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移动式柔性化视觉检测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779026发布日期:2022-04-22 12:25阅读:9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移动式柔性化视觉检测平台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视觉检测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可移动式柔性化视觉检测平台。


背景技术:

2.视觉检测系统就是用工业相机代替人眼睛去完成识别、测量、定位等功能,一般视觉检测系统由相机、镜头、光源组合合成,可以代替人工完成条码字符、裂痕、包装、表面图层是否完整、凹陷等检测,使用视觉检测系统能有效的提高生产流水线的检测速度和精度,大大提高产量和质量,降低人工成本,同时防止因为人眼疲劳而产生的误判。
3.目前视觉检测设备的摄像头在使用中会根据需要进行移动,移动的同时带动线缆移动,目前多通过设置较长的线缆满足摄像头的运动范围,或配备带有弹簧的线缆盘随时对线缆进行收放,而线缆引导多通过管道直接引导,部分机械会采用滑轮等结构进行调整引导,目前视觉检测设备的调节地脚有手动调节及自动调节,手动调节常见的就是螺栓结构,通过拧动进行调节,而自动调节多为液压结构,通过液压杆进行垂直调节,进而调节高度。
4.但目前的线缆收纳结构导致线缆拉伸时会发生扭转,从盘状收纳状态展开后,线缆的扭转随着不断地收放愈发的严重,最后会对线缆产生疲劳损伤,且目前的液压结构地脚,液压调节由于垂直受力较大,导致升降精度较差,且液压升降的地脚在顶部重心发生改变时,会产生波动,导致失衡。


技术实现要素:

5.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移动式柔性化视觉检测平台,以解决现有视觉检测设备线缆收放时产生扭转的技术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移动式柔性化视觉检测平台,包括固定底板,所述固定底板顶部设置有第一支撑座,所述第一支撑座顶部转动连接有转动盘,所述转动盘顶部设置有轴承,所述固定底板上方通过固定结构安装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底部连接有丝杆套筒,所述丝杆套筒内部转动连接有与所述丝杆套筒契合的丝杆,所述丝杆底部设置有第二支撑座,所述固定底板顶部设置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顶部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内部设置有相机伺服电机,所述相机伺服电机输出端设置有相机丝杆,所述相机丝杆外侧设置有套接有与所述相机丝杆及所述连接杆配合的滑块,所述连接杆内部转动连接有摇杆,所述摇杆与所述滑块之间连接有连杆。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固定底板固定支撑座,通过支撑座固定阻尼器及转动轴,通过转动盘与轴承配合,进而对线缆进行整理,从而防止线缆扭转,通过伺服电机带动丝杆套筒转动,通过丝杆套筒带动丝杆升降,通过支撑座支撑设备,通过连接杆固定整体设备,通过相机伺服电机带动丝杆转动,通过丝杆带动滑块移动,通过滑块与连杆配合,带动摇杆转动,进而带动相机外壳及相机元件转动。
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轴承包括轴承外圈、轴承内圈、线缆滚轮、滚轮轴、
滚珠、滚珠槽及滚轮槽,所述轴承外圈内部转动连接有轴承内圈,所述轴承外圈与所述轴承内圈之间设置有多组滚珠,所述轴承内圈内壁转动连接有多组线缆滚轮,所述轴承内圈内壁开设有多组与所述线缆滚轮配合的滚轮槽,所述滚轮槽内部设置有与所述线缆滚轮配合的滚轮轴,所述轴承外圈与所述轴承内圈相互靠近的一侧皆开设有与所述滚珠配合的滚珠槽。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轴承外圈固定整体设备,通过轴承内圈的转动释放线缆的扭力,通过滚珠使轴承内圈可以自由转动,通过线缆滚轮减少线缆的摩擦力,通过滚轮槽使线缆滚轮可以自由转动,通过滚轮轴固定线缆滚轮的转动中心,通过滚珠槽使滚珠可以在轴承外圈与轴承内圈之间转动,进一步减少轴承内圈的转动摩擦力。
1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支撑座内部安装有阻尼器,所述阻尼器输出端设置有贯穿至所述第一支撑座顶部的转动轴,所述转动盘内部开设有与所述轴承配合的轴承固定座,所述转动盘底部中心设置有与所述转动轴配合的联轴器。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阻尼器对转动轴进行调节,避免转动轴转动力度太松,通过转动轴支撑转动盘,通过轴承固定座固定轴承的位置,通过联轴器将转动盘与转动轴连接。
