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盖及瓶装饮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884997发布日期:2022-04-30 21:25阅读:77来源:国知局
瓶盖及瓶装饮料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一种瓶盖及瓶装饮料,特别是一种能增加使用者喝瓶装饮料内的液体时的乐趣的瓶盖及包含所述瓶盖的瓶装饮料。


背景技术:

2.现有的瓶盖仅能用来封闭瓶装饮料(例如纯水、果汁等,各式食用液体等)。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公开一种瓶盖及瓶装饮料,主要用以改善现有的瓶盖仅能用来封闭瓶装饮料,而无法增加使用者在饮用瓶装饮料时的趣味。
4.本技术的其中一个实施例公开一种瓶盖,其用以锁合于一瓶体的一瓶口结构,瓶盖包含:一顶板,其包含一开口,开口贯穿顶板;顶板彼此相反的两宽侧面分别定义为一外侧面及一内侧面;一中空管体结构,其一端固定于顶板的外侧面,且中空管体结构内的一信道与开口相连通;一环侧壁,其与顶板的周缘相连接,环侧壁的内侧具有多个锁合结构,多个锁合结构用以锁合于瓶口结构;至少两个导引结构,各个导引结构的一侧边与顶板的内侧面相连接,各个导引结构包含一遮蔽墙体及一导引墙体,遮蔽墙体的环绕开口的部分边缘设置,遮蔽墙体的一端与导引墙体相连接,遮蔽墙体的另一端与相邻的导引结构的导引墙体之间形成有一进液口,而两个导引结构能形成两个进液口;各个导引墙体是由各个遮蔽墙体的一端向靠近环侧壁的内侧的方向延伸形成;一底板,其面对开口设置,且底板与各个导引结构相反于与顶板相连接的一侧边相连接,而两个遮蔽墙体与底板共同形成一容槽,而容槽与开口相连通;其中,各个导引墙体用以导引液体通过进液口进入容槽,进入容槽中的液体则能通过开口离开瓶盖。
5.可选地,各个遮蔽墙体位于容槽的一内侧面为一弧状面,各个导引墙体面对相邻的另一个导引结构的一内侧面为一平坦平面,所有遮蔽墙体的内侧面为于同一虚拟圆柱的表面,而各个导引墙体的内侧面是与虚拟圆柱的表面相切。
6.可选地,瓶盖具有两个导引结构,且两个导引墙体的内侧面相互平行。
7.可选地,开口的边缘的至少百分之75是与遮蔽墙体相连接。
8.可选地,各个导引结构相对于底板的高度,不小于环侧壁相对于底板的高度的百分之45。
9.可选地,各个导引墙体的长度,是环侧壁的内径的百分之5至百分之15。
10.可选地,各个遮蔽墙体相反于与导引墙体相连接的一端面,与另一个导引构件的导引墙体的一内侧面的一最短距离介于1毫米至2毫米。
11.可选地,环侧壁的内径介于25毫米至35毫米,而各个导引墙体的长度是介于2毫米至4.5毫米。
12.本技术的其中一个实施例公开一种瓶装饮料,其包含一瓶体及一瓶盖,瓶盖用以锁合于瓶体的一瓶口结构,瓶体内容置有食用液体。瓶盖包含:一顶板,其包含一开口,开口
贯穿顶板;顶板彼此相反的两宽侧面分别定义为一外侧面及一内侧面;一中空管体结构,其一端固定于顶板的外侧面,且中空管体结构内的一信道与开口相连通;一环侧壁,其与顶板的周缘相连接,环侧壁的内侧具有多个锁合结构,多个锁合结构用以锁合于瓶口结构;至少两个导引结构,各个导引结构的一侧边与顶板的内侧面相连接,各个导引结构包含一遮蔽墙体及一导引墙体,遮蔽墙体的环绕开口的部分边缘设置,遮蔽墙体的一端与导引墙体相连接,遮蔽墙体的另一端与相邻的导引结构的导引墙体之间形成有一进液口,而两个导引结构能形成两个进液口;各个导引墙体是由各个遮蔽墙体的一端向靠近环侧壁的内侧的方向延伸形成;一底板,其面对开口设置,且底板与各个导引结构相反于与顶板相连接的一侧边相连接,而两个遮蔽墙体与底板共同形成一容槽,而容槽与开口相连通;其中,各个导引墙体用以导引液体通过进液口进入容槽,进入容槽中的液体则能通过开口离开瓶盖。
13.综上所述,本技术的瓶盖及瓶装饮料,通过两个导引结构及两个进液口等设计,可以增加使用者喝瓶装饮料时的乐趣。
14.为能更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但是此等说明与附图仅用来说明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作任何的限制。
