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公路桥梁顶升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824013发布日期:2022-04-27 11:22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一种公路桥梁顶升支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顶升支架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公路桥梁顶升支架。


背景技术:

2.公路桥梁,按结构体系分类是以桥梁结构的力学特征为基本着眼点,对桥梁进行分类,以利于把握各种桥梁的基本特点,也是桥梁工程学习的重点之一,而在进行公路桥梁顶升作业的一般施工方法是在直接在桥梁下搭设顶升支架,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市场上出现了不同种类用于公路桥梁顶升的支架。
3.目前市面上用于公路桥梁顶升的支架,在使用过程中,存在支架与桥墩固定不牢靠,易发生晃动现象,同时千斤顶的固定限位一般,在顶升过程中易发生角度倾斜的情况,不便于使用,为此我们推出了一种公路桥梁顶升支架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公路桥梁顶升支架。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公路桥梁顶升支架,包括桥墩,所述桥墩的外侧设置有固定盖,所述桥墩的外侧设置有安装组件,所述固定盖的顶部设置有四个限位组件,所述固定盖的顶部安装有四个千斤顶,所述固定盖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伸缩筒,所述伸缩筒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顶升板,四个所述千斤顶均安装至顶升板的底部,所述固定盖的内部设置有对中组件。
7.所述安装组件包括固定环、四个连接杆、两个螺纹管与两个螺纹钉,四个所述连接杆均固定连接至固定盖的底部,所述固定环固定连接至四个连接杆的底端,所述固定环套设至桥墩的外侧,两个所述螺纹管相对的一侧均贯穿固定环并螺纹连接至桥墩的内部,两个所述螺纹钉的底端均贯穿固定盖并螺纹连接至桥墩的内部,两个所述螺纹钉的底端分别插接至两个螺纹管的内部。
8.所述对中组件包括四个抵触杆与四个弹簧,四个所述抵触杆均贯穿并滑动连接至固定盖的外侧,四个所述弹簧均固定连接至固定盖的内壁,四个所述弹簧分别套设至四个抵触杆的外侧,四个所述弹簧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至四个抵触杆的外侧,四个所述抵触杆的外侧均喷涂有刻度值。
9.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四个底座、四个卡盘与四组螺栓,四个所述底座均固定连接至固定盖的顶部,四个所述卡盘分别固定连接至四个千斤顶的底部,四个所述卡盘分别卡接至四个底座的内部,四组所述螺栓分别贯穿四组卡盘并安装至四个底座内部。
10.所述固定盖的顶部安装有两个水平泡。
11.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2.(1)本方案利用四个连接杆的设置,便于对固定环起到支撑作用,当进行安装时,使用者可将两个螺纹管均旋入桥墩上预设的安装孔中,随后将两个螺纹钉分别旋入两个螺
纹管内部,从而完成连接,利用两个螺纹管与两个螺纹钉的配合使用,便于保证桥墩与固定盖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同时两个螺纹钉可对两个螺纹管进行限位,减少两个螺纹管发生偏移现象,保证固定效果。
13.(2)本方案使用者可将四个抵触杆拉出,随后将固定盖放置在桥墩上,当进行对中工作时,使用者可观察四个抵触杆上的刻度值,若四个刻度值不符,则说明未对中,使用者可移动固定盖,在移动过程中四个弹簧分别进行张合运动,对四个抵触杆具备拉力,使四个抵触杆可跟随固定盖的运动情况而运动,当四个抵触杆上刻度值相同时,则说明完成固定盖与桥墩的对中,保证后期的顶升工作不易发生偏移,随后便于进行安装。
14.(3)本方案利用四个底座的设置,便于对四个卡盘进行卡接,从而减少四个卡盘带动四个千斤顶发生偏移现象,随后利用四组螺栓对四个卡盘进行固定,从而完成对四个千斤顶的安装。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顶升板与固定环结构正面立体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盖与对中组件结构仰视剖视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1中a的放大示意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2中b的放大示意图;
20.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限位组件结构爆炸示意图。
21.图中标号说明:
22.1、桥墩;2、安装组件;201、固定环;202、连接杆;203、螺纹管;204、螺纹钉;3、限位组件;301、底座;302、卡盘;303、螺栓;4、水平泡;5、千斤顶;6、伸缩筒;7、顶升板;8、对中组件;801、抵触杆;802、弹簧;9、固定盖。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24.请参阅图1~6,本实用新型中,一种公路桥梁顶升支架,包括桥墩1,桥墩1的外侧设置有固定盖9,桥墩1的外侧设置有安装组件2,固定盖9的顶部设置有四个限位组件3,固定盖9的顶部安装有四个千斤顶5,固定盖9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伸缩筒6,伸缩筒6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顶升板7,四个千斤顶5均安装至顶升板7的底部,固定盖9的内部设置有对中组件8。
25.本实用新型中,当对整个装置进行安装时,可将固定盖9放置在桥墩1上,随后利用对中组件8将固定盖9中心轴与桥墩1中心轴进行对齐,随后利用安装组件2将桥墩1与固定盖9进行连接,随后利用四个限位组件3对四个千斤顶5进行限位固定,利用顶升板7的设置,便于与桥梁接触,进行顶升,利用伸缩筒6的设置,便于减少顶升板7发生倾斜现象。
26.请参阅图1~5,其中:安装组件2包括固定环201、四个连接杆202、两个螺纹管203与两个螺纹钉204,四个连接杆202均固定连接至固定盖9的底部,固定环201固定连接至四个连接杆202的底端,固定环201套设至桥墩1的外侧,两个螺纹管203相对的一侧均贯穿固定环201并螺纹连接至桥墩1的内部,两个螺纹钉204的底端均贯穿固定盖9并螺纹连接至桥
墩1的内部,两个螺纹钉204的底端分别插接至两个螺纹管203的内部。
27.本实用新型中,利用四个连接杆202的设置,便于对固定环201起到支撑作用,当进行安装时,使用者可将两个螺纹管203均旋入桥墩1上预设的安装孔中,随后将两个螺纹钉204分别旋入两个螺纹管203内部,从而完成连接,利用两个螺纹管203与两个螺纹钉204的配合使用,便于保证桥墩1与固定盖9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同时两个螺纹钉204可对两个螺纹管203进行限位,减少两个螺纹管203发生偏移现象,保证固定效果。
28.请参阅图1~3,其中:对中组件8包括四个抵触杆801与四个弹簧802,四个抵触杆801均贯穿并滑动连接至固定盖9的外侧,四个弹簧802均固定连接至固定盖9的内壁,四个弹簧802分别套设至四个抵触杆801的外侧,四个弹簧802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至四个抵触杆801的外侧,四个抵触杆801的外侧均喷涂有刻度值。
29.本实用新型中,使用者可将四个抵触杆801拉出,随后将固定盖9放置在桥墩1上,当进行对中工作时,使用者可观察四个抵触杆801上的刻度值,若四个刻度值不符,则说明未对中,使用者可移动固定盖9,在移动过程中四个弹簧802分别进行张合运动,对四个抵触杆801具备拉力,使四个抵触杆801可跟随固定盖9的运动情况而运动,当四个抵触杆801上刻度值相同时,则说明完成固定盖9与桥墩1的对中,保证后期的顶升工作不易发生偏移,随后便于进行安装。
30.请参阅图1~4,其中:限位组件3包括四个底座301、四个卡盘302与四组螺栓303,四个底座301均固定连接至固定盖9的顶部,四个卡盘302分别固定连接至四个千斤顶5的底部,四个卡盘302分别卡接至四个底座301的内部,四组螺栓303分别贯穿四组卡盘302并安装至四个底座301内部。
31.本实用新型中,利用四个底座301的设置,便于对四个卡盘302进行卡接,从而减少四个卡盘302带动四个千斤顶5发生偏移现象,随后利用四组螺栓303对四个卡盘302进行固定,从而完成对四个千斤顶5的安装。
32.请参阅图1~2,其中:固定盖9的顶部安装有两个水平泡4。
33.本实用新型中,利用两个水平泡4的设置,便于在安装过程中保证整个装置处于水平,减少倾斜安装的现象发生,从而减少顶升工作发生倾斜的现象。
34.工作原理:利用两个水平泡4的设置,便于在安装过程中保证整个装置处于水平,减少倾斜安装的现象发生,从而减少顶升工作发生倾斜的现象,当对整个装置进行安装时,可将固定盖9放置在桥墩1上,随后利用对中组件8将固定盖9中心轴与桥墩1中心轴进行对齐,使用者可将四个抵触杆801拉出,随后将固定盖9放置在桥墩1上,当进行对中工作时,使用者可观察四个抵触杆801上的刻度值,若四个刻度值不符,则说明未对中,使用者可移动固定盖9,在移动过程中四个弹簧802分别进行张合运动,对四个抵触杆801具备拉力,使四个抵触杆801可跟随固定盖9的运动情况而运动,当四个抵触杆801上刻度值相同时,则说明完成固定盖9与桥墩1的对中,保证后期的顶升工作不易发生偏移,随后便于进行安装,随后利用安装组件2将桥墩1与固定盖9进行连接,利用四个连接杆202的设置,便于对固定环201起到支撑作用,当进行安装时,使用者可将两个螺纹管203均旋入桥墩1上预设的安装孔中,随后将两个螺纹钉204分别旋入两个螺纹管203内部,从而完成连接,利用两个螺纹管203与两个螺纹钉204的配合使用,便于保证桥墩1与固定盖9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同时两个螺纹钉204可对两个螺纹管203进行限位,减少两个螺纹管203发生偏移现象,保证固定效果,随后
利用四个限位组件3对四个千斤顶5进行限位固定,利用四个底座301的设置,便于对四个卡盘302进行卡接,从而减少四个卡盘302带动四个千斤顶5发生偏移现象,随后利用四组螺栓303对四个卡盘302进行固定,从而完成对四个千斤顶5的安装,利用顶升板7的设置,便于与桥梁接触,进行顶升,利用伸缩筒6的设置,便于减少顶升板7发生倾斜现象,整个装置,便于保证支架与桥墩1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减少晃动现象发生,同时可对千斤顶5进行有效的固定限位,减少其在顶升过程中发生角度倾斜现象,便于推广使用。
3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