1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支撑座顶部设置有与所述转动轴及所述联轴器配合的转轴保护壳,所述第一支撑座外侧环绕有线缆,所述转动盘顶部开设有与所述轴承及线缆配合的过孔。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转轴保护壳对转动轴及联轴器进行保护,通过过孔使线缆可以穿过转动盘,并与轴承进行配合。
14.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底板顶部设置有固定法兰,所述固定法兰与所述丝杆套筒之间连接有滚珠轴承,所述伺服电机输出端与所述丝杆套筒之间连接有主轴联轴器。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固定法兰固定滚珠轴承及丝杆套筒,通过滚珠轴承使固定丝杆套筒的转动中心,通过联轴器将伺服电机与丝杆套筒进行连接。
1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座顶部设置有一对贯穿所述固定底板及所述固定法兰的限位杆,所述固定底板及所述固定法兰内部皆开设有与所述丝杆配合的通孔。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限位杆对支撑脚进行限位,使限位脚无法转动,通过通孔使丝杆穿过固定底板及固定法兰。
1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摇杆底部设置有相机外壳,所述相机外壳内部设置有相机元件,所述连接杆内部呈中空结构,所述滑块两侧皆呈平面结构,所述连接杆内壁与所述滑块两侧平面契合,所述连接杆内部设置有与所述摇杆转动连接的安装轴。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相机外壳对相机元件进行保护,通过相机元件进行视觉检测,通过中空结构安装相机伺服电机、丝杆、滑块、连接杆及摇杆,通过平面结构使滑块只能在连接杆内部滑动,而无法发生转动,通过安装轴对摇杆进行固定支撑。
2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底板顶部设置有外罩。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外罩对设备进行保护。
22.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3.1、本实用新型通过转动盘及轴承对线缆进行引导,当线缆被牵引拉伸时,线缆逐
渐从第一支撑座外侧的缠绕状态拉起而产生扭转,此时扭转产生的扭力带动轴承移动,进而带动转动盘转动,从而使转动盘利用转动对线缆进行整理,避免线缆产生扭转及缠绕等情况;
24.2、本实用新型通过轴承内圈引导线缆,当线缆滑动时,由于多组线缆滚轮与线缆之间的共同作用,摩擦力由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大幅减少了引导时对线缆产生的摩擦力,避免了传统引导机构摩擦力较大容易损伤线缆的弊端;
25.3、本实用新型通过伺服电机带动主轴联轴器转动,进一步带动丝杆套筒转动,此时由于丝杆与第二支撑座固定连接,进而被限位杆所限制,无法转动,只能升降,配合丝杆与丝杆套筒之间的丝杆原理,进而在丝杆套筒的转动下带动丝杆升降,从而调节支撑座的高度,由于丝杆的精度较高,避免了传统液压支撑精度较低的弊端;
26.4、本实用新型通过相机伺服电机带动相机丝杆转动,此时由于滑块两侧设置的平面结构与连接杆内壁契合,滑块无法转动,只能前后滑动,配合滑块与相机丝杆之间的丝杆原理,使滑块在相机丝杆转动使前后移动,进而带动连杆移动,从而带动摇杆转动,使得相机外壳与相机元件的角度发生改变,由于滑块与相机丝杆之间的丝杆原理精度较高,能够一次性调节到位,不需要往返动态调节,避免了传统调节机构精度低,进而导致效率低的弊端。
附图说明
2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示意图;
2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图;
29.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地脚结构图;
30.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扭设备示意图;
31.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4的a细节放大图;
32.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相机调节机构剖视图;
