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用缓冲对重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883901发布日期:2022-07-26 21:38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电梯用缓冲对重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装置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电梯用缓冲对重架。


背景技术:

2.对重使电梯曳引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作用在与减少曳引点到及的功率和曳引轮、涡轮上的力矩。对重架的结构没有固定的形式,但在对重架上都应设置四个导靴,以保证对重在电梯运行时沿着对重导轨垂直运行,对重装置位于井道内,通过曳引揽绳经曳引轮与轿厢连接。在电梯运行过程中,对重装置通过对重导靴在对重轨道上滑行,对重装置由对重架和对重铁块两部分组成。
3.目前,申请号为201310347396.2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电梯用对重架,它包括对重下梁、与对重下梁垂直连接的两根竖梁、设于两根竖梁顶端的对重上梁,对重反绳轮固定安装在所述对重上梁上,对重上梁的两端对称设有油盒,导靴固定安装在两根竖梁的上、下端,两根竖梁之间设有对重块,补偿链支架固定安装在对重下梁上。本发明采用上述结构,由于对重反绳轮固定安装在对重上梁上,从而避免螺栓被剪断、造成对重反绳轮脱落现象,增强了电梯的安全性保障,安全可靠,运行稳定,延长其使用寿命。另外,本发明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等特点。
4.这种电梯用对重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螺栓被剪断、造成对重反绳轮脱落的情况,但在电梯运行过程中,高速电梯在高速运行后需要紧急停止,为保证电梯的稳定运行,对重架在减速过程中需要进行承受较大的拉力,并且当到达指定位置时会因运动惯性导致对重架构体产生一定的冲击,上述运行会导致对重架结构产生一定的损伤,长时间使用会导致一定的结构松动,影响电梯使用,因此具有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电梯用缓冲对重架,具有抗冲击、减震、运行稳定的优点。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7.电梯用缓冲对重架,包括承重框架,所述承重框架上安装有导向组件,所述导向组件连接电梯井中的导轨并在导轨上滑移,所述承重框架中设置有配重块,所述配重块上设置有定位槽和定位块,所述配重块为多个并且相邻连接的配重块的定位槽与定位块卡接,所述承重框架上设置有连接定位槽的减震弹簧,所述承重框架在端部设置有抗震件,所述抗震件为方形桶形状并且开设有减震孔。
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承重框架使本对重架的主体结构,承重框架两侧安装有的导向组件能保障承重框架在电梯井运行过程中,在预制的导轨上运动以保持承重框架的运行平稳,承重架的配重块具有较大的质量并且以堆叠的方式限制在承重框架中,配重块之间通过定位槽和定位块的卡接,使堆叠的配重块能形成稳定的刚体结构,继而在承重框架的运行过程中保持稳定的连接关系;成中架中的连接定位槽的减震弹簧能有效吸收,配重块
结构因运动惯性产生的势能,承重框架在运行动作完成后需要紧急减速,因而再承重框架端部设置有抗震件,抗震件上开设的减震孔结构能有效的分散减速运动中产生的冲击力,起到保护承重框架,提高防震性能的效果,因此具有抗冲击、减震、运行稳定的优点。
9.进一步,所述导向组件包括导靴和与导靴连接的耐磨架,所述耐磨架上安装有耐磨块。
1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靴为对重块的重要构件之一,用于保证承重支架在运行中保持固定的运动方向,但由于对重架的支架较大,根据惯性定律可知,质量与惯性力大小成正比,因此在运行中产生的偏移力也会增大,进而对导靴产生一定的损害,为提高导靴的使用寿命和耐用性,在导靴上连接有耐磨架,耐磨架上安装有耐磨块,通过使耐磨块代替部分导靴达到降低导靴耐磨性的技术要求。
11.进一步,所述耐磨块由高锰合金钢材料制成。
1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耐磨块作为提到导靴的消耗件,为进一步提高耐磨块的使用寿命,通过使用高锰合金材料制成耐磨块的方式,使耐磨块具有的高耐磨性和机械强度的性质。
13.进一步,所述抗震件开设的减震孔为长方形并且减震孔的端部为圆弧形状。
1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基于减震件的结构形状,将减震孔设计为长方形以增加在竖直方向的结构强度,并且提供一个较宽形的缓冲区域,通过将减震孔的端部设置为圆弧形防止该部分的连接产生应力集中的情况,上述结构特征具有
15.进一步,所述承重框架中连接有压板,所述配重块上开设有通孔,所述压板上连接有贯穿配重块的限位柱,所述限位柱贯穿承重框架并连接有锁紧件。
1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承重框架通过设置压板配合穿孔的方式进一步限制配重块的结构,使其能适应在中高速的运动中,对承重框架的载荷控制在适用的范围内,以满足紧固配重块并提高结构紧凑型的技术要求。
17.进一步,所述锁紧件被橡胶材料包裹。
1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锁紧件与减震件均设置在承重框架的底部,当减震件因较大冲击而产生压溃时,为保持缓冲的结构效果,通过橡胶材料包裹锁定件的方式使锁紧件具有一定的减震效果,以满足二次减震的技术需要。
19.进一步,所述承重框架在端部安装有曳引轮,所述承重框架在安装曳引轮的两侧还安装有上盖板和挡板。
