出料口,所述垃圾粉碎机构包括粉碎箱,所述粉碎箱设置有上进口和下出口,所述上进口与所述进料口连通,所述下出口与所述出料口连通;所述粉碎箱分别与所述气体除臭机构和所述液体处理机构连通;所述粉碎箱内设置有粉碎组件、搅拌组件以及加热组件,所述粉碎组件、搅拌组件以及加热组件均与所述第一控制面板电连接。
9.优选地,所述粉碎组件包括两组相互啮合的粉碎滚筒,两组所述粉碎滚筒活动设置在所述粉碎箱内,其中所述一组粉碎滚筒上设置有从动轮,所述从动轮通过传动链条与主动轮连接且所述主动轮与滚动电机连接;所述搅拌组件包括搅拌翅,所述搅拌翅的一端
活动设置在所述粉碎箱内,所述搅拌翅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粉碎箱与搅拌电机连接;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加热管,所述加热管设置在所述粉碎箱的底部;所述滚动电机、搅拌电机以及加热管均与所述第一控制面板电连接。
10.优选地,所述气体除臭机构包括生物降解箱,所述生物降解箱上设置有抽气泵,所述生物降解箱内添加有益生菌,所述抽气泵分别与所述生物降解箱和所述粉碎箱连通,所述生物降解箱通过排气管与所述柜体相连通;所述液体处理机构包括储存桶,所述储存桶通过供液泵与所述粉碎箱的底部相连通;所述抽气泵和供液泵均与所述第一控制面板电连接。
11.优选地,所述除臭降解器包括加药腔、混合腔和设备腔,所述设备腔内设置有加药泵和供液组件,所述加药泵分别与所述加药腔和混合腔连通,所述供液组件通过供液管与所述混合腔和雾化喷淋装置连通;所述混合腔内设置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上设置有控制阀,所述除臭降解器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面板,所述第二控制面板分别与所述加药泵、所述供液组件和所述控制阀电连接。
12.优选地,所述加药腔和所述混合腔内均设置有液位计,所述混合腔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加热器,所述液位计、温度传感器和加热器均与所述第二控制面板电连接。
13.优选地,所述供液组件包括静音马达,所述静音马达上设置有水压控制器且所述静音马达分别与所述第二控制面板和所述水压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水压控制器的一端通过所述供液管与所述雾化喷淋装置连通,所述水压控制器的另一端与所述过滤器连通,所述过滤器与所述混合腔连通。
14.优选地,所述雾化喷淋装置包括两组喷淋直管,两组喷淋直管分别设置在箱体内和箱体外且所述喷淋直管通过供液管与所述水压控制器连通;所述喷淋直管上设置有若干个雾化喷头。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6.1、本技术通过湿垃圾处置器可对湿垃圾进行粉碎、除油和除臭处理,实现湿垃圾处理后作为有机肥料使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同时利用除臭降解器对箱体内和箱体外进行除臭处理,利用除臭降解器内添加的除臭药剂混合稀释后进行雾化处理吸附箱体内和箱体外的臭味气体,进而达到整体除臭的效果;
17.2、本技术中的湿垃圾处理器通过粉碎组件中两个相互配合的粉碎滚筒,够将落入的厨余垃圾进行粉碎处理,粉碎处理后的厨余垃圾能够破坏外部结构,方便微生物进行后续的处理,处理过后的垃圾落入处理箱的底部,进行下一步处理;通过供液泵的设置,能够将粉碎箱内部的液体从处理箱内抽出,输送到储存桶中,能够对处理过后的原料进行抽取,起到将液体和固体分离的效果,方便储存液体,也方便将固体排出;通过抽风泵的设置,能够将粉碎箱内部的气体抽出,随后将内部的气体传递到生物降解箱中,生物降解箱内部的微生物群能够对气体进行净化,消除臭气,再将净化过后的无臭气体气排出,减少影响;搅拌装置能够带动搅拌翅,将粉碎箱底部的物品翻转搅拌,增加反应的速度,通过加热管的设置,能够调节处理箱内部的温度,方便对垃圾进行处理,经过微生物处理的处于垃圾能够作为有机肥料使用,增加经济效益;
18.3、本技术通过除臭降解器中加入除臭药剂,随后启动除臭装置,利用除臭装置制成的除臭药剂通过雾化喷淋装置喷洒在储存室内,对箱体内外进行除臭,提高居民使用体
验舒适度,增强居民的使用意愿,有助于推动垃圾分类管理。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箱体主视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箱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图2中除臭降解器的主视图。
23.图4为图2中除臭降解器的俯视图。
24.图5为图2中除臭降解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5.图6为图5的俯视图。