33.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轴承剖视图。
34.图中:1、固定底板;2、第一支撑座;3、阻尼器;4、转动轴;5、转轴保护壳;6、联轴器;7、轴承;701、轴承外圈;702、轴承内圈;703、线缆滚轮;704、滚轮轴;705、滚珠;706、滚珠槽;707、滚轮槽;8、线缆;9、轴承固定座;10、转动盘;11、伺服电机;12、主轴联轴器;13、丝杆套筒; 14、固定法兰;15、第二支撑座;16、限位杆;17、滚珠轴承;18、丝杆; 19、外罩;20、支撑柱;21、连接杆;22、相机伺服电机;23、滑块;24、连杆;25、安装轴;26、摇杆;27、相机外壳;28、相机元件;29、相机丝杆。
具体实施方式
3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6.下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对其实施例进行说明。
37.一种可移动式柔性化视觉检测平台,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固定底板1,固定底板1顶部设置有第一支撑座2,通过第一支撑座2固定阻尼器3及转动轴4,并利用第一支撑座2对
线缆8进行缠绕式收纳,第一支撑座2顶部转动连接有转动盘10,将线缆8缠绕至第一支撑座2外侧,再将线缆8的一端穿过转动盘10的过孔及轴承7,并将穿出的一端与外部摄像机进行连接,使用时通过转动盘10及轴承7对线缆8进行引导,转动盘10顶部设置有轴承7,当线缆8被拉动时,轴承7对线缆8进行引导,利用轴承7的结构将线缆8 的摩擦力由滑动摩擦转化为滚动摩擦,进而减少对线缆8的磨损,所述固定底板1上方通过固定结构安装有伺服电机11,伺服电机11底部连接有丝杆套筒13,丝杆套筒13内部转动连接有与丝杆套筒13契合的丝杆18,调节时伺服电机11带动主轴联轴器12转动,进一步带动丝杆套筒13转动,此时由于丝杆18与第二支撑座15固定连接,进而被限位杆16所限制,无法转动,只能升降,配合丝杆18与丝杆套筒13之间的丝杆原理,进而在丝杆套筒13的转动下带动丝杆18升降,从而调节第二支撑座15的高度,丝杆18底部设置有第二支撑座15,通过第二支撑座15支撑设备,所述支撑柱20顶部设置有连接杆21,所述连接杆21内部设置有相机伺服电机22,相机伺服电机22输出端设置有相机丝杆29,通过相机伺服电机22带动相机丝杆29转动,相机丝杆29外侧设置有套接有与相机丝杆29及连接杆21配合的滑块23,连接杆 21内部转动连接有摇杆26,摇杆26与滑块23之间连接有连杆24,调节时相机伺服电机22带动相机丝杆29转动,此时由于滑块23两侧设置的平面结构与连接杆21内壁契合,滑块23无法转动,只能前后滑动,配合滑块23与相机丝杆29之间的丝杆原理,使滑块23在相机丝杆29转动使前后移动,进而带动连杆24移动,从而带动摇杆26转动,使得相机外壳27与相机元件28 的角度发生改变。
38.请参阅图2、图4和图7,所述轴承7包括轴承外圈701、轴承内圈702、线缆滚轮703、滚轮轴704、滚珠705、滚珠槽706及滚轮槽707,轴承外圈 701与轴承内圈702之间设置有多组滚珠705,通过滚珠705使轴承内圈702 可以自由转动,轴承内圈702内壁转动连接有多组线缆滚轮703,由于多组线缆滚轮703与线缆8之间的共同作用,摩擦力由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大幅减少了引导时对线缆8产生的摩擦力,轴承内圈702内壁开设有多组与线缆滚轮703配合的滚轮槽707,通过设置的滚轮槽707使线缆滚轮703可以自由转动,滚轮槽707内部设置有与线缆滚轮703配合的滚轮轴704,通过滚轮轴704固定线缆滚轮703的转动中心,轴承外圈701与轴承内圈702相互靠近的一侧皆开设有与滚珠705配合的滚珠槽706,通过设置的滚珠槽706使滚珠705可以在轴承外圈701与轴承内圈702之间转动,进一步减少轴承内圈 702的转动摩擦力。
39.请参阅图2、图4和图5,第一支撑座2内部安装有阻尼器3,当线缆8 被牵引拉伸时,线缆8逐渐从第一支撑座2外侧的缠绕状态拉起而产生扭转,此时扭转产生的扭力带动轴承7移动,进而带动转动盘10转动,从而使转动盘10利用转动对线缆8进行整理,并通过设置的阻尼器3对转动轴4进行调节,避免转动轴4转动力度太松,阻尼器3输出端设置有贯穿至第一支撑座2 顶部的转动轴4,通过转动轴4支撑转动盘10,转动盘10内部开设有与轴承 7配合的轴承固定座9,通过设置的轴承固定座9固定轴承7的位置,转动盘 10底部中心设置有与转动轴4配合的联轴器6,通过联轴器6将转动盘10与转动轴4连接,使设备的维修拆卸更为方便。
40.请参阅图2、图4和图5,第一支撑座2顶部设置有与转动轴4及联轴器 6配合的转轴保护壳5,第一支撑座2外侧环绕有线缆8,通过设置的转轴保护壳5对转动轴4及联轴器6进行保护,转动盘10顶部开设有与轴承7及线缆8配合的过孔,将线缆8缠绕至第一支撑座2外侧,再将线缆8的一端穿过转动盘10的过孔及轴承7,并将穿出的一端与外部摄像机进行连