2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曳引轮是承重框架运行中不可缺少的驱动构件,曳引轮上缠绕有金属拉线,为保持拉线的线性运动和避免拉线产生弹性疲劳,通过设置的上盖板和挡板限制拉线的摆动范围,已到达保持承重框架运行稳定的技术要求。
21.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2.1.本实用新型在原有的对重架的基础上,在导靴上设置有导向和提高导靴使用寿命的耐磨件以提高导靴的适用性,并且通过将配重块设置为相互卡接的结构,构成一个整体,防止因配重块间产生的间隙而在运动中产生动能,为提高减震性能,在承重框架底部安装开设交错减震孔的减震件分担冲击,上述结构使对重架在运行过程中保持稳定的运动,并且能减缓内部产生的势能和减缓来自外部的冲击,具有抗冲击、减震、运行稳定的优点;
23.2.本对重架在通过在曳引轮两侧设置上盖板和挡板的结构,保持缠绕在曳引轮上
的金属拉线在可控的范围内摆动,并且通过在配重块上开设通孔并且通过限位柱固定配重块的方式进一步限制配重块的结构,作为锁定限位柱的锁紧件,在其上包裹橡胶以作为应对突发情况的缓冲件,以上结构具有提高本对重架功能性和适用性的优点。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本实施例的承重框架的顶部结构示意图;
26.图3为本实施例的承重框架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27.图4为本实施例的去除部分承重框架的承重框架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28.图5为本实施例的配重块的结构示意图。
29.图中:1、承重框架;11、压板;12、限位柱;13、锁紧件;14、上盖板;15、挡板;2、导向组件;21、耐磨架;22、导靴;23、耐磨块;3、配重块;31、通孔;32、定位块;33、定位槽;4、抗震件;41、底板;42、减震孔;5、曳引轮;6、减震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31.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32.电梯用缓冲对重架,是通过优化现有对重架,通过对导靴、配重块以及缓冲件部分采取结构改善,使其能承受和吸收较大的冲击载荷,具有抗冲击、减震、运行稳定优点的对重架。
33.参考图1、图4、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实施例,它包括承重框架1,承重框架1有多个金属板弯折并通过紧固件连接组成,承重框架1上框架侧边顶部安装有导向组件2,因承重框架1的使用环境为电梯井,导向组件2连接电梯井中的导轨并在导轨上滑移,导向组件2限制承重框架1在电梯井中的运行方向和使承重框架1具有稳定的运行状态;承重框架1中设置有配重块3,配重块3用于增加承重框架1的质量,使其在高处存储有大量的重力势能,同时还具有限制电梯的承载能力的技术特点,配重块3上设置有定位槽33和定位块32,其中定位槽33开设在配重块3的下方,定位块32焊接在配重块3的上方,配重块3为多个并且相邻连接的配重块3的定位块32与定位槽33卡接,使堆叠在承重框架1中的配重块3形成相互连接的稳定构体;承重框在托举承重块的框架底部设置有连接配重块3定位槽33的减震弹簧6,配重块3在安装和承重框架1运行的过程中,相互卡接的配重块3会产生轻微的晃动,减震弹簧6能吸收产生的势能并进行存储和释放,达到对配重块3减震的效果;承重框架1在框架下方的端部通过紧固件连接有竖直布置的抗震件4,抗震件4为方形桶形状并且开设有减震孔42,抗震件4在相对的两侧面交错开设减震孔42,使抗震件4在收到冲击使能极大的分散抵消动能,并且交错排布的减震孔42结构还具有分散抗震件4中的内应力。上述结构特征,为承重框架1提供了稳定的运行环境,并且对其中的容易产生震动势能的配重块3实施卡接,使配重块3形成统一构体,并且使构体中产生的细微震动被减震弹簧6吸收,以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定性,位于承重框架1底部的减震件,能有效的降低承重框架1的冲击载荷,通过
开设的减震孔42释放势能,达到抗冲击、减震、运行稳定的技术效果。
34.参考图1、图2,承重框架1在框架的顶部两侧安装有导向组件2,导向组件2包括导靴22和与导靴22连接的耐磨架21,耐磨架21上安装有耐磨块23,其中导靴22为4个并且分别布置在承重框架1的四个边角位置,导靴22为三角形在中间开设有沟槽的形状,导靴22两侧开设有与承重框架1通过紧固件连接的连接孔,位于顶部两侧的导靴22靠近顶部的一端连接有耐磨架21,耐磨架21与导靴22开设相同形状的沟槽,耐磨架21与导靴22之间固定连接有耐磨块23,耐磨块23同样开设有形状相同的沟槽,但沟槽尺寸小于导靴22开设的尺寸,耐磨块23由高锰合金钢材料制成,高锰合金钢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机械强度。
35.参考图3,抗震件4上开设的减震孔42为长方形并且减震孔42的端部为圆弧形状,长方形的减震孔42形状能有效的抵消来自竖直方向的冲击,设计为圆弧形的连接处具有过渡作用并且防止内应力集中导致结构承载能力下降。
36.参考图1、图4、图5,所述成中架中连接有压板11,压板11贯穿并覆盖配重块3,压板11上焊接有限位柱12,配重块3为长方体结构通常由铸铁制成,每个配重块3上开设有位置相同的两个通孔31,压板11上的限位柱12为两个,限位柱12贯穿配重块3的通孔31并且贯通承重框架1的下框架,限位柱12穿过承重框架1的一端连接有锁紧件13,上述结构中限位柱12、压板11和锁紧件13组成的结构将堆叠的配重块3连接限制在承重框架1中,进一步稳固承重块组成的堆叠结构;锁定件被橡胶材料包裹,使其也可作为缓冲结构应用在对重架结构中。
37.参考图2,承重框架1在上方框架的端部安装有曳引轮5,承重框架1在曳引轮5的上下两侧通过紧固件连接有上盖板14和挡板15,上盖板14与挡板15覆盖曳引轮5的部分结构,使缠绕在其上的金属拉线(图中未显示)不会在运行中因发生抖动而接触,具有限制金属拉线摆动范围,提高承重框架1运行稳定性的优点。
38.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