26.图7为图3中加药腔、混合腔和设备腔的结构示意图。
27.图8为图2中除臭降解器的左视图。
28.图9为图2中除臭降解器的右视图。
29.图10为图2中湿垃圾处置器的主视图。
30.图11为图2中湿垃圾处置器的侧视图。
31.图12为图2中湿垃圾处置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32.图13为粉碎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33.图中, 1为箱体,11为设备间,12为盥洗间,2为干垃圾分类箱,21为第一投放口,3为湿垃圾分类箱,31为第二投放口;
34.4为除臭降解器,42为箱盖,43为滑动轮,44为第二控制面板,45为设备腔;
35.46为加药泵,461为加药管,462为加药孔,463为输药管,4631为输药孔,47为隔音棉;
36.48为静音马达,481为供液管,4811为出液口,482为水压控制器,483为过滤器,4831为供液孔,484为橡胶垫板,49为液位计;
37.401为加药腔,402为混合腔,4021为温度传感器,4022为进水管,4023为加热器;
38.5为喷淋直管,51为雾化喷头;
39.6为湿垃圾处置器,601为观察窗,602为密封门,603为柜门;
40.61为清洗枪,62为密封盖,63为粉碎箱,631为下出口,632为上进口,633为从动轮,
41.64为抽气泵,641为排气头,681为传输管,65为生物降解箱,66为储存桶,67为搅拌电机,68为供液泵,69为搅拌翅,70为加热管。
具体实施方式
4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43.如图1-13所示,一种生物除臭厨余分解一体化分类箱,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内设置有干垃圾分类箱2和湿垃圾分类箱3,所述箱体1上设置有与干垃圾分类箱2对应的第一投放口21和与湿垃圾分类箱3对应的第二投放口31;所述箱体1内还设置有湿垃圾处置器6和除臭降解器4,所述除臭降解器4与雾化喷淋装置连通,所述雾化喷淋装置设置在所述箱体1上;所述箱体1设置有设备间11和盥洗间12,所述设备间和所述盥洗间之间设置有清洁人员通行的通道;所述干垃圾分类箱、湿垃圾分类箱、湿垃圾处置器和除臭降解器均布置在所述设备间内。通过湿垃圾处置器可对湿垃圾进行粉碎、除油和除臭处理,实现湿垃圾处理后作为有机肥料使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同时利用除臭降解器对箱体内和箱体外进行除臭处理,利用除臭降解器内添加的除臭药剂混合稀释后进行雾化处理吸附箱体内和箱体外的臭味气体,进而达到整体除臭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箱体内设置有多个干垃圾分类箱,居民可根据垃圾种类通过对应的垃圾投递口投放垃圾。
44.所述湿垃圾处置器6包括柜体,所述柜体内设置有垃圾粉碎机构、气体除臭机构以及液体处理机构,所述垃圾粉碎机构与所述柜体相连通,所述气体除臭机构分别与所述柜体和所述垃圾粉碎机构相连通,所述液体处理机构与所述垃圾粉碎机构相连通;所述柜体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面板,所述第一控制面板分别与所述垃圾粉碎机构、气体除臭机构和液体处理机构电连接。也就是说,通过垃圾粉碎机构对厨余垃圾进行粉碎处理,同时通过气体除臭机构将垃圾粉碎机构中的气体抽入气体除臭机构中,利用液体处理机构将垃圾粉碎箱内的液体抽出,进而实现垃圾粉碎机构内的固液分离。
45.所述柜体上部设置有进料口,柜体下部设置有出料口,所述垃圾粉碎机构包括粉碎箱63,所述粉碎箱设置有上进口632和下出口631,所述上进口632与所述进料口连通,所述下出口631与所述出料口连通;所述粉碎箱63分别与所述气体除臭机构和所述液体处理机构连通;所述粉碎箱内设置有粉碎组件、搅拌组件以及加热组件,所述粉碎组件、搅拌组件以及加热组件均与所述第一控制面板电连接,粉碎组件包括两组相互啮合的粉碎滚筒,两组所述粉碎滚筒活动设置在所述粉碎箱内,其中所述一组粉碎滚筒上设置有从动轮633,所述从动轮633通过传动链条与主动轮连接且所述主动轮与滚动电机连接;所述搅拌组件包括搅拌翅69,所述搅拌翅69的一端活动设置在所述粉碎箱63内,所述搅拌翅63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粉碎箱与搅拌电机67连接;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加热管70,所述加热管设置在所述粉碎箱的底部,加热管能够加热粉碎箱内部的环境,促进加入的菌剂繁殖,便于加快反应处理厨余垃圾;所述滚动电机、搅拌电机以及加热管均与所述第一控制面板电连接。也就是说,通过进料口方便将厨余垃圾、培养基和菌种倒入,进行处理,出料口方便将处理过后的物品排出,利用粉碎滚筒能够将倒入的物品进行粉碎处理,粉碎滚筒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粉碎滚筒相适配,两个粉碎滚筒能够相对反向旋转,起到挤压碾碎的效果。
