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械式自动夹持吊运预装轴承的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794423发布日期:2022-02-08 13:02阅读:68来源:国知局
一种机械式自动夹持吊运预装轴承的工装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轴承压装领域,尤其涉及利用工装夹持吊运预装轴承领域。


背景技术:

2.在目前的高铁轮对轴承压装过程中,需要人力手动搬运轴承,再预装到轮对轴端。但是轴承的重量达到30kg,以每日压装28条轮对为例,需要人工搬运预装56个轴承,职工的劳动强度大,对身体造成严重影响;且在吊运预装过程中,轴承掉落导致发生工伤的风险极大。
3.基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机械式自动夹持吊运预装轴承的工装,可有效改善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和限制。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机械式自动夹持吊运预装轴承的工装,能够在吊运压装轴承的过程中,降低职工的劳动强度,提高现场作业效率,降低安全风险。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机械式自动夹持吊运预装轴承的工装,包括吊环、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所述吊环上设置有吊孔,通过该吊孔将所述工装挂在吊车上;所述第一夹持臂包括与所述吊环连接的第一连接杆、与所述第一连接杆连接的第一弯架和设置在所述第一弯架内侧的第一夹持面,所述第二夹持臂包括与所述吊环连接的第二连接杆、与所述第二连接杆连接的第二弯架和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杆内侧的第二夹持面;所述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的结构相同,通过第一螺栓相对安装在所述吊环的前后两侧。
6.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杆的第一端、第二连接杆的第一端和吊环通过第一螺栓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的第二端和第一弯架的第一端通过第二螺栓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的第二端和第二弯架的第一端通过第三螺栓连接;所述第一弯架和第二弯架的交界处通过第四螺栓连接。
7.其中,所述第一弯架远离吊环的第二端和第二弯架远离吊环的第二端均呈圆弧形,且弧度与待吊运轴承的外弧度相匹配。
8.其中,当该工装夹紧轴承时,所述第一弯架和第二弯架的最低端低于轴承重心。
9.其中,所述第一螺栓、第二螺栓、第三螺栓和第四螺栓构成一个菱形。
10.其中,所述第一弯架安装在第二弯架的内侧,第一弯架的外壁紧靠第二弯架的内壁。
11.其中,所述第一弯架包括两条相同且平行设置的第一弯杆,所述第二弯架包括两条相同且平行设置的第二弯杆;两条第一弯杆均设置在两条第二弯杆之间,且每条第一弯杆的外侧壁与对应第二弯杆的内侧壁接触。
12.其中,所述第一夹持面包含多个固定轴,均排列安装在第一弯架的第二端圆弧形部分,且该第一夹持面在第一弯架内侧与第一弯架的边缘平齐;所述第二夹持面包含多个
固定轴,均排列安装在第二弯架的第二端圆弧形部分,且该第二夹持面在第二弯架内侧与第二弯架的边缘平齐。
13.其中,所述固定轴呈圆柱形,采用橡胶材质,且该固定轴的两个圆形端面分别与两条第一弯杆或两条第二弯杆固定连接。
14.使用该工装吊运轴承时,利用第一夹持面和第二夹持面夹住待吊运轴承的外表面,从而进行吊运。
15.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机械式自动夹持吊运预装轴承的工装,具有可操作性强,夹持工件外径可调,适应性强,实施效果好的优点。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机械式自动夹持吊运预装轴承的工装的示意图;
17.图2为实施例中该工装未夹紧轴承时的正面示意图;
18.图3为实施例中该工装未夹紧轴承时的侧面示意图;
19.图4为实施例中该工装完全夹紧轴承时的正面示意图;
