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力工程用放线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105556发布日期:2022-03-02 05:09阅读:8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力工程用放线架的制作方法

1.本申涉及电力施工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力工程用放线架。


背景技术:

2.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发展,人民对电力的需求日益增加,这就需加快电力工程的建设,由于电力施工的时间非常紧迫,对于电力施工过程中要用到设备的准备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其中电力施工中用到的电力线的数量最庞大的,为了提前准备电力线,且保护电力线避免受到地面的潮湿或者尘土弄脏,通过会设置电力线放线架来存放电力工程中要用到的电力线。施工中常用的放线架是将架子直接穿过固定长度的线筒,使用转动结构,供工人拖拽电力线。
3.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相关技术中的放线架不能调整线筒盛放电力线的容量。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放线架无法调整线筒盛放电力线容量的问题,本申提供一种电力工程用放线架。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力工程用放线架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电力工程用放线架包括支撑架、线筒以及伸缩轴杆,所述支撑架包括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所述伸缩轴杆一段架设在第一支撑架上,另一端架设在第二支撑架上,所述线筒套设在伸缩轴杆上,所述线筒包括第一线筒和第二线筒,所述第二线筒一端套设在第一线筒内,所述第一线筒上开设有第一螺孔,所述第二线筒上开设有多个与第一螺孔对应的第二螺孔,所述第一螺孔和第二螺孔穿设有限位螺栓。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限位螺栓穿设在不同位置上的第一螺孔和第二螺孔,可改变第二线筒在第一线筒内的长度,进而改变线筒整体的长度,当线筒长度增加时,线筒盛放电力线的数量会增大,反之,当线筒长度减小时,线筒盛放电力线的数量会减少,从而实现了对线筒盛放电力线容量的调整。
7.可选的,所述限位螺栓设置为多组。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多组限位螺栓穿设在对应的第一螺孔和第二螺孔内,可以增加第一线筒和第二线筒连接的稳定性。
9.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架上设置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上开设有第一转动槽,所述第二支撑架上设置有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上开设有第二转动槽,所述伸缩轴杆的一端转动置于第一转动槽内,另一端转动至于第二转动槽内。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开设第一转动槽和第二转动槽,施工人员拉取电力线时,伸缩轴杆可以在支撑架上平稳地转动,增加了装置的稳定性。
11.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架包括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上开设有第一限位孔,所述第一固定块靠近第一支撑板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凸块,所述第一凸块至于第一限位孔
内;所述第二支撑架包括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上开设有第二限位孔,所述第二固定块靠近第二支撑板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凸块,所述第二凸块至于第二限位孔内。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第一固定块固定在第一支撑杆不同的高度,将第二固定块固定在第二支撑杆不同的高度,可便捷改变伸缩轴杆和线筒的高度,以方便施工人员拉取电力线。
13.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杆靠近地面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底板,所述第一底板上设置有第一移动组件。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移动组件可调整第一支撑架的位置,从而改变第一支撑架与第二支撑架之间的距离,进而配合伸缩轴杆与线筒长度的改变,完成对所需电力线的盛放。
15.可选的,所述第一移动组件包括第一万向轮和第一铰接件,所述第一万向轮与第一铰接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底板上开设有第一轮滑槽,所述第一铰接件与所述第一轮滑槽内侧壁固定连接。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万向轮可以将第一支撑架移动到所需位置,通过第一铰接件可将第一万向轮转动至第一轮滑槽内,从而第一支撑架可以平稳地放置在地面上,方便后续电力线的拉取。
17.可选的,所述第二支撑杆靠近地面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底板,所述第二底板上设置有第二移动组件。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二移动组件可调整第二支撑架的位置,也可改变第一支撑架与第二支撑架之间的距离,并将放线架移动到所需位置,同样地,也可配合伸缩轴杆与线筒长度的改变,完成对所需电力线的盛放。
19.可选的,所述第二移动组件包括第二万向轮和第二铰接件,所述第二万向轮与第二铰接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底板上开设有第二轮滑槽,所述第二铰接件与所述第二轮滑槽内侧壁固定连接。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二万向轮可以将第二支撑架移动到所需位置,通过第二铰接件可将第二万向轮转动至第二轮滑槽内,从而第二支撑架可以平稳地放置在地面上,方便后续电力线的拉取。