46.所述气体除臭机构包括生物降解箱65,所述生物降解箱65上设置有抽气泵64,所述生物降解箱内添加有活力美,活力美的成分是由多种益生菌类组成,所分泌出来的酵素可将这些有机物质加以分解转换成本身养分,并且成为环境中优势菌种' 能有效抑制厨余中腐败菌的繁殖,且分解环境中的氨及硫化氢降低臭味浓度,所述抽气泵分别与所述生物降解箱和所述粉碎箱连通,所述生物降解箱通过排气管与所述柜体相连通;所述液体处理机构包括储存桶66,所述储存桶66通过供液泵68与所述粉碎箱的底部相连通;所述抽气泵64和供液泵68均与所述第一控制面板电连接。也就是说,粉碎箱的一侧开设有排气孔,排气
孔能够将内部产生的气体排出,排气孔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排气头641,排气头641在抽气泵64的作用下起到能够吸收气体的效果,通气孔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排气管,排气管能够将排气头收集到的气体向外传递,粉碎箱体一侧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传输管681,传输管能够将内部的液体向外排出,传输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传输头,传输头681在供液泵68的作用下能够从粉碎箱的内部收集液体。
47.所述进料口的上表面设置有密封62盖,密封盖62在机器运转时能够将粉碎箱密封,便于内部反应,密封盖62的一侧活动连接有旋转底座,旋转底座方便将密封盖与柜体连接,不影响密封盖的旋转,旋转底座的下表面与柜体固定连接,密封盖的两侧均活动连接有支撑阻尼,支撑阻尼方便在密封盖打开后起到固定密封盖角度的效果。
48.所述出料口一侧活动连接有密封门602,密封门在处理厨余垃圾时能够增加密封性,避免泄露,密封门的一侧设置有固定卡扣,固定卡扣的一侧扣合在柜体上,固定卡扣能够起到固定密封门的效果。
49.所述柜体一侧还固定有有卡钩,卡钩上悬挂有清洗枪61,清洗枪61用于在向内部添加完毕垃圾后清洗进料口,清洗枪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输水管,输水管能够为清洗枪提供水源的效果,输水管的中部穿过柜体且从柜体的背面穿出与外部供水管道连通。
50.所述柜体的正面活动连接有柜门603,柜门603方便操作人员打开进行检修,柜门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柜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拉手,拉手方便拉动柜门,其中另一个柜门的上端开设有观察窗601,观察窗601能够观察内部垃圾粉碎和搅拌情况。
51.在湿垃圾处理器使用时,首先将密封盖打开,先将基质和菌剂倒入,能够在粉碎箱内部产生合适的微生物环境,随后将厨余垃圾倒入,在电机和传动链条的配合设置下,电机带动粉碎滚筒旋转,粉碎滚筒旋转能够将倒入的厨余垃圾进行粉碎,粉碎过后的厨余垃圾落入下方与菌剂进行反应,通过搅拌翅和加热管的配合设置,能够保持厨余处理专用高温,增加复合菌群与有机物接触的面积,增加快速分解的效果,可有效的把有机垃圾中的虾、蟹壳、高纤维疏菜等难以分解物质分解成有机肥,反应产生的液体经过供液泵抽出,输送到储存桶中储存,同时风泵能够抽出产生的气体,风泵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生物降解箱,生物降解箱能够净化气体,减少臭味。
52.所述除臭降解器包括加药腔401、混合腔402和设备腔45,除臭降解器底部设置有滑动轮43,整体生物降解箱可移动,便于根据需要灵活调整位置,并且在箱体内设置有盥洗间,清洁人员进入设备间内进行整理垃圾箱内的垃圾后,可在盥洗间内进行盥洗清洁用具。除臭降解器上设置有箱盖42,箱盖上设置有加药腔连通的注药孔,清洁人员可通过注药孔箱加药腔内注药,所述设备腔内设置有加药泵和供液组件,所述加药泵分别与所述加药腔和混合腔连通,加药泵46通过加药管461和输药管463分别与所述加药腔401和混合腔402相连通,加药腔401上设置有加药孔462,加药管与加药孔连通,混合腔内设置有输药孔4631,输药孔4631与输药管连通。也就是说,加药泵将加药腔内的药剂通过加药管和输药管输送到混合腔内进行稀释混合。将稀释配比好的贮存于专用罐内,由除臭降解器将hs-cp-xxx 菌株系列除臭复合菌剂加压雾化,雾化的hs-cp-xxx 菌株系列除臭复合菌液分子与异味气体分子接触,脱臭过程为先破坏水分子被膜,再将其中的恶臭粒子加以捕捉,然后通过脱臭液本身的作用促进hs-cp-xxx 菌株有益菌生长,将污染物质氧化、分解而达到长期稳定脱臭的目的。