20.图5为实施例中该工装完全夹紧轴承时的侧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含”、“包括”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明确列出的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23.一种机械式自动夹持吊运预装轴承的工装的具体实施例,包括吊环1,该吊环1上设置有吊孔,通过所述吊孔,将所述工装挂在既有的起吊装置上,如kbk行吊或者悬臂吊;第一夹持臂2和第二夹持臂3,第一夹持臂2包括第一连接杆21、第一弯架22和第一夹持面23,第二夹持臂3包括第二连接杆31、第二弯架32和第二夹持面33;所述第一夹持臂2和第二夹持臂3的结构相同,安装方向相反,通过第一螺栓4连接在吊环1上。
24.具体的,所述第一连接杆21的第一端、第二连接杆31的第一端均通过第一螺栓4连接在吊环1的前后两侧。
25.所述第一弯架22呈勺形,包括两条相同且平行设置的勺形第一弯杆,该两条第一弯杆的第一端通过第二螺栓5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螺栓5还穿过所述第一连接杆21的第二端,使该第一连接杆21与所述第一弯架22连接;两条所述第一弯杆的第二端处呈圆弧形,即第一弯架22下半部分呈圆弧形,且该圆弧形与待预装轴承的弧度相匹配;所述第一夹持面23由六个固定轴构成,设置在第一弯架22的圆弧形部分,所述固定轴呈圆柱形,在实施例一中,如图1所示,所述固定轴的两端分别穿过两条第一弯杆的侧边,且在第一弯杆的外侧使用螺母将该固定轴固定在两条第一弯杆中间;在实施例二中,所述固定轴固定连接在所述
第一弯架22的两条第一弯杆中间,且所述固定轴的两个圆形端面分别与两条第一弯杆的内侧面固定连接(例如可通过焊接固定连接)。
26.与所述第一弯架22结构相同,所述第二弯架32也呈勺形,包括两条相同且平行设置的勺形第二弯杆,该两条第二弯杆的第一端通过第三螺栓6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螺栓还穿过所述第二连接杆31的第二端,使该第二连接杆31与所述第二弯架32连接;两条第二弯杆的第二端处呈圆弧形,即所述第二弯架32下半部分呈圆弧形,且该圆弧形与待预装轴承的弧度相匹配;所述第二夹持面33也是由六个固定轴构成,设置在第二弯架32的圆弧形部分,所述固定轴呈圆柱形,在实施例一中,所述固定轴的两端分别穿过两条第二弯杆的侧边,且在第二弯杆的外侧使用螺母将该固定轴固定在两条第二弯杆中间;在实施例二中,所述固定轴固定连接在第二弯架32的两条第二弯杆中间,且所述固定轴的两个圆形端面分别与两条第二弯杆的内侧面固定连接(例如可通过焊接固定连接)。
27.两条第一弯杆之间的间隔距离略小于两条第二弯杆之间的间隔距离,第一弯架22设置在第二弯架32的内侧,且紧靠第二弯架32,即两条第一弯杆分别设置在两条第二弯杆之间,且每条第一弯杆的外侧壁与两条第二弯杆的内侧壁接触;所述第一弯架22和第二弯架32相对安装,第一弯架22和第二弯架32呈“x”形设置,在“x”的交点处,设置有第四螺栓7,将第一弯架22和第二弯架32固定连接(即一并连接两个第一弯杆和两个第二弯杆);第一夹持面23的宽度与两个第一弯杆之间的间隔距离相同,第二夹持面33的宽度与两个第二弯杆之间的间隔距离相同,因此第一夹持面23的宽度稍小于第二夹持面33的宽度;第一夹持面23的表面与第一弯架22的内表面持平,第二夹持面33的表面与第二弯架32的内表面持平。
28.所述第四螺栓7到第二螺栓5与到第三螺栓6的距离相等,均等于第一螺栓4到第二螺栓5或第三螺栓6的距离,使得第一螺栓4、第二螺栓5、第三螺栓6和第四螺栓7构成一个菱形。
29.所述第一螺栓4、第二螺栓5、第三螺栓6和第四螺栓7均为防脱落螺栓;所述第一夹持面23和第二夹持面33中的固定轴为橡胶材质,在夹持吊运预装轴承时,该第一夹持面23和第二夹持面33与轴承外圈直接接触,以防止夹伤轴承外圈表面;当第一夹持面23和第二夹持面33完全夹紧轴承时,第一夹持臂2和第二夹持臂3的最下端均低于轴承的重心。
30.当使用本实施例中的一种机械式自动夹持吊运预装轴承的工装时,如图2和图3所示,将吊环1的吊孔挂在吊车上,通过人工操作,使第一夹持臂2和第二夹持臂3的夹角张开到最大,然后操控吊车将工装放置于轴承上;吊车拉动吊环1,使吊环1缓缓地向上移动,随着吊环1向上移动,第一夹持臂2和第二夹持臂3由于重力作用下落,直至第一夹持面23和第二夹持面33与轴承外表面完全接触;如图4和图5所示,继续向上移动吊环1,则第一夹持臂2和第二夹持臂3完全夹紧轴承,最后整个工装和轴承一起上下移动。
3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力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