21.可选的,所述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均设置多组。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多组第一凸块,使得第一固定块更加稳定地卡接在第一支撑杆上,通过设置多组第二凸块,使得第二固定块更加稳定地卡接在第二支撑杆上,增加了拉取电力线过程中的稳定性。
23.本技术实现的有益效果:通过改变调整第一线筒与第二线筒的相对位置,从而改变线筒整体长度,进而实现了对线筒盛放电力线容量的调整。
附图说明
24.图1是本技术一种电力工程用放线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5.附图标记说明:1、支撑架;11、第一支撑架;111、第一支撑杆;1111、第一限位孔;112、第一底板;1121、第一轮滑槽;12、第二支撑架;121、第二支撑杆;1211、第二限位孔;122、第二底板;1221、第二轮滑槽;2、线筒;21、第一线筒;211、第一螺孔;22、第二线筒;221、
第二螺孔;3、伸缩轴杆;4、限位螺栓;5、第一固定块;51、第一转动槽;52、第一凸块;6、第二固定块;61、第二转动槽;62、第二凸块;7、第一移动组件;71、第一万向轮;72、第一铰接件;8、第二移动组件;81、第二万向轮;82、第二铰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26.以下结合附图1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7.本申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力工程用放线架,参照图1,该电力工程用放线架包括支撑架1、线筒2以及伸缩轴杆3,其中,支撑架1包括第一支撑架11和第二支撑架12,伸缩轴杆3转动穿过线筒2,伸缩轴杆3的一端架设在第一支撑架11上,另一端架设在第二支撑架12上,线筒2盛放施工所需电力线,施工时,施工人员转动线筒2便可取到所需电力线。
28.参考图1,线筒2包括第一线筒21和第二线筒22,第一线筒21的直径大于第二线筒22的直径,且第二线筒22与第一线筒21同轴线,第一线筒21和第二线筒22均可盛放电力线,第二线筒22的一端活动置于第一线筒21内,调整第二线筒22在第一线筒21内的距离,便可调整线筒2的长度,进而可以调整线筒2盛放电力线的容量,以满足实际使用所需的电力线量。
29.参考图1,第一线筒21开设有均匀排列的第一螺孔211,第二线筒22开设有均匀排列的第二螺孔221,第一螺孔211直径的大小与第二螺孔221直径的大小相同,第一螺孔211和第二螺孔221中穿设有限位螺栓4,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螺孔211和对应第二螺孔221均开设有两排,且一排同时穿设限位螺栓4的数量为三。根据所需的电力线量的大小,灵活调整第二线筒22在第一线筒21内的位置,并利用限位螺栓4进行固定。
30.参考图1,第一支撑架11包括第一支撑杆111,第一支撑杆111上安装有第一固定块5,第一固定块5上开设有第一转动槽51,第二支撑架12包括第二支撑杆121,第二支撑杆121上安装有第二固定块6,第二固定块6上开设有第二转动槽61,伸缩轴杆3的一端转动置于第一转动槽51内,另一端转动置于第二转动槽61内,当施工人员拉取电力线时,转动一端在第一转动槽51内转动,另一端在第二转动槽61内转动。
31.参考图1,第一支撑杆111上开设有均匀排列的第一限位孔1111,第一固定块5靠近第一支撑杆111的一个端面设置有圆柱状的第一凸块52,且第一凸块52与第一固定块5一体设置,第一凸块52与第一限位孔1111内侧壁相抵接;第二支撑板上开设有与第一限位孔1111水平对应的第二限位孔1211,第二固定块6靠近第二支撑板的一个端面设置有圆柱状的第二凸块62,且第二凸块62与第二固定块6一体成型,第二凸块62与第二限位孔1211内侧壁相低接,通过将调整第一固定块5在第一支撑杆111上的位置、第二固定块6在第二支撑杆121的位置,从而可以调整伸缩轴杆3的高度,使得线筒2的高度满足施工所需。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凸块52和第二凸块62的数量均设置为两组。
32.参考图1,第一支撑杆111靠近地面的一端焊接有第一底板112,第一底板112上安装有第一移动组件7,第一移动组件7用以移动第一支撑座;第一移动组件7包括第一万向轮71和第一铰接件72,且第一万向轮71与第一铰接件72转动连接,第一底板112靠近地面的一端开设有第一滑轮槽,第一铰接件72焊接在第一滑轮槽的侧壁上;第二支撑杆121靠近地面的一端焊接有第二底板122,第二底板122上安装有第二移动组件8,第二移动组件8用以移动第二支撑座;第二移动组件8包括第二万向轮81和第二铰接件82,且第二万向轮81与第二
铰接件82转动连接,第二底板122靠近地面的一端开设有第二滑轮槽,第二铰接件82焊接在第二滑轮槽的侧壁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铰接件72和第二铰接件82均使用铰接轴。通过第一万向轮71可将第一支撑架11移动到施工地点,通过第二万向轮81可将第二支撑架12移动到施工地点,实现了该放线架移动作业的功能;通过转动第一铰接件72,可将第一万向轮71置于第一滑轮槽内,从而第一底板112可平稳地放置在地面上,通过转动第二铰接件82,可将第二万向轮81置于第二滑轮槽内,从而第二底板122可平稳地放置在地面上,增加了施工人员取线过程中的稳定性。
33.参考图1,伸缩轴杆3呈现两端粗、中间细的结构,伸缩轴杆3两端的直径大小相同,保证了伸缩轴杆3转动过程中的稳定。当需要准备较多电力线时,通过第一万向轮71移动第一支撑架11,增大第一支撑架11和第二支撑架12之间的距离,再拉伸伸缩轴杆3和线筒2的长度;当场地空间有限,需要减少装置的占地空间时,通过第一万向轮71移动第一支撑架11,减小第一支撑架11和第二支撑架12之间的距离。同样地,也可通过第二万向轮81来调整第一支撑架11与第二支撑架12之间的距离。
34.实施原理:通过第一万向轮71可以将第一支撑架11移动到所需位置,通过第一铰接件72可将第一万向轮71转动至第一轮滑槽1121内,进而,使第一支撑架11平稳的放置在地面;通过第二万向轮81可以将第二支撑架12移动到所需位置,通过第二铰接件82可将第二万向轮81转到至第二轮滑槽1221内,进而,使第二支撑架12平稳的放置在地面;将第一固定块5嵌入到第一支撑架11上,将第二固定块6嵌入到第二支撑架12上,再将伸缩轴杆3一端放置到第一转动槽51上,另一端放置在第二转动槽61上,伸展伸缩轴杆3和线筒2的长度,同时增加第一支撑架11和第二支撑架之间的距离,使得线筒2具有更大空间来盛放更多的电力线;减少伸缩轴杆3和线筒2的长度,同时减少第一支撑架11和第二支撑架之间的距离,可使得装置占地空间变小,满足小场地情况下的使用。
35.以上均为本申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