53.所述供液组件通过供液管481与所述混合腔和雾化喷淋装置连通;所述混合腔内设置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上设置有控制阀,所述除臭降解器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面板,所述第二控制面板分别与所述加药泵、所述供液组件和所述控制阀电连接。供液组件通过供液管分别与所述混合腔402和所述雾化喷淋装置相连通,所述混合腔402内设置有进水管4022,进水管连接外部供水源,所述进水管4022上设置有控制阀;所述第二控制面板44分别与所述加药泵46、所述供液组件和所述控制阀电连接。也就是说,控制面板通过控制阀的开启实现混合腔内的自动加水稀释,混合腔内的稀释后的除臭药剂通过供液组件输送到雾化喷淋装置,雾化喷淋装置对储存室内进行喷淋除臭处理。
54.所述加药腔和所述混合腔内均设置有液位计,所述混合腔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加热器,所述液位计、温度传感器和加热器均与所述第二控制面板电连接;第二控制面板内设置有控制器和电源转换器,所述电源转换器分别与所述控制器和外接电源连接,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控制按钮、液晶显示屏、温度传感器4021和加热器4023电连接。
55.所述加药腔401和所述混合腔402内均设置有液位计49,所述液位计49与所述第二控制面板44连接,所述第二控制面板44上设置有控制按钮和液晶显示屏,所述第一控制面板和第二控制面板均内设置有控制器和电源转换器,所述电源转换器分别与所述控制器和外接电源连接,所述第二控制面板上还设置有液晶显示屏,第一控制面板和第二控制面板上均设置有控制按钮,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控制按钮、液晶显示屏、温度传感器4021和加热器4023电连接。也就是说,加药腔内的液位计和混合腔内的液位计分别监测加药腔和混合腔液位,当混合腔内液位低于正常值时,控制面板控制加药泵和电磁阀启动向混合腔内加药和注水,同时混合腔内的液位和加药腔内的液位参数实时在控制面板上显示,便于清洁人员观察是否需要加入除臭药剂。
56.可选地,所述混合腔402内还设置有温度传感器4021和加热器4023,所述温度传感器4021和加热器4023均与所述第二控制面板44电连接。也就是说,利用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混合腔内液体温度,当温度低于设定值时,控制面板可控制加热器对混合腔内液体加热处理,调节混合腔内液位温度。需要注意的是,加热器为带有加热电阻丝的加热管。
5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供液组件包括静音马达48,所述静音马达48上设置有水压控制器482且所述静音马达48分别与所述第二控制面板44和所述水压控制器482电连接,所述水压控制器482的一端通过所述供液管481与所述雾化喷淋装置连通,箱体1上还设置有出液口4811,出液口分别与供液管和雾化喷淋装置连通,所述水压控制器482的另一端与所述过滤器483相连通,所述过滤器483与所述混合腔402相连通,混合腔内设置有供液4831,过滤器483通过软管与供液孔连通。也就是说,通过水压控制器自动调节控制向雾化喷淋装置输出的药剂,保证雾化喷淋装置喷淋区域覆盖储存室内垃圾箱的位置。
58.可选地,所述设备腔45的内壁上还设置有隔音棉47;所述加药泵46和静音马达48下部均设置有橡胶垫板484。也就是说,在设备腔内设置隔音棉,减少设备腔内动力源产生的噪音;同时在加药泵和静音马达的底部固定安装橡胶垫板,通过设置橡胶垫板可以减小作业过程中的震动,同时也避免了此装置在移动过程中发生晃动造成对相关部件损坏。
5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雾化喷淋装置包括两组喷淋直管5,所述两组喷淋直管5分别设置在所述箱体室内的顶部和室外的顶部且所述喷淋直管5通过所述供液管481与所述水压控制器482相连通;所述喷淋直管5上设置有若干个雾化喷头51。也就是说,通过水压控
制器控制喷淋直管内的药剂压力,保证喷淋直管的正常喷淋作业。
60.可选地,若干个所述的雾化喷头51相互交错布置在所述喷淋直管上5。可以理解为,沿喷淋直管的轴向按照一定间隔和一定角度相互交错布置,提高喷淋覆盖区域。需要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若干个雾化喷头之间的夹角为30
°
,即相邻雾化喷头之间间隔一定距离按照30
°
夹角沿平行于喷淋直管相互交错布置。
61.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