附图说明
15.图1及图2为本技术的瓶盖的第一实施例的不同视角的示意图。
16.图3为本技术的瓶盖的第一实施例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17.图4为图3的俯视示意图。
18.图5为本技术的瓶装饮料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剖面示意图。
19.图6为本技术的瓶盖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20.图7为本技术的瓶盖的第二实施例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21.图8为图7的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于以下说明中,如有指出请参阅特定图式或是如特定图式所示,其仅是用以强调于后续说明中,所述及的相关内容大部份出现于该特定图式中,但不限制该后续说明中仅可参考所述特定图式。
23.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5,其显示为本技术的瓶盖1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本技术的瓶盖1用以锁合于一瓶体b的一瓶口结构b1。瓶盖1包含:一顶板11、一中空管体结构12、一环侧壁13、两个导引结构14及一底板15。
24.顶板11包含一开口111,开口111贯穿顶板11。顶板11彼此相反的两宽侧面分别定义为一内侧面112及一外侧面113。顶板11例如可以是圆形板状结构,但顶板11的外型不以此为限。中空管体结构12的一端固定于顶板11的外侧面113,且中空管体结构12内的一通道121与开口111相连通。关于中空管体结构12的尺寸、外型,都不以图中所示为限。环侧壁13与顶板11的周缘相连接,环侧壁13的内侧具有多个锁合结构131,多个锁合结构131用以锁合于瓶口结构b1。
25.各个导引结构14的一侧边与顶板11的内侧面112相连接。各个导引结构14包含一遮蔽墙体141及一导引墙体142,遮蔽墙体141环绕开口111的部分边缘设置。遮蔽墙体141的
一端与导引墙体142相连接,遮蔽墙体141的另一端与相邻的导引结构14的导引墙体142之间形成有一进液口14a,而两个导引结构14能形成两个进液口14a,且两个进液口14a可以是大致相面对地设置。各个导引墙体142是由遮蔽墙体141的一端向靠近环侧壁13的内侧的方向延伸形成。换句话说,瓶盖1所包含的导引结构14的数量,及进液口14a的数量是相彼此相对应,也就是说,若是瓶盖1包含4个导引结构14,则瓶盖1将对应具有四个进液口14a,以此类推。
26.底板15面对开口111设置,且底板15与各个导引结构14相反于与顶板11相连接的一侧边相连接,而两个遮蔽墙体141与底板15共同形成一容槽1a,而容槽1a与开口111相连通。各个导引墙体142用以导引液体进入容槽1a,进入容槽1a中的液体则能通过开口111离开瓶盖1。在实际应用中,底板15相对于顶板11的高度及导引结构14相对于顶板11的高度,都是不大于环侧壁13相对于顶板11的高度,而底板15及各个导引结构14位于顶板11与环侧壁13共同形成的一凹槽1b中。底板15可以是圆形板体,各个遮蔽墙体141的一部分是与底板15的周缘相连接,而各个导引墙体142则大致是各个遮蔽墙体141沿着圆形板体(底板15)的切线向外延伸而成。
27.如图5所示,其显示为本实施例的瓶盖1锁合于瓶体b的瓶口结构b1的示意图,且图5也同样为本技术的瓶装饮料的剖面示意图。当瓶盖1锁合于瓶体b的瓶口结构b1且瓶体b倒置时,瓶体b内的液体,将会进入瓶盖1的凹槽1b中,而后,受导引结构14的导引,而由相邻的进液口14a进入容槽1a中,最后,由开口111离开瓶盖1。通过导引结构14及进液口14a等设计,可以是让液体是大致沿螺旋路径,离开瓶盖1,如此,使用者可以得到不同的喝水体验。
28.在较佳的实施例中,各个遮蔽墙体141位于容槽的一内侧面1411为一弧状面,各个导引墙体142面对相邻的另一个导引结构14的一内侧面1421为一平坦平面,所有遮蔽墙体141的内侧面1411为于同一虚拟圆柱p的表面,而各个导引墙体142的内侧面1421是与虚拟圆柱p的表面相切,且两个导引墙体142的内侧面1421相互平行,如此,液体通过导引结构14的导引后,将可以大致沿着螺旋路径离开瓶盖1,而让使用者更好地感受到不同的喝水体验。