接,即可完成安装。
41.请参阅图1和图3,固定底板1顶部设置有固定法兰14,通过设置的固定法兰14固定滚珠轴承17及丝杆套筒13,固定法兰14与丝杆套筒13之间连接有滚珠轴承17,通过滚珠轴承17使固定丝杆套筒13的转动中心,伺服电机11输出端与丝杆套筒13之间连接有主轴联轴器12,通过设置的主轴联轴器12将伺服电机11与丝杆套筒13进行连接。
42.请参阅图1和图3,第二支撑座15顶部设置有一对贯穿固定底板1及固定法兰14的限位杆16,调节时伺服电机11带动主轴联轴器12转动,进一步带动丝杆套筒13转动,此时由于丝杆18与第二支撑座15固定连接,进而被限位杆16所限制,无法转动,只能升降,配合丝杆18与丝杆套筒13之间的丝杆原理,进而在丝杆套筒13的转动下带动丝杆18升降,从而调节第二支撑座15的高度,固定底板1及固定法兰14内部皆开设有与丝杆18配合的通孔,通过设置的通孔使丝杆18穿过固定底板1及固定法兰14。
43.请参阅图2和图6,摇杆26底部设置有相机外壳27,通过设置的相机外壳27对相机元件28进行保护,相机外壳27内部设置有相机元件28,通过相机元件28进行视觉检测,连接杆21内部呈中空结构,滑块23两侧皆呈平面结构,连接杆21内壁与滑块23两侧平面契合,调节时相机伺服电机22带动相机丝杆29转动,此时由于滑块23两侧设置的平面结构与连接杆21内壁契合,滑块23无法转动,只能前后滑动,配合滑块23与相机丝杆29之间的丝杆原理,使滑块23在相机丝杆29转动使前后移动,进而带动连杆24移动,从而带动摇杆26转动,连接杆21内部设置有与摇杆26转动连接的安装轴25,通过设置的安装轴25对摇杆26进行固定支撑。
44.请参阅图1,所述固定底板1顶部设置有外罩19,通过设置的外罩19对设备进行保护。
45.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将线缆8缠绕至第一支撑座2外侧,再将线缆8的一端穿过转动盘10的过孔及轴承7,并将穿出的一端与外部摄像机进行连接,使用时通过转动盘10及轴承7对线缆8进行引导,当线缆8被牵引拉伸时,线缆8逐渐从第一支撑座2外侧的缠绕状态拉起而产生扭转,此时扭转产生的扭力带动轴承7移动,进而带动转动盘10转动,从而使转动盘10 利用转动对线缆8进行整理,并通过设置的阻尼器3对转动轴4进行调节,避免转动轴4转动力度太松,避免线缆8产生扭转及缠绕等情况,且当线缆8 被拉动时,轴承7对线缆8进行引导,当线缆8滑动时,由于多组线缆滚轮 703与线缆8之间的共同作用,摩擦力由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大幅减少了引导时对线缆8产生的摩擦力,避免了传统引导机构摩擦力较大容易损伤线缆8的弊端,且通过轴承内圈702与轴承外圈701的转动连接,使线缆8发生自扭曲时,利用线缆8扭曲产生的扭力带动线缆滚轮703,进而带动轴承内圈702转动,从而使线缆8的扭力得到释放,避免了传统引导机构因为摩擦力较大,阻碍线缆8从扭曲状态中恢复的弊端;
46.设备调节高度时伺服电机11带动主轴联轴器12转动,进一步带动丝杆套筒13转动,此时由于丝杆18与第二支撑座15固定连接,进而被限位杆16 所限制,无法转动,只能升降,配合丝杆18与丝杆套筒13之间的丝杆原理,进而在丝杆套筒13的转动下带动丝杆18升降,从而调节第二支撑座15的高度,由于丝杆18的精度较高,避免了传统液压支撑精度较低的弊端,且通过丝杆18与丝杆套筒13之间的丝杆原理进行高度调节,当重心及负重发生改变时,并不会对伺服电机11产生影响,且丝杆18与丝杆套筒13之间为刚性连接,不会被重心
及负重的改变而影响,从而避免了传统液压制成重心及负重发生改变时影响自身平衡度的弊端;
47.调节视角时,相机伺服电机22带动相机丝杆29转动,此时由于滑块23 两侧设置的平面结构与连接杆21内壁契合,滑块23无法转动,只能前后滑动,配合滑块23与相机丝杆29之间的丝杆原理,使滑块23在相机丝杆29 转动使前后移动,进而带动连杆24移动,从而带动摇杆26转动,使得相机外壳27与相机元件28的角度发生改变,由于滑块23与相机丝杆29之间的丝杆原理精度较高,能够一次性调节到位,不需要往返动态调节,避免了传统调节机构精度低,进而导致效率低的弊端,且滑块23与相机丝杆29之间为刚性连接,稳定性好,不会因为相机外壳27与相机元件28角度改变导致的重心偏移而发生晃动,从而避免了传统视觉检测设备调节机构容易晃动的弊端。
48.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但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实用新型的限制,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根据需要对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替换和变型等,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