29.需说明的是,在不同的实施例中,各个导引墙体142的内侧面1421也可以是弧状面,而各个导引墙体142的内侧面1421不局限为平坦平面。相同地,在不同的实施例中,各个遮蔽墙体141的内侧面1411也可以是呈现为平坦平面。
30.在实际应用中,通过使开口111的边缘的至少百分之75是与遮蔽墙体141相连接、使各个导引结构14相对于底板15的高度14h,不小于环侧壁13相对于底板15的高度13h的百分之45、使各个导引墙体142的长度142l,是环侧壁13的内径d的百分之5至百分之15、各个遮蔽墙体141相反于与导引墙体142相连接的一端面,与另一个导引构件的导引墙体142的内侧面1421的一最短距离w介于1毫米(mm)至2毫米(mm),及使环侧壁13的内径d介于25毫米至35毫米,而各个导引墙体142的长度142l是介于2毫米至4.5毫米等其中一至少一个的设计,可以让液体更好地沿着螺旋路径离开瓶盖1,而让使用者更好地感受到不同的喝水体验。
31.上述本实施例所举的瓶盖1,可以是与装有水或食用液体的瓶体作为一瓶装饮料,一同被制造、实施或贩卖,而瓶盖1不局限于仅可单独被制造、实施或贩卖。
32.在实际应用中,环侧壁13还可以是设置有一连接结构132,而掀盖16可以是通过连
接结构132与环侧壁13相连接。掀盖16的一侧内凹形成有一凹槽16a,掀盖16能被操作而向靠近或远离顶板11的方向旋转,掀盖16形成有凹槽16a的一侧能与顶板11设置有中空管体结构12相互卡合,而中空管体结构12能对应被容置于凹槽16a中。掀盖16主要是用来遮蔽中空管体结构12,而使中空管体结构12不直接外露。关于掀盖16的外型及掀盖16与环侧壁13相连接的方式,都不以图中所示为限。
33.在实际应用中,顶板11设置有中空管体结构12的一侧,还可以是设置有一第一卡合结构114,掀盖16形成有凹槽16a的一侧还可以是设置有一第二卡合结构161,第一卡合结构114能与第二卡合结构161相互卡合,据以限制掀盖16相对于顶板11的活动范围。
34.请一并参阅图6至图8,其显示为本技术的瓶盖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本实施例与前述实施例最大不同之处在于:瓶盖1包含三个导引结构14及三个进液口14a。三个导引结构14用以将液体导引至相邻的进液口14a。底板15可以是圆形板体,而三个遮蔽墙体141的一部分是与底板15的周缘相连接,而三个导引墙体142大致是三个遮蔽墙体141沿着圆形板体(底板15)的切线方向延伸而成。
35.各个遮蔽墙体141的一内侧面1411为一弧状面,各个导引墙体142面对相邻的另一个导引结构14的一内侧面1421为一平坦平面,所有遮蔽墙体141的内侧面1411为于同一虚拟圆柱p的表面,而各个导引墙体142的内侧面1421是与虚拟圆柱p的表面相切,如此,液体通过导引结构14的导引后,将可以大致沿着螺旋路径离开瓶盖1,而让使用者更好地感受到不同的喝水体验。在实际应用中,液体通过本实施例的瓶盖的旋转程度,将相较于通过于前述实施例的瓶盖的旋转程度,而使用者可以得到更不同的体验。
36.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例的瓶盖,可以是与内有食用液体的瓶体作为一瓶装饮料而一同制造、贩卖或实施,而本实施例的瓶盖不局限于仅可单独地被制造、贩卖或实施。
37.综上所述,本技术瓶盖及瓶装饮料,通过导引结构及进液口等设计,让液体通过瓶盖后,将大致沿螺旋路移动,如此可以让使用者在饮用的过程中,得到完全不同的饮用体验。
38.需说明的是,本技术的瓶盖所包含的导引结构的数量,不以上述两个或三个为限,在实际应用中,导引结构的数量可以是依据需求增加;举例来说,瓶盖的尺寸越大,瓶盖的导引结构及进液口的数量也可以越多。
39.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可行实施例,非因此局限本技术的专利范围,故举凡运用本技术说明书及图式内容所做的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